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9)
2023(12480)
2022(10448)
2021(9999)
2020(8493)
2019(20017)
2018(19640)
2017(37367)
2016(19976)
2015(22904)
2014(22878)
2013(22710)
2012(20975)
2011(18881)
2010(18486)
2009(17321)
2008(17171)
2007(15031)
2006(12537)
2005(11302)
作者
(56291)
(47411)
(47153)
(45200)
(30012)
(22755)
(21553)
(18636)
(17973)
(16631)
(16129)
(15944)
(14943)
(14841)
(14726)
(14660)
(14217)
(14080)
(13571)
(13561)
(11591)
(11513)
(11447)
(10827)
(10739)
(10673)
(10346)
(10162)
(9425)
(9386)
学科
(89259)
经济(89168)
管理(55039)
(54224)
方法(45300)
(43276)
企业(43276)
数学(40295)
数学方法(39853)
中国(25279)
(23291)
(21735)
(18491)
贸易(18485)
(18048)
(17428)
业经(17340)
农业(15720)
(14961)
地方(13877)
(13529)
财务(13486)
财务管理(13454)
理论(13431)
(13202)
(13008)
银行(12985)
企业财务(12769)
(12763)
金融(12760)
机构
大学(294397)
学院(290711)
(130116)
经济(127878)
管理(114185)
理学(99464)
理学院(98391)
研究(98189)
管理学(96802)
管理学院(96240)
中国(75315)
(61303)
科学(57712)
(56810)
(48316)
财经(46743)
中心(45384)
(45163)
研究所(44257)
(42796)
经济学(42257)
业大(41287)
(40067)
北京(38586)
经济学院(38220)
(36967)
师范(36623)
农业(35727)
(35092)
财经大学(35015)
基金
项目(197319)
科学(157052)
基金(147421)
研究(143255)
(128328)
国家(127342)
科学基金(109887)
社会(93935)
社会科(89171)
社会科学(89150)
基金项目(77381)
(73357)
自然(70421)
自然科(68856)
自然科学(68834)
自然科学基金(67641)
教育(66271)
(63258)
资助(61198)
编号(56376)
(45735)
成果(45302)
重点(44587)
(41980)
(40923)
国家社会(40344)
教育部(39742)
科研(38501)
创新(38413)
课题(38046)
期刊
(132165)
经济(132165)
研究(82814)
中国(51601)
(44264)
学报(43521)
科学(41468)
管理(40025)
(39720)
大学(33652)
学学(31794)
农业(27272)
教育(25972)
技术(25438)
(23682)
金融(23682)
财经(23632)
经济研究(22547)
(20403)
业经(19470)
问题(18179)
(16454)
(15515)
统计(15254)
技术经济(14988)
世界(14522)
国际(13986)
(13477)
理论(13314)
(13286)
共检索到414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章磷  王福林  
劳动力流动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虽然中国的劳动力流动受市场和制度的约束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就整体流动进程而言经典劳动力流动理论仍具有指导意义。不同劳动力流动理论在理论依据、基本假设、流动模型及动力来源等方面不同,通过比较分析,结合中国劳动流动的实践,研究得出中国目前劳动力流动尚未到达刘易斯转折点的结论,并提出推进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动力应是多元化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以及现行的土地流动制度已经成为制约劳动力流动的瓶颈。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晓芳  
文章以空间经济理论为分析依据,沿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突破二元经济理论劳动力流动问题同质性劳动力假设,将异质性劳动力引入劳动力流动的空间模型,分析异质性劳动力对空间经济结构的影响,同时结合中国1997~2010年人口与生产空间分布数据,验证了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对空间经济结构的影响,提出重视异质性劳动力,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是优化中国人口空间布局的必然趋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邓翔  朱海华  路征  
文章根据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区域分割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外地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出现的新变化,并基于流动状态构造了3类劳动力群体,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2013年)数据和倾向值匹配法(PSM)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相比本地劳动力,区外流动劳动力的工资收入高出了26%,其中的11%来源于流动带来的人力资本优势,15%来源于让渡社会保险权利换取较高工资收入的"权利置换"收益。这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在工资收入层面已不存在对外地劳动力的歧视,反而外地劳动力还具有一定的工资收入优势,但这种优势主要是以失去收入安全保障为代价的,因而需要更多地关注外地劳动力在社会保险福利上的损失,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实  
本文利用 1 996年山西省 1 0个村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外出打工行为和外出打工收入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证实女劳动力从外出打工中赚取的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这一方面是与其外出打工的时间较少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与她们外出打工的工资率较低有关。在影响女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因素中 ,年龄无疑是一个主要的解释因素 ,农村妇女外出打工者大多是年轻人。同时 ,文化程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为较高的文化程度更加有助于增加她们的外出打工机会。然而 ,即使是同样年轻女劳动力 ,在不同村庄之间外出打工的机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田家官  
本文运用费用收益理论对劳动力流动的动机、条件、个人决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认为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为了追求较高的收入,劳动力流动呈现由西部向东部、由农村向城市的基本态势。受流动成本和收益的制约,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相对更容易实现迁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莉  
Binary Logistic回归主要是研究0/1二值品质型因变量与自变量取值之间关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领域。本文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问卷调查,运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荣海  
文章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非金钱因素。文章首先提出问题,指出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除了有经济因素以外,还有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非金钱因素;接下来,通过结构方程,对中国31个行政区域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非金钱因素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到了分析的结果,文章认为,城市基础设施、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及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呈现出正向的关系。特别是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提高可以极大程度的增加劳动力的流入。另一方面,劳动力流动程度的加强对劳动力进入地区的部分行业影响也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朝科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而应该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三农"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长期性的要素性资源单向流动,尤其是劳动力单向流动,是导致"三农"问题长期化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强  于瀛  
近些年"民工荒"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省份大量的企业员工短缺。随着一轮又一轮的"加薪潮",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仍然不见明显缓解。通过交易成本理论不难看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源于劳动力市场交易成本的逐年提升。由于非农劳动力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使得非农劳动的纯收益过低,与此同时,农业劳动收益相对提升,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在家从事农业劳动。只有有效的降低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劳动的纯收益,才能有效地保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正常流动,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炎亮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通过引入资本的外部性、劳动力集聚的规模效应,并基于城乡分割的政治经济学机制,建立了一个"二元"经济两部门扩展模型,本模型对城市化、经济增长、城乡差距和城乡分治政策的内生变化过程进行了讨论。模型表明,如果城乡分治政策存在使得农村部门的劳动力流入城市部门受到限制,那么整个社会福利水平就得不到最大化的结果。城乡分治政策内生变化过程是基于城市户籍居民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城乡分治政策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劳动力要素配置,导致城市化进程滞后,阻碍了经济结构转变和影响了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使整体经济效率受损,而且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世伟  赵亮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依据吉林省调查数据,本文运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分别从非参数分析、半参数分析和参数分析三个层次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劳动力的流动性比女性劳动力的流动性强;受教育程度对女性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不显著,对男性劳动力的流动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健康状况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负相关;家庭劳动力数量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负相关;技术等级和耕地面积等其他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重视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高锦  
最近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诸如"大学生就业难","民工荒","公务员热"等就业问题,这些问题有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本文从劳动者选择的生命周期理论角度,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出发,分析了现今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并从劳动者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选择入手,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瑞来  
老年劳动力参与率(简称劳参率,下同)是反映老年人力资源的利用和供给状况的重要指标。分析中国老年劳参率的特征、形成原因及类型选择,对我们今后制订合理的老年人口就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中国老年劳参率特征 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老年人口劳参率的典型特征可用一个“低”字来概括,不仅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楠  
中国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曾经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保证了中国工业在低成本的环境中获得所需的劳动力,形成了中国工业的成本优势,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频频出现,无限劳动力供给逐渐消失,中国的劳动力供给逐步从充足转变为短缺,"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改善社会经济环境,规范国内资本市场,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优化人口结构,从而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也  
劳动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劳动力供给是劳动者主体进行提供劳动时间决策的结果。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劳动人口参与率、工资率、税收等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劳动力供给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劳动力总量随着总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趋缓甚至过剩;呈现出结构性和季节性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