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7)
2023(13902)
2022(11858)
2021(11413)
2020(9597)
2019(21231)
2018(20964)
2017(39008)
2016(21985)
2015(24813)
2014(24880)
2013(23401)
2012(21038)
2011(18930)
2010(18839)
2009(16490)
2008(15911)
2007(14029)
2006(11789)
2005(10499)
作者
(57288)
(47964)
(47578)
(45615)
(30226)
(22960)
(21878)
(18563)
(18543)
(17140)
(16266)
(16054)
(15182)
(14911)
(14862)
(14762)
(14629)
(14280)
(13850)
(13627)
(11978)
(11740)
(11388)
(11019)
(10734)
(10698)
(10657)
(10608)
(9633)
(9409)
学科
(72393)
经济(72275)
管理(62364)
(55857)
(48069)
企业(48069)
方法(36013)
数学(31742)
数学方法(31260)
中国(24638)
(23794)
教育(23698)
(19814)
(18910)
理论(17533)
业经(16698)
(16514)
(15032)
财务(14985)
财务管理(14952)
技术(14825)
企业财务(14250)
(12980)
(12733)
贸易(12728)
(12588)
银行(12569)
(12449)
教学(12328)
(12002)
机构
大学(293429)
学院(292242)
(110044)
管理(108611)
经济(107458)
理学(94453)
研究(94357)
理学院(93384)
管理学(91572)
管理学院(90983)
中国(64037)
(61031)
科学(55061)
(54693)
(45734)
师范(45352)
(44536)
(44484)
中心(43654)
财经(43624)
(41266)
研究所(40419)
业大(40123)
(39869)
教育(38736)
北京(37792)
技术(37660)
师范大学(36940)
(34976)
经济学(34719)
基金
项目(201065)
科学(161764)
研究(154504)
基金(144927)
(124739)
国家(123599)
科学基金(107738)
社会(97202)
社会科(91920)
社会科学(91899)
教育(81182)
(80609)
基金项目(76035)
(69065)
自然(68368)
自然科(66847)
自然科学(66827)
自然科学基金(65653)
编号(65054)
资助(58188)
成果(54189)
课题(47775)
(47003)
重点(46712)
(43415)
(42547)
(41947)
教育部(41844)
(40388)
创新(40279)
期刊
(113471)
经济(113471)
研究(90179)
教育(67637)
中国(67345)
(44646)
学报(42714)
管理(39772)
科学(38572)
(35939)
大学(34845)
技术(31653)
学学(31438)
农业(24249)
(23154)
金融(23154)
财经(22123)
职业(20280)
(19027)
经济研究(17720)
业经(17670)
问题(14410)
(13749)
论坛(13749)
(13575)
技术教育(13332)
职业技术(13332)
职业技术教育(13332)
理论(12718)
图书(12693)
共检索到426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田洪芳  
以当前的网络舆情为视角,探讨了网络舆情的存在对高职生思想教育的意义,分析了高职生网络舆情的现状,指出应当从建立网络舆情的运行机制、重视网络伦理建设、加强思想教育主导者自身建设等方面构建网络舆情视野下的高职生思想教育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谦  
当代网络文化有商业性、大众性的特点,其在校园中的渗透传播日益加剧,对高职生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校应该掌握网络文化的传播规律,扬长避短,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因此,掌握和研究网络文化背景下高职生思想形成特点对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丽霞  
网络舆情主体的易偏差性、舆情客体的多样性、舆情传播的复杂性的特点,决定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导向性、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的原则出发,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手段,增强舆情引导说服力;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和网络议程,提高校园网络舆情引导的工作效能;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和网络评论员队伍,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参与到相关机制建设中去,促进校园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四方面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玉东  
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切入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从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现状以及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等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重大工程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具有广泛及较高的公众关注度,舆情传播会给政府公信力与工程声誉带来消极的影响,也会减弱重大工程的社会效益,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基于网络群体的不同利益关切度建立了舆情传播模型,首先分析了在重大工程网络舆情传播中公众风险感知度与政府舆情处置行为选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其次主要研究了公众信任值考量下的政府决策行为及政府临界值管理模型,并得到了在不同网络舆情传播方向下政府选择采取积极处置措施的最优时间结点的计算方式。最后算例研究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为决策管理部门实现舆情信息的有效处置及化解舆情危机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凤琴  
结合当前高职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文章从学生自身、院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职思想教育存在低效化的原因。探究了如何提高高职思想教育成效性的措施,通过在思想教育中提升教学观念、拓展教学视野、加大改革创新和引入企业文化等途径来提高学习思想教育的质量,并提出对高职思想教育的几点建议。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张立凡  程楠  朱恒民  
【目的/意义】如何理清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从而有效引导与管理网络行为,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方法/过程】针对媒体参与报道的网络舆情传播,建立了媒体与政府,网民与意见领袖的两类博弈模型,将考虑公平因素的收益函数引入博弈收益矩阵中。运用向前归纳法建立三阶段动态博弈,对媒体和意见领袖选择非子博弈完美均衡路径的具体条件进行分析,推导出收益变化率θ的阈值。【结果/结论】针对不同阈值条件下各方最优策略,给出政府应对和管理网络舆情的最优策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青  刘艺  马亚萍  张辉  
社交媒体的信息发布和转发机制使得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也使得政府的应急处置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目前,已有的舆情信息传播与决策模型研究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传染病传播模型,二是多属性模型,但很少有模型考虑了用户的个体特性和来自其他用户的影响。本文则结合用户个性从三个方面探讨舆情传播和干预机制:(1)来自周围邻居的影响;(2)用户自身对新信息的抵抗力;(3)外界环境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对这些影响因素展开定量研究,并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对舆情传播和干预机制的影响。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舆情无干预自由扩散阶段和舆情干预阶段。在舆情干预阶段,主要探讨舆情干预措施强度和舆情干...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重大工程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较高的公众关注度使其对舆论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与脆弱性。首先分析了在重大工程舆情传播过程中公众与政府的行为选择中的博弈策略。其次基于SIER模型建立了正向传播与反向传播的IER模型并讨论了边界值情况。通过建立社会风险感知函数主要研究了舆情传播方向、舆情状态间转化率及社会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表明在重大工程网络舆情传播中社会风险随着个体关注状态向免疫状态的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随个体传播状态向免疫状态转化率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公众的行为选择决定了传播状态间转化的方向及程度,公众选择策略的动态变化比率与政府应对策略相互关联,为政府有效舆情防控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新  邓贵仕  佟斌  
本文考虑个体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个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舆情传播模型。模型假设网络中每个个体的初始状态只有两种情况,并且在单位时间步内只选择一个邻居进行交流,并以概率λ接受该邻居的意见。解析结果显示存在概率λc使得网络中持某种观点人数比例的期望值是一个常数,而其它状态下系统中所有个体的意见都会达成一致。本模型有助于衡量某给定社会网络中舆论传播的快慢程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建华  周斯琦  
[目的/意义]探究个体决策的有限理性对于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从网民心理的微观层面来构建网络舆情传播模型。[方法/过程]以病毒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引入考虑个体心理参照点的前景理论,构建网络舆情传播模型,并求解模型的基本再生数,进行数值仿真对基本再生数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结论]网络舆情传播扩散规模,与微博用户接触到的接触消极微博内容的比例β、相关舆情事件评论或转发中传达负面情绪的评论内容占比p、被感染网民的自愈率q等有密切关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曾润喜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对了解民众思想动态、加强文化建设和管理、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保持国家政权长治久安等意义重大。为构建高效的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必须要提高舆情重要性认识、制定应急预警法案、利用网络舆情规律、完善网络监控体制、改善国家社会关系以及加强理论应用研究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伟琴  
为保证高校网络舆情的健康、有序发展,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工作领导机制、队伍保障机制、教育引领机制、干预引导机制、预警机制、危机处置机制、工作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等有效机制,以期对学生的网络舆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处置,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柯宁  
应对高校网络舆论事件,可从大学生需求结构出发,建立需求导向的高校新闻宣传动态全过程管理机制。应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平等交流途径,促成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应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差异优势,搭建起立体互补的平台,实现对舆论的引导。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建亚  宇文姝丽  
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网络舆情,当前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的虚假信息、负面信息等属于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生态系统失衡,据此分析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内涵,结合网络舆情发生过程中的各要素相互关系建立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模型,分析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种群分类及相互关系,研究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特征,最后探讨了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循环机制及组织平衡机制,以期为我国培育健康的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