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2)
- 2023(10883)
- 2022(9292)
- 2021(8708)
- 2020(7407)
- 2019(16948)
- 2018(16742)
- 2017(32274)
- 2016(17195)
- 2015(19353)
- 2014(19251)
- 2013(18453)
- 2012(16677)
- 2011(14700)
- 2010(14294)
- 2009(12646)
- 2008(11840)
- 2007(9982)
- 2006(8294)
- 2005(6818)
- 学科
- 济(67264)
- 经济(67194)
- 管理(50248)
- 业(46545)
- 企(39023)
- 企业(39023)
- 方法(32866)
- 数学(29386)
- 数学方法(28966)
- 财(18433)
- 农(18023)
- 学(16578)
- 中国(15794)
- 业经(13574)
- 制(13283)
- 地方(12160)
- 农业(11795)
- 务(11695)
- 土地(11673)
- 财务(11641)
- 财务管理(11617)
- 技术(11150)
- 企业财务(11053)
- 环境(10833)
- 体(10779)
- 理论(10497)
- 和(10174)
- 贸(9888)
- 贸易(9885)
- 划(9867)
- 机构
- 学院(231722)
- 大学(231419)
- 管理(94747)
- 济(91494)
- 经济(89606)
- 理学(82809)
- 理学院(81940)
- 管理学(80399)
- 管理学院(79992)
- 研究(75300)
- 中国(56649)
- 科学(48213)
- 京(47938)
- 财(42108)
- 农(40814)
- 业大(37746)
- 所(36708)
- 中心(36453)
- 财经(34163)
- 研究所(34011)
- 江(33864)
- 农业(32148)
- 经(31292)
- 范(29812)
- 师范(29431)
- 院(28926)
- 北京(28653)
- 经济学(27429)
- 州(25949)
- 财经大学(25707)
- 基金
- 项目(171517)
- 科学(136700)
- 基金(126486)
- 研究(122170)
- 家(112174)
- 国家(111331)
- 科学基金(96222)
- 社会(78303)
- 社会科(74239)
- 社会科学(74220)
- 基金项目(67843)
- 省(67039)
- 自然(64421)
- 自然科(62920)
- 自然科学(62904)
- 自然科学基金(61730)
- 划(57302)
- 教育(56815)
- 资助(50460)
- 编号(48445)
- 重点(39273)
- 部(38414)
- 成果(37127)
- 创(36381)
- 发(36272)
- 创新(34078)
- 科研(33671)
- 课题(33293)
- 国家社会(32855)
- 教育部(32674)
共检索到322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贾敬轩 郭丽华 郭宇
由于我国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尚不完善、征地补偿方式单一等原因,农民土地利益受损严重。论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地方政府常用的四种征地补偿方式进行绩效评价及对比分析,并提出地方政府应基于地区发展现状和区位条件,采用适宜的补偿方式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使集体土地征地收益分配改革达到一个合理的利益平衡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平 付华 宋彩凤
“占谁地、给谁钱”是当前各地普遍采用的一种土地补偿费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简单明了,操作容易,在一般情况下,农民容易接受。但是,在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中,特别是在与上访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笔者越来越对这种补偿分配方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权典 陈利根
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立法创制已陷于僵局,其理论困惑与实践冲突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征收什么(征收客体对象);二是为何征收(征收正当理由);三是如何征收(征收程序机制);四是如何补偿(补偿原则方式);五是非货币补偿保障(安置措施)。结合理论阐释与实践观照,通过多維审视与实证比较分析,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的立法根本在于如何衡量农民的土地财产利益,即关乎立法理念的更新,关键在于依法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确保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从而需要重构立法框架与创制范式:明晰征地补偿客体,完善公平补偿机制、征地操作流程、利益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钧
研究目的:评价苏州高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绩效。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绩效从征地补偿安置和保障状况、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政策社会影响效果三方面来反映,可分9个目标和13个评价指标;(2)苏州高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基本达到目标,征地补偿水平和社会保障状况良好,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较好,政策的社会影响效果一般。研究结论:建议改革征地补偿包干办法,逐步推行"征地区片综合价";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全面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接轨;加强安置工作的监管,构建绩效评价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任玉龙 陈晓军 牛德利
征地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不断深化,必然带来两者比较利益的深刻变化。以往的国有建设用地高度市场垄断下的高增值、高收益将面临挑战。如何使两种制度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实现协调和均衡,是改革的难点。文章以重庆市大足区的改革实践为例,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征地制度的差异入手,分析了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实现协调均衡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文
2011年1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实施。《条例》确立了"公平补偿原则"和"市价补偿标准",并对"公共利益"有了较清晰的界定,但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条例却迟迟没有出台。由于历史原因,集体土地征收补偿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分别适用不同的标准,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明显偏低,既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宴
研究目的:实现集体土地他项权利征收补偿的法律制度化。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规范—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目前,中国集体土地他项权利征收补偿制度是残缺不全的,未能正确反映集体土地他项权利征收补偿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一致性。集体土地他项权利不仅具有对世性的物权效力,而且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在世界许多国家或者地区法中,不动产他项权利都被普遍地纳入了征收补偿的权利范畴。研究结论:有必要在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修改中,从登记条件要求、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三方面,建立健全集体土地他项权利征收补偿的法律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志强
问题为建设高速公路,某地政府发布拟征收甲村集体土地的公告,公告中涉及的拟征收土地包含张某的承包地3亩。张某在承包地上种植有粮食作物若干,征收张某承包的土地,地上青苗应当如何补偿?解答《物权法》规定:"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
关键词:
地上附着物 补偿标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连泰 余文清
在征收集体土地计算补偿款时,应将土地集体所有视为"一束权利",包含了集体的土地所有权、成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多支权利。随着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市场化资源配置的属性日趋明显,土地财产权能逐渐从"所有"转向"利用",土地集体所有所含的各支权利在征收补偿程序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公平市场价值补偿方法计算。对于不能自由交易的权利,采用收益资本法;对于可以自由交易的权利,即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所有权,采用可比销售法。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应从专注于集体的权利转向更多专注于成员的权利。
关键词:
集体土地 补偿 农民 财产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烈英
本文在梳理我国法律法规对征收集体土地补偿费及分配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享20%~30%土地补偿费、100%丧失土地权利的农民却只能分配70%~80%土地补偿费的规定之不合理性进行了批判;针对被征地农民依法得不到足额的土地补偿费、不足额的土地补偿费也被截留、挪用、拖欠、扣减、贪污、侵占、私分等现实状况;对土地补偿费分配的改革,提出了将被征地农民直接作为被征收人、明确规定其权利、取消分配程序,实行先补偿后交地、补偿与征收同时完成,完善被征地农民维权程序,强化侵吞土地补偿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四方面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英豪 乔新生
征收法定主义的内容必然包含征收补偿法定主义,征收补偿标准的法定化在于以市场化估价为基础,征收补偿所支付的这个补偿实质上是针对征收标的物的一个对价,而关于征收补偿标准,公平补偿标准应当让位于完全补偿标准;征收损失补偿的争议应当是民事争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许中缘 崔雪炜
就土地征收补偿而言,现有立法及研究呈现出系统性错误和功能定位的缺失。征收补偿制度之功能定位是设置补偿内容的前提。基于中国土地征收补偿的特定情形,征收补偿制度研究必须融入到中国特色土地制度的大框架之中;公平市场价值作为征收补偿的基本原则存在基础不足的问题;各国征收补偿制度功能在于实现被征收权益"同等置换"的共同目标,呈现出由"对物主义"向"对人主义"的立法转化。我国征收补偿制度应以被征地农民为主体展开相应的立法设计,赋予被征地农民独立的补偿主体地位,明确土地补偿费分配规则,满足失地农民的生存保障需求,并根据被征收权利所承载的功能属性确定具体的补偿方式。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琦
由于我国在最初构建征地补偿制度时,制定征地补偿标准的主要依据是被征收土地权利人的各项财产损失,即对被征收土地实行充分补偿原则,而缺乏对被征地农民实际生产与生活需求的考虑,从而导致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在中央及地方政府试图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时,又出现了挤占城镇建设发展资金,使城镇建设发展所需资金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如何权衡被征地农民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矛盾,通过金融手段缓解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应当成为征地补偿制度改革研究的重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亚军
中国是森林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之一,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左右,人均森林面积仅相当世界人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相比之下,本溪地处辽宁省的东南部,境内山脉连绵,森林资源比较丰富。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林地资源依法征收征用现象比较普遍,因征地补偿费分配问题而引发的纠纷矛盾数量居高不下,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笔者就本溪市发生的该类问题进行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
农村 集体林地 征地补偿 问题与思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方文
在对不同时期土地规模经营与土地效率二者关系进行考察后,本文发现规模经营与土地效率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时期有着方向上的变异性。因此,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进而提高土地效率存在着一定的外在约束性条件。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使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损耗的困境。通过建立影响土地流转供需双方决策行为的模型,本文分析了影响土地流转的各因子及影响程度,旨在为制定更有效地促进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流转绩效 规模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