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3)
- 2023(13711)
- 2022(12080)
- 2021(11362)
- 2020(9537)
- 2019(22077)
- 2018(21740)
- 2017(42137)
- 2016(22545)
- 2015(25098)
- 2014(24842)
- 2013(24237)
- 2012(21780)
- 2011(19335)
- 2010(18777)
- 2009(16913)
- 2008(15907)
- 2007(13283)
- 2006(11408)
- 2005(9208)
- 学科
- 济(88083)
- 经济(87996)
- 管理(63502)
- 业(59968)
- 企(50417)
- 企业(50417)
- 方法(45637)
- 数学(39508)
- 数学方法(38957)
- 农(22610)
- 财(21012)
- 中国(20770)
- 业经(19823)
- 学(18687)
- 地方(18122)
- 理论(15548)
- 农业(15463)
- 贸(15198)
- 贸易(15193)
- 易(14733)
- 技术(14150)
- 环境(14118)
- 和(14066)
- 务(14042)
- 财务(13971)
- 财务管理(13944)
- 企业财务(13216)
- 制(12774)
- 划(12190)
- 银(10662)
- 机构
- 大学(310098)
- 学院(309045)
- 管理(129236)
- 济(117981)
- 经济(115417)
- 理学(113917)
- 理学院(112676)
- 管理学(110521)
- 管理学院(109971)
- 研究(95766)
- 中国(68583)
- 京(64475)
- 科学(62030)
- 财(51767)
- 业大(46956)
- 农(45582)
- 所(45306)
- 中心(44488)
- 财经(43400)
- 范(42205)
- 研究所(42066)
- 江(41820)
- 师范(41813)
- 北京(39805)
- 经(39703)
- 院(35924)
- 农业(35693)
- 经济学(34914)
- 州(34754)
- 师范大学(34119)
- 基金
- 项目(227139)
- 科学(180298)
- 基金(166989)
- 研究(163870)
- 家(145274)
- 国家(144167)
- 科学基金(125972)
- 社会(103899)
- 社会科(98598)
- 社会科学(98573)
- 基金项目(90414)
- 省(88359)
- 自然(84141)
- 自然科(82230)
- 自然科学(82212)
- 自然科学基金(80704)
- 教育(75603)
- 划(74399)
- 资助(68250)
- 编号(66483)
- 成果(51007)
- 重点(50160)
- 部(49603)
- 发(47576)
- 创(47320)
- 课题(44378)
- 创新(44083)
- 科研(43918)
- 教育部(42891)
- 国家社会(42633)
- 期刊
- 济(118318)
- 经济(118318)
- 研究(82252)
- 中国(49243)
- 学报(47936)
- 科学(45228)
- 管理(44327)
- 农(39709)
- 财(37380)
- 大学(36817)
- 学学(34611)
- 教育(32002)
- 农业(28492)
- 技术(27217)
- 业经(20988)
- 财经(19426)
- 融(19388)
- 金融(19388)
- 经济研究(18643)
- 图书(17446)
- 经(16488)
- 问题(15625)
- 科技(15457)
- 资源(14844)
- 理论(14689)
- 技术经济(14415)
- 业(14217)
- 版(13940)
- 商业(13804)
- 实践(13745)
共检索到416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何相曌 谢霞 禄安楠 王姣姣 刘欢欢 热依汗·热西提
本文以网络游记为研究样本,对新疆旅游流空间结构进行动态分析,用Ucinet导出路径图,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计算旅游流空间网络的中心性、结构洞和网络密度,实现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的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旅游流网络密度逐年增加,节点持续更新,但疏密不均问题较为严重;新疆旅游资源禀赋、交通通达度、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是影响旅游流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轴向前推进,新疆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演变呈现出结构趋于完整、节点关联耦合紧密的趋势。由此提出旅游主管部门应加强与景区景点联系,增强政府与旅游发展网络关系;提高旅游景区景点互动,加强资源共享;旅游企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等对策,以实现新疆旅游流网络的均衡。
关键词:
网络游记 旅游流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慧玲 许春晓
对湖南旅游流空间网络进行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凝聚子群和块模型等分析后发现,该网络具有集聚性、优势子结构有区域指向并具跨越之势、节点的功能各异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南旅游空间政策的制订策略:重视旅游流空间网络的良性发育;发挥凤凰、张家界武陵源和天门山的引领作用;有序推进旅游流空间网络的治理;关注非邻接地区的合作;有针对性地打造城市旅游形象;科学规划旅游交通线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叶梦 林珍铭
基于网络游记数据,运用爬虫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分析桂林市2016年和2019年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桂林市旅游节点分散,中心节点功能优势不明显,旅游流分布不均衡;(2)旅游流网络结构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核心与边缘层级明显;(3)旅游流节点间层级明显,且层级跃迁困难。为促进桂林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需进一步发挥核心旅游节点的辐射作用,加强核心旅游节点和边缘旅游节点的联系;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一般旅游节点、边缘旅游节点与上层节点的联系,积极实现其层级跃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蓉 黄朋涛 胡静 李亚娟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旅游功能与价值的核心,丰富提升旅游者乡村旅游体验已成为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为案例地,以马蜂窝在线旅游网上关于婺源的旅行游记为数据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游记文本进行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编码并对各要素指标逐条打分,得到婺源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结构表及各要素评价等级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及"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PA)对其要素结构特征及各要素旅游体验质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1)内容分析编码归纳发现,婺源县乡村旅游体验共包含自然风光、动植物景观、建筑景观、人文景观、文化展示场所、居民生活风貌等27个要素指标;(2)SNA分析发现,婺源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网络结构内部协调性较高,且旅游交通、建筑景观、自然风光是最核心的三大要素,而基础设施、市场秩序及文化展示场所是最边缘的三大要素;(3)IPA分析发现旅游者整体旅游体验质量较高,且旅游者对拍照摄影体验的评价最好,对旅游开发程度的感知最差。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为婺源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隋丽娜 郭凤杰 程圩 吴筝
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携程和马蜂窝在2009—2019年的7 815篇关于西安的网络游记进行文本分析,从游客感知角度识别西安旅游品牌个性,并以5年为界分析其历时性变化。对其旅游品牌个性和旅游要素进行相关性和对应分析,以此解释西安旅游品牌个性来源。研究发现:(1)游客对西安旅游品牌个性感知主要集中在"仁""雅""智"3个维度,但在不同阶段,游客感知到的品牌个性维度存在差异,表现为"仁"降"雅""智"升,"智""乐"词汇增加。(2)西安旅游品牌个性与旅游要素相关关系显著,游客对西安旅游品牌个性感知的变化主要集中于社会旅游资源方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布倩楠 杨勇 滕茜 许鑫
本文以上海市20个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点)为研究对象,以游客和上海政府旅游部门在有关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游记和要闻动态为研究样本,利用计算机平台统计景区(点)在样本中的出现次数,研究其在游客感知和政策重点中的冷热均衡状况及差异,并通过景区(点)在研究样本中的共现次数分析不同景区(点)间的联动效应及在不同类型样本中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上海旅游景区(点)在游客感知和政府旅游部门要闻动态中都具有冷热不均衡性,热门景区(点)在不同样本类型中呈现较大差异,而非热门景区(点)则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上海旅游景区(点)在政府旅游部门政策中的联动性与其在游客感知中体现的实际联动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在热门景区...
关键词:
旅游景区 联动效应 社会网络分析 上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梦君 乌恩
以旅游凝视为理论基础,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婺源的官方宣传文本和游客网络游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在政府凝视和游客凝视视角下,官方部门及游客对婺源旅游形象感知的异同。结果显示,婺源的旅游形象主要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与氛围、旅游活动、生态保护、旅游接待与服务5大主题。两种视角对婺源形象的解读在整体上保持一致性,但政府更侧重对文化的宣传,而游客则更注重对资源与服务的感知。两者对婺源的情感形象评价都以正面为主,但政府的积极情绪高于游客。此外,游客的消极情绪主要体现在交通、餐饮、人流量等方面。最后,根据研究内容,从宣传内容与途径、基础设施与服务、游客分流与管理三个方面对婺源的管理部门提出建议。
关键词:
旅游凝视 网络文本分析 目的地形象 婺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平芳 周怡心
在花海旅游已成为一种风潮的时代背景下,相关媒体报道和书籍也日益增多,但是对于花海旅游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旅游者赏花行为研究甚为匮乏。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携程旅行网中的网络游记为研究文本,使用内容分析软件ROST CM6分析旅游者赏花行为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花海旅游的季节性以及游览空间的开敞性,使得旅游者的赏花行为复杂多样,在旅游者性别、赏花线路、赏花时节、赏花地点、赏花动机、景观偏好、感知态度上表现出明显的行为特征;赏花不仅是注重风景美的观光旅游形式,也是追求身心愉悦的情感体验方式。
关键词:
旅游者 赏花行为 网络游记 内容分析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易婷婷
网络游记在表达和反映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感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以旅游者发表在携程旅行网上关于西藏的游记为研究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对80篇游记样本进行质性分析,探讨国内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均以积极感知为主,但仍有提升空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鄢志武 陈依芳 赵孟莹 丁午阳
掌握城市内部旅游流的流动规律和结构特征是科学进行旅游规划和构建合理的城市旅游空间的依据。以网络关注度和网络游记为旅游数字足迹的代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重庆旅游流客源市场空间分布和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为重庆市未来旅游规划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旅游流 数字足迹 重庆旅游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柯健 华哲铭 许鑫
“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旅游文化元素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的吸引力和旅游品质,有必要对城市旅游文化元素深入解构,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本文以上海为例,基于携程网站的上海游记文本,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通过三级编码过程生成城市旅游文化元素分类体系,并结合上海旅游文化元素关键词表,分析城市旅游文化元素各维度的作用和具体内容。研究发现:(1)城市旅游文化元素是一个由“资源—体验—获得”建构的完整体系,具体包含文化地标、居民生活、文娱活动、文化印记、文化感知5个主范畴。(2)文化地标奠定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资源基础,是吸引游客的旅游“第一空间”;居民生活加强游客地方性认知,文娱活动丰富游客多层次旅游体验,延伸文旅产业链,文化印记丰富文化叙事体系,提升文旅资源吸引力,这3个维度综合反映城市文化旅游“体验”的内容和过程;文化感知反映游客对文化识别、认知、感受、内化后的“获得”感。本文丰富了旅游地理学科中的旅游文化理论,有助于厘清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布局方向和着力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清燕 白凯
以典型网络游记为研究内容与对象,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初步理论建构,发现旅游者自我概念时空展演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从时间维度而言,旅游者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变化且又循环往复的过程,随着旅游时空的流动、转换,呈现出现实自我"困顿—认同—悦己";理想自我"渴求—自由—满足";社会自我"疏离—纯真—责任"历时性变化。且旅游者自我概念历时演变过程并非永恒不变,它会随着旅游者下一次的出游进一步重构,也会经由旅游经历的积累不断更新替代。(2)从空间维度而言,旅游者经历了"生活世界、旅游世界、生活世界"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清燕 白凯
以典型网络游记为研究内容与对象,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初步理论建构,发现旅游者自我概念时空展演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从时间维度而言,旅游者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变化且又循环往复的过程,随着旅游时空的流动、转换,呈现出现实自我"困顿—认同—悦己";理想自我"渴求—自由—满足";社会自我"疏离—纯真—责任"历时性变化。且旅游者自我概念历时演变过程并非永恒不变,它会随着旅游者下一次的出游进一步重构,也会经由旅游经历的积累不断更新替代。(2)从空间维度而言,旅游者经历了"生活世界、旅游世界、生活世界"的循环,旅游者自我概念经历了"生活世界(自我诊断)—旅游世界(自我反思)—生活世界(自我重构)"演变历程。(3)旅游是一种非物化的、流变的时空过程与体验,人们的旅游动机并非恪守于以往对象化的体验,同时也追求旅游流动过程中产生于旅游主体之上的时空意义,凸显为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认同与自我重构的主体认知过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袭希 刘琢 于欢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旅游形式,日益受到旅游者青睐。根据相关网络游记,以黑龙江省湿地资源为案例,采用情感分析和统计分析法,对生态旅游游客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湿地旅游活动中游客多以东北地区为主;在夏秋两季客流量居多且多以家庭、朋友的三人以上团体组成;游客情感受出游交通、出游人数、出游天数和人均花费的影响;客源地和旅游季节、旅游季节和人均花费、人均花费和旅游方式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游客的情感倾向,从而影响其消费行为。为了进一步增强游客的正面情感、弱化游客的负面情感,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季节、不同消费群体、不同旅游方式的游客提供符合预期的活动及服务,这是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游客特征 消费偏好 情感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曦 王兆峰
测度旅游流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常规方法需要旅游流流向数据,这类数据获取困难且可信度难以保证,空间数据分析是缓解该难题的可选方法。1999—2011年湖南地级旅游流空间集聚的探索性分析表明,旅游流在近10年来显著地向长株潭地区集聚并以其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但湘西地区接受扩散效应的能力还比较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空中交通网络对旅游流集聚与扩散的贡献度非常大。因此,湖南需要从3个方面着力优化大湘西快速交通网络,充分利用旅游流的空间扩散效应,在旅游资源富集的大湘西地区形成旅游产业集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