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09)
2023(17547)
2022(15052)
2021(13871)
2020(11905)
2019(27205)
2018(27047)
2017(52546)
2016(28193)
2015(31798)
2014(31909)
2013(31366)
2012(28516)
2011(25754)
2010(26000)
2009(24032)
2008(23229)
2007(20294)
2006(17950)
2005(15989)
作者
(80084)
(66591)
(66262)
(63265)
(42493)
(31949)
(30243)
(26251)
(25409)
(23808)
(22605)
(22593)
(21123)
(20971)
(20855)
(20427)
(19872)
(19402)
(19101)
(19062)
(16522)
(16242)
(16130)
(15315)
(15076)
(14848)
(14642)
(14526)
(13462)
(12843)
学科
(128446)
经济(128302)
管理(84525)
(81068)
(67295)
企业(67295)
方法(56480)
数学(49737)
数学方法(48940)
中国(31776)
(31490)
(29613)
地方(27133)
业经(26294)
(25322)
(22763)
(20825)
财务(20737)
财务管理(20694)
理论(20358)
农业(19751)
企业财务(19676)
(19585)
银行(19545)
(19004)
贸易(18990)
(18553)
(18447)
金融(18444)
(18353)
机构
大学(400846)
学院(399642)
(166319)
经济(162801)
管理(160901)
理学(138991)
理学院(137553)
管理学(134887)
管理学院(134175)
研究(129042)
中国(100944)
(83954)
科学(77942)
(77412)
(63212)
财经(61942)
中心(60433)
(58885)
(58739)
研究所(57360)
业大(56823)
(56215)
北京(53085)
经济学(50957)
(50804)
师范(50347)
(47580)
(47042)
财经大学(46157)
经济学院(45625)
基金
项目(270575)
科学(213573)
研究(197732)
基金(197403)
(170608)
国家(169226)
科学基金(147211)
社会(125951)
社会科(119441)
社会科学(119407)
(105015)
基金项目(104006)
自然(95831)
自然科(93668)
自然科学(93647)
自然科学基金(91934)
教育(91552)
(87745)
资助(83013)
编号(80627)
成果(64421)
重点(59947)
(59650)
(56824)
(55634)
课题(54734)
创新(51949)
教育部(51919)
国家社会(51787)
科研(51660)
期刊
(183138)
经济(183138)
研究(121167)
中国(73506)
管理(60022)
(59908)
学报(58912)
科学(55171)
(52384)
大学(45958)
学学(43325)
教育(41730)
(39819)
金融(39819)
技术(37614)
农业(35747)
财经(30594)
经济研究(30094)
业经(28345)
(26182)
问题(23007)
技术经济(21270)
统计(20683)
图书(20024)
理论(19469)
(18614)
(17857)
科技(17624)
(17578)
商业(17569)
共检索到589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樟勇  袁志刚  
本文在深入分析两种有代表性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 ,认为基金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引入并不会改变行为人的最优行为 ,而现收现付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引入却会改变行为人的最优行为。通过考察我们发现 ,当前中国实际经济运行状态正处于动态无效区域。有鉴于此 ,本文认为当前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时机并不成熟 ,现收现付制仍是当前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一种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余恩海  
一、关于养老保险的三种筹资模式(一)现收现付式。它是以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制度安排。它要求以近期横向平衡为原则指导筹资,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待遇标准,并据此做出支付养老金数额的预测,再通过以支定收,使养老保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青  
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要从根本上应付人口老化的挑战 ,应选择一种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筹资模式。目前我国养老社会保险筹资模式不宜从现收现付式向基金式转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林奇  杨新荣  
文章选取中国1991~2010年度数据作样本,运用ANCOVA模型就我国现收现付制和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均有利于提高储蓄,并推动经济增长,但后者的作用要大一些;从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上看,两者都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应在实行部分积累制筹资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龙玉其  
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问题,探讨科学合理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与筹资机制,对于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在对农民养老需求与供给分析的基础上,对筹资模式与筹资机制进行了研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菲  陈共  
筹资模式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与关键。本文阐述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保险的影响,提出中国化解人口结构老龄化时基本养老保险支付风险的主要策略取向,在于强化制度激励机制,同时兼顾一定的互济性。之后,从宏观经济的消费率和投资率关系、艾伦条件以及资本市场发育状况等方面,论述了中国还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以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模式转向积累制(包括完全积累和部分积累)。最后,在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性质作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研究了个人账户做实的必要性以及"空账"运行对个人权益的影响,并对今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的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建波  程昶志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祥云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险体系的一大支柱,我国应加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推广进程,但任重而道远,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还须进一步论证。本文论述的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对筹资模式的最优选择,在此之间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涵义和养老金基本属性进行界定,作为木文讨论的基础。希望本文的写作能引起更多的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加快我国养老保险改革大业完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封铁英  董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家庭结构变化、土地制度改革及劳动力乡城流动,农村传统养老保障功能严重弱化。为了有效满足农村养老需求、推进新农保试点扩面、实现新农保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需求为导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规模进行测算与优化研究,运用社会保障精算建模方法构建农村养老需求测算模型和新农保筹资规模测算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对模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和政策因素,制度初期新农保筹资规模能够较好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养老需求,而随着农村养老需求增长与老年抚养比加大,现行制度框架下新农保筹资规模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养老需求。根据单一参数和组合参数调整的新农保筹资规模测算分析结果,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筹资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提出增强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制度推进,加强缴费补贴激励效果、稳步提升个人缴费率,引入基础养老金变动机制、增强养老金基本保障功能,根据区域经济差异、合理调整筹资模式等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青  
一、我国“统账结合”式养老制度 “空账”问题的成因 从我国“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定的运行来看,个人账户部分只起到了吸引和鼓励职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作用,但提高养老保险制度基金积累水平的作用并没有达到,原因是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养老社会保险计划的个人账户都属于“空账”,即只有账,没有钱。按照目前的规定,职工个人要按自己工资的5%向个人账户缴费,职工所在的企业也要按照6%的缴费率向职工的个人账户缴费,而企业的总缴费率按照国家规定一般控制在20%以内,这样企业缴费中进入统筹基金的部分就只相当于职工工资的14%左右。从当前退休金的支付规模来看,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欧利·肯戈斯  
社会政策不仅仅关乎“谁得到什么”的分配问题,还涉及到用以分配的“资源 从何而来”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讲,某种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取决于这个制度能否以 有效途径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满足支付需求。欧利.肯戈斯教授是欧洲知名社会政策专 家,提出了从政策结果角度研究福利国家和社会保障体制的理论框架。在本文中他依循 这一理论取向从筹资模式角度分析了不同社会保障体制的动态特性,同时向我们展示了 欧洲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领域最新的理论趋势和学术研究方法。相信,当我们的学者和 官员正在苦苦探索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途径时,欧利.肯戈斯教授的这篇文章无论 从学术研究角度,还是从政策建议和政策评估角度,都能够给予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汤薇  粟芳  
在人口老龄化和失能化程度加深、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制度碎片化和差异化的背景下,探究不同筹资模式对于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长期护理保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多期微观跟踪调查数据,刻画了中国老年人健康状态转换的规律,并基于"七普"数据和年龄移算法,测算了2020-2040年失能老年群体的规模和结构。文章进一步基于社会保险精算平衡理论,构建了筹资模式为现收现付制和三种混合制下的动态精算模型,模拟了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未来20年的均衡费率和缴费额。研究发现,在相同的筹资模式下,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的均衡费率低于城乡居民,但缴费额高于城乡居民。均衡费率较低的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更适合采用具有一定积累功能的混合制,以应对人口失能化高峰时期可能出现的支出缺口;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则更适合采用现收现付制,现阶段各筹资主体的缴费压力较小,且制度运行成本较低,在推广初期比较容易被接受。文章的研究丰富了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精算研究,对于正在推广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筹资体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章萍  严运楼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筹资困境,暴露出现行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机制难以适应养老保险变化等深层次问题。本文分析了单纯以缴费方式筹资存在的问题.以及“以税代费”方案的不合理性,提出了“税费分筹”的养老保险筹资新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丽  
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分离开来,作为一种单独的制度来设计是当前研究的一个误区。本文通过对广东中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考察,指出充分发挥乡村集体经济的作用,按照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设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接是一个可行的制度模式。研究发现,政府和乡村集体经济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中山模式得以确立的基础,而以农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制度联动则是政府、乡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三方收入共同提高的关键,这一模式的建立只能通过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来实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明岷  
我国2009年底推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参保方式上具有半强制半诱导性,在资金来源上中央和地方政府责任更明确,在缴费方式上按年缴费多档位可选择,在筹资模式上采用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但存在集体补助资金缺位、地方财政资金到位状况缺乏监督、年轻农民参保比例低、筹资水平较难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等问题,应当设立动态可调的新农保养老金替代率基准,采用缴费基数属地化的比例制缴费方式,提高新农保基金统筹层次,防范个人账户空账风险,理顺新农保与城乡多种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