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95)
- 2023(18580)
- 2022(15911)
- 2021(14861)
- 2020(12380)
- 2019(28810)
- 2018(28324)
- 2017(54902)
- 2016(29126)
- 2015(32969)
- 2014(32896)
- 2013(32464)
- 2012(29646)
- 2011(26846)
- 2010(26804)
- 2009(24880)
- 2008(23900)
- 2007(20514)
- 2006(18085)
- 2005(15923)
- 学科
- 济(138123)
- 经济(137982)
- 管理(83605)
- 业(77698)
- 企(63399)
- 企业(63399)
- 方法(60776)
- 数学(53958)
- 数学方法(53188)
- 中国(35213)
- 农(32300)
- 财(29403)
- 地方(27945)
- 业经(27185)
- 学(26161)
- 贸(23519)
- 贸易(23507)
- 易(22779)
- 农业(21968)
- 制(21043)
- 理论(20190)
- 环境(19316)
- 和(19008)
- 务(18080)
- 财务(17995)
- 财务管理(17955)
- 融(17915)
- 金融(17913)
- 技术(17697)
- 银(17647)
- 机构
- 大学(421224)
- 学院(418946)
- 济(180932)
- 经济(177376)
- 管理(166958)
- 理学(145491)
- 理学院(143927)
- 研究(141513)
- 管理学(141264)
- 管理学院(140510)
- 中国(106018)
- 京(89110)
- 科学(84271)
- 财(79146)
- 所(69152)
- 财经(64618)
- 中心(63292)
- 研究所(63088)
- 农(61110)
- 经(58979)
- 业大(58904)
- 江(58333)
- 北京(56503)
- 经济学(56273)
- 范(54229)
- 师范(53774)
- 院(51588)
- 经济学院(50575)
- 财经大学(48223)
- 农业(47547)
- 基金
- 项目(286981)
- 科学(227666)
- 基金(211363)
- 研究(209494)
- 家(183317)
- 国家(181882)
- 科学基金(157918)
- 社会(135425)
- 社会科(128566)
- 社会科学(128534)
- 基金项目(110944)
- 省(108811)
- 自然(101952)
- 自然科(99658)
- 自然科学(99637)
- 自然科学基金(97856)
- 教育(96542)
- 划(91918)
- 资助(88555)
- 编号(83990)
- 成果(67169)
- 部(64235)
- 重点(63782)
- 发(60771)
- 创(58833)
- 课题(57405)
- 国家社会(56772)
- 教育部(55910)
- 创新(55021)
- 科研(54534)
- 期刊
- 济(193769)
- 经济(193769)
- 研究(125836)
- 中国(74026)
- 管理(61451)
- 学报(60984)
- 财(59209)
- 科学(58469)
- 农(54553)
- 大学(47515)
- 学学(44887)
- 教育(41971)
- 技术(38058)
- 农业(37976)
- 融(34022)
- 金融(34022)
- 经济研究(33140)
- 财经(31920)
- 业经(29416)
- 经(27427)
- 问题(25968)
- 统计(22320)
- 技术经济(21949)
- 贸(20289)
- 策(19988)
- 业(19930)
- 图书(19064)
- 世界(18994)
- 理论(18852)
- 商业(18551)
共检索到607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应武
利用2002年~2006年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本文估计了我国城市的最优规模和城市规模分布函数。研究表明:(1)从城市经济增长的角度,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最优规模为500万人左右,而且具有地区差异性,最优规模效应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2)我国城市规模基本符合帕累托分布,但与位序-规模法则的理想状态相比,还存在高位城市缺失的问题,表现为大城市数量不够、规模不大。基于此,我国应该优先发展大城市,扩大城市规模。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最优城市规模 位序-规模法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陆扬
基于需求视角,利用广西2002—2017年1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广西资源消耗、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广西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广西存在"资源福音",但城市规模的扩大抑制了资源消耗。进一步考察广西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资源消耗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发现均呈倒"U"型关系。为驱动广西经济新增长,需要适当控制城市规模扩张、合理勘探与开发新资源并开展国际合作。
关键词:
资源消耗 城市规模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 李佐军
本文运用新古典经济的框架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系统分析了拥挤效应、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的关系。通过构造城市规模扩大而产生的拥挤效应函数,假设城市规模扩大产生集聚效应反应为拥挤效应的降低,并将拥挤效应进入生产函数影响经济的增长,分析经济稳态的演化路径,可得到最优的城市规模、合理的城市拥挤程度和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分析了扰动稳态的变量对演化路径的影响。根据分析总结了三个结论:①长期,无论城市的拥挤效应是否影响生产函数,实物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均收敛于稳态,城市规模均收敛于最优城市规模,稳态时,城市聚集产生的正效应等于拥挤产生的负效应;②短期,外生冲击(基础设施的改善,绿化面积的增加,交通条件的...
关键词:
城市规模 拥挤效应 集聚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星
文章利用2005-2014年我国省会城市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城市规模综合指标,全面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全国总体和对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地区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全国整体范围上加剧了雾霾污染,但对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地区的雾霾污染均体现出抑制作用;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分地区看,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之间皆呈现U型曲线关系,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在我国并不成立;不同控制变量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也具有不同表现。
关键词:
城市规模 雾霾污染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永亮 王丽民
关于城市最佳规模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相关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与评析,并利用中国1990-2006年间数据对我国是否存在最优城市规模进行了实证检验,从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对于多数指标和年份,中国不存在统一的最优城市规模;对于部分存在最优城市规模的年份和指标,最优规模是一个变量。
关键词:
最优城市规模 城市化 聚集经济 过度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渊龙 姜国刚
文章首先借助DDF及ML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7—2017年我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全国及各地区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且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要优于技术效率,并成为决定当前城市绿色增长的主导因素。其次,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对城市规模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总体上可划分为前期抑制、中期积极促进、后期小幅促进三个阶段,门槛值分别为88.7万和300.1万。最后,运用系统GMM方法检验城市规模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内在影响路径。结果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持续减弱,直至不再显著;而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则主要发生在大城市,且促进效应逐渐减弱。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丁从明 梁甄桥 常乐
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本文研究了省域内部的城市经济规模分布及其背后的资源配置方式对全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双轨制资源配置机制下,省内的资源集聚可能并非源于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而是"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机制使然。省内的中心城市越是"一股独大",省域资源配置效率越低,进而也就越不利于全省整体的经济增长;与之相对应,源于规模经济下的资源集聚将改善省内各城市间的经济规模不平衡对全省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本文为理解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区域发展差距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关键词:
资源配置 城市规模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逯建 杜清源 孙浦阳
本文利用"铁路时刻数据",精确地描述了中国自1970年以来各省份之间的铁路运输时间和"时间成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铁路运输时间每年每下降1%会使各城市的人均GDP的增速额外增长1.382%~2.194%;城市人口规模越大,时间成本节省所产生的人均经济增长效应就越大。另外更高人均经济水平的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会更慢,城市对外开放程度能够显著促进人均经济增长速度。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全面准确估计中国铁路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收益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波 妥燕方
以2004—2019年我国368个城市为样本,从经济增长目标压力视角研究了政府主导对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将导致城市规模呈集中式分布,政府主导强化了城市规模增长的“马太效应”。经济增长压力将促使内陆与外围城市人口集中,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好、房价低、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将受到经济增长压力的显著影响,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过度集中与同质化就业结构调整是人口加速集中分布的主要机制,市场化将削弱经济增长压力两极化人口空间布局效应。基于此,从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等角度提出从城市竞争向协调发展转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目标 增长压力 城市规模空间分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兴辉 宋丽红 车娟娟
文章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对山东省1985-2009年城市分维数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进行实证计量研究。发现该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衡,高位次城市垄断功能不突出,中小城市发展较好,而且通过检验还发现该省城市规模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格兰杰因果关系。
关键词:
城市规模结构 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运财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理论探究和实证检验角度,递进式探究商贸流通业发展、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全国数据层面下,商贸流通业可以显著提升地区经济总量水平,其边际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则存在倒U型曲线变换关系。就区域而言,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全国层面保持较高一致性,但东部地区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和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低于全国和东部。文章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江 卫平 石大千
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集聚地,城市规模各异,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基于中国2003~2015年26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城市规模为门限,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存在基于城市规模的双重门限特征。以城市规模为门限,将样本分为三组,当城市规模低于3.865时,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为0.9017;当城市规模介于3.865~5.083之间时,影响大小为0.9137;当城市规模高于5.083时,影响效应下降到0.9041。显然,城市规模过小或过大都会降低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适度城市规模才能最大化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存在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规模最优匹配特征。
关键词:
服务业 经济增长 城市规模 门限回归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江 卫平 石大千
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集聚地,城市规模各异,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基于中国20032015年26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城市规模为门限,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存在基于城市规模的双重门限特征。以城市规模为门限,将样本分为三组,当城市规模低于3.865时,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为0.9017;当城市规模介于3.8655.083之间时,影响大小为0.9137;当城市规模高于5.083时,影响效应下降
关键词:
服务业 经济增长 城市规模 门限回归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爱梅 杨德才
目前,部分城市的房价等资源要素价格高涨,高成本城市化已启动,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规模与资源配置的"极化"与"分散化"并存的非平衡增长城市化模式,认为非平衡增长的城市化模式造成了房价等资源要素的高涨和经济的非平衡发展,并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利用全国287个地级市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规模、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域和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类检验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在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上,中部和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4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其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显著降低。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城市化模式问题上...
关键词:
城市规模 资源配置 城市化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