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20)
2023(15256)
2022(13330)
2021(12624)
2020(10445)
2019(24283)
2018(23968)
2017(46327)
2016(25088)
2015(28157)
2014(27964)
2013(27381)
2012(25068)
2011(22372)
2010(21916)
2009(19573)
2008(18563)
2007(15779)
2006(13568)
2005(11220)
作者
(69513)
(58050)
(57311)
(54752)
(37172)
(28050)
(26271)
(22881)
(22292)
(20376)
(20085)
(19406)
(18377)
(18040)
(17921)
(17354)
(17350)
(17173)
(16611)
(16498)
(14227)
(13904)
(13830)
(13328)
(12972)
(12813)
(12700)
(12619)
(11569)
(11523)
学科
(102465)
经济(102365)
管理(68874)
(63913)
(51717)
企业(51717)
方法(46781)
数学(41396)
数学方法(40846)
(27807)
地方(27746)
中国(25133)
(22985)
业经(21535)
(21201)
农业(19162)
(16935)
贸易(16925)
环境(16410)
(16324)
(15486)
理论(15411)
(15409)
技术(14980)
(14595)
财务(14524)
财务管理(14494)
地方经济(14150)
企业财务(13642)
(13295)
机构
大学(339543)
学院(339411)
管理(137974)
(131593)
经济(128665)
理学(120794)
理学院(119430)
管理学(117149)
管理学院(116546)
研究(110927)
中国(80634)
(71314)
科学(70991)
(57086)
(54657)
(54119)
业大(52713)
中心(52013)
研究所(49924)
(48540)
财经(47029)
(46447)
师范(46045)
北京(44237)
(42900)
农业(42583)
(41583)
(41363)
经济学(39074)
师范大学(37472)
基金
项目(247756)
科学(195008)
研究(180047)
基金(179331)
(156218)
国家(154946)
科学基金(134090)
社会(112804)
社会科(106743)
社会科学(106712)
(98008)
基金项目(96775)
自然(88847)
自然科(86702)
自然科学(86680)
自然科学基金(85053)
教育(82523)
(82162)
编号(74009)
资助(72888)
成果(57614)
重点(55230)
(53762)
(53240)
(51258)
课题(50156)
创新(47824)
科研(47441)
教育部(46037)
大学(45980)
期刊
(137780)
经济(137780)
研究(94328)
中国(61483)
学报(53751)
科学(50478)
(48584)
管理(47240)
(42354)
大学(40830)
学学(38446)
教育(36890)
农业(34067)
技术(30571)
(24860)
金融(24860)
业经(23880)
财经(21269)
经济研究(20799)
资源(18558)
图书(18488)
问题(18319)
(18088)
(17211)
科技(16817)
理论(16046)
(15965)
技术经济(15598)
实践(14935)
(14935)
共检索到478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唐旭  薛志娇  胡石元  耿红  
旨在构建一套基于耕地产能分析区域人口承载压力的完整方法流程,以适应自然资源评价的系统化需求。在承载力概念基础上基于供需均衡关系定义了人口承载压力的基本计算框架,界定了公式计算所需的耕地粮食单产、人均热量消耗两类参数指标及包括无压力、压力平衡和压力过载等压力状态的分类标准,基于区域耕地产能核算成果、人口规模设计了区域人口承载压力的统计方法流程,拓展应用四象限分析法实现压力驱动原因的分析。以2015年潮州市潮安区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测算得到小康生活水平下全区粮食总需求216 335.91t,耕地粮食实际产能、人口承载力和人口承载压力指数分别为171 535.53t、816 834人和26.12%,人均耕地、利用效率和土地质量等综合影响导致不同乡镇压力差异化;提高土地利用强度或综合优化耕作系统可使区域耕地粮食产能、人口承载力和人口承载压力指数分别达到269 423.38t、1 282 967人和-19.70%,292 690.50t、1 393 764人和-26.09%,潮安人口承载压力可得到缓解;方法系统性得到了验证。研究解决了当前基于粮食安全的人口承载压力分析方法流程的完整性问题,可为区域耕地保护、粮食调配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玲  
农业循环企业是指把各种农业产业链、环境保护技术和设施整合到循环经济生产范式中去的经济活动单元,它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种重要企业形式,是农业循环企业文化整合机制对土地资源、企业家、企业精神、企业制度、国家宏观政策等因素进行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低消耗、低污染、高质量、高效益、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特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游细斌  杨青生  付远方  
以潮州市为例,通过构建区域交通系统和城镇系统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交通系统和城镇系统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潮州市2006—2015年交通与城镇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二者差距越来越小,表明城镇系统发展水平与交通系统发展水平逐渐缩小,城镇交通处于交通超前型。研究认为,需要重点发展交通系统,强化公路、铁路和港口等交通设施发展,提高货运量、客运量和客货周转量,以匹配城镇系统的需求;同时,发挥交通的廊道作用,提高城镇系统发展质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游细斌  杨青生  付远方  
以潮州市为例,通过构建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系统指标体系,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交通系统和城市系统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潮州市2006—2015年交通与城市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但二者差距越来越小,表明城市系统发展水平与交通系统发展水平逐渐缩小,城市交通处于交通超前型。最后,论文强调需要重点发展交通系统,强化公路、铁路和港口等交通设施发展,提高货运量、客运量和客货周转量,以匹配城市系统的需求;同时,发挥交通的廊道作用,提高城市系统发展质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韶颖  杨钰琪  汤众  陈佳琪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型传统村落风貌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预防性保护理念的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潮州市狮峰村为例,结合乡村低成本、低技术门槛的需求,从基于地理和文化特征的风险识别,到村落整体风貌和建筑遗产的风险评估与日常维护,探索一套适用于传统村落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方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佩群  
[目的]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旅游的迅猛发展,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对于保护、传承中国文化以及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全面了解潮州市体验式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归纳潮州市乡村自然资源、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基本乡村旅游资源,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游客对潮州市体验式乡村旅游的满意度,农耕文化的参与性及选择体验式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的目的等。[结果]潮州市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类型主要包括农家乐、民俗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潮州监管分局课题组  史镇泉  
本文在分析了潮州市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后,提出小额信贷的业务发展应与风险防控并重,要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树立新的营销观念,探索集中营销渠道和批量开发模式,完善征信系统建设,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实现小额信贷业务的稳健较快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美靓   刘洛   王璐   彭一平   李建华   杨颢   王子锦  
【目的】研究耕地资源承载力及其内在驱动机理,为国家制定耕地政策与高效管护耕地,维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二级区、市级和县级尺度下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探寻其空间分异的驱动机理。【结果】(1)2000—2020年,二级区、市级、县级尺度下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的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且随空间尺度的降低而加剧,县级尺度的耕地资源承载力失衡最显著。(2)研究期内,广东省整体耕地资源承载力不断下降,县级尺度的变化幅度最大,低值区在珠三角地区形成聚集分布,逐渐形成倒“U”型格局;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重心呈波浪式不断向西南方向移动。(3)广东省市级尺度的驱动因子作用力整体上大于县级尺度,市级尺度下耕地资源承载力受人均农业生产总值的显著影响,县级尺度下则受人均耕地面积的显著影响;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受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条件的驱动作用最大。(4)不同尺度下的因子相互作用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因子相互作用呈协同增强的效果,自然立地条件与生产要素投入水平等因素能显著增强两两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结论】建议提高广东省农业生产收入,平衡粮食供需矛盾,助力农业发展,为乡村生产体系提供技术、金融资本,加大财政支持,推动粮食生产转型,以提高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保障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子刚  郑瑜  
本文初步界定了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将水生态足迹分为水产品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污染生态足迹,并建立了水生态足迹模型。其中,采用了Wackemagel的水产品生态足迹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采用了基于水资源消耗量的计算模型;采用零维模型计算污染稀释净化需水量,构建水污染生态足迹模型。最后,以扣除60%生态需水为前提建立了水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模型计算了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承载力超过水生态足迹,呈现生态盈余,但是水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水生态足迹在不断增大;由于水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大,水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尧优生   李敏   周砖   朱敏   谢缘   黄智豪  
近年来,社会设计理论在乡村可持续发展领域中进行了深入探索,但缺乏系统性的对比研究和总结提炼。以社会设计的发展历程、概念和内涵为研究基础,通过对乡村社会设计经典案例的梳理与归纳,依据设计目标、设计过程、设计结果与意义为主线总结出社会设计驱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路径,并以潮州市江东镇实践项目为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最后综合归纳出未来基于社会设计视角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由此得出,社会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战略工具,在方法研究与应用研究上,可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合理解决乡村的经济、文化、生态等问题,助力地方获得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尧优生   李敏   周砖   朱敏   谢缘   黄智豪  
近年来,社会设计理论在乡村可持续发展领域中进行了深入探索,但缺乏系统性的对比研究和总结提炼。以社会设计的发展历程、概念和内涵为研究基础,通过对乡村社会设计经典案例的梳理与归纳,依据设计目标、设计过程、设计结果与意义为主线总结出社会设计驱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路径,并以潮州市江东镇实践项目为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最后综合归纳出未来基于社会设计视角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由此得出,社会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战略工具,在方法研究与应用研究上,可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合理解决乡村的经济、文化、生态等问题,助力地方获得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静  宁凌  曹阳春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不仅是海洋开发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海洋开发潜力的重要标准。为了更好地了解广东省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从海洋经济承载、海洋资源承载和海洋环境承载三个层面构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借助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TOPSIS模型计算承载水平,对2008—2017年广东省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及三个子系统水平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在2008—2017年,广东省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总体提高态势,其中,在历经2008—2009年的快速上升阶段之后,2009—2016年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并且在2016年之后存在下行态势。广东省在制订海洋开发战略时,应该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海洋环境动态监督。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洪  谷树忠  姚予龙  
区域资源承载力是判定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判断区域人口是否超载的重要依据。该文以我国典型喀斯特地区毕节市为例,采用常规趋势法测算了地区基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据此提出了资源承载力规制的理念,并讨论了以资源承载力为手段对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有效规制的基本路径。水资源是毕节市人口扩张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须以承载力为依据和手段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规制,实行以水管人的制度、生态移民、健康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是毕节市资源承载力规制的重要途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秋梅  蔡运龙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模型对辽宁省1997—2007年间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应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15年耕地压力变化进行了预测,据此提出了耕地利用和保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工业大发展以来,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虽然占用了一些耕地,但耕地压力指数不仅没有加剧,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耕地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以及生态建设的完善是未来减轻耕地压力、保障耕地、人口和粮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