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7)
- 2023(12531)
- 2022(10539)
- 2021(9658)
- 2020(8245)
- 2019(18557)
- 2018(18338)
- 2017(35718)
- 2016(18818)
- 2015(21066)
- 2014(20334)
- 2013(19832)
- 2012(17756)
- 2011(15834)
- 2010(15341)
- 2009(13826)
- 2008(13156)
- 2007(11320)
- 2006(9572)
- 2005(8322)
- 学科
- 济(76792)
- 经济(76682)
- 管理(57731)
- 业(55043)
- 企(46181)
- 企业(46181)
- 方法(35166)
- 数学(30961)
- 数学方法(30546)
- 财(21557)
- 农(20482)
- 业经(18865)
- 中国(18299)
- 制(17731)
- 地方(14873)
- 学(13697)
- 农业(13589)
- 技术(13306)
- 务(13280)
- 财务(13235)
- 财务管理(13203)
- 产业(13098)
- 贸(12767)
- 贸易(12763)
- 体(12729)
- 企业财务(12560)
- 易(12402)
- 环境(11816)
- 和(11382)
- 理论(11346)
- 机构
- 大学(258805)
- 学院(258612)
- 济(109138)
- 经济(107087)
- 管理(105514)
- 理学(92308)
- 理学院(91331)
- 管理学(89791)
- 管理学院(89305)
- 研究(81424)
- 中国(60293)
- 京(52186)
- 财(51291)
- 科学(48081)
- 财经(41311)
- 中心(39244)
- 所(37745)
- 经(37705)
- 江(37446)
- 业大(36461)
- 农(36342)
- 经济学(34404)
- 研究所(34367)
- 范(32585)
- 师范(32248)
- 北京(31417)
- 经济学院(31201)
- 财经大学(31115)
- 院(30508)
- 州(29139)
- 基金
- 项目(186246)
- 科学(150985)
- 基金(139866)
- 研究(136236)
- 家(121179)
- 国家(120299)
- 科学基金(106185)
- 社会(90428)
- 社会科(86084)
- 社会科学(86067)
- 基金项目(75127)
- 省(71959)
- 自然(68749)
- 自然科(67214)
- 自然科学(67201)
- 自然科学基金(65998)
- 教育(62532)
- 划(60621)
- 资助(54937)
- 编号(53724)
- 重点(42191)
- 部(41946)
- 成果(41678)
- 发(40112)
- 创(40076)
- 制(39184)
- 国家社会(38632)
- 创新(37557)
- 教育部(36852)
- 人文(36204)
- 期刊
- 济(112659)
- 经济(112659)
- 研究(71304)
- 中国(46266)
- 财(40290)
- 管理(39264)
- 学报(35995)
- 科学(35819)
- 农(32141)
- 大学(29041)
- 学学(27655)
- 技术(23437)
- 教育(22703)
- 农业(21795)
- 财经(20405)
- 融(20082)
- 金融(20082)
- 业经(19153)
- 经济研究(18005)
- 经(17570)
- 问题(15348)
- 技术经济(12322)
- 科技(12280)
- 理论(12029)
- 现代(11638)
- 统计(11564)
- 版(11542)
- 商业(11389)
- 资源(11341)
- 策(11227)
共检索到363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崔莉 雷宏振
本文在网络经济深化发展背景下,针对实践中基于网络虚拟空间进行产业转移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热点并理论研究仍以地理空间产业转移为主的现状,利用逻辑演绎分析方法构建出相应理论模型对基于网络虚拟空间实施的产业转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基于网络虚拟空间进行的产业转移可以提升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业环节或发展方式向虚拟空间进行转移的过程中,制定规则的主导力量是互联网平台企业。基于虚拟空间进行的产业转移的使用方式、内容侧重和主体间关系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由此提出推动产业转移虚拟化优化发展的建议:科学制定产业转移虚拟化的战略发展方案、打造优秀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和营造积极的政策环境。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网络虚拟空间 虚拟化 地理空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崔莉 雷宏振
从空间区域角度来划分产业转移,可以将产业转移划分为传统地理意义上的产业转移和基于网络虚拟空间进行的产业转移。利用逻辑演绎和规范分析方法对两类产业转移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类产业转移的内涵不同,且在转移机制、转移路线、主导力量和转移特征上都存在差异。对于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而言,两类产业转移都可以成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手段。虽然产业在地理区间内转移仍然是产业转移的主要途径,但随着网络经济的深化发展,基于网络虚拟空间进行的产业转移会成为各地区产业发展中不可忽略的方式。
关键词:
地理空间 网络虚拟空间 产业转移 虚拟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单子丹 高长元
虚拟空间下高技术产业知识网络(HTIKN)是现代区域发展在理论及实践上的延伸,并逐步成为高技术生产与服务创新管理的一个独特的组织形态。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高技术产业知识网络的发展现状,揭示HTIKN形成动因与内涵层次,给出其微观运作的生命周期,建构角色及组织特征。结合跨区域知识主体的决策组合及动态网络的控制规则,刻画HTIKN动态运作过程和最优行动方案,提出HTIKN虚拟化运营模式的结构体系及变动趋势。此研究对于高技术产业组织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及相关产业技术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涛 姚崇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所塑造的网络虚拟空间,开拓了一个深不可测的观念和意识的世界,事实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战场"、"主阵地"和"最前沿"。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困境之根本和实质在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流失。网络虚拟空间通过再塑意识形态的传播范式,使得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表达、分布和实现随着传播机制、传播形式和传播路径的不同而改变,从而造成网络虚拟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流失,在公众的认同障碍中流失,在网络虚拟空间功能性建设的弱势下流失。有鉴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初楠臣 吴相利 张平宇 张鹏
在“东北地区再振兴”背景下,研究现实与虚拟流视角下的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网络特征对于认识和重塑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经济、普列、高铁、信息等联系强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指标探讨东北地区城际多维要素流强度和城市空间网络特征,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城市具备空间网络化发展规模,形成以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为核心,吉林、鞍山、齐齐哈尔为副核心,哈尔滨—大连一轴,辽宁省子群、吉林省子群、黑龙江省西部子群、黑龙江省东部子群、赤峰—通辽、乌兰浩特—白城、伊春—黑河等关系对的“四核、三副、一轴、七群”空间结构。(2)多维要素流影响下的辽中南城市群一体化态势比哈长城市群强烈,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的流量最强,哈尔滨省内联系对象为齐齐哈尔、大庆,长春省内联系对象为吉林,沈阳省内联系对象为大连、本溪、丹东,大连省内联系对象为沈阳、丹东、营口。(3)东北地区“T”型轴带有向哈(尔滨)大(连)单轴发展的趋势,综合流呈沿哈大轴带向东西两侧衰减的“核心—边缘”格局。其中经济流呈辽宁省向吉林省,继而向黑龙江省与蒙东区由南至北的衰减格局;普列流呈以哈大与滨洲铁路为轴带,并向两侧弱化的空间格局;高铁流呈沿哈大主轴带、长珲与哈齐次轴带向两侧非对称的递减格局;信息流呈“四核心、四边缘”的格局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延红 许可 孙芳
虚拟品牌社区是现代企业培育品牌忠诚的重要战略平台,本文以米聊、威锋网、花粉俱乐部、爱vivo四个虚拟品牌社区为调研对象进行实证分析,揭示虚拟品牌社区信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虚拟品牌社区的四个社会网络特征均对社区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获取是四条路径共同的重要中介变量,而网络权力、活跃度、社区体验分别在网络位置、网络密度、关系强度与社区信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构建的社区信任影响机制整合模型,为企业品牌管理、品牌资产、品牌决策提供了实践的理论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涂玮 黄震方 方叶林
以旅游产品网络团购为研究视角,以中国26个旅游地旅游产品网络团购虚拟旅游流为研究数据,通过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虚拟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形成动力机制。网络团购虚拟旅游流整体上表现出微弱离散分布特征,局部表现出一定的聚集性,总的来说虚拟客流集中于南方沿海与中部旅游资源丰富省域,中偏西部、华北及东北地区团购虚拟旅游流量较小;团购虚拟旅游流的空间分布是内外部驱动力及环境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部驱动力包括产品团购价格、产品类型、网络营销空间结构3个主要动力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团购价格是最主要的外部驱动因素,其次为产品类型,最后为网络营销空间结构;以团购虚拟旅游流为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弥补了旅游...
关键词:
网络团购 虚拟旅游流 空间差异 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耀吾 曾德明
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虚拟集群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以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交流手段,以共同发展和利用技术标准为内容和目的的相互关联的企业与组织在虚拟空间的集聚。它是新时期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与发展,是市场全球化与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与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具有区别于传统地理集群的内涵、结构、特征与性质。
关键词:
技术标准 合作 企业虚拟集群 特征 性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单子丹 高长元 李小雯
虚拟产业集群(VIC)是基于全球信息网络而形成的新型产业组织,本文在分析知识网络结构组成、知识市场缺口与知识主体行为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VIC高技术知识网络的耦合运行体系,揭示知识时空耦合机制的构成要素、运作过程及转换规律。建立知识转移状态分布的Fokker-Planck方程,阐述网络变迁过程中控制参量与耦合体系间的表现特征。从方程定态解与非定态解的讨论出发,给出VIC网络变迁行为的决策规则、管理方法与战略对策。仿真结果表明:知识活动主体间的合作需要不断优化现有网络构造,兼顾知识市场的供需能力,选取知识转移的最佳介入时机,从而推动VIC综合竞争优势的形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勇 眭霞芸 刘震
虚拟旅游流一定程度上表征了游客需求的地理指向,是分析中国旅游业空间发展格局、推动国内大循环格局形成的重要突破点。论文利用2016—2020年百度指数搜索数据,基于虚拟旅游流流向视角,构建虚拟旅游吸引力与出游潜力指标,结合空间分析工具剖析其空间分布状况;通过虚拟旅游优势度与关联性分析各节点的作用与地位,系统考察虚拟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空间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从虚拟旅游流空间结构来看,北京、上海及云南为中心地区,三地向外辐射,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云贵川渝地区为核心的虚拟空间结构。(2)从虚拟旅游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来看,长三角地区扩散效应显著,而京津冀及其以南地区和云贵川渝地区极化效应显著。其中,京津冀及其以南地区由双核结构转为单核结构;云贵川渝地区内外部联系不断增强,形成了多核心、多层级的强区域内循环结构。(3)基于虚拟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变特征分析发现,区域内部循环流动是促进区域内外部旅游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4)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建设及时空邻近性等是影响虚拟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童磊 王运鹏
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碳减排成为现阶段共识。测算2007-2018年中国省域碳排放量,构建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同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方法,对省域碳排放的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省份在碳排放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联关系,2007年以来网络形态较为稳定并具有典型的网络结构特征;江苏省作为发达省份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选取的省份共分为四个板块,碳排放关联网络中各板块联系紧密,"全国一盘棋"的联动效应愈加明显;同时地理位置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碳排放的溢出效应。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文彤 郭强 邱以澄
旅游虚拟社区意见领袖是同时占据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的社区参与成员,他们能够控制和制约网络中其他成员的行为,进而产生网络权力。文章以去哪儿网为例,利用Python 3.0网络爬虫技术采集香港都会海逸酒店2016—2019年点评问答社区中用户发布或者回复的帖子;运用Ucinet 6.0分析软件建立旅游虚拟社区参与成员互动关系网络,利用中心度和结构洞指标测度网络结构权力,确定意见领袖。随后,文章重点聚焦于意见领袖的形成过程,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探究意见领袖的网络权力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旅游虚拟社区意见领袖的网络权力具有自赋与他给、非强制与非显性、中介控制性与小范围性、动态性与非对称性4个表现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意见领袖的网络权力形成于专门话题讨论,基于旅游虚拟社区平台平等的参与环境和成员间持续有效的互动,某些成员在原有声望基础上,凭借个人魅力、专业知识等吸引和控制着其他参与成员,逐步占据了网络中的核心位置,成为网络中的活跃分子并具有了网络权力,网络权力在网络位置优势下被持续放大,活跃分子继续凝聚网络成员,在不断地跟帖与回帖互动中影响他人的旅游行为决策和思想意识,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并深化和扩大着网络权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茜 王兴中 孙洁 刘晓霞
空间问题与空间相互作用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空间网络化发展趋势不仅整合了科技,而且也连接了人类的组织、社会、文化,从而极大地延伸了人类发展的时空界域。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从地理学角度对网络空间问题的探讨,也逐渐形成虚拟地理学研究方向。虚拟地理学观下的虚拟空间基本特征及其与现实(社会)空间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没有涉及。本文在基于虚拟地理学观探讨虚拟空间对现实(社会)空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旅游现实与虚拟社区的社会空间公正和谐构建理念进行初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施曼
在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本文聚焦于当下消费者和企业共享品牌信息和产品知识,以及品牌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平台——虚拟品牌社群。在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归纳了虚拟品牌社群的概念以及特征,接着从虚拟品牌社群的本质——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对虚拟品牌社群的社会网络维度进行分析,从社会网络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对社会网络的质量进行衡量,并通过文献的归纳结合虚拟品牌的特征形成具体的四个衡量变量:中心性、社会交互联结、信任及互惠原则、成员的自我概念一致性,构建了三维度四变量的社会网络分析模型,以期对虚拟品牌社群的社会网络质量进行衡量,为社群经营者构建良好社群网络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施曼
在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本文聚焦于当下消费者和企业共享品牌信息和产品知识,以及品牌培育和发展的重要平台——虚拟品牌社群。在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归纳了虚拟品牌社群的概念以及特征,接着从虚拟品牌社群的本质——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对虚拟品牌社群的社会网络维度进行分析,从社会网络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对社会网络的质量进行衡量,并通过文献的归纳结合虚拟品牌的特征形成具体的四个衡量变量:中心性、社会交互联结、信任及互惠原则、成员的自我概念一致性,构建了三维度四变量的社会网络分析模型,以期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