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60)
- 2023(18884)
- 2022(16357)
- 2021(15138)
- 2020(12493)
- 2019(28924)
- 2018(28701)
- 2017(54949)
- 2016(29748)
- 2015(33472)
- 2014(33437)
- 2013(32930)
- 2012(30767)
- 2011(27873)
- 2010(27960)
- 2009(25454)
- 2008(24519)
- 2007(21252)
- 2006(18895)
- 2005(16896)
- 学科
- 济(136540)
- 经济(136406)
- 管理(80736)
- 业(76271)
- 企(61345)
- 企业(61345)
- 方法(53511)
- 数学(46004)
- 数学方法(45406)
- 中国(35406)
- 农(34823)
- 地方(33954)
- 学(30720)
- 业经(29013)
- 财(28072)
- 农业(23878)
- 制(21573)
- 贸(21437)
- 贸易(21419)
- 理论(20730)
- 易(20614)
- 环境(20241)
- 和(19858)
- 融(18728)
- 金融(18725)
- 技术(18469)
- 银(18422)
- 银行(18371)
- 地方经济(18254)
- 行(17634)
- 机构
- 大学(420466)
- 学院(419557)
- 济(172423)
- 经济(168755)
- 管理(162257)
- 研究(148529)
- 理学(139467)
- 理学院(137803)
- 管理学(135262)
- 管理学院(134500)
- 中国(110564)
- 科学(92365)
- 京(91208)
- 财(76718)
- 所(75265)
- 农(69809)
- 研究所(68657)
- 中心(66913)
- 江(64982)
- 业大(62741)
- 财经(60982)
- 范(57878)
- 北京(57602)
- 师范(57307)
- 经(55299)
- 院(54552)
- 农业(54262)
- 州(52219)
- 经济学(52003)
- 师范大学(46581)
- 基金
- 项目(285841)
- 科学(224013)
- 研究(208330)
- 基金(205723)
- 家(180060)
- 国家(178554)
- 科学基金(152567)
- 社会(130689)
- 社会科(123613)
- 社会科学(123580)
- 省(111590)
- 基金项目(109201)
- 自然(99468)
- 自然科(97022)
- 自然科学(96998)
- 自然科学基金(95203)
- 教育(95130)
- 划(94302)
- 编号(85124)
- 资助(84633)
- 成果(68491)
- 重点(64754)
- 发(64286)
- 部(62439)
- 课题(59224)
- 创(58615)
- 创新(54751)
- 科研(54421)
- 国家社会(53444)
- 教育部(53178)
- 期刊
- 济(197680)
- 经济(197680)
- 研究(126564)
- 中国(85532)
- 学报(66774)
- 农(63340)
- 科学(62538)
- 管理(60654)
- 财(57936)
- 大学(50331)
- 教育(47662)
- 学学(47252)
- 农业(43751)
- 技术(38348)
- 融(36451)
- 金融(36451)
- 业经(31790)
- 经济研究(31452)
- 财经(29996)
- 经(25788)
- 问题(25644)
- 图书(22704)
- 业(22590)
- 资源(21590)
- 技术经济(21068)
- 科技(19618)
- 理论(19180)
- 版(19022)
- 现代(18974)
- 商业(18290)
共检索到633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翠薇 濮励杰 孟爱云 黄贤金 周寅康
土地利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广西江州区属于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起步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农业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竞争为主,耕地变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内容;建设用地低效、缓慢增长,农村居民点增长面积占较大比重;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逐渐增加。以1978—2002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相结合,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土地管理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增长,收入和消费的提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引起农地快速非农化,江州区在土地利用中,必须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翠薇 濮励杰 孟爱云
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阶段性,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部分,其数量和质量变化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江州区和吴江市经济发展具有时序差异性,是进行区域对比研究较为理想的对象。利用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江州区经济发展伴随着耕地面积不断上升,从1990年的3.8×104hm2增长到2003年的5.6×104hm2;吴江市则相反,耕地与经济发展呈负相关,1990年以来耕地面积持续下降,13年中共减少了1.6×104hm2。以耕地标准系数表征的耕地质量表明,吴江市耕地质量提升较快,但近年有降低趋势;江州区耕地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年际变化不大,1996年~2000年间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佰林 杨庆媛 鲁春阳 孙丕苓 宗会明
运用重庆市40区县1998—2008年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将重庆市在空间上划分为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Ⅰ)、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Ⅲ)三大经济发展阶段区域,探讨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要素逐渐扩散,多数区县进入Ⅱ区域,Ⅲ区域逐渐缩小至渝东边远地区;②工业化由Ⅲ阶段向Ⅱ阶段演变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日趋强烈,当工业化进入Ⅰ阶段时,土地利用变化趋于缓和。土地产出率在Ⅱ阶段增长最快。区域土地产出率的演变规律与其土地利用变化相吻合,具有随工业化进程呈"倒U型"演变的特点。③承载性功能土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高于生产性功能土地,且伴随经济的发展,贡献的差距逐渐拉大。研究认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调控措施,使各类土地供给与区域所承载的经济要素相适应,以更好地满足区域的主体功能对土地供给的合理需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超正 陈丹玲 靳亚亚 杨钢桥 张寒
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识别及其转型过程划分入手,采用最小二乘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识别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存在“由初级产品生产阶段Ⅱ期向工业化中期转型,城镇化缓慢发展与人口严重外流期(2000~2010年)”和“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型,城镇化稳步发展与人口持续回流期(2010~2018年)”两大转型过程。(2)就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征而言,2000~2018年以耕地和生态用地面积显著缩减、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和未利用地面积相对稳定为主。就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特征而言,2000~2010年以耕地和林地相互转化,耕地向建设用地和水域转化,以及水域向湿地转化为主;2010~2018年以耕地和建设用地相互转化,林地向建设用地和耕地转化,以及湿地向水域转化为主。(3)2000~2010年仅地形位指数是导致该时段5种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共性驱动因素,而2010~2018年地形位指数、人均GDP变化、总人口变化以及距主要公路距离是导致该时段5种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共性驱动因素。因此,应充分考虑各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空间地域分异规律,让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转型过程相适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金前 邓南荣 韦素琼 陈健飞
城市空间扩展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特征。论文以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福州和台北为例,以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城市统计资料,借助GIS技术提取城市空间扩展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扩展速度、分维数、紧凑度等方法对福州和台北1988—2010年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2 a来,福州城市建设用地年均扩展速率为台北的4.03倍,福州城市用地快速扩展,与台北形成明显的差异;福州城市空间扩展类型前期以外延类型为主,后期转为外延扩展与内部填充并重,而台北城市空间扩展类型则是以内部填充为主;福州和台北都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关键词:
城市扩展 福州 台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振华 唐芹 蒋红
城市土地资源短缺、利用率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选取江浙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该地区25个城市在2009-2012年间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率进行实证分析。首先,运用传统DEA方法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其次,运用SFA模型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得到新的投入变量。最后,将新的投入变量和原始产出变量重新代入传统DEA模型,得到更加准确的效率值。结果表明,纯技术效率被低估,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被较大程度高估;大部分城市的决策与管理水平都较为成熟,但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上海和苏州的土地利用水平最高,江苏省的苏南地区高于苏北地区,浙江省的浙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雷 陈文言
作为一种关键的自然要素,土地资源投入对地区工业化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的实现不仅仅体现在土地资源开发规模的快速扩展,而且也体现在土地利用结构的迅速改变。长江流域大规模工业化实践充分的证实了这一点。跨部门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决定长江干流土地资源投入状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农村地区工业化,而不是城市化发展本身。换言之,在长江干流地区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化对土地利用变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远小于广大农村地区工业化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进行地区工业生产、特别是农村地区工业生产的空间重组似应成为长江流域未来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换 长江干流 结构转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健 陈逸 濮励杰 黄飞鸿 张继军 顾圣亮
首先简介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各种理论及划分方法,并在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及具体划分方面,提出自己见解。通过计算1984—2004年间,我国西部地区广西崇左市、中部地区安徽滁州市、东部地区江苏南通市经济发展的变化轨迹,确定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及我国中东西部地区实际,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付琳茹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一国的经济的健康良好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那么,如何能发挥金融支持的效率,如何让经济发展能尽量的发挥其潜在的增长动力,这又与金融的结构密切相关,与经济发展阶段的资源禀赋相关。文章针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适配对应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进行初步探讨,并基于此探讨经济发展阶段对金融结构的内在需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河南省金融学会课题组 金鹏辉
航空经济是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极,其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出显著差异性,金融业对航空经济作用巨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例,对其发展阶段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目前郑州航空港发展处于快速成长期,并逐渐向稳步增长期迈进。依据此阶段的主要特征,从机构和产品视角分析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金融需求:机构逐步从单一机构向多元化、专业化金融机构发展演进,产品属性逐步向航空特色发展。
关键词:
航空经济 航空金融 金融需求 金融功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海春
实践经验证明,经济发展不仅存在短期波动,而且中长期发展也不是一条直线上升的线性轨迹,而是存在拐点的曲线运动。当经济运行到中长期发展轨迹的拐点时,即意味着旧发展阶段的结束,新发展阶段的来临。本文试图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描述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并利用实证分析寻找中国经济发展轨迹的拐点,以此判断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为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钰 吴小华
采购经理指数(简称为PMI)自提出以来倍受社会青睐,已经成为政府、银行、企业、各类金融机构以及财经媒体广为应用的重要信息之一。文章以美国的PMI指标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有序序列的聚类分析,得出了以PMI指标为依据进行划分的美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以用GDP指标为依据进行划分的美国经济发展阶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采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PMI是GDP的格兰杰原因,验证了PMI指标亦可以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依据的结论;还通过美国的PMI和GDP的简单的相关关系得出,制造业PMI可以很好的用以衡量一国产业结构改变与否这一结论。因此,PMI对于经济预测与发展阶段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戴芳 王爱民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相应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也发生改变,具体体现在对森林资源利用的目的、程度和具体对象上。本研究以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分析我国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时对森林资源利用的变化,并对这种变化予以解释。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森林资源利用的目的不断变化、程度逐渐增强、主要利用的具体对象也逐渐由林地资源转变为林木资源并最终转变为对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综合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月卿 崔丽 孟繁盈
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最敏感、变化最大、最迅速的地区,也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地区,研究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对实现大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数理统计与综合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与GDP、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化以及人口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平谷区农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较多,园地增长速度较快,林地略有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中交通用地增长速度最快。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消费结构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转折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储蓄率的急剧上升和资本市场的迅猛发育势头。本文主要是就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一、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阶段1979~1988年的10年经济体制改革,就其增长方式来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