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41)
- 2023(16916)
- 2022(14544)
- 2021(13726)
- 2020(11414)
- 2019(26485)
- 2018(26552)
- 2017(50290)
- 2016(27125)
- 2015(30165)
- 2014(30217)
- 2013(28996)
- 2012(26303)
- 2011(23517)
- 2010(23316)
- 2009(21048)
- 2008(20253)
- 2007(17352)
- 2006(15014)
- 2005(12798)
- 学科
- 济(101437)
- 经济(101308)
- 管理(79625)
- 业(75048)
- 企(64343)
- 企业(64343)
- 方法(47084)
- 数学(40746)
- 数学方法(40141)
- 中国(28424)
- 农(27491)
- 财(26902)
- 业经(24013)
- 学(22349)
- 技术(22204)
- 制(21721)
- 地方(20719)
- 理论(19367)
- 农业(18264)
- 银(16645)
- 银行(16596)
- 和(16461)
- 贸(16415)
- 贸易(16405)
- 务(16332)
- 财务(16247)
- 体(16228)
- 财务管理(16209)
- 易(15909)
- 融(15860)
- 机构
- 大学(367269)
- 学院(366229)
- 管理(147228)
- 济(142147)
- 经济(138981)
- 理学(128041)
- 理学院(126650)
- 管理学(124268)
- 管理学院(123580)
- 研究(121506)
- 中国(89627)
- 京(77856)
- 科学(76418)
- 财(66018)
- 所(59701)
- 农(59054)
- 中心(55631)
- 业大(55628)
- 研究所(54609)
- 江(53366)
- 财经(52433)
- 范(49147)
- 北京(48701)
- 师范(48604)
- 经(47857)
- 农业(45993)
- 院(45237)
- 州(42792)
- 经济学(41880)
- 技术(41479)
- 基金
- 项目(258615)
- 科学(203874)
- 研究(190222)
- 基金(186207)
- 家(162693)
- 国家(161309)
- 科学基金(139239)
- 社会(118349)
- 社会科(112015)
- 社会科学(111989)
- 省(102754)
- 基金项目(99048)
- 自然(91141)
- 自然科(89074)
- 自然科学(89047)
- 教育(88702)
- 自然科学基金(87415)
- 划(86412)
- 编号(77704)
- 资助(75666)
- 成果(62492)
- 重点(57791)
- 创(57042)
- 部(56436)
- 发(54933)
- 课题(54156)
- 创新(52668)
- 科研(49334)
- 教育部(48487)
- 大学(48400)
- 期刊
- 济(151998)
- 经济(151998)
- 研究(106942)
- 中国(74494)
- 学报(58628)
- 管理(55591)
- 科学(53827)
- 农(52318)
- 财(50359)
- 教育(48914)
- 大学(44998)
- 学学(42022)
- 农业(36030)
- 技术(35303)
- 融(29230)
- 金融(29230)
- 业经(25708)
- 财经(24763)
- 经济研究(24153)
- 经(21195)
- 科技(20700)
- 图书(19496)
- 问题(19145)
- 业(18838)
- 技术经济(17760)
- 理论(17274)
- 版(17152)
- 现代(15760)
- 实践(15739)
- 践(15739)
共检索到532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刚 齐二石 尚晓昆
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经济增长转变方式,滨海新区被认为是我国可以率先建立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地区之一。文章在回顾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过程和作用之后,阐述了滨海新区是一类区域创新体系,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在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中的必要性,进而论述了滨海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科技创新体系 滨海新区 综合配套改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维斌 杨建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以抓项目的方式抓改革这一全新的综合配套改革推进方式,阐述这一改革的含义、原则、实施路径和推动机制。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 滨海新区 项目 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皮黔生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着力在转变政府职能和构建和谐社会两个方面努力,探索建立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制和机制,主要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对社会、政府等各项体制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本文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时代特征和总体设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桂生
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子系统的综合性制度变迁过程。在法律、政治、管理和市场等不同制度层面,滨海新区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体制障碍。为扩大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有效性和示范性,需要基于制度变迁的配套改革以寻找"创新租金"。按照"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的立体发展模式,实施政府发展、市场创新、社会和谐与生态环保的综合配套改革的行动框架。
关键词:
滨海新区 综合配套改革 体制 行动框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恩成
改革机制是对改革过程进行激励的条件和手段的总称。文章从分析改革要素和改革过程入手,将改革机制细分为动力生成机制、组织推动机制、技术支持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以此为框架,提炼出滨海新区构建综合配套改革机制的经验和做法,进而指出其在主体积极性、组织投入、方案设计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并分析了问题背后的成因。文章最后提出了完善动力生成机制、组织推动机制、技术支持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以激发改革主体参与热情、加强改革组织投入、提升改革设计水平和建立改革制度保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改革机制 综合配套改革 滨海新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皮黔生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与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共同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由于天津的改革开放滞后于深圳与浦东,中共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所处阶段、发展所面临问题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天津滨海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将围绕着创建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现代化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来进行,构建“五个体系”,实施六大战略举措。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贾峭羽 阎大颖 郭骏
本文首先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这一模式的背景和动机、发展现状、主要特征及经济功能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深入分析了天津市区政府支持本地企业发展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对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各项重点任务以及深入贯彻国家对滨海新区战略定位的重要促进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产业功能区是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优质资源的主要集聚地,集中了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其管理体制直接决定着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效益和发展质量。天津滨海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功能区发展及其管理体制设置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差异。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功能区发展及其管理体制的比较可以得到启示:产业功能区定位是对中央赋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定位的细化;产业功能区承载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历史使命;产业功能区发展应结合地区要素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产业功能区不同发展阶段应选择不同的产业功能区管理体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胡新华
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其开发之初到现在,其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迄今已基本完成转型。然而在转型过程中,二者的管理体制亦经历了开发办公室到管委会的变迁,浦东新区业已成为行政区并组建政府。管理体制的变迁与经济社会进程紧密关联,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对转型路径的变异。通过对比分析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的转型进程,考察二者的差异与共同点,为以后的试验区发展提供清晰的可供借鉴的框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文 胡晓鹏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时下被频繁使用的一个词汇,但对它内涵的解读和全面研究却并不多。显然,理论研究的缺乏势必制约改革试验进程的推进。在本文中,我们首先通过解释中央政府为什么提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问题,引发出试验区生成的的理论判据、基本特征和选择依据;进而从实践层面上剖析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特区的综合配套改革的基本内容,并尝试比较三区的差异性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就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前瞻性讨论,以期能够为政府推进试验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和可资借鉴的素材。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爱俭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从国家战略实施的全局高度出发,中央政府进一步对区域金融发展作出了重要的战略安排和部署。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构建与经济增长级战略地位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对于加快提升区域金融聚散和辐射功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基本认识的归纳梳理入手,基于滨海金融创新视角,提出了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与优化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唐运舒 骆正清
本文在充分剖析"新特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实施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选择原则,并对实施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如何进行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进行了探讨,为国家和地区推进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郝寿义
改革机制是指在改革过程中改革运作系统诸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本文在改革的基本要素、过程和机制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综合配套改革的主体、改革载体、改革方案、改革利益,认为综合配套改革的运作系统要素呈现多极化和运作过程呈现层次化的特征。综合配套改革机制应在动力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在组织推动上多元主体互相补充;在技术支持上,要求改革方案的精细化;在外部保障上,地方立法权与外生检查监督相配套;在空间扩散上,行政传导与自然传导共同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海云 夏永祥
苏州争当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领跑者,已经率先形成城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的新格局。为了更快更好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苏州市政府通过户籍改革、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