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0)
- 2023(17992)
- 2022(15695)
- 2021(14738)
- 2020(12566)
- 2019(29147)
- 2018(29134)
- 2017(55776)
- 2016(30679)
- 2015(34650)
- 2014(35012)
- 2013(34314)
- 2012(31688)
- 2011(28310)
- 2010(28295)
- 2009(26021)
- 2008(25506)
- 2007(22501)
- 2006(19295)
- 2005(16642)
- 学科
- 济(120522)
- 经济(120384)
- 管理(85265)
- 业(80062)
- 企(65875)
- 企业(65875)
- 方法(58560)
- 数学(50810)
- 数学方法(50124)
- 农(33415)
- 财(30571)
- 中国(30029)
- 学(27582)
- 业经(26267)
- 地方(25470)
- 农业(22217)
- 制(21961)
- 贸(21745)
- 贸易(21738)
- 理论(21443)
- 易(21063)
- 务(19457)
- 财务(19368)
- 财务管理(19318)
- 和(19229)
- 环境(18206)
- 企业财务(18179)
- 技术(18014)
- 银(17440)
- 银行(17375)
- 机构
- 学院(432024)
- 大学(431717)
- 管理(168547)
- 济(163885)
- 经济(160009)
- 理学(146190)
- 理学院(144518)
- 管理学(141656)
- 研究(141033)
- 管理学院(140893)
- 中国(103801)
- 京(91853)
- 科学(91651)
- 财(74947)
- 农(74024)
- 所(71292)
- 业大(67733)
- 中心(65526)
- 研究所(65376)
- 江(63647)
- 财经(60564)
- 范(59094)
- 师范(58450)
- 农业(58302)
- 北京(57638)
- 经(54862)
- 州(51901)
- 院(51671)
- 经济学(48345)
- 技术(47913)
- 基金
- 项目(298273)
- 科学(232315)
- 研究(215037)
- 基金(213489)
- 家(186617)
- 国家(185071)
- 科学基金(158173)
- 社会(132136)
- 社会科(124937)
- 社会科学(124905)
- 省(118546)
- 基金项目(113950)
- 自然(105034)
- 自然科(102544)
- 自然科学(102516)
- 自然科学基金(100636)
- 教育(100334)
- 划(99408)
- 编号(89273)
- 资助(88795)
- 成果(71919)
- 重点(66634)
- 部(64694)
- 发(63090)
- 课题(61522)
- 创(61074)
- 科研(57529)
- 创新(56993)
- 大学(55467)
- 教育部(54917)
- 期刊
- 济(175473)
- 经济(175473)
- 研究(118362)
- 中国(79355)
- 学报(72613)
- 农(66417)
- 科学(64631)
- 管理(58155)
- 财(57853)
- 大学(53933)
- 学学(50536)
- 教育(49692)
- 农业(45718)
- 技术(38846)
- 融(32306)
- 金融(32306)
- 业经(30715)
- 财经(28093)
- 经济研究(27640)
- 图书(25231)
- 经(23930)
- 业(23685)
- 问题(23300)
- 版(21576)
- 统计(20510)
- 科技(20497)
- 技术经济(20293)
- 理论(19926)
- 资源(19842)
- 商业(19502)
共检索到617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胡传东 李露苗 罗尚焜
骑自行车旅行是当下游客体验风景道的重要方式。318国道川藏线在国家级风景道中居重要地位。网络骑行游记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游客的骑行体验过程。文章以网络骑行游记为素材,采用内容分析法,从骑行动机、感知维度、高峰体验及拍照指数4个方面,研究骑行游客对川藏线风景道的旅游体验规律及其特点。研究表明,游客骑行高原风景道的主要动机在于获得认同;骑行川藏线的体验可划分为自然、挑战、畅爽、美丽、传奇和升华6个维度,以及景观感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超越3个层面;骑行高峰体验是骑行的客观条件、骑行者的主观认知与身体状况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易婷婷
网络游记在表达和反映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感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以旅游者发表在携程旅行网上关于西藏的游记为研究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对80篇游记样本进行质性分析,探讨国内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均以积极感知为主,但仍有提升空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蓉 黄朋涛 胡静 李亚娟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旅游功能与价值的核心,丰富提升旅游者乡村旅游体验已成为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为案例地,以马蜂窝在线旅游网上关于婺源的旅行游记为数据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游记文本进行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编码并对各要素指标逐条打分,得到婺源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结构表及各要素评价等级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及"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PA)对其要素结构特征及各要素旅游体验质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1)内容分析编码归纳发现,婺源县乡村旅游体验共包含自然风光、动植物景观、建筑景观、人文景观、文化展示场所、居民生活风貌等27个要素指标;(2)SNA分析发现,婺源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网络结构内部协调性较高,且旅游交通、建筑景观、自然风光是最核心的三大要素,而基础设施、市场秩序及文化展示场所是最边缘的三大要素;(3)IPA分析发现旅游者整体旅游体验质量较高,且旅游者对拍照摄影体验的评价最好,对旅游开发程度的感知最差。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为婺源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阳 刘文超 刘明菊 辛欣
旅游综合体是中国新兴的旅游产业供给方式,学术界却很少从旅游体验的角度研究其经营管理。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度假型综合体,使用内容分析法和主题分析法,根据网络游记,分析游客在综合体的旅游体验。结果表明:长白山旅游综合体旅游体验的核心主题是度假区、酒店、雪和旅游者;旅游动机是亲雪体验和游览长白山。游客行为主要为娱雪和休息放松,游客偏好体现在消费和休闲娱乐。这些行为和偏好特征表明,寻求精神和身体的休息、放松、娱乐是度假型旅游综合体旅游体验的核心和主要诉求,而游客的满意度和这种诉求能否实现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度假型旅游综合体未来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郎朗
近年来针对网络游记的研究逐渐增加,网络游记已经成为地方感量表以外,另一个研究旅游地地方意象和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手段。大多数网络游记研究采用了内容分析法,通过对关键词的抓取形成定量数据,以此判断旅游地在游客中形成的地方意象,为旅游地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类研究以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地方"概念为依据,利用对旅游者的主观地方感受和个体地方认知来勾勒旅游地的地方性,然而又并非对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的全面应用。文章重新梳理了人文主义、社会建构学派和结构化理论3种不同研究视角下的"地方"概念,并尝试以不同的"地方"理论视角对蚂蜂窝网站上关于北京三里屯的游记进行分析,探讨了网络游记研究的多种可能性。除了体现个人地方经验以外,对网络游记的分析同样可以深入到社会结构对个人地方感受的影响,以及撰写和传播网络游记这一实践行为本身是如何将个人地方经验转化为社会建构的地方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杰 马继 谢霞 李晓东
旅游者体验价值感知研究对于掌握其体验与消费特征,提高旅游地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最大的旅游社交分享网站蚂蜂窝等为例,以旅游者撰写发表的1370篇游记为原始数据,基于质性研究的内容分析法,借助RCM 6内容挖掘软件,对新疆游客感知价值的维度进行判别并构建了相应模型。研究表明,在宏观层面上,游客体验价值感知属性层层递进,依次表征为"知觉性"、"情感性"、"社会性"与"精神性"4大维度;在微观层面上,游客体验价值感知由"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及服务"、"公共环境及服务"与"旅游者主观意向"4大项及1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杰 马继 谢霞 李晓东
旅游者体验价值感知研究对于掌握其体验与消费特征,提高旅游地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最大的旅游社交分享网站蚂蜂窝等为例,以旅游者撰写发表的1370篇游记为原始数据,基于质性研究的内容分析法,借助RCM 6内容挖掘软件,对新疆游客感知价值的维度进行判别并构建了相应模型。研究表明,在宏观层面上,游客体验价值感知属性层层递进,依次表征为"知觉性"、"情感性"、"社会性"与"精神性"4大维度;在微观层面上,游客体验价值感知由"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及服务"、"公共环境及服务"与"旅游者主观意向"4大项及17小项构成。文章构建了:(1)新疆旅游体验价值感知基础模型。(2)基于构成要素与感知属性的关联式模型。最后针对旅游者"薄弱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另外可看出,网络文本的传播对潜在旅游者的消费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旅游行政部门可借助相关网络资料等促成其积极的价值感知。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玲 黄朋飞 刘娇
被誉为"国内骑行的黄金路线"川藏线是一条高风险骑行线,骑行风险时刻威胁着骑行者的安全、影响骑行者的体验感和忠诚度。本文通过对川藏线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了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文化风险和人员风险四类因子。基于风险感知理论和认知—情感—行为意愿理论,构建川藏线骑行旅游者风险感知对忠诚度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Amo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骑行者自然风险感知正向影响忠诚度,社会和文化风险感知负向影响忠诚度,人员风险感知对忠诚度的影响不显著;在这些影响过程中满意度都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对忠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川藏线 骑行旅游者 风险感知 忠诚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万蕙 唐雪琼
文章以傣族泼水节的网络游记文字为分析对象,从巴赫金"狂欢"理论出发,利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游客在傣族新年泼水节活动中的旅游体验特征。研究发现,傣族泼水节作为一种鼓励全民参与的节庆活动,传统被蔑视,等级被抹平,身份被消解。游客将日常生活中的严格规范抛诸脑后,享受当下,纵情欢乐,可以认为傣族泼水节在一定程度符合巴赫金对狂欢文化的概括。然而,游客在傣族泼水节上的狂欢体验还有巴赫金理论中未提及的两个独特表现,即狂欢体验的战争化和狂欢中的性骚扰。泼水节中类似于"战争"的体验成功地调动游客的激情,使之成为一种集体癫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万蕙 唐雪琼
文章以傣族泼水节的网络游记文字为分析对象,从巴赫金"狂欢"理论出发,利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游客在傣族新年泼水节活动中的旅游体验特征。研究发现,傣族泼水节作为一种鼓励全民参与的节庆活动,传统被蔑视,等级被抹平,身份被消解。游客将日常生活中的严格规范抛诸脑后,享受当下,纵情欢乐,可以认为傣族泼水节在一定程度符合巴赫金对狂欢文化的概括。然而,游客在傣族泼水节上的狂欢体验还有巴赫金理论中未提及的两个独特表现,即狂欢体验的战争化和狂欢中的性骚扰。泼水节中类似于"战争"的体验成功地调动游客的激情,使之成为一种集体癫狂性的力量。并且,女游客更容易成为"战争"攻击的对象,这种攻击包含在性意味的体验中,并发展出比日常更为显著的形态。文章认为,傣族泼水狂欢体验区别于巴赫金理论的原因在于游客狂欢感受的去魅性与泼水节的商业化取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布倩楠 杨勇 滕茜 许鑫
本文以上海市20个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点)为研究对象,以游客和上海政府旅游部门在有关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游记和要闻动态为研究样本,利用计算机平台统计景区(点)在样本中的出现次数,研究其在游客感知和政策重点中的冷热均衡状况及差异,并通过景区(点)在研究样本中的共现次数分析不同景区(点)间的联动效应及在不同类型样本中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上海旅游景区(点)在游客感知和政府旅游部门要闻动态中都具有冷热不均衡性,热门景区(点)在不同样本类型中呈现较大差异,而非热门景区(点)则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上海旅游景区(点)在政府旅游部门政策中的联动性与其在游客感知中体现的实际联动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在热门景区...
关键词:
旅游景区 联动效应 社会网络分析 上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隋丽娜 郭凤杰 程圩 吴筝
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携程和马蜂窝在2009—2019年的7 815篇关于西安的网络游记进行文本分析,从游客感知角度识别西安旅游品牌个性,并以5年为界分析其历时性变化。对其旅游品牌个性和旅游要素进行相关性和对应分析,以此解释西安旅游品牌个性来源。研究发现:(1)游客对西安旅游品牌个性感知主要集中在"仁""雅""智"3个维度,但在不同阶段,游客感知到的品牌个性维度存在差异,表现为"仁"降"雅""智"升,"智""乐"词汇增加。(2)西安旅游品牌个性与旅游要素相关关系显著,游客对西安旅游品牌个性感知的变化主要集中于社会旅游资源方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其静 杨钊 蒋鹏飞 刘昌琪 何开玲
文章基于空间数据分析验证一种廊道型乡村旅游地蔓藤有机生长模式,其业态生长可划分为3个阶段:(1)集镇和景区依托阶段,“藤”发育,“枝叶”出现,旅游业态生长主要受居民点距离、景区密度和资源密度影响,有一定接待基础的集镇和景区周边业态集聚明显,廊道主要起过境通勤作用,旅游业态以餐饮和购物为主;(2)景区和主廊辐射阶段,“藤”快速生长,“枝叶”互动频繁,其生长主要受景区密度、资源密度和主廊距离影响,廊道作用开始凸显,随着景区、廊道及节点不断发育,景区周边成为业态集聚核心,并沿主廊向外呈“轴线式”辐射,业态结构“食降住涨”,廊道由过境通勤向旅游目的地转型;(3)支线蔓延阶段,“藤”成熟,“枝干”蔓延,主廊距离成为仅次于景区密度的核心影响因子,业态向支线蔓延明显,支线的空间、生态等价值得到释放,主廊和支线结构分层的生态位显著。总体上,廊道旅游地业态数量呈“波浪型”上升曲线,业态结构由餐饮向住宿等复合多元功能转型提高了廊道旅游地生命韧性。资源、廊道、社会、区位以及自然是其业态生长的决定性因素,资源是业态生长的核心,廊道影响力逐步加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姚占雷 许鑫 李丽梅 杨勇
本文以游客发表在网络中的游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游记中呈现的景点共现次数和烈度指标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华东地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内热门景点的分布状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描绘了这些景区之间的共现关系,并依据各景区距共现核心位置的远近及其所辖景点的冷热均衡状况这两项指标将景区划分为4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景区的特点,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建议。
关键词:
5A级景区 网络游记 共现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屹岩 刘利 张春鹏
绿道网络构建的乡村旅游空间是新型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网络化空间格局可有效推进乡村旅游生态化、全域化、体验式发展。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宽甸满族自治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GIS适宜性分析和可达性分析、多尺度绿道规划方法,确立适宜乡村旅游发展的绿道网络,多要素结合构建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空间。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景观资源、道路、水系、地形坡度和绿地斑块5个因子对绿道选线有重要影响,其中景观资源因子权重0.431,影响力最大;宽甸县域绿道适宜性用地多为水系或原有道路沿线的开敞空间用地,与山地地形肌理结合紧密。"一轴两带多线"的绿道网络提供了特色山岳景观线路、鸭绿江景观线路和多样化的乡村景观游览线路,结合空间节点设置3级服务站点,形成全域分布的旅游线路和设施。因此,构建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空间需因地制宜的构建城乡生态绿道网络,拓展生态体验空间;规划多级绿道,增强城乡交通联系;融合城乡空间,推进设施共建;整合乡村特色景观资源,增加旅游深度体验;点线串联,促进多产业联合与多主体参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