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07)
- 2023(14881)
- 2022(12686)
- 2021(11608)
- 2020(9983)
- 2019(22958)
- 2018(22426)
- 2017(42851)
- 2016(23324)
- 2015(26046)
- 2014(25992)
- 2013(25481)
- 2012(23455)
- 2011(21061)
- 2010(20606)
- 2009(19077)
- 2008(18610)
- 2007(16432)
- 2006(14030)
- 2005(12196)
- 学科
- 济(95609)
- 经济(95493)
- 管理(65978)
- 业(62150)
- 企(50811)
- 企业(50811)
- 方法(46769)
- 数学(41658)
- 数学方法(41142)
- 中国(25062)
- 财(24473)
- 农(24247)
- 学(21796)
- 地方(20341)
- 业经(19629)
- 贸(19184)
- 贸易(19178)
- 易(18628)
- 农业(16361)
- 制(15896)
- 务(15740)
- 财务(15696)
- 财务管理(15657)
- 企业财务(14832)
- 环境(14821)
- 技术(14252)
- 理论(14080)
- 和(14052)
- 银(13254)
- 银行(13192)
- 机构
- 大学(336095)
- 学院(334110)
- 济(132788)
- 经济(129951)
- 管理(129227)
- 研究(113163)
- 理学(112962)
- 理学院(111593)
- 管理学(109398)
- 管理学院(108810)
- 中国(82604)
- 科学(74948)
- 京(70632)
- 农(64795)
- 财(57955)
- 所(57945)
- 业大(56926)
- 研究所(53509)
- 中心(53133)
- 农业(51858)
- 江(49003)
- 财经(47475)
- 范(43442)
- 北京(43257)
- 经(43246)
- 师范(42804)
- 院(41394)
- 经济学(40695)
- 州(38901)
- 经济学院(37071)
- 基金
- 项目(238452)
- 科学(187289)
- 基金(175547)
- 研究(161902)
- 家(157649)
- 国家(156465)
- 科学基金(133427)
- 社会(103645)
- 社会科(98344)
- 社会科学(98314)
- 基金项目(94141)
- 省(92986)
- 自然(91604)
- 自然科(89528)
- 自然科学(89499)
- 自然科学基金(87879)
- 划(79968)
- 教育(74396)
- 资助(71314)
- 编号(62734)
- 重点(54343)
- 部(51750)
- 发(50547)
- 创(49499)
- 成果(48410)
- 计划(47343)
- 科研(47300)
- 创新(46422)
- 国家社会(43547)
- 教育部(43538)
- 期刊
- 济(133842)
- 经济(133842)
- 研究(87694)
- 学报(62409)
- 中国(58268)
- 农(55807)
- 科学(54701)
- 大学(45467)
- 财(45168)
- 管理(43937)
- 学学(43417)
- 农业(37597)
- 教育(27685)
- 技术(27468)
- 融(25253)
- 金融(25253)
- 财经(22831)
- 经济研究(22022)
- 业经(21883)
- 业(20746)
- 问题(19599)
- 经(19582)
- 版(17820)
- 科技(16496)
- 统计(16273)
- 业大(16177)
- 资源(16005)
- 技术经济(15925)
- 策(15321)
- 图书(15190)
共检索到467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竟虎 戴维丽
以不打破行政界线为前提,利用Huff模型,基于矢量数据,采用最短交通路网距离和城市综合规模值来综合测算腹地与中心城市之间的势能,根据势能确定腹地县域的归属,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间影响范围进行识别,并和基于改进场强模型的城市影响腹地范围界定结果进行对比。以全国发育较成熟的15个城市群为对象,综合测定城市群的影响范围,并与城市群规划中的空间范围进行对比,提出城市群空间范围调整建议。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测定城市群的空间影响范围。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竟虎 戴维丽
以不打破行政界线为前提,利用Huff模型,基于矢量数据,采用最短交通路网距离和城市综合规模值来综合测算腹地与中心城市之间的势能,根据势能确定腹地县域的归属,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间影响范围进行识别,并和基于改进场强模型的城市影响腹地范围界定结果进行对比。以全国发育较成熟的15个城市群为对象,综合测定城市群的影响范围,并与城市群规划中的空间范围进行对比,提出城市群空间范围调整建议。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测定城市群的空间影响范围。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翼 陈英 谢保鹏 裴婷婷 易鑫程
利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通过OD成本分析计算最短通行时间,对关中平原城市群2017年78个县级行政单元的规模、联系与影响范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规模呈"金字塔型"结构,中小型城市发育,大城市数量少,具有空间集聚性;城市规模密度具有梯度特征,呈现出以西安为中心的单核心多层级空间分布形态;城市联系极化现象明显,具有普遍弱联系、个别强联系的特点;西安、咸阳、长安区形成强联系三角形城市带,但与大部分城市联系较弱,空间位置集中导致辐射范围重叠,限制了三者对城市群的辐射作用;城市联系强度表现出空间性、行政级别特征与交通依赖性;城市群影响范围呈现出"一超、两极、多强"的引力中心格局,据此,可将城市群划分为东、中、西南、西北四大城市影响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守强 黄金川
城市群既是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标志性产物。本文基于城市群多元化的概念演进历程,以城市群识别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为主线,详细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群发育范围划分和界定的研究历程,认为"概念本质的认识、界定标准的设定、最小分析单元的选用和识别方法的选择"是学术界对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难以共识的主要原因;理清了城市群空间发育范围识别和界定的研究脉络:以美国都市区划分为代表的传统社会经济指标法影响深远,奠定了西方国家关于城市群发育范围识别和界定的研究基调;采用引力模型对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划分成为当前中国城市群发育范围划分的主流;在明确识别对象的基础上,以GIS空间分析技术为手段,综合指标和模型多种方法为一身的集成模拟法,代表了城市群空间发育范围识别和界定研究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
城市群 范围识别 空间界定 研究进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励宁 沈丽珍
通过将城市群与城市网络的相关研究方法应用于智慧城市群,结合实例对其特征展开研究。应用核心—边缘结构分析确定智慧城市群核心城市,综合考虑时间距离划定智慧城市群的空间范围。从5个量化维度对我国8个智慧城市群的发育程度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我国智慧城市群总体呈现为起步类、发展类及成熟类的分组特征;通过比较发育成熟度最高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智慧城市群,发现智慧城市群是在传统城市群结构基础上进行优化,强化核心顶端城市的区域协调作用,同时,信息化与智慧化建设将推动智慧城市群内的中级城市突破原有的传统位序形成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智慧城市群 城市网络 发育程度 结构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士鹏 张志英
利用经济距离模型对黔中城市群范围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借助分形模型及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对黔中城市群空间结构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黔中城市群包括贵阳市、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清镇市、遵义县、遵义市、安顺市、平坝县等22个城市;城市主要集中于铁路及高速公路沿线;城市间的交通网络发育较为成熟,空间可达性较好;城市空间分布属于典型的集聚型,且集聚程度很高;贵阳市和安顺市是黔中城市群中比较重要的2个节点;城市群的空间联系方向以贵阳市为中心,呈圈层状向外辐射以及沿兰海、沪昆高速公路呈轴线状拓展。据此,提出了黔中城市群未来空间结构优化的思路,即打造"一圈"、"两主轴"、"两次轴",培育"一个增长极...
关键词:
空间范围 空间结构 黔中城市群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艳 时浩楠
该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月度数据为依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构建城市之间的创新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的关联网络特征以及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关联的网络密度相对较高,创新关联现象较为普遍,而且不存在明显的行政边界效应;各城市拥有不同的中心度,具备不同的权力,但权力大小与城市等级规模的关系不明显;长三角城市群存在4个子群,各子群的城市创新关联网络密度以及成员规模存在差异;各城市在四大子群以及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艳 时浩楠
该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月度数据为依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构建城市之间的创新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的关联网络特征以及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关联的网络密度相对较高,创新关联现象较为普遍,而且不存在明显的行政边界效应;各城市拥有不同的中心度,具备不同的权力,但权力大小与城市等级规模的关系不明显;长三角城市群存在4个子群,各子群的城市创新关联网络密度以及成员规模存在差异;各城市在四大子群以及子群内部关系中扮演着不同的中间人角色,具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响
城市群网络化发展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内16个主要城市经济联系为实证,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对城市群网络的基本形式、网络结构属性及内部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间已互动形成紧密的网络状关联,但网络内各城市结点间中心性不均衡、枢纽型城市较少,区域多中心、网络化协同发展格局显现,最后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网络功能提升及治理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大春 孙明月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和凝聚子群角度,分析高铁时代前后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演变。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迅速提高;各个城市的点出度和点入度都在不断上升,中心城市对外辐射增强;网络中心势有缓慢下降趋势,城市群存在不对称和不均衡的现象;城市群城市的接近中心度在逐年提高,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城市群中间中心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网络结构逐渐趋向均衡;长三角城市群划分成4个子群,大部分子群之间联系强度要大于整体网络密度;高铁建成后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得到优化。为了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内资源有效配置,既要发挥"一区两点"对外辐射作用,也要改善边缘城市对外交通设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凯 刘涛 曹广忠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动态识别三大典型城市群空间范围,探讨中国城市群空间扩展的驱动机制,建立城市群空间演化的一般过程模型。研究发现: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不仅扩展到苏北和浙南地区,而且沿长江扩展到安徽的沿江区县,江淮城市群已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组成部分,区域性、网络化的城市群正在形成;在行政分割的制约下,成渝城市群实际上是由相互分割的成都城市群和重庆都市区组成;武汉城市群受到更多的政策性引导,正以武汉、宜昌、襄阳为支点形成初具规模的城市群。尽管经济力量是城市群空间扩展的核心驱动力,但制度因素、自然条件等对于中国城市群空间扩展的影响同样极其重要,在城市群发育的不同阶段,城市群空间扩展的主要影响因子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唐承辉
基于多元流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达性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市域和县域尺度揭示山东省地域间联系特征与结构,并划定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范围。研究发现:在企业流,山东半岛城市群呈现出核心边缘特征,县域尺度城市群空间范围小于城市尺度;在公路客运流,以济南为中心的高密度交通网已基本形成,各地区间联系均较为密切;在铁路客运流,高速铁路沿线地区可达性普遍较好并成为城市群构成单元;基于多元流数据综合划定的城市群空间范围更接近其实际发育程度,并且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的实证分析为城市群空间范围划定研究提供有益探索。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童中贤
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认识,目前主要有三城市群说、四城市群说、五城市群说、六城市群说等几种观点,且中部地区各城市群的概念、空间范围差异很大。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特征进行科学分析,为合理布局城市群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形成中部崛起的城市群带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特征 空间结构 中部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瑞林 刘承良
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界定是城市群研究的基础。使用区位商方法确定芜湖和安庆为皖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计算了中心城市在研究范围内的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隶属度,以此为基础,确定了皖江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并划分了其空间腹地层次为:核心区(芜湖市、安庆市、马鞍山市、枞阳县、当涂县、怀宁县);紧密腹地(合肥市、池州市、芜湖县、无为县、铜陵市、繁昌县);竞争腹地(桐城市、巢湖市、东至县、和县、宣城市、潜山县、南陵县、望江县、庐江县、含山县、太湖县、滁州市、宿松县、肥西县);边缘腹地(肥东县、铜陵县、岳西县、青阳县、全椒县、泾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敏 王慧敏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2012—2016年长三角地带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共71所高校与企业合作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专利合作网络空间分布特点与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四省之间专利合作关系的合作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表现出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点:江苏省在校企专利合作总数、进入社会网络的高校数量以及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频次方面都居于首位,上海市次之,浙江省位居第三,安徽省最低。并且"985/211"类型的高校比普通高校的校企合作数量多,理工科/综合类高校比师范院校、财经院校的校企合作数量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