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2)
2023(9950)
2022(8296)
2021(8169)
2020(6600)
2019(15535)
2018(15396)
2017(28124)
2016(15964)
2015(18242)
2014(18191)
2013(16671)
2012(15060)
2011(13454)
2010(13114)
2009(11094)
2008(10500)
2007(9231)
2006(7882)
2005(6470)
作者
(37731)
(31302)
(31090)
(29920)
(19781)
(14960)
(14528)
(12417)
(12201)
(11198)
(10902)
(10423)
(10021)
(9653)
(9585)
(9475)
(9373)
(9342)
(9101)
(8959)
(7738)
(7593)
(7368)
(7291)
(7132)
(7048)
(7044)
(6931)
(6148)
(6088)
学科
(49872)
经济(49830)
管理(37167)
(32800)
(27246)
企业(27246)
方法(27006)
数学(24506)
数学方法(24101)
教育(21337)
中国(20430)
(17533)
银行(17387)
(16157)
(15217)
(13595)
(13217)
理论(12906)
(10792)
金融(10791)
教学(10709)
业经(10626)
地方(10023)
(9929)
(9893)
制度(9880)
技术(9633)
业务(9485)
农业(8851)
(8220)
机构
大学(196521)
学院(192233)
管理(72984)
(71194)
经济(69501)
理学(63295)
理学院(62564)
管理学(61285)
管理学院(60885)
研究(60438)
中国(46081)
(41516)
(35655)
师范(35427)
教育(34798)
(33764)
科学(33423)
中心(30361)
(29766)
师范大学(29172)
财经(27341)
(26457)
北京(26042)
技术(25506)
(25236)
(25204)
业大(24709)
研究所(24161)
(23923)
职业(23331)
基金
项目(133834)
科学(108811)
研究(108212)
基金(95080)
(80023)
国家(79187)
科学基金(69939)
社会(66689)
社会科(62995)
社会科学(62981)
教育(60420)
(53961)
基金项目(50130)
(47378)
编号(46963)
自然(43479)
自然科(42491)
自然科学(42483)
自然科学基金(41699)
成果(38789)
资助(37930)
课题(35325)
(32469)
重点(31633)
教育部(29576)
(29510)
(29461)
(29032)
规划(28745)
项目编号(28506)
期刊
(68113)
经济(68113)
研究(65929)
教育(60595)
中国(47849)
(28302)
金融(28302)
(26487)
管理(25666)
技术(24658)
学报(22896)
科学(21987)
(21180)
大学(20352)
学学(17235)
职业(17077)
财经(13621)
农业(13136)
(11670)
技术教育(11544)
职业技术(11544)
职业技术教育(11544)
业经(11035)
(10908)
论坛(10908)
经济研究(10194)
图书(9878)
(9469)
理论(9255)
问题(8966)
共检索到292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艾莎  盛湘君  
终身学习时代,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是关键,资历框架与标准体系是内核,学习经历证明与终身学习档案系统为外延,质量保证机制是保障。在确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实践主线的基础上,应从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建设主体、强化教育统筹、搭建信息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路径,为搭建我国终身学习"立交桥"服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翠   陈慧梅   朱龙博   周晶晶  
学习成果的应用是学分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学分银行中学习成果应用价值发挥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终身学习,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赋能助力。当前学分银行面临学习成果“只存不用”的困境,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探索学习成果应用价值层面建构了学习成果应用共同体、搭建了学习成果应用平台,创新了学习成果应用模式,为攻克学习成果应用困境提供了经验参考。未来学分银行可从激发学习成果高频应用主体需求、内外联动建立全纳的学习成果应用数据库和基于多维数据分析开拓学习成果新应用等拓宽学习成果应用路径,为实现学分银行内生发展开拓新势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贺媛婧  杨亚菲  袁亚兴  
分析区块链技术的起源和关键技术特性,从区块链技术在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应用为目标,探索解决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发展现状中面临的难点问题,提出构建包含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智能合约层、激励层、应用层的区块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系统,同时展望了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作为教育界综合服务系统未来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蓉  
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是指在推行现行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基础上,由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发利用区域资源优势,联合构建和发展具有区域性特色的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它具有终身性、开放性、区域联合性、统一灵活性的特点。区域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构建的基本路径是:破除区域职业教育合作的壁垒、以健全的技术支持来构建区域性共享平台、构建区域学分银行标准以实现学分认定、建立权责到位的长效运行机制和开设特色专业课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国珍  李寰  
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与应用的前提是设计与开发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平台,国家开放大学在基于资历框架的学分银行平台建设上做了先行探索。在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平台建设与运维实践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基于资历框架设计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平台业务框架和平台技术架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郭冰  
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立交桥",也是破解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企业之间封闭困境的一项制度。本研究在分析区块链关键技术特性基础上,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对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可行性;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网络框架;就学分分发、积累和转换、组织机构网络连接、用户管理等提出了解决方案;针对"学分银行"对终身职业教育的影响,从分布式职业教育、需求驱动教育内容改革、价值链构建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庆平  巩利芳  
将全社会每一位学习者在各个人生阶段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等学习成果予以认证、累积与转换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赋予国家学分银行的职责。既能够服务于学习者间断、流动的学习需求,也能够认可和接纳学习者的非正式学习成果是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与国家学分银行共有的时代特质。当前由各级开放大学(省级电大)运营多年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已经成为服务于社会全体成员学习成果认证、累积与转换的平台,能为国家学分银行的筹建提供诸多先验成果的借鉴。未来获得政府充分授权的国家学分银行仍需在统一制定标准体系、强化对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发力,如此才会彰显其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立交桥"属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敏  
学分银行是终身教育背景下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创新,对于构筑灵活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综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相关要求及国内外实践经验与学理研究,本文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既给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也弥补了学分银行顶层制度缺位,同时为《方案》其它相关改革举措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应围绕质量和沟通两大基本功能,着重在法律政策、组织机构、认定规则、质量保障四个核心方面加快建设。在推进路径上可遵照由内及外、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基本原则分三步实施:做实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成果沟通,兼顾与国内其它学分银行的协调,参与相关的国际教育框架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一鸣  李文静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作为促进学习成果的形成和产出的"牵引器"、促进普职教育沟通与衔接的"连接器"、促进终身学习"立交桥"构建的"助推器",其功能性价值正日益显现。面对当前其建设中实施环境不够成熟、实施主体不够明确、实施标准不够健全、实施路径不够清晰的现实困境,应着力在学校层面切实加以突破,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统领加快优化学习成果框架,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加快完善认定转换规则,以校际共建共享为推动积极构建省域学分银行。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惠康  
本报告介绍了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构建背景、定位、基本功能、特点以及运行方式,展示了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运行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简要分析了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构建与运行面临的困境,以期为国内各省市建设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融通,提供一个实践案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春娟  李嘉林  
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一个重大事项。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在必然性上,其能够满足学习者自我成长的价值需求、满足学习者技能提升的工具需求、满足学习者应对变革的过程需求。而当前我国的学分银行主要类型为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及其联盟学分银行,企业学分银行、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等,在运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法无所依、相互割裂、体系性欠缺等缺陷,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建设学分银行,国家要充分授权资质并成立专门运行机构,统一制定标准体系,扩大学习成果的认证范围并保证学习成果的兑换,建立完善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郝克明  
本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终身学习和学分银行的教育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第二部分分析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终身学习与学分银行教育管理模式所承载的战略任务;第三部分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国学分银行的若干思考和建议,如对通过非学历教育的学习成果实行登记制度,有步骤地科学开展对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工作;建立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证、评估与转换制度,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研究和认真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要把区分不同的情况和提高质量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建立和完善与学分银行相配套的人才选拔制度。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郭青春  
为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需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2006年提出"搭建开放教育课程平台"的教学改革目标,其基本架构是以课程为基本单元、分层次设置模块化课程、从低到高各学历层次课程相互衔接、岗位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等多种类型的非学历教育课程(项目)与学历教育课程互认。由此学生在课程平台上可以自主选课,通过终身学习累积学分,按照自己的现实需要分阶段获取课程结业证书或各类培训证书、以及各种层次的学历证书。本文旨在分析通过课程平台实现学分银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红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学习型社会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我国终身教育系统的核心单元。探究全新的教育管理机制是实现我国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学分银行作为一种较为成熟且优异的管理机制,在国外得到了充分实践。我们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学分制运行中积累的优质实践经验,建立健全学分银行的标准机制、学分认证机制以及"存—贷—换"的学分联动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伟远  谢青松  
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建设的目的是构建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之间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虽然我国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建设已经有10多年了,但由于制度体系的不完善,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不尽人意。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出台,破解了我国资历框架、学习成果认证、学分银行建设中长期遇到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沟通提供了制度保障,破解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难以融通的难题;二是新《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序列的纵向衔接提供了制度保障,破解了职业教育系统缺乏上升通道的难题;三是新《职业教育法》为各级各类教育的资历等级维度提供了标准,破解了资历框架等级标准维度设立的难题;四是新《职业教育法》为行业企业全面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破解了资历框架下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岗位要求脱节的难题;五是新《职业教育法》为职业培训机构设立提供了质量要求,破解了资历框架下学习成果认证的范围和方法的难题;六是新《职业教育法》为我国职业教育与境外学习成果互认提供了制度保障,对我国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建设提出了国际化要求。我国将以职业教育为切入点,有效地推动基于资历框架标准和学习成果认证基础上的学分银行建设的全面开展和有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