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8)
- 2023(9057)
- 2022(7660)
- 2021(7558)
- 2020(6383)
- 2019(14141)
- 2018(14101)
- 2017(25439)
- 2016(14546)
- 2015(16502)
- 2014(16294)
- 2013(14438)
- 2012(12735)
- 2011(11266)
- 2010(10821)
- 2009(9073)
- 2008(8226)
- 2007(6958)
- 2006(5512)
- 2005(4430)
- 学科
- 济(44102)
- 经济(44061)
- 管理(35572)
- 业(30920)
- 企(26166)
- 企业(26166)
- 方法(25356)
- 数学(23106)
- 数学方法(22734)
- 教育(21326)
- 中国(17208)
- 理论(11890)
- 财(11726)
- 农(10886)
- 教学(9628)
- 业经(9295)
- 学(9248)
- 技术(9243)
- 贸(8127)
- 贸易(8124)
- 易(7957)
- 务(7697)
- 财务(7662)
- 财务管理(7644)
- 企业财务(7265)
- 和(7159)
- 农业(7151)
- 地方(7044)
- 发(6698)
- 研究(6595)
- 机构
- 大学(182445)
- 学院(174658)
- 管理(68022)
- 济(63325)
- 经济(61960)
- 理学(60415)
- 理学院(59782)
- 管理学(58502)
- 管理学院(58144)
- 研究(51872)
- 京(36976)
- 范(33928)
- 师范(33734)
- 教育(32502)
- 中国(31444)
- 科学(29428)
- 财(28138)
- 师范大学(27502)
- 江(25039)
- 中心(24977)
- 财经(23653)
- 业大(23105)
- 北京(22805)
- 经(21899)
- 技术(21726)
- 所(21675)
- 研究所(20165)
- 经济学(20041)
- 州(19788)
- 院(19467)
- 基金
- 项目(127533)
- 科学(104246)
- 研究(102502)
- 基金(91382)
- 家(76920)
- 国家(76179)
- 科学基金(67921)
- 社会(64187)
- 社会科(60657)
- 社会科学(60644)
- 教育(57362)
- 省(51200)
- 基金项目(48428)
- 划(44497)
- 编号(44264)
- 自然(42417)
- 自然科(41547)
- 自然科学(41539)
- 自然科学基金(40783)
- 成果(37220)
- 资助(35772)
- 课题(32345)
- 部(30648)
- 重点(29573)
- 教育部(28132)
- 创(28124)
- 项目编号(27815)
- 发(27498)
- 年(27293)
- 规划(26803)
共检索到244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建强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传播思想、文化、信息等方面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高校校园网络得以不断完善,使大学生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所观、所想,由此可见,高校网络舆情将会对大学生的认知及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而言,高校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激励,也有负面冲击,因此,对高效网络舆情展开严格监督和正确引导,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以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高效开展,已经成为当下一项热门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高校 网络舆情 思政教育 引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耀东
各种智能设备与现代化信息传播平台得以深入应用的今天,网络舆情油然而生,并对社会发展与大众生活产生深远影响。而网络舆情中所存非理性因素能充分折射出大众对某一社会舆论热点的倾向性观点,以致对该问题未来的发展走向造成极大程度的影响。所以,高校顺应时势与院校发展实况构建网络舆情阵地、并由此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应预先对网络舆情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有充分了解。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勇 杨俊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创造型与创新型产业发展格外重视,在一个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社会生产模式变革的时代,"创新精神"被人们赋予更崇高的意义。创新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人才培养"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高校在社会中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大学生既是伟大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模式的接班人,大学生的三观及思维模式会对我国未来社会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关系我们国家的繁荣与长治久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睢辰萌 孙晓岭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迅速的信息传递服务,同时也对人类的思想评价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作用,所谓“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就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双面反映。网络技术推动了互联网信息交流的跨区域性功能的发展。在媒体交流平台上,社会信息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大众眼前,以致由于信息资讯鱼目混珠,大众对于新闻资讯的舆情往往容易产生误解、扭曲,科学形态的判断思维受到了网络舆情的蒙蔽,甚至人们丧失了自主判断思维。在未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丽霞
网络舆情主体的易偏差性、舆情客体的多样性、舆情传播的复杂性的特点,决定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导向性、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的原则出发,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手段,增强舆情引导说服力;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和网络议程,提高校园网络舆情引导的工作效能;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和网络评论员队伍,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参与到相关机制建设中去,促进校园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四方面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高职 网络舆情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玉东
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切入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从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现状以及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等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高校 网络舆情 引导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伟琴
为保证高校网络舆情的健康、有序发展,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工作领导机制、队伍保障机制、教育引领机制、干预引导机制、预警机制、危机处置机制、工作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等有效机制,以期对学生的网络舆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处置,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网络舆论 引导机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润喜 王国华 徐晓林
高校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情绪化、影响广、易控制等特点,目前的控制和引导方式存在响应慢、指令多、投入少等问题;要预防和干预高校网络舆情突发性事件,需要构建包括三级工作体系、两级报送体系和一支高素质团队的快速响应机制及快速收集、紧急应对、迅速联动与及时反馈4个部分的快速响应流程;通过快速响应机制和流程采用事前干预、网上干预和网后干预等方法实施干预。
关键词:
大专院校 网络舆情 控制 引导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于静 杨柏勤 田玉晶 秦世霞 朱翃 李洪伟
进入网络云时代,社会舆情呈现传播快、数量多、规模大的态势,大学生作为信息敏感人群,必然使高校成为网络舆情失控的重灾区。本文以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10所省属大学的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通过认知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载体、高校网络舆情传播中主体的行为表现、高校图书馆网络舆情防控的困境,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网络舆情应对提出策略性建议。尽快搭建起相应的管理框架,通过多元化的读者服务形成全方位舆情危机应对覆盖面,把网络舆情有效应对渗透到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为我国现阶段高校网络舆情危机治理主体提供帮助,助力高校网络舆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同时,网络舆情这一时代性产物为高校图书馆工作拓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图书馆要抓住机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网络舆情 应对机制 云时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嶂 宁锦歌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影响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既受社会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反作用于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建设必须深刻把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研究因势利导的有效方法,培养青年学生的参与型政治热情,引导高校网络舆情朝着有利于培养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政治文化 高校 网络舆情 引导机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英苹 刘凤鸣 高艺畅 王玉美
[目的/意义]针对网络舆情传播中的回音室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回音室超网络的网络舆情差异化引导模型,为网络舆情管控者制定引导方案提供实践支持。[方法/过程]首先,文章构建了用户、事件、回音室三个子网络,并根据用户间复杂交互行为生成三个子网络间的映射关系,进而构建回音室超网络。其次,利用NLP等技术对事件网络中的舆情信息进行特征向量提取及相似度计算,从而筛选出目标回音室,根据映射关系识别出目标用户。最后,建立基于回音室超网络的网络舆情差异化引导模型——根据舆情事件情感极性的不同对目标回音室用户采取不同引导策略。[结果/结论]采集了包含40条舆情事件、26943条转发评论内容和26113名用户的训练数据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对目标用户实现有效引导从而影响舆情态势,为网络舆情的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洪雄
大学生话语权模式的转变在给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等特性,大学生在行使网络话语权时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重视大学生网络话语权模式下的舆情引导,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义浩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参与社会事务、表明态度、发表意见的重要平台,成为社情民意的"集散地"。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高校如何顺应网络舆情发展趋势,把握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引导高校网络舆情良性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柯宁
网络舆情问题已成为影响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问题。高校需要主动把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征,积极开展网络舆情治理。适应舆情事件的多元动态演变特点,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直面事件和问题的新型媒体发言人制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莉
随着易班网络互动社区在高校的强势推进,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及时研究基于易班的网络舆情新情况,通过网上舆情的监控和引导,能够提高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
易班 高校网络舆情 特点 监控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