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1)
- 2023(11211)
- 2022(9432)
- 2021(8592)
- 2020(7418)
- 2019(17239)
- 2018(17187)
- 2017(33823)
- 2016(18156)
- 2015(20373)
- 2014(20485)
- 2013(20415)
- 2012(18803)
- 2011(16826)
- 2010(16374)
- 2009(14758)
- 2008(14221)
- 2007(12588)
- 2006(10307)
- 2005(8930)
- 学科
- 济(78850)
- 经济(78774)
- 管理(54801)
- 业(50791)
- 方法(41715)
- 企(41480)
- 企业(41480)
- 数学(37868)
- 数学方法(37434)
- 财(21362)
- 农(20474)
- 中国(17850)
- 学(16104)
- 业经(15534)
- 环境(15239)
- 贸(14714)
- 贸易(14712)
- 易(14296)
- 地方(13834)
- 务(13652)
- 财务(13609)
- 财务管理(13578)
- 农业(13525)
- 制(13281)
- 企业财务(12910)
- 和(12070)
- 划(10994)
- 银(10752)
- 银行(10721)
- 融(10535)
- 机构
- 学院(260046)
- 大学(259441)
- 济(110394)
- 经济(108371)
- 管理(104841)
- 理学(92070)
- 理学院(91163)
- 管理学(89567)
- 管理学院(89100)
- 研究(80886)
- 中国(60418)
- 京(52278)
- 科学(50157)
- 财(48415)
- 农(43144)
- 业大(40327)
- 财经(40049)
- 所(39639)
- 中心(39136)
- 江(36700)
- 研究所(36465)
- 经(36458)
- 经济学(34872)
- 农业(34249)
- 北京(31861)
- 经济学院(31827)
- 范(31644)
- 师范(31263)
- 财经大学(29939)
- 院(29388)
- 基金
- 项目(182858)
- 科学(145106)
- 基金(135498)
- 研究(129854)
- 家(118131)
- 国家(117233)
- 科学基金(101831)
- 社会(83984)
- 社会科(79853)
- 社会科学(79832)
- 基金项目(72358)
- 省(71678)
- 自然(67527)
- 自然科(65981)
- 自然科学(65963)
- 自然科学基金(64759)
- 教育(60378)
- 划(60273)
- 资助(55698)
- 编号(51530)
- 重点(41244)
- 部(41105)
- 成果(39263)
- 发(39033)
- 创(38198)
- 科研(36342)
- 创新(35853)
- 教育部(35467)
- 国家社会(35204)
- 人文(34505)
- 期刊
- 济(110491)
- 经济(110491)
- 研究(66911)
- 学报(40526)
- 中国(40345)
- 财(38350)
- 科学(37373)
- 农(37046)
- 管理(35582)
- 大学(30940)
- 学学(29627)
- 农业(25116)
- 技术(23475)
- 教育(19714)
- 融(19709)
- 金融(19709)
- 财经(19347)
- 业经(18895)
- 经济研究(18617)
- 经(16557)
- 问题(15024)
- 统计(14207)
- 业(13740)
- 技术经济(13454)
- 商业(13191)
- 策(12649)
- 版(12432)
- 理论(12268)
- 决策(11657)
- 资源(11578)
共检索到353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勤 彭希哲 吴开亚
本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基于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测算中国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量;基于结构分解方法分析影响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量化其贡献率。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变动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居民消费水平、部门排放强度、部门中间生产需求结构、人口规模及居民消费结构。其中,消费水平与人口规模均表现为持续的正效应,部门排放强度表现为持续的负效应,中间需求与消费结构的贡献率则经历从负到正的变动,总体上表现为正效应。研究表明该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模式的变动尚缺少低碳维度的有力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勤 彭希哲 吴开亚
论文建立测算与分析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的投入产出模型,基于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对中国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2—2005年,我国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从33 876×104t C增长至67 940×104t C,增幅达1.0倍;其人均值从289.1 kg C增长至519.6 kg C,增幅为79.7%。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增幅远小于消费价值量增幅;居民消费碳排放占我国能源消费排放总量的比重波动下降。在排放结构方面,农业、食品类消费品的排放比重大幅下降,居住、交通、信息等服务性消费的排放大幅上升。居民消费品载能碳排放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人均排放的城乡比从2.4增至4.0;在排...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则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李存龙
本文利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消费品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测算了1996-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并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化工及医药制品、建筑建材及非金属矿物、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等部门对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此外,部门人均产出、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提高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倡导居民向绿色和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是降低居民消费维度碳排放的有效举措。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李存龙
本文利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消费品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测算了1996-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并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化工及医药制品、建筑建材及非金属矿物、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等部门对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此外,部门人均产出、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提高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倡导居民向绿色和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是降低居民消费维度碳排放的有效举措。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先明
本文通过对1952~1989年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品需求变动状况的实证分析,揭示两者变动的特性及内在机理,针对当前收入分配和消费品市场需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寻求解决的途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升0.9%,涨幅比6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同比上升5.6%,涨幅比6月份提高1.2个百分点;1-7月份累计上升3.5%,涨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呈现出以下特点: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郭文 孙涛
本文通过引入城镇化及居民消费等因素拓展LMDI模型,解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动为碳排放因子、能源强度、消费抑制因子、城镇化、居民消费和人口规模六大效应,并探讨上述六种效应变动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的贡献率及其作用机理。然后,选择中国30个省份,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结构变动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及其分解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 2012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增加42.1167亿吨,消费抑制因子效应、城镇化效应、居民消费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呈现为正效应,而碳排放因子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整体上呈现为负效应,并且居民消费效应对碳排放量变动的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碳排放量变动的主要人口因素。较之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人口规模效应明显较高,但其能源强度效应则相反,中部地区碳排放因子效应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现阶段,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教育结构和人口职业结构变动减缓了中国碳排放量的增长,而人口城乡结构、区域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方向则相反,最后,人口性别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变动无显著地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柴士改
在考虑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情况下,构建非线性阈值协整模型,揭示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与其碳排放系数的影响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进程中,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系数呈现机制转移的非线性阈值协整效应:1985~2002年居民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系数的影响效应为负;2003~2007年效应由负向正平滑转换;2008~2013年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有利于其碳排放系数的降低。同时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系数的影响效应为负效应,逐渐向正效应转变,表明城乡消费差异不利于居民部门碳排放系数的降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殿华 赵园园 彩虹
食品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中的占比一直很高。针对食品消费的碳排放,假设居民食品碳消费的意识和日常行为对食品消费碳排放有影响,并基于问卷调查,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结论 :居民对食品消费碳排放的认知程度以及日常的食品消费行为对碳排放量都存在显著的影响,而性别、年龄、居住地等消费者的基本个人特征验证对碳排放量不显著。最后根据结论对如何控制食品消费所带来的碳排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玲 汪东
利用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CLA),测算1993~2007年我国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以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以1993年为基年,对我国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碳排放量也逐年增加,其中2007年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人均碳排放量的三倍。(2)研究期间,人均消费水平城镇化率、居民消费结构和人口规模是拉动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而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是抑制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其中2003~2007年碳排放强度起到正效应;居民消费结构表现为负效应,对减少碳排放起到一定...
关键词:
居民消费 碳排放 LMDI 分解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立新 张蓓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本文基于广义费雪指数(GFI)方法,建立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2000-2008年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该方法较之拉氏指数和D氏指数分解法,克服了它们的缺点,更好的消除了分解的残差项,得到的结果更加精确。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拉动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而能源效率对抑制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倒"U"型,并且其抑制作用当前有增强趋势,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依然微弱。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难以抵消由...
关键词:
碳排放 因素分解 广义费雪指数 动态演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本文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估算了199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引致的碳排放量及其部门分布,并采用结构分解法分析了包括居民部门行为因素和生产部门行为因素在内的七大因素对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99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呈较快增长趋势,是中国碳排放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居民消费碳排放主要来源于非化石能源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所造成的间接排放,其中绝大部分又来自城镇居民的消费活动。结构分解分析显示,样本期内,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主要由能源产品及非能源产品与服务消费规模的增长造成,能源强度降低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有效抑制其增加的主要因素,而生产部门能源使用结构的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开亚 王文秀 张浩 王桂新
文章利用政府宏观统计数据,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上海居民消费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并利用扩展的投入产出模型,使用结构分解分析法分析了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7-2010年,上海市石油加工炼焦及燃烧加工业、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3个部门的碳排放强度、碳排放乘数因子均处于各部门前列,是能源消耗高度密集型部门;上海市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城镇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结构分解结果显示,上海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
关键词:
居民消费 间接碳排放 投入产出 上海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