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3)
2023(8492)
2022(7327)
2021(6864)
2020(5732)
2019(13252)
2018(13028)
2017(25707)
2016(13460)
2015(14971)
2014(14575)
2013(14001)
2012(12560)
2011(11021)
2010(10464)
2009(9145)
2008(8323)
2007(6834)
2006(5463)
2005(4206)
作者
(34132)
(28671)
(28553)
(27071)
(18184)
(13529)
(13054)
(11312)
(11020)
(9753)
(9713)
(9488)
(9009)
(8691)
(8636)
(8466)
(8456)
(8445)
(8185)
(8075)
(6761)
(6753)
(6690)
(6607)
(6507)
(6336)
(6054)
(6036)
(5679)
(5617)
学科
(58219)
经济(58162)
管理(38181)
(34500)
方法(30667)
(28624)
企业(28624)
数学(28004)
数学方法(27656)
中国(15911)
(13086)
地方(12361)
(12335)
业经(10891)
(9337)
贸易(9334)
(9307)
(9066)
环境(8925)
理论(8618)
(8396)
财务(8360)
财务管理(8340)
技术(8335)
农业(8315)
企业财务(7923)
(7829)
(7360)
(7225)
城市(7154)
机构
学院(177839)
大学(177278)
管理(75639)
(75471)
经济(74066)
理学(67115)
理学院(66451)
管理学(65366)
管理学院(65021)
研究(51923)
中国(37257)
(34635)
(31848)
科学(30963)
财经(27102)
中心(25941)
业大(25224)
(24979)
经济学(24335)
(23403)
(23065)
(22349)
经济学院(22260)
(22240)
师范(22020)
研究所(20795)
财经大学(20701)
北京(20049)
经济管理(19974)
商学(19733)
基金
项目(135067)
科学(109512)
基金(101754)
研究(97714)
(87700)
国家(87046)
科学基金(77973)
社会(65807)
社会科(62651)
社会科学(62635)
基金项目(54920)
(52322)
自然(50778)
自然科(49730)
自然科学(49720)
自然科学基金(48813)
教育(45912)
(43788)
资助(40346)
编号(38534)
(30309)
重点(29892)
(29083)
成果(28448)
(28351)
国家社会(28296)
创新(27223)
教育部(26933)
人文(26509)
科研(26189)
期刊
(69031)
经济(69031)
研究(45154)
中国(26306)
管理(26126)
(24280)
学报(23652)
科学(23202)
大学(18994)
(18793)
学学(18204)
技术(17120)
教育(14775)
农业(12943)
财经(12698)
经济研究(11710)
业经(11438)
(11299)
金融(11299)
问题(11288)
(10975)
统计(9342)
(8812)
技术经济(8608)
理论(8421)
商业(8087)
(7975)
图书(7971)
科技(7896)
决策(7824)
共检索到231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郑伯红  王志远  
网络城市是城市群发展的一种高级模式,是城市区域化发展的地域形态新特征。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我国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建设的城市区域,对促进城市群发展,对运用网络城市理念构建网络型城市群,对提升城市群竞争力、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网络长株潭城市群的有力措施是协调主导产业发展、完善交通网络体系、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促进城市间双向流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欧仁昆  杨鹏  
以长株潭城市群的物流园区为基础,建立了物流三级运输网络,使用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用Lingo软件求解并进行敏感性分析,旨在通过长株潭城市群物流运输网络的优化,促进长株潭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与长株潭一体化进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衔春  吕斌  许顺才  龙迪  陈鹏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我国典型的多中心城市群,传统区域管理机制存在诸多弊端,严重阻碍城市群整体协同发展。通过深入分析长株潭城市群传统区域管理机制、"绿心"保护与开发管理机制及两型示范区传统管理机制,探讨当前长株潭城市群传统管理机制的现实矛盾。并基于此,指出长株潭城市群构建多中心网络治理模式的必要性和构建方法,结合多中心网络治理的启示与内容,提出旨在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多中心网络治理的改进策略,为我国城市群发展提供制度与管理上的可借鉴经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伟  常黎丽  彭翀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化城市群成为一种高级空间发展模式。通过构建网络化空间模型,揭示了长株潭城市群现状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整体处于均质发展状态,核心城市极核功能初步形成,部分节点城市成长为次核心城市,验证了其具备多中心网络化模式的雏形。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各节点城市特征,分别从空间、产业、交通、生态等方面提出"四集"优化策略,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化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顺娟  郑伯红  
城市流强度的量化指标可以定量衡量城市联系的强弱。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选择城市主要外向服务部门从业人员指标,根据城市流强度公式,对城市联系进行定量分析,并且基于城市流强度和结构的视角下提出加强城市联系的措施,以期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与成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焦胜  刘奕村  韩宗伟  周可婧  胡亮  刘铁雄  
基于整体保护与系统治理思维诊断生态修复优先区,是科学有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抓手。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利用人类足迹定量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电路理论、移动窗口搜索法等,识别生态网络并诊断人类干扰致其结构与功能受损的关键区域为生态修复优先区。研究表明:(1)城市群人类干扰整体呈核心—边缘递减的圈层式分布,且西高东低,北高南低;(2)识别区域生态网络,其中包含140个生态源地斑块以及307条源间潜在生态廊道;(3)诊断得到生态源地修复优先区共计867.17 km~2,生态廊道修复优先区共计97.83 km,生态夹点修复优先区共计40处,从面线点相结合角度提出消除或弱化人类干扰的修复策略。研究能为新时代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提供空间指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群元  宋玉祥  
基于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值和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本城市群多数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偏小,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偏弱,究其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的外向度不高。再对城市流强度值与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城市流强度的影响大于第三产业,环长株潭城市群仍然处于以工业增长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提高城市流强度和增强空间联系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国华  陈炉  唐承丽  贺艳华  冉钊  
在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增长极的作用更加凸显。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群,是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试验场",近年来的研究较为活跃。文章梳理了长株潭城市群的有关研究成果,总结了近年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长株潭城市群研究在城市群的范围界定与城市群形成机制、城市群空间结构与空间演化、城市群的产业优化与园区发展、城市群的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与治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研究内容较为传统、过程机理研究不深、理论总结升华不够、对复杂性科学方法和大数据的运用不足等问题。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包括: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理论研究;"两型"城市群空间发展研究;创新、信息网络、快速交通网络对长株潭城市群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全球及全国城镇体系重构背景下的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定位研究;大数据、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等五个方面。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牡丹  何丹  杨传开  
行政区划调整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过程中,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不断地调整以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适应区域一体化的需要,适应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推动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还将不断地调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文照  罗爱静  
首先,采用文献调研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从知识产权投入、成果、运用、管理和保护活动四方面构建基于知识产权的长株潭城市群综合评价体系。然后,从实际应用出发,对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做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最后,提出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知识产权制度运行绩效,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的系列政策和建议。这些政策建议以案例和数据分析为依据,具有针对性和实际参考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毅  卢庆沙  赵强  麻战洪  周盼  
区域环境容量评价与分析是区域合理开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在ARCGIS技术的支持下,首先对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大气、水和土壤环境容量分别进行评价与分析,形成等级图,然后,进行各因素空间叠加,经综合分析与评价,将核心区划分为5个区域:优良区、合理区、饱和区、超饱和区、过度饱和区,并且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其主旨是为促进该区域空间科学开发与布局、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对规范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理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韶瑶  向正君  张群艳  
从分析定义城市群文化及文化结构入手,提出了城市群文化结构及城市群文化竞争力模型.提出了定量评价城市群文化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及原则,给出城市群文化竞争力层次结构体系模型.通过SWOT分析、AHP法确定长株潭城市群文化指标分布的相对权重,以量化的方法确定长株潭城市群文化核心竞争力构成,以此为基础提出长株潭城市群文化结构整合重构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  姜妮  李静芝  蒋丁玲  彭志龙  
应用双要素水资源承载力模型对长株潭城市群适度规模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构建城市适度规模与实际人口的距离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该区发展规模的协调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近10年来长株潭城市群地表径流量变化幅度不大,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需水量呈逐年增长态势;22003—2012年水资源承载力濒临超载,水污染严重,水环境的自净能力逐年降低,处于濒临失调衰退黄灯阶段;32013—2019年属于水质型超载,2020年以后属于水量与水质双重超载类型;4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人口将达1 178.19万人,城市化水平达78.42%,水资源供需缺口达3.36×108m3,城市适度规模与实际人口的距离协调度将处于濒临失调衰退黄灯阶段。因此,需引起足够重视,并在体制与机制上进一步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率利用,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晓  朱翔  贺清云  
从空间区位条件视角研究城市群的城市用地扩张规律和机制,对于科学编制城市群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结合2000、2005、2010和2015年遥感影像提取的城市用地信息,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区位条件与城市用地扩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城市群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城市用地扩张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期内城市群的城市用地扩张强度呈先加强后减弱的趋势。②对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进行强弱交互区域的划分,强交互区呈现向外扩张的趋势,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群内部的聚合力不断增大。③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对周围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向推动作用,其中强交互区内的城市用地扩张强度受中心城市作用力推动效果明显强于弱交互区。④80%以上的新增城市用地集中在高速公路沿线10 km范围内,交通网络对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具有引导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晶淇  吴立潮  李春华  徐剑武  江莉佳  
土地作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长株潭城市化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入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概念,利用投入产出指标分析了长株潭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阐述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识别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关的问题。结果显示:(1)长株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对超效率值2010年都趋于高位;(2)长沙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变化趋势与长株潭城市群趋同。研究发现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相对效率还可调配至最佳状态;超效率DEA对定量刻画土地利用集约评价更具实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