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25)
2023(15622)
2022(13481)
2021(12416)
2020(10148)
2019(23415)
2018(22716)
2017(43601)
2016(23430)
2015(25949)
2014(25497)
2013(24745)
2012(22494)
2011(19867)
2010(19385)
2009(17370)
2008(16363)
2007(13748)
2006(11652)
2005(9687)
作者
(64445)
(53790)
(53181)
(50827)
(34056)
(25803)
(24261)
(21284)
(20452)
(18674)
(18506)
(17920)
(16823)
(16795)
(16601)
(16117)
(16025)
(16018)
(15259)
(15221)
(13156)
(12840)
(12828)
(12258)
(12006)
(11874)
(11697)
(11639)
(10653)
(10610)
学科
(92295)
经济(92204)
管理(68564)
(62500)
(52168)
企业(52168)
方法(45653)
数学(40298)
数学方法(39755)
(23785)
中国(23371)
(22710)
业经(20339)
(19684)
地方(18368)
环境(16303)
农业(16168)
(15924)
贸易(15915)
(15433)
(15238)
理论(15231)
财务(15165)
财务管理(15134)
技术(14722)
(14476)
企业财务(14384)
(13719)
(13668)
(12142)
机构
大学(320940)
学院(320129)
管理(131240)
(125384)
经济(122740)
理学(115726)
理学院(114476)
管理学(112314)
管理学院(111743)
研究(101982)
中国(73203)
(66729)
科学(64323)
(54962)
业大(49018)
(48496)
(48228)
中心(47052)
财经(45815)
研究所(44815)
(43532)
(42779)
师范(42369)
(41966)
北京(41161)
(38559)
农业(37819)
经济学(37634)
(35674)
财经大学(34624)
基金
项目(235155)
科学(186323)
基金(172130)
研究(170640)
(149953)
国家(148767)
科学基金(129722)
社会(108432)
社会科(102901)
社会科学(102875)
基金项目(92259)
(91675)
自然(85720)
自然科(83781)
自然科学(83760)
自然科学基金(82211)
教育(78929)
(76986)
资助(70019)
编号(69160)
成果(53338)
重点(52264)
(51352)
(49570)
(48989)
课题(46607)
创新(45691)
科研(45197)
国家社会(44864)
教育部(44440)
期刊
(126393)
经济(126393)
研究(89006)
中国(52414)
学报(50186)
科学(46377)
管理(45996)
(42383)
(40448)
大学(38735)
学学(36559)
教育(35294)
农业(30171)
技术(28772)
(21844)
金融(21844)
业经(21777)
财经(20981)
经济研究(20928)
(17833)
问题(16492)
图书(16205)
科技(15808)
(15093)
技术经济(15091)
理论(15042)
(14668)
资源(14531)
实践(13914)
(13914)
共检索到436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晓云  杨晓辉  易娜  张壮  王清莹  
在城市体检中构建主客观相互联动的街道绿化景观质量评价机制,对在城市更新中建设高质量街道空间具有现实意义。研究以昆明市呈贡老城区龙城街道为对象,以绿视率作为主要客观评价指标,以现场问卷调查数据作为主观感知评价指标,构建主客观联动的评价体系,揭示二者间内在规律,并对提升景观质量提出相应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晓青  赵淑红  王竹  
街道景观是城市意象体验的基本载体,也是规划和建设多种要素的结构体现。通过分析城市街道景观系统的构成特点,在空间导控和营建工作两个方面提出思路策略和技术原则,探索适宜的街路界面塑造模式与特色。针对空间、要素两个方面的组成关系进行街路景观的系统解析;同时结合当前的工程实践操作,提出有效的控制与引导方法,建立街道景观建设的内部秩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玉萍  李雪铭  
城市居住景观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空间和组成实体,是由城市居民的生活、交往、工作及游憩等一系列相关的聚居活动共同组成的景观整体,是城市人居环境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大连市南关岭街道为例,借助于期望感知理论和VisualCo-plotVer-sion方法评析了城市居民对周围居住景观环境的满意程度。研究发现,城市居民对居住景观中的实际感知与期望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对街道级远景和住宅级近景的认知需求评价逐步提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善峰  王剑云  
绿色街道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已经成为进行街道雨水管理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分析街道雨水管理问题的出现,阐述了绿色街道的概念与功能,详细解析了美国波特兰市西南第12大街绿色街道景观建设的实例。在此基础上,全面研究介绍了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应用的"雨水种植沟、雨水种植池、路牙石扩展池和雨水渗透园"四种不同的街道雨水花园策略。最后结合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建设的特点,应用四种街道雨水花园策略对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和停车场绿地三种绿色街道设计建设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文伟  梅艳霞  郭慧慧  
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景观格局软件(Fragstats3.3)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对宁波市鄞州区的首南街道、钟公庙街道、中河街道城市景观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根据宁波市鄞州区的城市结构特点,将研究区的城市景观分成8类。对研究区城市景观的空间组成、空间属性、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GIS对研究区的绿地景观进行生态影响范围的分析。结果表明:首南街道公共建设景观和农业景观斑块面积比例最大,基本满足其作为鄞州区行政中心的城市职能,城市生态环境水平较高;钟公庙街道工业景观较复杂,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产业调整以及旧城改造是提升其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中河街道居...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鑫  吴丹子  李倞  王向荣  
【目的】城市滨河景观视觉质量对城市滨河景观品质和城市空间品质有重要的影响。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筛选对城市滨河绿道视觉感知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并通过视觉感知量化处理,实现智能化分析滨河景观,是未来滨河景观的发展趋势。【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模拟人的视觉感知,训练一套用于城市滨河绿道景观的图像语义分割模型,并建立一套可量化的视觉景观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挖掘各项量化的景观特征与视觉感知之间的关系。最后,以北京二环水系为例,分析视觉感知下的景观特征,总结关于滨河绿道景观视觉感知提升的策略。【结果】(1)训练出的城市滨河绿道图像语义分割模型达到了0.93的准确率;(2)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在10项指标(绿视率(GVI)、蓝色视野指数(BVI)、驳岸硬质度(HRI)、滨河建筑密度(RBD)、桥梁可视度(BV)、干扰因素指数(IFI)、滨河自然开阔度(WO)、滨水围护度(WG)、道路宽广度(RWI)、乔灌草比率(RTG))体系中,有5项对视觉感知的影响作用显著,分别为GVI、WO、BVI、IFI和RTG,其中GVI、WO与视觉感知呈正相关,其余3项呈负相关;(3)北京二环水系绿视率北部高于南部,WO与BVI呈较为均质的状态,IFI整体较低,RTG呈现按河道划分的特征;(4)当提升视觉感知效果时,可重点从影响显著的5项指标出发,根据影响作用的强弱进行权衡。【结论】本文为研究城市滨河景观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语义分割的测度方法,为人本视角的大规模滨河绿道景观的量化分析提供更多可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天莲  
街道空间是居民公共生活的载体。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融化了原本存在于各个独立专业领域之间的壁垒,赋予传统街道空间的感知与设计更多的可能性。研究建立街道地域化特征评价指标模型,以香港尖沙咀片区为例,将城市街道的地域化特征以多个元变量来定义,并以变量的增减与权重变化来量化城市街道风貌特征。借助语义分割、seaborn等数字化工具定量分析城市在历史进程中地域化风格组成与变迁特征,并通过代入相关假设来对未来的城市风貌变化做出预测。利用生成式AI工具批量学习历史与当下建筑风格,通过调整AI模型的权重实现多个元风格的融合与迁移,并以此来达到对未来城市地域化风貌的假设与预测。AIGC技术在街道风貌生成的应用可帮助使用者设计和评估城市街道设计方案,为街道空间和建筑形态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敏玲  毛媛媛  黄伟  
试图借助空间句法,分析街道两抢一盗犯罪的案发情况与街道网络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量化分析探讨街道案发密度和空间句法整合度指标所表征的街道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可理解度较高、空间内部关系密切、与外部周边地区联系紧密的地区,两抢一盗犯罪发生可能性较低;具体到每条街段,车行活动的频繁程度也与两抢一盗犯罪有关联,车行活动的街道案件密度较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广君  朱超  
"绿街系统"建设是城市发展新常态时期下提出的一个关于现行道路系统整改的概念,它是以小汽车为主导向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下城市街道的一场革命。论文选取集中体现交通冲突的城市中心区为基本单位,以中心区街道的空间形态特征为视角,通过交通方式的改变总结出道路系统从1.0阶段到4.0阶段的演变过程,进而论述道路系统4.0——"绿街系统"的构成及元素组合模式。旨在打造更具人气、生态、健康、快捷并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骨架与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广君  朱超  
"绿街系统"建设是城市发展新常态时期下提出的一个关于现行道路系统整改的概念,它是以小汽车为主导向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下城市街道的一场革命。论文选取集中体现交通冲突的城市中心区为基本单位,以中心区街道的空间形态特征为视角,通过交通方式的改变总结出道路系统从1.0阶段到4.0阶段的演变过程,进而论述道路系统4.0——"绿街系统"的构成及元素组合模式。旨在打造更具人气、生态、健康、快捷并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骨架与格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曾诗晴  谢彦君  史艳荣  
旅游过程作为一种时序性、多节点的谱状和网状相联结的结构,决定了旅游者的感知与决策行为的复杂性和续贯性,影响着旅游体验的质量,由此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着眼旅游者个体在选择城市景观作为体验对象时的感知-决策过程,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国内15个知名旅游街道的线上评论和相关网络游记为材料,分析旅游者街道景观的感知-决策过程,发展出"景观迭代"这一用以解释该过程的核心范畴。研究表明,第一,旅游者的城市景观感知-决策是一个"城市景观-街道景观-街道构景"的景观迭代过程,每次迭代都遵循相似的"感知-对比-选择"程序;第二",凸起感"是每一层级旅游决策的核心所在,各次迭代过程中的决策行为都建立在对"凸起感"感知的基础上;第三,旅游决策过程中交织着预算型决策和冲动型决策两种类型,从城市景观到街道场景进而到街道构景的整体决策迭代过程中,越接近具体的旅游情境,冲动型决策的特征越明显。研究进一步将旅游决策的情境化取向这一命题予以巩固,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旅游体验的感知及决策过程的认识,对理解旅游者的行为、指导城市旅游景观尤其是街道场景、街道构景的规划和营销,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桐庆  朱喜钢  
在中西方城市空间中,街道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包含公共交往与通道功能,是城市不同职能空间的过渡、缓冲区域。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城市街道空间面临环境质量低下、机动车泛滥、缺乏安全感甚至是名存实亡的严峻形式。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城市发展经验的学习比较,认为道路建设标准单一,机械城市主义思想、经济利益驱动、城市人口、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以及虚拟网络的冲击是街道空间衰落的主要原因,并引入人性化道路标准和共享街道的理念,探索解决我国城市道路现状问题,建设良好街道空间的途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柳青  艾婧文  高仰驰  陈凤飞  刘艳芬  余坤勇  刘健  
为了更精确地对街道绿化品质进行评估,以福州市主城区三环快速路街道范围内为研究对象,获取百度街景数据及图像分析提取街道绿视率,结合空间网络分析软件Axwoman,以POI、公交站点、地铁站点等大数据作为数据支撑,综合分析福州市街道活力和街道绿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福州市研究区内街道绿视率的平均值为21.62%,仓山区的绿视率平均值最高,达到了21.93%,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依次递减;(2)福州市街道各维度指标结果整体呈中心聚集且向周边扩散的趋势,福州市核心城区鼓楼区、台江区的区位特征和功能性指标整体较好,仓山区最差.但连接性指标则相反,仓山区最好.通过街道多维度评价结果与街道绿视率叠加分析进一步挖掘街道潜力,为规划者在后期提升城市街道的绿化品质提供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庆  唐洪辉  魏丹  钱万惠  
为了解城市绿道植物空间绿量可视性特征,通过构建绿视率计量方法,以广东省立绿道1号线为例进行调查分析,探索了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绿道空间绿量可视性特征。结果表明:(1)省立绿道1号线沿线4个区域总的绿视率均值为31.06%,其中天河区(38.19%)>海珠区(35.97%)>越秀区(26.76%)>荔湾区(26.67%)。(2)天河区绿道与荔湾区、越秀区绿道绿视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绿道的空间绿量可视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凤阳  王子强  
以历史街区的景观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图式的角度,总结苏州地区视觉图式要素,探讨其在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组织中的运用。区别于常见的三大景观空间类型,本文提出图式视角下节点景观空间、街巷景观空间、整体景观空间和景观意境空间四大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类型,并通过传统图式符号景观化方法的总结,分别对四大景观空间的组织进行讨论,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总结的方法,为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