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1)
- 2023(12980)
- 2022(11063)
- 2021(10362)
- 2020(8684)
- 2019(19745)
- 2018(19541)
- 2017(36884)
- 2016(20120)
- 2015(22452)
- 2014(22263)
- 2013(21434)
- 2012(19442)
- 2011(17210)
- 2010(16746)
- 2009(14968)
- 2008(13985)
- 2007(11972)
- 2006(10021)
- 2005(8178)
- 学科
- 济(80595)
- 经济(80516)
- 管理(56982)
- 业(50080)
- 企(40754)
- 企业(40754)
- 方法(35708)
- 数学(31903)
- 数学方法(31450)
- 地方(23997)
- 农(22902)
- 财(19151)
- 中国(19147)
- 业经(17082)
- 学(16914)
- 环境(15920)
- 农业(15485)
- 制(14004)
- 和(12880)
- 技术(12505)
- 地方经济(12448)
- 理论(12167)
- 划(12159)
- 务(11730)
- 财务(11677)
- 财务管理(11648)
- 贸(11339)
- 贸易(11335)
- 体(11197)
- 企业财务(10941)
- 机构
- 学院(265218)
- 大学(261565)
- 管理(105364)
- 济(101940)
- 经济(99672)
- 理学(91970)
- 理学院(90904)
- 管理学(89224)
- 管理学院(88732)
- 研究(86602)
- 中国(63528)
- 科学(56494)
- 京(54290)
- 农(45612)
- 财(45181)
- 江(42832)
- 业大(42234)
- 所(42139)
- 中心(41981)
- 研究所(39062)
- 范(36601)
- 财经(36383)
- 师范(36153)
- 农业(35662)
- 院(33084)
- 经(33069)
- 北京(31998)
- 州(31929)
- 经济学(30081)
- 技术(29741)
- 基金
- 项目(196863)
- 科学(155906)
- 研究(143446)
- 基金(141472)
- 家(123975)
- 国家(122963)
- 科学基金(106510)
- 社会(90790)
- 社会科(85915)
- 社会科学(85893)
- 省(81507)
- 基金项目(76409)
- 自然(69807)
- 自然科(68096)
- 自然科学(68075)
- 划(66859)
- 自然科学基金(66779)
- 教育(66029)
- 编号(58325)
- 资助(55980)
- 成果(44956)
- 重点(44905)
- 发(43635)
- 部(42329)
- 创(41653)
- 课题(40615)
- 创新(38947)
- 科研(37909)
- 国家社会(37153)
- 计划(36357)
共检索到37487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珊 黄贤金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江苏省为研究案例,针对生态文明动态化、区域性的特点与基本内涵,尝试建立省域范围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综合评价江苏省生态文明的建设绩效。文章指出2000—2007年间江苏省与全国的建设程度差异,同时总结2007年度江苏省13个地市的发展阶段差异。鉴于江苏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提出完善生态设施、健全生态补偿、发展生态产业及增强生态意识等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 江苏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李璐璐 王晨
本文回顾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设计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总体框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目标是获得一个具有可比性、敏感性、综合性等特点的综合指数;在评价思路,以“活动—压力—反应—绩效”为分析框架,描述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确定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标准化方法等进行探讨。根据本文设计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框架与思路,对江苏省循环经济进行了描述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并且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经有明显的阶段性;对分项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方法 实证研究 江苏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忆宁 师旭辉
合理评估城市住房发展潜力,对于因地制宜制订住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从区域城市影响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城市住房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江苏省各城市的住房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13个地级市住房发展潜力差异较大,可分为三类。基于研究结果,对"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提出因城施策的住房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忆宁 师旭辉
合理评估城市住房发展潜力,对于因地制宜制订住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从区域城市影响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城市住房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江苏省各城市的住房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13个地级市住房发展潜力差异较大,可分为三类。基于研究结果,对"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提出因城施策的住房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静 夏海勇
文章通过对已有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和其他方面指标体系进行借鉴与参考,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构建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用所构建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和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以昆山、大连和东莞3市为例,将3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验证了所建指标体系的可达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继军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某些发达省份提出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构建省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量化测度指标体系,对于从整体上把握和研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量化测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思路,构建了省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论证了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量化测度 指标体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光 李放
从制度的覆盖面、保障度、持续性三个方面构建了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及聚类分析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尤其是苏中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与其经济水平不匹配,而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却好于苏中地区。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参保率 替代率 财政补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育军 黄贤金 肖思思 王舒
选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绿当量、人均生态足迹赤字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作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表征指标,借助DEA模型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和资源投入的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苏州市10年来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而言绩效良好,DEA有效年份占30%,弱有效年份占20%,无效年份占50%,并且无效年份的效率指数都在0.97以上;(2)导致苏州市最近5年生态环境建设DEA无效的原因主要是资源投入不足,生态用地成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刚性约束;(3)通过调整生态环境建设要素投入比例,各种生态环境指标值都将有所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也将显著改善;(4)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绩效下降还受...
关键词:
DEA模型 生态环境建设 绩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梁文森
一、生态文明的涵义生态文明的内涵是指人类社会人类同自然环境(原生)与人为(改造过的)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包括抗拒、改善,所达至趋利避害、协调适应和进步开化的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丽娟 彭镇华 郄光发 张曼胤 何春光
根据江苏省区域特点,结合江苏省林业发展现状,建立江苏省林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森林资源状况、生态功能、社会经济效益和保障体系4个综合层面的47个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频度分析法及软系统归纳集成法等确定指标和分值,依此对江苏省林业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林业处于刚起步的现代林业阶段,根据综合评价得分进一步分析了江苏省林业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江苏省 林业发展 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褚保金 莫媛
本文基于农村区域金融发展的内涵,初步构建了四个方面15个指标的农村区域金融发展指标评价体系,采取因子分析方法测算出1994—2009年江苏省39个县(市)在银行规模总量、银行组织结构、资金配置效率、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和金融可获性等五个层面的因子得分,具体评析了江苏省农村区域金融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并提出了完善农村区域金融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思思 黄贤金 濮励杰 陈逸 陈志刚 赵登辉
文章从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入手,探讨包括资源减量节约、污染减排节约、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技术支撑五个子系统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应用,并以江苏省及省辖13市为例,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水平发展指数(LD)、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协调度(HD)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持续度(SD)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水平指数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社会发展协调度在短期上升后趋于下降,表明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关系正逐渐减弱,呈现非持续发展态势。江苏省市辖13市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节约型社会发展水平指数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节约型社会发展协调度规律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江苏省距离资源节约型社会尚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契机,构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各区域间协调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江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向书坚 郑瑞坤 郜元兴
研究县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县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分析入手,将循环经济引入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分析中,构建了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分析框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县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进行了实证评价。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经济增长质量 县域经济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郝会霞 汪云
结合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特点构建全面的、科学的区域物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区域物流服务进行绩效评价、解决区域物流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善区域物流服务质量。
关键词:
区域物流 服务绩效 评价指标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孔雷 刘文国 张良 王海亮
为了不断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基于生态文明本质和特征,构建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41个可获得数据指标进行了2轮打分筛选,最终确定了27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及其权重值。以普洱市为案例,计算结果显示:生态文明排名前3位的县(区)分别是思茅区、景东县和宁洱县,得分分别为1.072、0.87和0.783。本研究得到了普洱市各县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及排名。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