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58)
- 2023(20214)
- 2022(17310)
- 2021(16136)
- 2020(13380)
- 2019(30896)
- 2018(30571)
- 2017(57800)
- 2016(31106)
- 2015(35075)
- 2014(34889)
- 2013(34534)
- 2012(32232)
- 2011(29194)
- 2010(29136)
- 2009(26713)
- 2008(25822)
- 2007(22318)
- 2006(19875)
- 2005(17751)
- 学科
- 济(144266)
- 经济(144129)
- 管理(84631)
- 业(80753)
- 企(64569)
- 企业(64569)
- 方法(57362)
- 数学(49944)
- 数学方法(49331)
- 中国(39793)
- 农(37229)
- 地方(34206)
- 业经(31072)
- 财(29611)
- 学(28996)
- 农业(25156)
- 贸(25097)
- 贸易(25079)
- 易(24268)
- 制(23835)
- 环境(21155)
- 理论(20522)
- 和(20496)
- 银(20290)
- 银行(20244)
- 融(20172)
- 金融(20169)
- 技术(19996)
- 行(19496)
- 地方经济(18825)
- 机构
- 大学(442408)
- 学院(440795)
- 济(187724)
- 经济(183969)
- 管理(170644)
- 研究(157386)
- 理学(146895)
- 理学院(145224)
- 管理学(142702)
- 管理学院(141916)
- 中国(118411)
- 京(95847)
- 科学(95095)
- 财(82373)
- 所(78933)
- 研究所(71878)
- 农(71353)
- 中心(70470)
- 江(66815)
- 财经(65686)
- 业大(64064)
- 北京(60896)
- 经(59818)
- 范(59640)
- 师范(59047)
- 院(57409)
- 经济学(57350)
- 农业(55527)
- 州(52229)
- 经济学院(51396)
- 基金
- 项目(299062)
- 科学(235590)
- 研究(219408)
- 基金(216968)
- 家(189299)
- 国家(187721)
- 科学基金(160947)
- 社会(139612)
- 社会科(132293)
- 社会科学(132261)
- 省(115773)
- 基金项目(114551)
- 自然(103416)
- 自然科(100985)
- 自然科学(100962)
- 教育(100374)
- 自然科学基金(99134)
- 划(97445)
- 资助(89639)
- 编号(88659)
- 成果(71609)
- 重点(67416)
- 发(67159)
- 部(66348)
- 课题(61748)
- 创(61681)
- 国家社会(57932)
- 创新(57665)
- 教育部(56910)
- 科研(56580)
- 期刊
- 济(211692)
- 经济(211692)
- 研究(134873)
- 中国(88530)
- 学报(67709)
- 农(64864)
- 管理(64766)
- 科学(63980)
- 财(61480)
- 大学(51829)
- 教育(49048)
- 学学(48577)
- 农业(45087)
- 技术(40611)
- 融(39537)
- 金融(39537)
- 经济研究(34448)
- 业经(33392)
- 财经(32294)
- 经(27932)
- 问题(27530)
- 业(24158)
- 图书(22915)
- 技术经济(22655)
- 贸(21967)
- 世界(20904)
- 资源(20801)
- 科技(20396)
- 统计(20302)
- 理论(19850)
共检索到666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建绩 祁杭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同国际环境愈发密切相关。本文在定性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与产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经济长周期耦合模型,以无锡产业发展为例,定量判断无锡经济发展趋势同世界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并结合世界经济长波背景、无锡产业基础和中国物联网发展国家战略,提出无锡通过发展物联网产业带动整体产业发展的模式,为中国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彦随,胡业翠,郑宇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耕地资源短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耕地的占用使耕地资源供给更趋紧张。从发展的角度,合理确定区域耕地资源容许城市、生态建设的占用量。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对无锡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资源态势。以及用地需求与耕地资源变化关系分析,构建了区域容许耕地转换模型(MAC),并应用该模型测定了无锡市2030年以前容许"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量。据此确定区域耕地保护的底线和调控指标,为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区域耕地资源优化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为多目标导向下的区域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量化方法和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传明 张春梅 任启龙 宋佳 沈茜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江苏省13城市为案例,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揭示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经济发展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总体特征和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可以通过经济要素条件的传递机制推动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耦合协调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阶段表现出不同特征。而在短期内则呈现"升—降—升—降"的小振幅波浪式变化,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速度决定拐点出现的周期长短。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表现为相对协调,但也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地带性差异,2011—2013年全省除扬州市之外的其他12市耦合协调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升,到2014年除扬州和镇江两市外,其他11城市耦合协调性都出现了拐点。最后,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对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何冬梅 王增文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比分析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江苏省地级市尺度的养老产业、区域经济及二者耦合协调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江苏省养老产业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稳中趋升,二者均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且随时间推移极化态势有所加剧。(2)江苏省养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总体不高,总体上呈现显著的"中心—外围"差异,且多数城市以养老产业发展水平滞后(受损)型为主。基于此,提出了推动江苏省养老产业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养老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时空演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连霞 赵媛 吴开亚
人口结构与经济耦合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长期过程中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历史基础、经济水平与经济结构、政策制度、文化教育水平、人力资本与人口迁移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在定性分析各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回归模型(SRM),通过其包含的古典经济模型、空间滞后模型以及空间误差模型等三种模型比较分析,将上述诸多因子进行降级处理,从全局角度把握人口结构与经济耦合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2010年为例进行人口结构与经济耦合发展的静态分析。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从局部视角,对1990-2010年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空间分异特征与动态演变研究,以深入探讨江苏省人口结构与经济耦合发展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20年以来,经济水平对耦合度的促进效用最大,老年抚养比的阻碍作用最大。不同机制在空间上具有非均衡性,同一机制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耦合发展的影响可能不同。最后,针对上述机制分析,提出促进人口结构与经济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殷红卫
旅游业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助推器,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是旅游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热点。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1-2012年旅游发展及城镇化进程数据,综合运用变异系数、旅游经济重心、耦合协调度等方法,在对旅游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解析两者耦合协调时空格局。研究主要结论有:2001年以来江苏省旅游取得显著的发展,总体上旅游发展差异有所缩小;2001-2012年江苏省各地区旅游重心主要位于镇江境内,但旅游经济重心向西偏北方向发生偏移;苏南地区,尤其是苏
关键词:
城市旅游 旅游管理 旅游经济 区域经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春艳
[目的]文章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耕地投入强度、耕地利用程度、耕地产出水平及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共确定20个评价指标,以便对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方法]依据系统性、独立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及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均方差权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江苏省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因素。[结果]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水平成逐步上升趋势,各地级市协调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为协调发展度高水平聚集区,宿迁、连云港为协调发展低水平聚集区,其余地级市发展水平一般。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优化趋势方面,常州与南通优化趋势较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优化趋势较好。镇江、泰州与宿迁优化趋势不理想,其中宿迁市需作为重点城市对象进行重点关注发展。[结论]影响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素分别为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房地产固定投资总额、人均粮食产量及复种指数,最终得到在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的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蔡则祥 孙国锋
本文在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论述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耦合发展的内在机制。同时对江苏省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耦合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县域金融 耦合 对策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仁浩
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通过对其城市化发展和耕地保护现状的分析,认真总结其在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无锡市城市化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运用“可持续发展”、“土地整理”、“土地挖潜”等新思维,结合当地实际,重点提出了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实施耕地保护和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盛亚 郑书莉
流通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担着商品流通和物资交换的功能,我国流通产业长期受被动成长路径的影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程度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以浙江省为例,构建耦合度和耦合发展度指标,研究发现:(1)两系统耦合度呈现短期波动、长期平稳的状态,区域经济发展指数明显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滞后于流通产业发展指数;(2)耦合发展度在2005-2013年期间可划分为过渡阶段和协调发展阶段,随着产业集群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初现成效,流通业内生增长机制逐步形成;(3)预测期内两系统耦合度为优,耦合发展度快速提高,预计在新常态背景下表现更为稳定;(4)依然需要通过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磊 潘慧玲
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经济与环境两个子系统的关联耦合。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构建了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软件,计算关联度和耦合度,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规律。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耦合的要素与时序规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远 陈洁 周婧 王义琛 陆根法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05年的年度数据,运用"脱钩"和"复钩"理论,协整分析技术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辨识和分析了的能源消费总量、电力消费和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耦合关系,实证研究表明,1990~2000年,江苏能源消费与地区生产总值处于弱"脱钩"状态,进入2000年后,二者呈现出扩张性"复钩"趋势。研究同时还发现江苏的能源消费总量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表现出能源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了当前能源是影响江苏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江苏在经济增长和能源利用战略等方面应当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萍 陈福中
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以江苏为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效率化及保险市场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金融相关率及股票市场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该结论符合中国国情及江苏省情。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区域金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红莉 何建敏
在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对江苏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7年间,江苏省的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曲折变化中缓慢上升;经济与生态环境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协调耦合度经历了"九五"期间的快速下降和2001年后逐渐上升两个阶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连霞 赵媛 管卫华 王玉娟
运用灰色关联法建立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人口与经济耦合关联模型,以江苏省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第五次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定量评判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类型及特征,并将其与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研究耦合类型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0年江苏省处于工业化初期,各县域大致划分为低水平(14个)、拮抗型(29个)、磨合型(20个)3种类型耦合区;2010年全省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各县域分为拮抗型(40个)、磨合型(11个)和协调型(12个)3种类型耦合区;耦合类型空间分布以长江为界,苏南与苏北两极分化明显,长江以北耦合类型水平较低,长江两岸耦合类型中等,长江以南耦合类型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