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97)
- 2023(11172)
- 2022(9489)
- 2021(8806)
- 2020(7497)
- 2019(17220)
- 2018(16698)
- 2017(32402)
- 2016(17083)
- 2015(19093)
- 2014(18784)
- 2013(18390)
- 2012(16940)
- 2011(15155)
- 2010(15122)
- 2009(13875)
- 2008(13318)
- 2007(11510)
- 2006(10163)
- 2005(8989)
- 学科
- 济(94370)
- 经济(94289)
- 管理(54412)
- 业(50943)
- 企(46416)
- 企业(46416)
- 方法(38829)
- 数学(34678)
- 数学方法(34269)
- 财(22786)
- 业经(19508)
- 地方(19035)
- 学(18095)
- 中国(17731)
- 务(16322)
- 农(16315)
- 财务(16286)
- 财务管理(16254)
- 制(15801)
- 企业财务(15677)
- 地方经济(12932)
- 体(12847)
- 融(12565)
- 金融(12563)
- 银(12321)
- 银行(12299)
- 行(11744)
- 贸(11555)
- 贸易(11546)
- 和(11540)
- 机构
- 大学(249561)
- 学院(246903)
- 济(113046)
- 经济(111176)
- 管理(99047)
- 理学(85895)
- 理学院(85007)
- 管理学(83650)
- 管理学院(83163)
- 研究(80765)
- 中国(62346)
- 财(51589)
- 京(50002)
- 科学(46430)
- 财经(42122)
- 所(38937)
- 经(38487)
- 中心(37096)
- 经济学(36427)
- 研究所(35348)
- 江(35256)
- 农(33702)
- 业大(32899)
- 经济学院(32596)
- 财经大学(31783)
- 北京(30616)
- 范(30323)
- 师范(30005)
- 院(29015)
- 商学(27583)
- 基金
- 项目(166945)
- 科学(133996)
- 基金(125884)
- 研究(120589)
- 家(108925)
- 国家(108093)
- 科学基金(94712)
- 社会(80793)
- 社会科(76834)
- 社会科学(76816)
- 基金项目(66629)
- 省(63027)
- 自然(61179)
- 自然科(59807)
- 自然科学(59791)
- 自然科学基金(58750)
- 教育(55788)
- 划(53168)
- 资助(51275)
- 编号(46144)
- 部(38416)
- 重点(37708)
- 成果(36796)
- 发(35452)
- 创(34858)
- 国家社会(34539)
- 教育部(33900)
- 人文(32859)
- 创新(32752)
- 科研(32436)
- 期刊
- 济(122951)
- 经济(122951)
- 研究(72558)
- 财(42736)
- 中国(39243)
- 管理(38575)
- 学报(35674)
- 科学(34109)
- 农(28621)
- 大学(28071)
- 学学(26898)
- 融(23409)
- 金融(23409)
- 财经(22533)
- 技术(22153)
- 经济研究(20637)
- 农业(19399)
- 经(19389)
- 教育(17624)
- 业经(17039)
- 问题(15880)
- 技术经济(13794)
- 统计(12801)
- 贸(11921)
- 理论(11819)
- 财会(11740)
- 世界(11531)
- 策(11164)
- 版(10931)
- 国际(10794)
共检索到359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维民
根据现行刑法规定区分公司犯罪和公司高管人员犯罪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仔细研究公司高管犯罪与公司犯罪决策的逻辑联系,可以发现公司犯罪中包含着高管个人利益动机,管理者(层)的利益趋动使寓有公司高管犯罪的公司犯罪成为可能。如何分析其内部联系,甄别两者性质,是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
公司 高管 犯罪 成本 边界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成虎 武佳琪 范灵瑜
本文运用犯罪经济学理论和演化博弈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犯罪经济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犯罪者,与监管机构无稳定的策略均衡点,防范互联网金融犯罪需要宽严并济的监管策略,将监管成本控制在低水平的同时提高犯罪查处概率和刑罚强度。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管理者,其演化策略受普通参与者收益、互联网金融平台消极管理(如隐瞒、包庇犯罪行为)产生的非法收益、平台内控机制的投入、监管机构公信力和治理犯罪投入的成本、犯罪的惩罚强度等因素共同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屹立
早期犯罪经济学的研究都建立在贝克尔的理论基础上,并主要研究威慑理论,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新进展是人们开始广泛关注各种经济因素对犯罪率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经济学对犯罪的理论研究,之后梳理了关于犯罪率实证研究的大量文献,并归纳了文献所考察的各种经济因素,最后是对威慑效应理论的早期研究和最新进展的总结。
关键词:
犯罪率 经济因素 威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黎映桃 胡铁民
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法律经济学课题。持有型犯罪与普通型犯罪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区别甚大。借鉴法律经济学长于利用的模型、公式分析两类犯罪的犯罪构成、司法资源量 (成本投入 )和犯罪惩治量 (收益产出 ) ,显现出持有型犯罪的刑法设定 ,提高了惩治此类犯罪的效率 ,但降低了刑法惩治犯罪所应实现的公平价值。在法律经济学视野中 ,合理框定效率与公平的价值目标 ,是未来我国刑法制度理性化与日趋完善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效率 公平 持有型犯罪 普通型犯罪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姜盼盼
英国刑法犯罪故意的历史来源主要有两个时期:一个是古罗马时期,英国刑法犯意有意识作了区分;一个是中世纪时期,英国刑法犯意实现了从碎片化到整体性。英国刑法犯罪故意的存在样态同样基于两个维度进行考察,一个维度是惩罚的正当性,是故意的应受谴责性,一个维度是英国刑法犯意从无意识放宽到严格限制的有的放矢。在反思英国刑法犯罪故意的现代语境下,基于概念上的前思和思维上的选择,认为故意采纳"结果目的性"理论,过失采纳"结果必然性"理论,最终得出达到合理人标准是故意应受谴责性的实质结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裴雷 姚海鑫
2007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涉农保险的犯罪问题也随之大量出现,加强对此的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性和重要意义。本文在对142个判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对农业保险领域的犯罪决策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探讨了犯罪行为人的成本收益、风险偏好与犯罪决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解决信息不对称、减小犯罪偏好和提高犯罪难度三个方面提出了治理涉农保险犯罪的思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君阳
公诉事实同一性本身究竟如何进行界定是一个经常被人忽视的问题。在被告人同一认定并无较大理论争议的情况下,犯罪事实同一与否的判断标准之争成为了界定公诉事实同一性的关键所在。通过梳理社会事实同一标准与罪名同一标准的理论脉络,可以发现社会事实同一标准与罪名同一标准对于犯罪事实同一性的认定趋于理论上的两极,两标准的理论缺陷致使其皆不可取。相比之下,具有折中性质的规范性事实同一标准可以避免前两种标准的理论缺陷,适宜作为我国判断犯罪事实同一性的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瑞明 毛颖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各个地区刑事犯罪率的不断攀升?本文将家庭内部的利他主义引入经典的犯罪时间配置模型,从婚姻和家庭稳定性的视角为刑事犯罪率的攀升提供了一个解释。研究发现,家庭相当于构建了一种犯罪惩罚的连带责任制度,稳定的婚姻和家庭使得人们从中获取的收益率较高,具有非常明显的犯罪抑制作用;离婚降低了人们从家庭中所获取的收益和对家庭成员的利他性,从而使得家庭的犯罪抑制功能减弱,社会离婚率的上升往往伴随着刑事犯罪率的急剧攀升。利用中国1995—2008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后发现,离婚率对犯罪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这启示人们,家庭稳定性和社会伦理道德对于治理犯罪可能具有积极作用。在强调离婚自由的同时,有...
关键词:
离婚率 犯罪率 家庭 连带责任 自由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前锋
对2001-2005年上半年56家涉及高管犯罪的沪深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高管犯罪的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低于沪深上市公司平均值,而且在高管犯罪信息被披露的当年业绩达到最低点;高管犯罪的上市公司与所属行业无关;犯罪高管年轻化;高管犯罪绝大多数是经济犯罪;高管掌握的权力愈大,犯罪的可能性愈大。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 高管犯罪 分析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李雨聪 刘硕 王方明
[目的/意义]面对当今社会犯罪率不断上升的趋势,犯罪预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客观并准确地预测犯罪成为警方情报部门工作、研究的重点。在以往的警务模式中警方常处于被动状态,而犯罪预测可以通过以往积累的犯罪数据来确定一类犯罪模式,并据此预测未来此类犯罪发生的可能性。[方法/过程]与环境犯罪学等相关理论相结合,可以建立以环境犯罪学为基础的犯罪预测模型,综合评价在罪犯、犯罪目标、犯罪环境三个因素相互作用下犯罪发生的可能性。[结果/结论]从新的角度建立犯罪预测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传统犯罪预测中主观因素对预测结
关键词:
环境犯罪学 犯罪预测 预测模型 犯罪预防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根据欺诈"三角理论",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源自压力、机会与借口。其中,压力是经济人自利的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对财富追求的价值观导向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巨大的心理负担与欲望。机会主要是指公有制下的公司制的制度缺陷所造成的对高管财产经营责任约束的疲软、企业崇尚地位与权威的文化氛围、缺少必要的权力制衡及内部控制等。借口主要有"回扣"、"借款"及薪酬与激励制度设计的不合理等等。有效防范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途径就是要选拔品行能力兼优的人员担任高管,营造诚实守信等的企业文化氛围,完善各种机制与制度,并督促制度的有效执行,机制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
三角理论 国有企业高管 侵占型职务犯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经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怡 陈冬华
文章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考察了独立董事法律背景在抑制高管犯罪、防范企业风险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路径。研究表明:(1)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够起到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的作用,独立董事的法律背景越多元化、实务经验越丰富,高管职务犯罪的概率越低。(2)较低的高管职务犯罪率一方面是因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在任职前选择了低风险公司,表现为信号传递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律师从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任职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3)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高管职务犯罪的抑制作用还取决于犯罪类型以及犯罪行为本身的隐蔽性和严重性。文章的研究不仅从微观层面提供了法律影响公司治理的证据,而且对于企业充分利用独立董事法律专长以及监管部门识别企业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独立董事 法律背景 高管犯罪 作用路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怡 陈冬华
文章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考察了独立董事法律背景在抑制高管犯罪、防范企业风险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路径。研究表明:(1)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够起到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的作用,独立董事的法律背景越多元化、实务经验越丰富,高管职务犯罪的概率越低。(2)较低的高管职务犯罪率一方面是因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在任职前选择了低风险公司,表现为信号传递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律师从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任职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3)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高管职务犯罪的抑制作用还取决于犯罪类型以及犯罪行为本身的隐蔽
关键词:
独立董事 法律背景 高管犯罪 作用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