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1)
2023(7914)
2022(6805)
2021(6703)
2020(5568)
2019(13002)
2018(12664)
2017(24139)
2016(12912)
2015(14872)
2014(14489)
2013(13375)
2012(11742)
2011(10390)
2010(9891)
2009(8250)
2008(7355)
2007(6022)
2006(4739)
2005(3786)
作者
(30746)
(25731)
(25467)
(24372)
(16210)
(12214)
(11807)
(10207)
(9923)
(8863)
(8828)
(8510)
(7962)
(7920)
(7820)
(7799)
(7562)
(7410)
(7359)
(7303)
(6072)
(6025)
(5950)
(5949)
(5746)
(5739)
(5595)
(5376)
(5132)
(5025)
学科
(45135)
经济(45082)
管理(36243)
(32163)
(27253)
企业(27253)
方法(25599)
数学(23286)
数学方法(22893)
中国(12581)
(11770)
(11261)
业经(10098)
(9011)
贸易(9003)
理论(8928)
教育(8871)
(8755)
技术(8165)
地方(8013)
(7843)
财务(7807)
财务管理(7789)
农业(7479)
企业财务(7395)
教学(7159)
(6910)
(6785)
(6659)
环境(6335)
机构
大学(164128)
学院(158412)
管理(67662)
(62555)
经济(61358)
理学(60181)
理学院(59553)
管理学(58332)
管理学院(58018)
研究(44185)
(32268)
中国(31501)
(27596)
科学(25589)
(23067)
财经(23067)
中心(23055)
师范(22870)
(22237)
业大(22077)
(21410)
经济学(19507)
(19398)
北京(19259)
师范大学(18540)
(18209)
经济学院(17830)
财经大学(17757)
(17747)
经济管理(17484)
基金
项目(119704)
科学(97506)
研究(90851)
基金(88808)
(75401)
国家(74782)
科学基金(67448)
社会(59298)
社会科(56210)
社会科学(56197)
基金项目(47782)
(46983)
教育(45539)
自然(43532)
自然科(42660)
自然科学(42651)
自然科学基金(41884)
(39647)
编号(37214)
资助(35031)
成果(29113)
(27665)
重点(26524)
(26501)
大学(25982)
课题(25020)
教育部(25009)
国家社会(24619)
人文(24588)
创新(24413)
期刊
(57187)
经济(57187)
研究(44345)
中国(32755)
教育(30314)
管理(24550)
(21704)
学报(21252)
科学(19711)
大学(19041)
技术(16804)
学学(16145)
(15807)
图书(11355)
农业(11337)
财经(11029)
(10335)
金融(10335)
业经(10000)
(9520)
经济研究(9214)
理论(8102)
情报(7730)
书馆(7659)
图书馆(7659)
科技(7635)
实践(7587)
(7587)
问题(7516)
技术经济(7288)
共检索到221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国军  
网络社群开辟了德育工作的新空间,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强化了德育工作的渗透性。可以基于网络社群平台来开展大学生活园区德育工作,其思路为建设网络德育队伍,做好典型案例分析,关注网络社群舆情,建立分析引导机制,营造健康园区环境,对接虚拟与现实,开发网络社群新功能,全方位开展大学生德育;其途径为完善生活园德育工作制度、组建生活园区德育工作队伍、研究生活园区网络德育典型案例、培养园区网络社群平台意见领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引琼  唐琳  戴玮宏  
简要阐述网络德育和网络德育生态内涵,依据生态学协同进化、群体动力、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整体效应理论,初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德育生态系统重要主客体及其关系、系统内外部信息产生及其交流模式、网络德育生态系统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调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大学生网络德育平台生态优化模式,并提出了在保持生态系统主体丰富性的基础上,建立重要主客体的转换和错位发展机制;在保证信息等有效供给的前提下,优化大学生网络德育生态系统的信息等交流共享模式;加强监督与统筹协调,大力增强网络德育生态系统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艳春  
现今社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德育能够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领大学生正确择业。因此,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应通过完善大学生就业德育的内容、改进大学生就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拓展大学生就业德育工作的载体、加强大学生就业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大学生就业德育的体制管理等途径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炎清  李太平  
答辩时间2011年5月大学生活动是大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主要关注大学生在专业学习时间之外进行的活动,是课堂教育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主体性、目的性、专业性、临时性、整体性等特点。大学生活动是拓展学生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渠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若虹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基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网络平台也被应用到了教学中,成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用网络平台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较多问题。要想让网络平台在思政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及时找到解决对策,对此提出应增强师生对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健全网络平台监管体系、合理选择网络平台、积极更新传统观念等。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余剑耀  
在分析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和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德育工作要结合学校的各项工作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从实际出发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文显  
大学生活是广大师生在校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范式、联动模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宏观样态,通俗地说,就是校风校貌、校园文明。大学生活是人生中非常宝贵和最为丰富的生活阶段,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未来社会生活的实际演练。现代大学生活既包括广大师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也包括广大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雁  
现代大学生活是现代大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现代社会大学与社会互动日渐密切的状态下,大学为完成自身的社会责任,自觉而系统构筑的主体的生活方式和作用于主体的环境氛围。它与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精神共同构成了现代大学的基本框架,其主题是促进主体的全面发展。民主性、创新性、先进性、开放性、和谐性是现代大学生活的主要特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士恒  
网络把大世界变成了小舞台,它不仅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固有的知识摄取方式,也引起了东西文化大冲撞。文化前卫、思想激进的大学生理所当然也就成了网络海洋中的勇敢冲浪者,汹涌的网络浪潮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斑驳陆离的网络文化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了解和掌握网络工具、净化和利用网络环境、营造和创建德育阵地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淑芳  戚业国  
答辩时间2013年9月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作为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渗入领域之广和影响程度之深,是人们无法否认的。人类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高度"知本"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知识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主要反映在人的素质的竞争,在人的素质中,创新能力是根本的因素。人的创新素养发展成为当代新课题。这种趋势也影响了大学对人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在国内大学教育情境下,学生的创新素养发展的实际情况怎样?促进或抑制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方面分别有哪些,有待进一步考察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谈钟明  
网络社交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平台,给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带来了多面影响。一方面有效消除了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隔阂,减少了因为文化冲突而带来的交流障碍,而另一方面网络社交平台弱化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能力,使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应从网络社交平台入手,探究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其素质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玉宁  丁明  伊鹏  
大学生网络虚拟社群已成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文章选取某高校团属新媒体综合服务平台为研究对象,以平台的虚拟社群聊天内容为数据源,运用ROSTCM内容挖掘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了虚拟社群社会网络结构的整体特征和成员参与角色,总结归纳出网络社群的人际关系和信息传播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社群功能完善、内容丰富和运行管理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洪斌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刘节是一位擅长先秦史、思想史和史学史的名家,同时也是一个风骨奇崛、坚守理性批判精神的现代知识分子。1923年至1926年,刘节在上海南方大学、国民大学接受近四年的哲学教育,大学阶段的社会活动、学术训练及著译作品等情况,在刘节研究中还属于比较薄弱的部分,而且夹杂不少谬误,一些重要的史事仍隐没于迷雾之中。刘节走进"十里洋场",适逢国共合作、鼓吹国民革命之际,他一度为激进的社会政治学说所吸引,阅读革命期刊,加入国民党,却没有参加此后的"五卅运动",而是成为一场校园学潮"驱江运动"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从满怀革命激情的知识青年,转向潜心治学的职业史家,经历人生中重要的转折,暂时化解了内心世界的认同危机。《儒家贵学考》《性相两轮论》《实证哲学概述》是他在沪上完成的著译作品,可以视作其最初治学的路标。青年时代浸淫于欧洲启蒙思想、实证主义哲学,以及对于学术与社会、政治等问题的思考,为他日后的治史活动及思想演变埋下重要的伏笔。这主要体现在:既为学术,也为理念的治学宗旨;兼具考据求实与哲学思辨的治史风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得果  
信息化时代微课教育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建设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凸显弱化的德育问题,借鉴运用微课教育的功能及价值,构建网络德育工作体系,力求探讨信息技术与育人过程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增强育人效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铁杰  章靖平  
面对网络环境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冲击,提出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即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丰富校园网络内容、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增强德育工作者的网络意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