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73)
- 2023(17927)
- 2022(15063)
- 2021(13660)
- 2020(11420)
- 2019(26030)
- 2018(25466)
- 2017(48047)
- 2016(26111)
- 2015(29003)
- 2014(29093)
- 2013(28689)
- 2012(26862)
- 2011(24422)
- 2010(24392)
- 2009(22577)
- 2008(22058)
- 2007(19862)
- 2006(17418)
- 2005(15172)
- 学科
- 济(113540)
- 经济(113426)
- 业(72452)
- 管理(70730)
- 企(54657)
- 企业(54657)
- 方法(48814)
- 数学(42596)
- 数学方法(42079)
- 农(39747)
- 中国(31434)
- 地方(27912)
- 财(26787)
- 业经(26731)
- 农业(26494)
- 学(23410)
- 贸(20936)
- 贸易(20925)
- 易(20276)
- 制(19847)
- 环境(18530)
- 银(17460)
- 银行(17389)
- 融(17014)
- 金融(17011)
- 技术(16928)
- 发(16749)
- 行(16681)
- 务(15992)
- 理论(15992)
- 机构
- 学院(380347)
- 大学(376081)
- 济(153046)
- 经济(149870)
- 管理(143915)
- 研究(130917)
- 理学(124485)
- 理学院(123013)
- 管理学(120728)
- 管理学院(120021)
- 中国(97605)
- 科学(84242)
- 京(79202)
- 农(77440)
- 财(67874)
- 所(67241)
- 业大(63241)
- 研究所(61546)
- 中心(61171)
- 农业(60445)
- 江(57800)
- 财经(54130)
- 范(50928)
- 师范(50261)
- 北京(49233)
- 经(49125)
- 院(46808)
- 经济学(46245)
- 州(46000)
- 省(42498)
- 基金
- 项目(260080)
- 科学(203724)
- 基金(187885)
- 研究(182901)
- 家(166781)
- 国家(165346)
- 科学基金(140678)
- 社会(116952)
- 社会科(110766)
- 社会科学(110735)
- 省(104569)
- 基金项目(100262)
- 自然(92802)
- 自然科(90672)
- 自然科学(90645)
- 自然科学基金(89016)
- 划(87578)
- 教育(83416)
- 资助(76262)
- 编号(72757)
- 发(60383)
- 重点(58988)
- 成果(57464)
- 部(55929)
- 创(54102)
- 课题(50752)
- 科研(50704)
- 创新(50603)
- 计划(49693)
- 国家社会(48415)
- 期刊
- 济(170194)
- 经济(170194)
- 研究(102640)
- 农(74134)
- 中国(74048)
- 学报(67254)
- 科学(60451)
- 财(51565)
- 大学(50027)
- 管理(50002)
- 农业(49809)
- 学学(47783)
- 教育(36357)
- 融(34609)
- 金融(34609)
- 技术(32308)
- 业经(31874)
- 经济研究(26284)
- 财经(25823)
- 业(24675)
- 问题(23021)
- 经(22187)
- 版(20573)
- 技术经济(18463)
- 科技(18384)
- 业大(18030)
- 统计(17901)
- 商业(17855)
- 资源(17705)
- 策(16779)
共检索到555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尹奎
[目的]将乡村绿色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以期对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根据1~9标度法对指标两两打分,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赋值,计算权重,使指标得以量化,进而确定各个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顺序。[结果](1)基于绿色旅游的乡村发展系统的主要构成因素有游客、居民、政府、资源、环境,资源、政府、游客是该系统的重要角色扮演者,且绿色资源系统是发展乡村绿色旅游首先被考虑的因素;(2)资源不合理开发比例、居民绿色旅游教育培训力度以及营销宣传力度是影响绿色旅游乡村发展的三大影响因素。[结论]基于绿色旅游的乡村发展要注重乡村绿色资源的条件,着重从保证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加大对居民的绿色旅游教育培训力度、注重对当地绿色旅游的营销宣传,扩大旅游区的知名度入手。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颜文华
乡村旅游景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推进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绿色发展内涵与本质进行了探讨,并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Matlab软件构建了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乡村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指数概念及绿色发展水平等级划分。运用其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公式对河南洛阳栾川重渡沟风景区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其处于接近绿色发展的水平,并提出了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策略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晓冬 胡颖 黄彪
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建立乡村绿色发展指数测算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等方法,探讨2007—2017年江苏省乡村绿色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构建回归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10年来,江苏省乡村绿色发展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逐步缩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内部差异大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2)研究期内,省域乡村绿色发展水平及其分维指数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但绿色生态指数呈现反向递增的空间格局;乡村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态势,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低值集聚区分布在苏北地区。(3)经济发展、农村人力资本含量等对江苏省乡村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城镇化、工业化以及财政支农力度对乡村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乡村绿色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乡村绿色发展但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以长沙市3个代表性乡村旅游地为例,基于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目的地管理、旅游供给、旅游创新和旅游地发展8个潜变量,构建乡村旅游地发展驱动机制假设结构关系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旅游地发展驱动因素的结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目的地管理、旅游供给、旅游创新均对乡村旅游地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旅游供给间接影响乡村旅游地发展。旅游需求、旅游吸引物分别具有最大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目的地管理、旅游区位分别具有最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旅游需求总效应最大,目的地管理总效应最小。②二维影响因素中,核心吸引物、资源区位和交通区位、制度支持、旅游需求量、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供给结构、旅游营销创新等因子对乡村旅游地发展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③驱动力的相互影响及主导驱动力阶段性转换推动乡村旅游地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惠良 肖华茂 刘红峰
【目的】研究并构建绿色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综合水平的测评指标体系,研判基于绿色视域的乡村振兴发展趋势,探索其演化规律和驱动因素,为乡村振兴路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态文明与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为切入点,构筑农业绿色发展为基础的乡村振兴水平综合性、整体性、动态性测度指标体系,体系包括5大子系统(即乡村振兴5个主旨内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3个评价维度,34个测度指标。采用熵权与灰色关联法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出我国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要求下乡村振兴综合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接续在13个评价维度中遴选出与“绿色”“发展”两大主题相关的6个驱动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我国乡村振兴水平整体较低,乡村振兴水平地区间差异显著,乡村振兴综合水平自2013—2021年以来呈稳定上升趋势,中西部地区上升速率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从驱动因素分析得出,中西部地区、农业大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绿色生产水平、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普遍较低,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从业人员收入较低,乡村生态保护能力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论】据此提出激活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驱动因素、制订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差异化发展策略、构筑绿色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综合水平监测体系与预警机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小丽 成宇行
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推动或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科学的识别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考虑到中国乡村旅游主要发生在大中城市的环城游憩带中,因而该研究以梳理环城游憩带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为研究目的,通过筛选和甄别影响环城游憩带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探寻中国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为未来针对二者之间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乡村旅游 影响因素 研究评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佳琳 王菁彤 方天宇
乡村在线旅游对培育服务业新增长极、带动农村经济造血式升级和推进"资源-文化-技术-治理"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核心是服务模式的聚合和内容的优化。本文基于黑龙江省海林雪乡在线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乡村在线旅游游乐动机与乡村在线旅游环境、游客间信息互动与旅游体验等因素的关系,并通过模型检验游客乡村在线旅游游乐动机与乡村在线旅游服务体验的正向影响关系。对此,提升游客间信息的互动效果、加大乡村旅游服务建设力度和借助新三网融合提升新奇动机等,对提升乡村在线旅游体验具有实际效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承华
开发模式的选择是任何乡村旅游发展都必须面对的环节,本文总结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基本类型,对"公司+农户"模式、"社区+公司+农户"模式、整体租赁模式、"村办企业开发"模式、循环经济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各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及简要的评论,从资金、市场、经营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评论,最后从乡村旅游发展的生命周期与乡村旅游的区位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了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指出了与乡村旅游生命周期六个阶段、区位条件三种类型不同组合相对应的不同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开发模式 影响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文发 孔德龙 何新华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从技术投入、产业规模、行业结构、政策激励等4个维度提出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体系。收集2009~2017年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数据,采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改进加权影响非线性分析(WINGS)模型,提出BP-WINGS模型,以避免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主观赋值缺陷。通过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结果发现技术投入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政策激励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学良 时海燕 宋宜恬 李晶晶
乡村旅游作为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实现乡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乡村所接受。但是许多乡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忽略了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导致了旅游资源的枯竭。本文基于消费者角度建立了一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利用SPSS23.0优化该指标模型,经过信度、效度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得到了配适度较好的评价指标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分析了各指标所占权重。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影响权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蛟 彭小兵 张俊杰
本文在总结众多国内学者关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观点的基础上,运用ISM解释结构模型,将影响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层级划分,经研究表明产品营销、旅游品牌和体验满意度是影响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的直接因素;社区参与、节庆、工作人员素质、旅游资源、旅游创新和道路交通及基础服务设施是影响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的中间因素;区位、城镇化和旅游规划是影响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根源因素。最后将乡村旅游产业化主要影响因素依据"人机料法环"5因素法进行归纳,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产业化 影响因素 ISM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丹
在日益激烈的乡村旅游市场竞争中,有效提高游客满意度是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竞争力,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以福州市闽侯县白沙湾生态农庄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取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对策与建议。研究表明,白沙湾生态农庄游客满意度总体不高,学历高低和游客满意度呈反比关系,不同收入的游客在满意度上则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来源地的游客在满意度上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亚亚
农村旅游目的地生态保护受旅游开发意识、设计规划、监督管理、游客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生态旅游惩罚机制和分配机制还应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应结合各地情况建立起保护开发、联动发展和主动参与机制,为发挥各作用机制的成效,应始终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绿色旅游观念、实施绿色开发和管理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黎明 于翠凤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文旅融合指标体系,运用ESDA、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考察2004—2017年中国31个省份及分区域的绿色文旅融合发展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绿色文旅融合发展整体表现为基本协调,区域发展存在较明显差异,西南及西北地区轻度失调,华北、华中及东北基本协调,而华东及华南达到中度协调状态。(2)绿色文旅融合发展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梯度递减趋势,存在明显空间分异。(3)绿色文旅融合协调度呈现空间集聚,整体上呈良好发展态势,但区域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分异。(4)旅游产业基础、文化产业基础、绿色文化消费、旅游产业收入、文化产业经营对绿色文旅融合协调发展具有较强贡献率,而旅游环境建设的贡献率则较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黎明 于翠凤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文旅融合指标体系,运用ESDA、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考察2004—2017年中国31个省份及分区域的绿色文旅融合发展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绿色文旅融合发展整体表现为基本协调,区域发展存在较明显差异,西南及西北地区轻度失调,华北、华中及东北基本协调,而华东及华南达到中度协调状态。(2)绿色文旅融合发展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梯度递减趋势,存在明显空间分异。(3)绿色文旅融合协调度呈现空间集聚,整体上呈良好发展态势,但区域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分异。(4)旅游产业基础、文化产业基础、绿色文化消费、旅游产业收入、文化产业经营对绿色文旅融合协调发展具有较强贡献率,而旅游环境建设的贡献率则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