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3)
2023(9348)
2022(8016)
2021(7505)
2020(6231)
2019(14129)
2018(13700)
2017(26753)
2016(13986)
2015(15378)
2014(15046)
2013(14471)
2012(12937)
2011(11448)
2010(10646)
2009(9373)
2008(8549)
2007(6756)
2006(5553)
2005(4501)
作者
(36373)
(30830)
(30354)
(28882)
(19222)
(14754)
(13933)
(12084)
(11767)
(10630)
(10341)
(10288)
(9589)
(9586)
(9207)
(9153)
(9123)
(8922)
(8847)
(8654)
(7365)
(7152)
(7100)
(7068)
(6858)
(6755)
(6454)
(6317)
(6083)
(5988)
学科
(60304)
经济(60252)
管理(39540)
(36112)
(29936)
企业(29936)
方法(29529)
数学(26799)
数学方法(26401)
地方(15449)
(14145)
(13588)
中国(13329)
业经(12110)
(10878)
农业(9787)
(9592)
贸易(9587)
环境(9492)
(9288)
地方经济(9226)
(9022)
财务(8988)
财务管理(8968)
(8737)
技术(8701)
企业财务(8531)
理论(8146)
(7956)
(7776)
机构
学院(184802)
大学(184363)
管理(77720)
(75550)
经济(74130)
理学(68811)
理学院(68057)
管理学(66804)
管理学院(66447)
研究(57245)
中国(41844)
(36903)
科学(35581)
(31769)
中心(28154)
业大(27338)
财经(26848)
(26581)
(25753)
(25747)
(24720)
(24532)
师范(24295)
研究所(23971)
经济学(23642)
(22297)
北京(21624)
经济学院(21596)
农业(20824)
经济管理(20628)
基金
项目(141463)
科学(114854)
基金(106576)
研究(101950)
(93053)
国家(92401)
科学基金(81862)
社会(67706)
社会科(64389)
社会科学(64376)
基金项目(57483)
(54678)
自然(54053)
自然科(52858)
自然科学(52849)
自然科学基金(51872)
教育(47251)
(46790)
资助(41807)
编号(40321)
重点(32078)
(31718)
(30641)
(30336)
成果(29544)
国家社会(29072)
创新(28445)
科研(27737)
教育部(27655)
人文(27303)
期刊
(71276)
经济(71276)
研究(46407)
中国(30990)
管理(26889)
科学(26485)
学报(26204)
(24389)
(21881)
大学(20588)
学学(19583)
技术(17402)
教育(16450)
农业(15355)
财经(12396)
业经(12226)
(12004)
金融(12004)
经济研究(11464)
资源(10971)
(10667)
问题(9833)
统计(8917)
科技(8860)
技术经济(8661)
(8576)
(8572)
图书(8551)
(8378)
理论(8316)
共检索到247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渺希  唐子来  
以地域间企业分支机构数据为基础,采用从理论引介到实证检验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长三角区域的城市间企业网络,描述城市间的流量、网络的结节性等特征,并度量了区域多核心化的趋势,利用网络连接度对中心城的腹地范围进行划分。文章的主要创新性体现在:以企业为分析客体,从实证的角度完成了长三角区域连线、节点、面域的网络特征描述。研究结果显示,网络节点方面长三角区域呈现出明显极化的等级特征,地区间网络流量方面各地往上海流向非常明显,并具有多核化的趋势;腹地方面,大多数中心城的腹地与其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边界不一致,上海、杭州和南京属于区域网络的极核,其腹地均超过了行政区划的范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鹏程  曹卫东  张宇  袁婷  章屹祯  
基于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通过引入网络聚集度、节点中心性指数以及两种网络关联测度方法,对长三角地区人口流动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后划分出中心城市网络腹地范围,并揭示出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网络方面,长三角人口流动具有显著层级特征,形成"一主四副"多核心结构,网络联系整体呈"Z"型空间分布,具有地理集中性与强烈空间差异,且城市省际联系较弱;腹地方面,各中心城市网络腹地空间结构与人口流动网络特征相对应,具有重叠性、邻近性特征,并存在区域差异。可为合理制定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借鉴与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泽强  
安徽实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中腹地与中心地区间所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而考虑的。在"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格局日趋明朗的背景下,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对加快安徽经济发展,增进区域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丹宇  
在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基础上,着重探索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非同质化实质和三个创新群的外溢效率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构建了基于效率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形成内在机理的理论研究框架。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效率不仅限于“点”与“点”之间的外溢效应,而主要体现于更高层次“群”与“群”之间的外溢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栾贵勤  黄敬跃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群,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更是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目标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本文将利用反映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发展水平的17个统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出1999年到2009年长三角城市群梯度格局的演变进程,确定城市群增长极的核心与外围,为更好地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制定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姜珂  于涛  
从科学合作活动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论文合作入手,研究城市间知识网络结构,借助社会网络和SPSS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长三角区域16个核心城市间知识合作网络的空间、内容特征,剖析长三角区域城市间论文合作的空间数量与结构特征以及在内容上的学科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知识合作网络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极化现象,江苏省的跨界论文合作数量和强度明显高于浙江省;论文合作网络不同于经济发展网络的省会城市主导模式,而是呈现更加明显的网络结构,驱动力也由大城市主导变为中小城市驱动,但不可否认论文合作网络中的核心边缘结构仍然存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姜珂  于涛  
从科学合作活动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论文合作入手,研究城市间知识网络结构,借助社会网络和SPSS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长三角区域16个核心城市间知识合作网络的空间、内容特征,剖析长三角区域城市间论文合作的空间数量与结构特征以及在内容上的学科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知识合作网络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极化现象,江苏省的跨界论文合作数量和强度明显高于浙江省;论文合作网络不同于经济发展网络的省会城市主导模式,而是呈现更加明显的网络结构,驱动力也由大城市主导变为中小城市驱动,但不可否认论文合作网络中的核心边缘结构仍然存在;论文合作学科特征存在"马太效应",学科分布不均衡,致使长三角知识合作网络质量下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晓辉  杜德斌  龚利  
借助社会网络方法和动态演化的视角,对1991—2010年长三角16个地区间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的空间特征进行考察,剖析了各时段内网络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格局、网络节点的空间驱动机制和区域知识合作的空间选择倾向。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知识合作网络演化过程存在空间极化现象,以沪宁为轴线的苏南地区明显优于浙北地区;区域结网的空间驱动方式逐步由沪宁杭为主的大城市驱动向中小城市驱动转变;知识合作网络在空间上呈明显的核心-边缘格局并将长期存在。地理临近、行政区临近和知识规模临近是影响区际知识合作空间对象选择的主要因素。其中,知识规模临近的作用不断增强,而地理临近与行政区临近的作用则不断减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湛  彭震伟  
首先从企业组织的视角出发,结合相关理论,构建"属性逻辑"与"网络逻辑"统一的概念框架,提出属性衍生出网络,网络根植于属性的假设。然后利用定量方法,从全球层面和本地层面对上海和长三角城镇群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表征城市属性特征的企业集聚程度和表征城市网络特征的网络连通性有很强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推论"属性和网络"的互动是塑造全球城市/全球城市—区域动态演化的连续的、循环累积的过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湛  彭震伟  
首先从企业组织的视角出发,结合相关理论,构建"属性逻辑"与"网络逻辑"统一的概念框架,提出属性衍生出网络,网络根植于属性的假设。然后利用定量方法,从全球层面和本地层面对上海和长三角城镇群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表征城市属性特征的企业集聚程度和表征城市网络特征的网络连通性有很强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推论"属性和网络"的互动是塑造全球城市/全球城市—区域动态演化的连续的、循环累积的过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联,蔡小峰  
腹地为中心城市的经济活动提供多种支持性资源,腹地的大小、质量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腹地概念自20世纪初得到应用以来,对于腹地理论的探索一直蕴含于经济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的学说发展过程之中。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文章认为城市腹地不仅是一个体现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状态的客观概念,它的动态性决定了城市腹地也须体现了城市的竞争意识,增强辐射力、争取较大的腹地空间更是城市竞争发展的一项战略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了以城市竞争策略为支撑的腹地划分方法,并从综合性腹地和城市优势产业腹地两方面给出技术方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严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与引资战略的成功实施有目共睹,长三角区域发展堪称这一模式下的典范。然而透视长三角增长模式,其内在局限给未来持续增长蒙上阴影。本文探讨长三角增长模式的成功和局限,以区域分工网络、价值链集聚分析为基础,剖析长三角增长的现实层面,探究长三角增长动力,寻求进一步提升的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童纪新  张奇  
本文利用泛长三角城市职能指标指数将各城市划分为3个等级中心城市,发现城市等级分布不均匀,高等级中心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为泛长三角的核心地区,并且随着经济发展,中心等级差异在不断减弱。通过修正的引力模型计算城市之间的经济关联量,发现经济关联量区域差异十分明显,浙北与苏南城市经济关联量明显,安徽、苏北、浙南地区经济关联量较弱,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各个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中心地位,通过点入度与点出度分析经济扩散效应,利用ConCor法将泛长三角划分为8个凝聚子群,分析各个子群发展因素,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妍  
网络消费已经成为现代消费模式的重要形式。本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收敛方法,对长三角城市圈居民网络消费的区域差异性进行测算,分析网络消费的影响因素和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长三角城市圈居民网络消费差异系数呈逐步上升趋势;居民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正向影响居民网络消费差异;互联网普及率、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有效降低长三角城市圈居民网络消费差异性;网络消费的兴起有效降低了区域内和区域之间的消费差异。因此,政府在出台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的相关政策时,应该注重居民网络消费的区域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旺军  
社会经济网络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俱乐部,将区域空间内企业的知识传递、创新活动、企业采购和销售等外部问题内部化,其存在减少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组织之外的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科斯制度的形式。这一理论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