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08)
- 2023(19363)
- 2022(16610)
- 2021(15580)
- 2020(12868)
- 2019(29559)
- 2018(29518)
- 2017(56449)
- 2016(30847)
- 2015(34825)
- 2014(34995)
- 2013(33701)
- 2012(31408)
- 2011(28409)
- 2010(28637)
- 2009(25954)
- 2008(25141)
- 2007(22265)
- 2006(19636)
- 2005(17333)
- 学科
- 济(120763)
- 经济(120625)
- 管理(86674)
- 业(82483)
- 企(67416)
- 企业(67416)
- 方法(50429)
- 数学(43274)
- 数学方法(42592)
- 中国(35754)
- 农(34957)
- 财(30432)
- 地方(29101)
- 业经(28007)
- 学(25810)
- 制(23641)
- 农业(23334)
- 理论(22405)
- 贸(21890)
- 贸易(21876)
- 易(21174)
- 银(20374)
- 银行(20327)
- 行(19527)
- 技术(19512)
- 融(19339)
- 金融(19331)
- 和(19313)
- 环境(19074)
- 策(18570)
- 机构
- 学院(428983)
- 大学(427326)
- 济(168104)
- 管理(165462)
- 经济(164187)
- 研究(146783)
- 理学(142200)
- 理学院(140546)
- 管理学(137803)
- 管理学院(137010)
- 中国(109564)
- 京(91959)
- 科学(90486)
- 财(78759)
- 所(73387)
- 农(70012)
- 中心(67088)
- 研究所(66640)
- 江(65253)
- 业大(62799)
- 财经(61903)
- 范(61306)
- 师范(60690)
- 北京(58467)
- 经(56295)
- 农业(54424)
- 院(53979)
- 州(52666)
- 经济学(49313)
- 师范大学(48642)
- 基金
- 项目(288807)
- 科学(226504)
- 研究(215182)
- 基金(205957)
- 家(178862)
- 国家(177284)
- 科学基金(152139)
- 社会(132555)
- 社会科(125401)
- 社会科学(125371)
- 省(114140)
- 基金项目(108412)
- 教育(101523)
- 自然(98387)
- 自然科(96098)
- 自然科学(96074)
- 划(96072)
- 自然科学基金(94312)
- 编号(89674)
- 资助(85113)
- 成果(74205)
- 重点(64897)
- 发(64053)
- 部(63543)
- 课题(63231)
- 创(59699)
- 创新(55564)
- 项目编号(54762)
- 科研(54706)
- 教育部(54613)
- 期刊
- 济(189594)
- 经济(189594)
- 研究(129936)
- 中国(89763)
- 学报(66072)
- 农(64190)
- 管理(63202)
- 教育(63165)
- 科学(61053)
- 财(59589)
- 大学(50911)
- 学学(47411)
- 农业(44225)
- 技术(40756)
- 融(39901)
- 金融(39901)
- 业经(32805)
- 经济研究(29761)
- 财经(29713)
- 经(25508)
- 问题(24405)
- 图书(22960)
- 业(22516)
- 科技(20189)
- 技术经济(19782)
- 版(19552)
- 理论(19529)
- 现代(19014)
- 坛(18906)
- 论坛(18906)
共检索到646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亮 顾柏平
高等学校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体现了政府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意志,意味着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从高校消极、被动接受政府外部监控向高校积极、主动提供内部支持的转变。但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处于建立速度快、工作开展慢、质量提升难的状态。本文通过对归属感形成不同阶段、教师群体归属不同层次的特点分析,指出归属感的阶段性、群体归属感的层次性与教师发展的上升性相一致,在归属感形成的不同阶段,应抓住群体归属感的不同特征,设立相应的教师发展目标,采取恰当的教师发展策略,同步推进教师教学发展工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翁智刚 张睿婷 宋利贞
灾后重建完成后,发展民生与开发市场成为重点。文章基于恐怖控制理论,研究中国人在灾难后消费行为及群体归属感的变化,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论文通过两个2×2实验的方差分析发现灾难后短期,人们物质拥有观下降,群体归属感上升,其中,弱物质主义者反应显著。长期或者喜庆事件冲销后,人们物质拥有观上升,群体归属感由于死亡焦虑的缓解而下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国强 袁舒雯 林耀
为促进城乡及校际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启动"县管校聘"跨校交流政策。调查发现,"县管校聘"跨校交流影响着教师的归属感。本文在探讨教师归属感内涵及其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现状背后的原因,包括实际执行偏离政策初衷且有失公平;流动教师对流动目的认识不到位;交通、家庭等问题增加交流成本;学校对流动教师关爱不够;交流时间较短等。为此,提出"县管校聘"下重建教师归属感的相关策略:完善政策实施细则,健全补偿和激励机制,制定公平科学、体现教师意愿的实施方案,延长跨校交流时间;加大交流意义宣传;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为流动教师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等。
关键词:
教育均衡 县管校聘 跨校交流 教师归属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玉峰 颜小钗
国家在社区治理中,除提供给流动人口主动参与的机会,还存在为完成计划而将流动人口卷入社区治理的过程,正在进行中的流动人口社区健康建档工作便是代表。基于主体性的视角,流动人口对此如何反应?本文利用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流动人口的主动参与、被动卷入与城市归属感的关系进行探讨。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流动人口的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卷入都能提高城市归属感。对主动参与和被动卷入的进行交互项分析发现结果并不显著,这表明主动参与和被动卷入分别独立地提高城市归属感。流动人口的被动卷入实际代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强制性覆盖,因此建议流动人口社区治理工作既要重视活动组织也要注重基本公共服务覆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长虹在企业文化的推进上,以员工为原点全面推进员工关系建设,即从员工与企业之间打造同创共享、从员工与管理者之间营造风雨同舟、从员工与员工之间构建和谐共振、从员工与社会之间倡行文明道德。通过对员工医食住行及心理的关爱,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员工关系 和谐共振 企业文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钢华
引言近年来,中国大陆旅游管理乃至整个旅游学科的发展、困境与出路这一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有关讨论日渐增多。除一系列专门的学术研讨会之外,《旅游学刊》亦于2016年第10期、2019年第11期和第12期以笔谈形式专门讨论旅游学科发展的诸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露露 潘柳燕 万鹏宇 梅洋 冯志远 杨新国
本研究考察群体关系结构特征、学校归属感对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及机制。使用问卷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347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群体关系结构特征中的群体边界可渗透性因子和群体地位稳定性因子、学校归属感与流动儿童孤独感均呈显著相关,学校归属感在群体关系结构特征与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瑞琴 肖忠意
基于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微观数据,从城市归属感视角切入,聚焦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家庭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决策机制。研究发现,提升农民工城市归属感可增加其家庭消费支出并降低其家庭储蓄规模,但农民工家庭的消费储蓄决策却存在明显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差异性。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消费不确定性会与城市归属感形成显著的交互作用,并对进城农民工家庭储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通过提高农民工城市归属感释放消费潜力的思路,应该充分降低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归属感 消费 储蓄 不确定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甘辛
没有人能单枪匹马取得成功,因此,所有的领导者都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将自己的价值观、创意和激情传递给员工。这就是让企业保持活力的秘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单菁菁
采用系统研究模式,验证了在社会转型的今天,社区作为中国城市社会中一种新的社会基本组织形态,已经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普遍认同和接受,成为中国城市社会再组织和城市居民再社会化的工具与载体。其中,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是决定社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它直接来自于居民从社区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满意度,而社区质量又是促进人们对社区满意的根本原因。因此,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居民的社区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在社区生活中的满足感,以此促进社区的整体进步。
关键词:
社区归属感 社区满意度 社区建设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彭丽娟 陈旭 罗书伟
为考查流动儿童集体自尊的特点及其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选取719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集体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总体集体自尊、成员资格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小学阶段流动儿童的总体集体自尊、私密性集体自尊、公众性集体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初中阶段的流动儿童;(3)流动儿童转学次数越多,其总体集体自尊和私密性集体自尊水平越低;(4)流动儿童集体自尊与学校归属感显著正相关,具体体现在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学校投入、同伴关系和学校融入;(5)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对集体自尊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预测力为36.4%。
关键词:
流动儿童 集体自尊 学校归属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才国伟 张学志
本文利用2008年珠三角九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城市定居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是其定居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农民工的归属感与工资收入、家庭教育、居住条件等显著正相关,与打工时间、年龄、收入缺口、是否存在劳动者权益侵犯等显著负相关。而农民工是否购买保险、是否加入工会、是否接受职业培训等不会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及定居决策。这说明我国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工会制度、职业培训政策等并未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利益,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归属感 定居决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小平
本文对组织归属感的概念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阐述和研究验证。本研究结果加深了人们对组织归属感的认识 ,为企业培养员工的归属感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思路。
关键词:
组织归属感 组织支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筱 邹燕平
本文调查了深圳公众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情感,发现按公众对服务业满意程度及其对社区的整体满意度和认同感可以把公共服务业划分到四个象限。根据这种对公共服务业的情感认同,本文讨论了深圳社区公共服务业供应治理模式问题。发现,政府供应模式仍然是让公共服务业得到公众情感认同的模式,其他一些模式中,政府的作用也不能完全退出。文章的结论对我国其他城市将公共服务管理转变为公共服务业的治理模式提供了实证例子,同时也突出了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治理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程惠珊 李霄鹤 兰思仁
村民参与乡村微景观营造活动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村民参与是我国乡村社区建设领域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课题。文章以晋江市乡村为例,基于个人价值理论和基本心理需要理论基础,运用质性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以村民参与、村民忠诚、地方归属感以及自我服务知觉价值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村民参与乡村微景观营造的广度与深度对村民忠诚度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对安宁生活价值均没有影响作用;地方认同价值、地方融合价值及地方归属感显著中介于村民参与、村民忠诚的关系,在参与广度中地方融合价值中介作用最强,在参与深度中地方归属感中介作用最强。文章旨在丰富村民参与乡村微景观建设方面的学术研究同时,以期为乡村加强村民社区归属感提供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