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77)
2023(17558)
2022(15150)
2021(13791)
2020(11515)
2019(26408)
2018(26016)
2017(50526)
2016(26999)
2015(30379)
2014(30120)
2013(29661)
2012(27075)
2011(24529)
2010(24532)
2009(22766)
2008(21952)
2007(19166)
2006(16936)
2005(15082)
作者
(76834)
(64357)
(63675)
(60872)
(40877)
(30655)
(28905)
(25147)
(24411)
(22742)
(21764)
(21739)
(20381)
(20095)
(19810)
(19667)
(19063)
(18756)
(18326)
(18235)
(15850)
(15653)
(15328)
(14647)
(14313)
(14293)
(14012)
(13878)
(12900)
(12436)
学科
(124730)
经济(124581)
管理(84341)
(76416)
(64324)
企业(64324)
方法(51868)
数学(45112)
数学方法(44552)
(30317)
(29360)
中国(29279)
业经(26234)
地方(25641)
(25226)
(23247)
农业(19894)
环境(19652)
(19014)
财务(18935)
财务管理(18895)
理论(18574)
(18232)
贸易(18223)
(18184)
企业财务(17947)
(17627)
(17170)
(17025)
技术(17016)
机构
大学(390340)
学院(388238)
(164102)
经济(160774)
管理(154443)
理学(134112)
理学院(132685)
管理学(130395)
管理学院(129682)
研究(128691)
中国(94580)
(81523)
科学(76804)
(75492)
(62790)
财经(60555)
中心(57937)
研究所(56980)
(56887)
(55813)
业大(55643)
(54945)
北京(51133)
经济学(50846)
(50131)
师范(49693)
(46942)
经济学院(45461)
财经大学(45020)
(44666)
基金
项目(265629)
科学(210414)
研究(195481)
基金(194506)
(168190)
国家(166818)
科学基金(144844)
社会(125905)
社会科(119391)
社会科学(119359)
基金项目(102973)
(102799)
自然(93061)
自然科(90857)
自然科学(90836)
教育(89877)
自然科学基金(89175)
(85916)
资助(79744)
编号(78920)
成果(63464)
重点(59073)
(59047)
(56412)
(55162)
课题(53869)
国家社会(52273)
创新(51527)
教育部(51456)
(50982)
期刊
(182656)
经济(182656)
研究(116667)
中国(70224)
(59030)
管理(58413)
学报(58118)
科学(54321)
(51467)
大学(45516)
学学(43112)
教育(39741)
农业(35189)
技术(35160)
(32111)
金融(32111)
财经(30667)
经济研究(29624)
业经(28063)
(26258)
问题(23246)
技术经济(20040)
理论(18452)
科技(17710)
(17428)
图书(17343)
统计(17254)
现代(17252)
(17243)
商业(16750)
共检索到565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涂自力  
绿色价值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是否具有绿色价值观,决定了人们是否具有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足够动力以及是否具有与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从根本上决定了循环经济建设的状况和命运。本文从生态经济学、环境伦理学、循环经济理论、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分析了绿色价值观作为内生动力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的三重优势,探讨了绿色价值观具有鲜明特点的作用机理和作用路径,并以循此思路提出了培育绿色价值观动力机制的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梅  李曦  刘明培  
我国绿色食品供给动力不足和需求增长乏力已成为制约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的两大瓶颈 ,限制了绿色食品经济特有功效的发挥。本文从利益、科技和需求三个方面着力构建了促进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瑜  
本文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创新的内生与外源动力因素及其动力子要素,阐释了推动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创新的根本驱动力,并通过创建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创新的动力机制转换器模块,揭示驱动力作用下的循环经济创新的内在机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华茂  彭剑  
推动区域经济系统从传统经济方式转移到循环经济方式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在的驱动力和外部的约束力,文章分析了区域五大区域内在的驱动力和五大外部的约束力,并针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阻力,提出快速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维华  张翼飞  
循环经济已经被视为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制度驱动的经济运行方式。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培育整个社会推进循环经济的能力,是保障循环经济战略得以落实的条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其春  郗永勤  
循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已经成为其广泛推广的主要障碍。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挖掘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要素,这些动力要素都可归入经济、技术和制度这三大动力源,而挖掘这三大动力源,需要综合考虑各动力要素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通过激发各动力要素,优化传导路径、畅通反馈渠道以及实现各动力要素的耦合与协调来促进循环经济动力机制的有效运行,并最终实现企业循环经济行为的常态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上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应该主动承担起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本文从政府推动、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资源约束、绿色理念的广泛树立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提出了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加强政府监督力度、加强中小企业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劳可夫  贺祎  
绿色价值是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时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愿望。本文首先根据文献提出了绿色价值构成的基本假设,然后设计问卷并对女性消费者进行以绿色化妆品为主题的调查,最后对调查资料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价值的结构体现为绿色价值理念下消费者的环保价值、安全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交价值,其中环保价值和安全价值比较显著,而审美价值和社交价值相对比较弱。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劳可夫  
绿色价值结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价值理念影响下的消费者消费价值观的结构要素。首先回顾了绿色价值结构的相关文献,提出了绿色价值结构的假设模型,设计并开展了以绿色化妆品为主题的面向女性消费者的问卷调查;然后用SPSS13.0对581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以及探索性因子分析,并用AMOS17.0对假设模型和调查数据进行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和检验;最后分析了不同群组消费者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参数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消费者的绿色价值结构主要由消费者的安全价值、环境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交价值构成;在这些消费者价值中,年轻消费者群体和低收入消费者群体的安全价值受到绿色价值理念的影响比较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云君  于文祥  
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保护环境为特征的绿色消费正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企业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形成独特的绿色竞争优势。而这种优势能否发挥,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套完善的绿色价格机制。本文论述了绿色价格,并提出构建绿色价格机制的现实意义,对构建绿色价格机制策略做出了选择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朝全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一次人类从观念到行为的革命,因此其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是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但迄今为止,无论是其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普遍表现出偏重于理念与技术从而相对忽视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的倾向。对此,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一是循环经济的基本特性,二是为什么要重视建立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三是循环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内涵和优化,四是如何设计循环经济的制度体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灏  
本文以韩国经济循环增强动力机制和韩国产业更新升级的动力机制概括韩国经济发展因素之间的逻辑联系,揭示韩国经济创造生机、逐阶提升的时序演进规律性。主要启示是:要综合配置资源,形成循环增强的经济发展模式,并顺应环境变化而创新;扭曲的经济要及时矫正;要从国际竞争中获取经济发展的动力;要通过竞争培养企业竞争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  原彤  闫浩琳  李恺  
本文通过中国经济“双循环”协同发展动力机制的分析发现,内循环和外循环通过人才培养机制、市场竞争机制、政策引导机制、创新机制、文化建设机制、贸易交流机制六大机制实现协同发展。要实现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协同发展,需要持续加强六大机制建设和发展,因此可通过明确政府职责定位、完善基础服务体系,打造“双循环”协同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优化区域内发展不均衡状态、转变对外发展模式,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斌  
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无法回避的挑战,持续损害的自然基础威胁到人类大部分的生存空间,实现削弱环境、资源冲击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路径是企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首先,文章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采用DRCCGE模型,估算了2010-2020年的潜在经济增长指标,论证了绿色经济不是简单的数量级别的调整,而是以创新为核心的内涵式经济增长;其次,文章指出了绿色创新基石是绿色需求,包括消费者导向、企业导向和社会责任导向三大绿色需求;最后,文章阐明了三大绿色需求的共同作用形成推动企业主动因应环保压力的五大动力机制,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晓静  边宏广  孟悌清  张勇  
推动农业经济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既是农业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也是壮大乡村产业基础的关键措施。为促使农业经济与绿色经济实现深度协同、有机融合,需要以产业协同为基础,以智慧技术为动力,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协同发展平台,营造以“生态协同”为重点的农业经济发展格局,进而助力农业经济绿色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