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09)
2023(16413)
2022(14355)
2021(13282)
2020(11100)
2019(25534)
2018(25262)
2017(48844)
2016(26163)
2015(29440)
2014(29299)
2013(28874)
2012(26571)
2011(23830)
2010(23648)
2009(21676)
2008(20369)
2007(17333)
2006(15261)
2005(13024)
作者
(73907)
(61864)
(61123)
(58304)
(39615)
(29605)
(27860)
(24308)
(23601)
(21692)
(21081)
(20861)
(19605)
(19224)
(19191)
(18595)
(18268)
(18144)
(17643)
(17642)
(15079)
(15012)
(14825)
(14219)
(13904)
(13679)
(13445)
(13288)
(12411)
(12017)
学科
(122281)
经济(122165)
管理(74239)
(67316)
(55482)
企业(55482)
方法(51019)
数学(44912)
数学方法(44331)
中国(29476)
地方(28773)
(28178)
(25399)
(24726)
业经(24386)
农业(19300)
(17899)
环境(17697)
理论(17689)
(17352)
贸易(17337)
(16905)
(16662)
地方经济(15912)
(15756)
财务(15683)
财务管理(15649)
技术(15633)
企业财务(14768)
(14720)
机构
大学(368963)
学院(367363)
(152588)
经济(149340)
管理(146613)
理学(127931)
理学院(126467)
管理学(124171)
管理学院(123501)
研究(122999)
中国(89691)
(77672)
科学(76053)
(65972)
(59951)
中心(56526)
(55828)
研究所(54965)
业大(54293)
财经(53971)
(52580)
(49065)
(49059)
师范(48617)
北京(48396)
经济学(46716)
(45334)
(44172)
农业(43505)
经济学院(41840)
基金
项目(258448)
科学(203969)
基金(188428)
研究(187764)
(163748)
国家(162430)
科学基金(140805)
社会(119803)
社会科(113514)
社会科学(113481)
基金项目(100791)
(100257)
自然(92029)
自然科(89888)
自然科学(89868)
自然科学基金(88206)
教育(86073)
(84319)
资助(77000)
编号(76025)
成果(59970)
重点(57516)
(56723)
(55336)
(53183)
课题(51759)
创新(49681)
国家社会(49350)
科研(49209)
教育部(49082)
期刊
(166681)
经济(166681)
研究(108199)
中国(64147)
学报(56474)
管理(53426)
科学(53035)
(49918)
(49788)
大学(43443)
学学(41005)
教育(36915)
农业(34426)
技术(33676)
(28323)
金融(28323)
经济研究(27077)
财经(26294)
业经(25774)
问题(22852)
(22568)
技术经济(18812)
图书(18764)
(17233)
资源(17210)
理论(17059)
科技(16983)
现代(16589)
统计(16582)
(16544)
共检索到528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廉军伟  曾刚  滕堂伟  
区域经济联系和城市圈中心城市功能扩散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杭州都市圈在其紧密层城市的功能扩散类型分析,运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探讨了经济联系强度与中心城市功能扩散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与杭州经济联系强度不同,会在紧密层城市空间布局上呈现不同城市功能类型;经济联系强度偏弱的地区,反而对教育、医疗、科技等高端功能要素需求比较大。因此,紧密层城市在加强与杭州中心城市联系的同时,按照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科学制订对接政策和平台,有选择地对接杭州中心城市功能扩散类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亮  岳文泽  刘勇  
多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重要目标,在此目标驱动下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多中心结构投影到各类城市空间要素上,形成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复杂的空间布局与交互模式,进而影响城市功能的良性发展。以杭州为例,从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设施密度、夜间灯光强度等要素出发,利用GIS空间分析、剖面线分析等方法测度了不同时相下各要素的空间结构,以此反映城市多中心结构特征并揭示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杭州的多中心结构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强主城,弱副城"的空间特征;各级中心分布内密外疏,不均衡,具有空间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亮  岳文泽  刘勇  
多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重要目标,在此目标驱动下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多中心结构投影到各类城市空间要素上,形成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复杂的空间布局与交互模式,进而影响城市功能的良性发展。以杭州为例,从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设施密度、夜间灯光强度等要素出发,利用GIS空间分析、剖面线分析等方法测度了不同时相下各要素的空间结构,以此反映城市多中心结构特征并揭示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杭州的多中心结构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强主城,弱副城"的空间特征;各级中心分布内密外疏,不均衡,具有空间异质性;部分副中心的实际发展与规划设定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主中心与副中心之间、各副中心之间的功能性联系不强;制约多中心开发的主要因素是过于依赖规划和政府力量,内生驱动不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强  陈怀录  
都市圈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系统组织的高级阶段。在总结已有都市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都市圈中心城市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心城市主导下的都市圈系统的发展演化;研究了中心城市通过各项城市功能的发挥,如何有效组织、带动和调控整个都市圈发展的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立鑫  左川  
本文将"中心-外围"体系表示为在初始条件上中心大城市的资本回报率领先外围城市;政府竞争模式被刻画为在降税和加强公共基础建设中选择以吸引投资、促进增长。理论模型和经验实证表明,当前长三角都市圈可能处于由回荡效应向扩散效应转换的初期;与"中心-外围"体系中要素流动的回荡、扩散和均衡三阶段相对应,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经济有着各自不同的演化规律;中心城市上海在整个长三角都市圈的政府竞争中处于支配地位,并不需要参与税收竞争来争取资源,随着第二产业向周边中小城市扩散,相应的生产要素也向外扩散,从而会降低上海的拥挤效应;周边中小城市的竞争策略包括在回荡效应期降低税负和在扩散效应期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如上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间竞争,使得上述要素流动三阶段周期的运行速度加快,即从回荡效应的初始状态到均衡期的最终状态所需的时间缩短。这导致该地区增长时间压缩、年增长率提高,这也为中国经济奇迹提供了一种注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水红  曾菊新  
依据经典的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应把少数优区位地区培育成经济增长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成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增长极,在TP模型理论框架下,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技术扩散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的技术扩散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在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础上促进资本流动与融合,继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实行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别化战略来提高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及技术扩散效应从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会清  王旭  
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合作对于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比较南京与杭州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分析工业行业专业化水平的基础上,指出两座城市可在基础设施、产业分工、环境保护等方面合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栾强  罗守贵  郭兵  
依据中心城市和受辐射城市并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引入城市间距离对分形模型进行改进,对我国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比较。研究发现:上海对半径300 km范围的辐射力与北京对半径200 km范围的辐射力相当,而广州对半径200 km范围的辐射力相对较差;3个中心城市行政地位差别很大,但政策支持力度对辐射力的影响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并无明显优势;金融业发展是辐射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辐射力对城市货运能力和客运能力的依赖度有明显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单卫东,包浩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方蕴翔  
本文以我国270个城市2012-2022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中心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扩散效应,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心城市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外围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即中心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有显著的向外扩散效应,这一结论在替换解释变量后依旧保持稳健;第二,中心城市商贸流通业的扩散效应在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总体较小,但对相邻城市的影响较大,即中西部地区扩散效应集中体现在少数相邻的地区,而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扩散范围更大;第三,中心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扩散效应在近距离的100公里以内较大,其后随着距离增加扩散效应逐渐降低,即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影响有一定范围极限,并不能无限扩散;第四,交通便利性和通信便利性都不仅单独对外围城市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有显著促进效应,而且可以增强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小虎  王松  陈海盛  
都市圈是经济空间集聚发展的新态势,它的崛起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处在同一个都市圈内的城市之间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具有密切的联系。非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政府财政支出、公共服务水平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对应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位于杭州都市圈与泛上海都市圈的典型非中心城市嘉兴为例,将内部与外部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利用主成分分析消除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建立回归模型,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非中心城市的增长特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夏谊  
分析了温州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提出应当培育三大核心功能:第一,构建制造业垂直分工体系,强化生产性服务功能;第二,发展独占性资源产业,提升流通服务功能;第三,培育知识密集型产业,增强流通服务功能。最后,结合温州的发展现状及区位优势,提出了建立区域协调机制,重构产业体系与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等三点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观盛  
文章以广西北部湾中心城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为研究单元,2012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为依据,采用物理学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公式,对广西北部湾中心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表明,南宁市在广西北部湾中心城市群中具有中心地位,但各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普遍不高,玉林市与区域内各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处于较弱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远  徐建军  袁红清  
聚焦湾区经济,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协调湾区内产业带和城市间联动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打造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策源地、区域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环杭州湾大湾区内六个中心城市(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为样本,进行空间差异与协调分析,探索湾区内各主要城市联动发展、协同路径,缩小区域差距,提升发展层级,使湾区内各市平衡发展,释放大湾区发展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