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73)
2023(8362)
2022(7108)
2021(6752)
2020(5663)
2019(12990)
2018(12768)
2017(24271)
2016(12971)
2015(14470)
2014(14003)
2013(13497)
2012(12280)
2011(10688)
2010(10266)
2009(8962)
2008(8342)
2007(6954)
2006(5582)
2005(4398)
作者
(34892)
(29459)
(29279)
(27642)
(18479)
(13941)
(13151)
(11497)
(11367)
(10227)
(10110)
(10065)
(9227)
(9185)
(8921)
(8884)
(8809)
(8686)
(8501)
(8378)
(7108)
(7072)
(7061)
(6858)
(6666)
(6615)
(6453)
(6129)
(5846)
(5818)
学科
(50355)
经济(50304)
管理(36659)
(34502)
(28687)
企业(28687)
方法(27588)
数学(24927)
数学方法(24524)
(13279)
(13233)
中国(11754)
业经(10686)
(9664)
农业(8996)
(8904)
贸易(8903)
(8762)
财务(8711)
财务管理(8692)
(8686)
地方(8542)
企业财务(8272)
技术(8044)
理论(8016)
环境(7913)
(7723)
(7488)
(6896)
(6439)
机构
大学(174765)
学院(173837)
管理(70914)
(70376)
经济(69134)
理学(62755)
理学院(62104)
管理学(60864)
管理学院(60539)
研究(54360)
中国(39163)
(35217)
科学(34219)
(31064)
(28573)
业大(27853)
中心(26243)
财经(26009)
(25654)
(24340)
(24021)
研究所(23957)
农业(22547)
(22284)
经济学(22226)
师范(22015)
北京(20789)
(20554)
经济学院(20305)
财经大学(19910)
基金
项目(131243)
科学(104764)
基金(97778)
研究(93890)
(86474)
国家(85818)
科学基金(74314)
社会(60566)
社会科(57550)
社会科学(57533)
基金项目(52384)
(50611)
自然(49499)
自然科(48409)
自然科学(48387)
自然科学基金(47511)
教育(44276)
(43539)
资助(39024)
编号(36709)
重点(29965)
(29716)
(28177)
成果(27951)
(27713)
创新(26424)
科研(26176)
国家社会(25926)
教育部(25718)
人文(24801)
期刊
(67084)
经济(67084)
研究(43716)
学报(28573)
中国(27845)
科学(26686)
管理(25127)
(24579)
(24407)
大学(22367)
学学(21378)
农业(17071)
教育(16962)
技术(16930)
财经(12406)
(11815)
金融(11815)
业经(10984)
(10644)
经济研究(10334)
问题(9340)
(9068)
(8977)
技术经济(8275)
理论(8225)
科技(8181)
资源(7946)
统计(7735)
实践(7579)
(7579)
共检索到233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罗祖兵  程龙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然而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重过程而轻结果的层面上。基于过程的因材施教存在着一些局限,如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只能让极少数学生受益和评价结果缺乏公平性。真正的因材施教,必须是基于结果的因材施教。基于结果的因材施教以承认学生的不同潜质为前提,以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充分发展为目的。基于结果的因材施教的落实,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促进学生优势潜能的发展和建构个性化的评价制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我侄子今年高考,成绩没有达到山东省本科分数线,在我的动员下到江苏的一所高职院校学习。前几天,他到我家里来玩,跟我说他参加了学校的十大歌手评选,被评为第二名。我觉得他挺厉害(我们家里人都不会唱歌),夸奖他歌唱得好,可他却满脸沮丧,说本来是冲着第一名去的(信心满满),结果他很不满意。过后,我和我爱人聊起此事,她半开玩笑地说,早知道他是唱歌的"材料",从小好好培养,兴许他能成为"歌唱家"呢!这使我想起最近媒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因材施教"是儒家学者根据孔子教学方法概括的一条优秀教学原则,但孔子本人的做法不完全合理,这一原则在现代学校中的应用也有许多困难。这些都值得认真研究。然而近年讨论因材施教的许多文章并不严谨,教育研究的学风亟需改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罗祖兵  
因材施教的双重结构是指因材施教包括“逆教”和“顺教”两种范式,且二者在不同情境中以不同的方式构成某种特定结构。其中,“逆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逆对”学生的弱势发展领域采取补救性教育措施,以促进学生弱势发展领域的最大化发展,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顺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顺应”学生的优势发展领域采取加强性教育措施,以促进学生优势领域的充分化发展,其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当前的教育中,原本是双重结构的因材施教被异化为“逆教”这一单一结构,以致我们的教育很难培养出能攻克“卡脖子”技术的高端人才。根据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教育发展实际和学生成才需要,当前更应注重“顺教”这一范式。为此,教育教学应注重采纳如下建议:树立科学的人才成长观;注重发现学生的优势潜能;采取顺应性的教学措施;建构包容性的评价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如珍  
“因材施教”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化●张如珍“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它是在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教授诸生的实践中创立的,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孔子以后,这条教育原则被我国历代的教育家继承,并不断地发展完善,时至今日,还在我们...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永红  王秀平   励杭泉  
因材施教的思想源于东、西方两位先哲——孔子与苏格拉底,而“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思想则出于建构主义理论。笔者讨论了建构主义在知识、真实、学习等方面的观点,介绍了国际上如何将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转化为学习理论,再由学习理论转化为学习实践的一些想法与做法,并就我国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建构主义的借鉴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俊生  
<正>当前,世界各国对AI+教育非常重视,但人们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有人从工具视角进行探讨,有人从系统视角进行描述,如果想要准确理解AI+教育的本质内涵,还要从价值视角进行阐释。AI+教育的本质不只丰富了教育的工具和手段,而且推动着教育价值及其社会功能的不断进化,为构建公平且高质量的新时代教育体系提供支撑保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希  
结合自己培养博士生的经验,阐述了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的体会。认为研究生导师要尊重学生的志趣,鼓励学生自由探索,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梁秋英  孙刚成  
孔子所提出和践行的"因材施教"思想对中外教育发展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今天,重新认识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诠释其深刻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深入地认识教育均衡发展,更有助于我们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接受适切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我们的教育回归生活、回归本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祖成  
必修中引入选修搞好因材施教朱祖成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少学校已开始全面推行学分制,这符合教育改革的总趋势。那么,作为一门课程,应该如何跟上形势?结合长期担任多学时类材料力学课工作实践,根据本人从1990年开始在水电系前后共四届本科生中进行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智奥峰  
因材施教的准则,自古至今行之有效。“圣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而且“教亦多术矣”。皆言因材施教的道理。当前成人干部教育,尤其应当恪守因材施教的客观准则,方能收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问题,首先是思想方法问题。没有教书育人的思想,没有对教学规律的探讨,没有对教学对象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中肯的分析,就难以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终不能获得最满意的教学效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钱颖一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1期撰文提出,从国际比较来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的"均值"并不低,甚至还可以说较高。但是我们的学生水平的"方差"较小,更是缺少杰出人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趋同性强,既少冒尖的也少标新立异的。对于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闫广芬  李忠  
以孔子“中庸”之道 ,解析其“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之说 ,上智、下愚既是其“中庸”思想的具体体现 ,又与其“性相近 ,习相远”的命题、有教无类等主张相辉映 ,共同构成“因材施教”的认识基础 ,即对人的差异性的体认和尊重。但是 ,认识和承认人的差异性 ,还不足以实施“因材施教”,必须有“仁”爱精神。正是认识到人的客观差异性 ,并与主观的“仁”爱精神相结合 ,才形成了孔子实施“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邓卫  黄岩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因材施教"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种先进的理念与特定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能否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探索"因材施教"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结合规律,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材施教"新模式,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元发  
卢梭作为西方传统隐微术写作的传承者,在现代性的转折点上承担着双重教育使命:既要教诲哲人从事科学和文艺,从而过上更高的哲学生活,又要让心性不足的大众放弃科学与文艺,从而过上道德生活。如此,既避免了哲学的大众化、降格化,又避免了大众的欲望化、原子化,最终避免了哲学与大众德性的双重败坏。由此,卢梭采用“书写”的教育方式,就必须超出文本书写的局限才能达到苏格拉底式对话的多层次教育效果。即在同一个文本中,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从而进行不同的教育,最终不同的人领受各自的恰当教益。这种教育哲学思想不同于日常的“继时性因材施教”,可称之为“共时性因材施教”。此概念有助于澄清卢梭教育哲学的真正意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