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8)
- 2023(11713)
- 2022(9965)
- 2021(8952)
- 2020(7606)
- 2019(16946)
- 2018(16617)
- 2017(32256)
- 2016(16722)
- 2015(18732)
- 2014(18388)
- 2013(18059)
- 2012(16417)
- 2011(14792)
- 2010(14557)
- 2009(13231)
- 2008(12213)
- 2007(10430)
- 2006(9099)
- 2005(7823)
- 学科
- 济(95691)
- 经济(95627)
- 管理(49962)
- 业(43701)
- 方法(36783)
- 企(36041)
- 企业(36041)
- 数学(32754)
- 数学方法(32383)
- 地方(23254)
- 农(19296)
- 中国(19071)
- 业经(18640)
- 财(15999)
- 环境(15888)
- 学(15709)
- 地方经济(15486)
- 产业(13551)
- 农业(13051)
- 和(11973)
- 制(11947)
- 技术(11800)
- 贸(11633)
- 贸易(11628)
- 易(11184)
- 划(11047)
- 理论(10899)
- 融(10708)
- 金融(10706)
- 发(10020)
- 机构
- 学院(238268)
- 大学(234821)
- 济(112463)
- 经济(110651)
- 管理(96473)
- 理学(84167)
- 理学院(83367)
- 管理学(82066)
- 管理学院(81621)
- 研究(77633)
- 中国(57683)
- 京(46935)
- 财(46077)
- 科学(44495)
- 财经(37895)
- 中心(36437)
- 所(36191)
- 经济学(35935)
- 经(34430)
- 江(33380)
- 研究所(33057)
- 业大(32450)
- 经济学院(32169)
- 农(31725)
- 北京(28678)
- 范(28541)
- 院(28459)
- 师范(28262)
- 财经大学(28186)
- 经济管理(27016)
- 基金
- 项目(167640)
- 科学(134907)
- 基金(124036)
- 研究(123949)
- 家(106444)
- 国家(105657)
- 科学基金(93265)
- 社会(83250)
- 社会科(79304)
- 社会科学(79287)
- 省(66136)
- 基金项目(65964)
- 自然(58247)
- 自然科(56832)
- 自然科学(56822)
- 教育(55844)
- 自然科学基金(55790)
- 划(54296)
- 资助(49706)
- 编号(48364)
- 发(38263)
- 重点(37623)
- 部(36945)
- 成果(36580)
- 创(35776)
- 国家社会(35500)
- 创新(33500)
- 课题(32750)
- 教育部(32546)
- 人文(32409)
- 期刊
- 济(123198)
- 经济(123198)
- 研究(66857)
- 中国(40285)
- 管理(36807)
- 财(35110)
- 科学(30559)
- 学报(30432)
- 农(27936)
- 大学(24579)
- 技术(24154)
- 学学(23699)
- 经济研究(20783)
- 农业(19534)
- 业经(19240)
- 财经(19164)
- 融(17988)
- 金融(17988)
- 教育(16860)
- 经(16752)
- 问题(16037)
- 技术经济(14074)
- 统计(13396)
- 策(12295)
- 商业(11380)
- 决策(11019)
- 资源(10980)
- 贸(10966)
- 现代(10678)
- 理论(10540)
共检索到340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叶翠红 赵玉林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对经济增长仍是现阶段主要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同提升,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产业之间关联关系的优化切入这一问题,将产业系统内的经济联系和生态联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构建基于经济与生态协同的产业系统。首先对经济学角度和生态学角度研究的产业系统及其局限性进行了剖析,从而提出基于经济与生态协同的产业系统,分析了基于经济与生态协同的产业系统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及结构关系,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提供了新的产业系统分析框架。
关键词: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协同 产业系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林 叶翠红
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系统经济与生态协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复合系统协调测度方法,实证分析中国及其省域近十年来产业系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状态和协同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中国产业系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性总体不高,各省域可划分为高发展高协调、高发展低协调、低发展低协调和低发展不协调四类。从"十五"到"十一五"期间,中国大部分省份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协调性的总体改善。近十年来,中国产业系统协调水平总体呈现为雁形曲线形状,产业经济有序度呈现波动中快速上升的趋势,产业生态有序度变化则较为平稳。各类省份产业系统的演化趋势分析表明:当前中国大部分省份经济仍属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经济的快速发展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维梁 高雅
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既要激发创新主体的供给推动力,也要注意创新客体的需求拉动力。破除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的阻碍因素,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投资主体和市场环境的整体改善。供需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是涵盖需求拉动力和供给推动力的一个整体,包括最终消费者的产业外部需求拉动、组织消费者的产业内部需求拉动、政府制度的产业外部供给推动和技术开发者的产业内部供给推动等四个子系统。只有各类主体不断竞争合作完善供需协同机制,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共同发力,才能稳步构建和完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飞
本文综合运用协同学及灰色系统建模方法,在对我国电信产业系统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电信产业系统的多变量非线性协同演化动力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系统发展的序参量。从协同演化模型中可以看出对电信产业系统演化起支配作用的序参量是增值业务的创新,是系统演化中的关键动力因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电信产业演化的驱动力是业务创新,模拟结果比较符合电信产业发展的实际。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电信产业演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侯秀明 封学军 纪军 王伟
以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构建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物流业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关系进行研究,运用Vensim PLE仿真软件对所建模型进行模拟,通过模拟数据的对比分析说明加大物流业的发展力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持续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物流 系统动力学 协同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燕明 吴维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果,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阻碍农村产业持续化发展,更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小隐患。因此,探索出适合我国农村产业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协同推进的策略对我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产业化发展与乡村环境治理的关系与现状,并据此分析产业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协同推进的策略。
关键词:
生态经济 产业化 环境治理 现状 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晟婷 周晓唯 武增海
协同集聚作为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方式,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均存在多方面影响。环保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共聚是产业协同集聚的一种细分模式,通过对比其与一般协同集聚在动因、效应和关联方式等方面异同,依据其显著的生态闭环功能和环境正外部性特征,将其命名为生态化协同集聚,并基于2013—2019年短面板数据,采用杜宾模型(SDM)考察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生态化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总体呈现U型特征,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沿海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程度较高,对绿色经济效率已形成有效促进作用,而内陆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水平较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表现为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对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可为生态化协同集聚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菲菲 易萍 赵旭 胡政
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互相影响、相互促进,二者互动协同是实现区域低碳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以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各县市区为研究样本,基于“两化”协同机理分析,运用耦合协调度、障碍度等模型,测算并剖析“两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识别其主要阻碍因素,为推动“两化”协同发展提供现实路径。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2)区域“两化”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耦合协调类型从初级协调逐渐演变为中度协调;且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各县域之间逐渐趋于平衡;(3)生态产业化是制约“两化”耦合协调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媛媛 刘那 王丽丽
应用协同论原理对R&D联盟知识协同系统特性进行研究。根据国内外知识影响因素实证以及企业协同创新研究成果的相关文献分析,构建了R&D联盟知识协同系统包括知识协同主体、知识协同特性和知识协同环境3个子系统。在此基础上,引入协同机制、信任机制和文化机制,建立了R&D联盟的知识协同SD发展模型,运用Vensim Ple软件对系统流图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知识协同发展模型中的动态效应进行研究,揭示出不同机制的动态效应作用。
关键词:
知识协同系统 R&D联盟 动态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卸林 杨培培 丁雪辰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主导力量,这与我国制定的产业政策密不可分。研究探索何种产业政策制定机制促进我国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年以来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中央和地方政策,认为当前我国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央地政策协同。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分析在中央政策颁布之后地方政策的制定机制以及中央政策的进一步更新迭代。研究发现:各个地区不同类型的主体端(焦点企业、供应端、市场端、互补端、研发端)体现出不同央地协同方式,包括对等协同、增强性协同和选择性协同;不同的央地政策协同方式也体现出在新兴产业的主导政策体系形成之前,政策制定经历了不断试验或试错的过程。研究结果为未来的新兴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兆刚
生态经济涉及到制度、技术、资本三个重要影响变量。分析了制度、技术、资本影响生态经济的发展以及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建构了生态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制度-技术-资本协同影响生态经济进行了系统性思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季洪芳 顾力刚
本文运用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分析了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间战略的关系,阐述了战略协同的内涵和目标,对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在研发战略和制造战略的协同进行了分析,为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商业生态系统 战略协同 核心企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范建平 李景峰 梁嘉骅 李常洪
本文从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角度来研究管理,认为当前主流管理学是在古典管理研究纲领的指导下产生的,已经不能适应后工业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从企业生态系统的视角提出基于企业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的企业管理研究纲领,分析了这一纲领的特点及其与古典管理研究纲领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从企业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的角度提出了企业生态链纵向协同策略和企业生态系统的网络协同策略。
关键词:
企业生态系统 管理研究纲领 协同演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杉 高阳
供应链的成功运作,必须密切关注并理解相关的经济环境及影响其进化的组织,通过不断创造、积累和利用知识资源,对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协同反应,在商业生态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实现供应链合作企业之间相互作用方式和相互作用结果的高度整合,最终形成健全的商业生态系统,和系统内的成员共同进化。
关键词:
供应链 协同合作 商业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善林 蒋翠清 梁昌勇
针对企业知识管理实践中,显性知识的信息共享和隐性知识的交流环境等瓶颈问题,分析了知识管理与企业其它信息系统间的关系,提出了构建基于信息集成的协同交互式知识管理系统思路,将信息集成技术、协同交互技术引入知识管理系统,构建了系统架构结构并分析了实现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