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8)
- 2023(11604)
- 2022(9888)
- 2021(9384)
- 2020(8275)
- 2019(19350)
- 2018(19176)
- 2017(36767)
- 2016(19847)
- 2015(22653)
- 2014(22819)
- 2013(22507)
- 2012(20424)
- 2011(18276)
- 2010(18091)
- 2009(16911)
- 2008(16775)
- 2007(15098)
- 2006(12711)
- 2005(11227)
- 学科
- 济(79122)
- 经济(79038)
- 管理(68394)
- 业(62380)
- 企(53490)
- 企业(53490)
- 方法(42346)
- 数学(36498)
- 数学方法(36034)
- 财(23899)
- 农(21605)
- 中国(18779)
- 业经(17519)
- 学(17056)
- 务(16574)
- 财务(16511)
- 财务管理(16470)
- 企业财务(15572)
- 制(15081)
- 农业(14651)
- 贸(14235)
- 贸易(14228)
- 理论(14095)
- 易(13833)
- 地方(13603)
- 和(13508)
- 技术(13270)
- 划(12664)
- 银(12477)
- 银行(12443)
- 机构
- 大学(283223)
- 学院(281958)
- 管理(118054)
- 济(112252)
- 经济(109791)
- 理学(101127)
- 理学院(100096)
- 管理学(98432)
- 管理学院(97865)
- 研究(85281)
- 中国(67132)
- 京(58785)
- 科学(53282)
- 财(52801)
- 农(44996)
- 中心(42747)
- 业大(42411)
- 江(42358)
- 财经(42056)
- 所(41965)
- 研究所(38228)
- 经(38199)
- 北京(36040)
- 农业(35562)
- 范(35244)
- 师范(34818)
- 经济学(33832)
- 州(33673)
- 财经大学(31441)
- 经济管理(30759)
- 基金
- 项目(191756)
- 科学(151794)
- 基金(140782)
- 研究(138365)
- 家(122198)
- 国家(121210)
- 科学基金(105577)
- 社会(87407)
- 社会科(82957)
- 社会科学(82932)
- 基金项目(75282)
- 省(75044)
- 自然(70144)
- 自然科(68568)
- 自然科学(68549)
- 自然科学基金(67325)
- 教育(65072)
- 划(63194)
- 资助(57599)
- 编号(56650)
- 成果(45144)
- 部(42888)
- 重点(42832)
- 创(40351)
- 发(39638)
- 创新(37676)
- 科研(37613)
- 课题(37454)
- 教育部(37111)
- 人文(36268)
- 期刊
- 济(118131)
- 经济(118131)
- 研究(73724)
- 中国(51547)
- 管理(44693)
- 财(44637)
- 学报(42795)
- 科学(40254)
- 农(38951)
- 大学(32848)
- 学学(30825)
- 技术(27336)
- 教育(26405)
- 农业(26181)
- 融(23330)
- 金融(23330)
- 财经(20682)
- 业经(19955)
- 经济研究(17924)
- 经(17780)
- 业(15764)
- 问题(15722)
- 图书(15276)
- 技术经济(15018)
- 财会(14057)
- 统计(13804)
- 版(13797)
- 理论(13778)
- 商业(12986)
- 策(12963)
共检索到403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何晓兰 汪贤裕
对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是知识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以组织的视角为出发点,首先根据组织进行隐性知识管理的内容,将组织的隐性知识管理任务划分为三部分,然后根据影响组织进行隐性知识管理的若干因素设计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明确在组织实施隐性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及反馈关系,最后提出提高组织隐性知识管理效率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
组织 隐性知识 因果分析 系统动力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晓霞 吕廷杰
文章对云环境下影响组织间知识共享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组织云能力的概念,认为组织云能力是主要由云技术应用能力和云思维能力组成的组织应用云计算技术和服务的能力,知识共享双方的综合云能力是影响云环境下组织间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之上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跨组织知识共享的动态行为和因果关系,并利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云环境下跨组织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过程,可为设计改进组织间知识转移行为的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组织知识 知识转移 知识管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峰 施琴芬 于娱
知识流具有流体的性质,文章结合流体力学中流量调节阀的公式,借助结构性类推,构建高校内部隐性知识流的流量公式,结合相关研究,构建高校内部隐性知识流的流动模型,确定了影响隐性知识流的因素:知识节点的学习能力、隐性知识的属性、知识势差、隐性知识粘性、隐性知识的流动范围,并分析这些因素对隐性知识流的影响效果。在此基础上,为促进高校内部隐性知识流高效流动提出建议。
关键词:
隐性知识流 流体力学 影响因素 大专院校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怀超 卢彦丞 丛贞 芮雪琴
员工与客户隐性知识共享关系到知识型服务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给予更多关注。本文以知识型服务企业为研究对象,在依据理性行为理论明晰员工与客户隐性知识共享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双方隐性知识共享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了检验,并分别调整员工自我效能、预期收益、互惠责任感和利他主义的数值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理性行为理论适合于分析员工与客户的隐性知识共享;所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知识型服务企业员工与客户隐性知识共享的实际情形;双方的隐性知识共享对员工自我效能、预期收益、互惠责任感和利他主义有着较高灵敏度,且这四个因素分别通过共享意愿对双方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产生影响;员工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会对客户的共享行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知识型服务企业员工与客户隐性知识共享提供建议,进而推动知识型服务企业的创新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腾 张钟元
反向知识溢出是创新生态系统内知识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反向知识溢出的引导机制、传导路径以及影响尚未明晰。文章基于核心、非核心企业的性质阐述了反向知识溢出机理,构建了反向知识溢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不同企业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多种情景拓展。借助Vensim PLE展开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创新生态系统内创新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非核心企业反向知识溢出的发生;竞争型核心企业与寻求庇佑型非核心企业"搭档"最有利于反向知识溢出的发生,但非核心企业容易被核心企业拉开知识差距从而陷入"知识能力陷阱";防守型核心企业与主动进攻型非核心企业"搭档"容易遏制反向知识溢出的发生,但存在非核心企业赶超核心企业的阈值点。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了政府、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三个视角的发展建议,为企业层面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建材 谢永平
本文基于协同学和超循环理论研究发现,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发展遵循"集合定律",其动力来自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竞争和协同,具体机制是商业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员通过竞争实现协同并产生序参量,序参量反过来支配和推动系统的演化发展,实现协同进化。本文对苹果移动生态系统进行了论证说明,研究成果为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企业应当参与或领导某个或某几个商业生态系统,借助系统内部成员间的协同作用,使其所拥有的资源超出其企业边界,或协同其他成员将资源集中起来,为消费者创造新的更大价值;其次,企业可以创造条件,在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韧 陈福集
随着市场环境和企业成长过程的发展,企业常常面临着转型问题。企业转型意味着战略的变化,制度的变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实现成功的转型,离不开企业知识的承接和吸收。文章针对企业转型中知识转移的特点,分析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知识需求和知识源,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企业转型中知识转移吸收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给出企业转型过程中进行知识转移的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威 李玉峰 吕巍
文章以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分析影响组织内部人际信任水平的因素,构建组织内部人际信任的模型,采用Vensim PLE软件作为构建模型的工具。结论表明:接触频率对人际信任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关系双方的针对性行为能够影响双方接触过程中的噪声,从而对人际信任水平产生间接的影响;信任水平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属性。
关键词:
组织 人际信任 系统动力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朝晖
传统的预测资金头寸需求的方法不仅存在信息分割、数据之间缺乏可比性等问题,而且人力成本较高。将系统动力学运用到银行资金管理领域,不仅可以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全面的考察,而且更重要的是降低了风险。同时,资金头寸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在银行管理资金头寸的完备性方面得以方便的扩展。
关键词:
资金头寸 系统动力学 流动性需求 模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郭树东 赵新刚 鲁晓春
本文从生态位角度剖析了高校学科竞合的生态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学科竞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软件对学科竟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本研究旨在寻求高校学科竟合的理论与模型支撑,以实现生态学与高校学科竞合在思想、理论与方法上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学科 竞合 生态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敏 吴郁松 霍朝光
[目的/意义]为探究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从个体意愿、组织制度(领导支持)和群体文化(面子,人情,集体主义)的多重视角出发,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以10多所高校100多个科研团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数据,获得302份有效问卷并利用Smart PLS 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助人愉悦感正向促进科研团队个体成员的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知识的个人所有权和感知知识权利丧失负向抑制个体成员的隐性知识共享意愿;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组织制度和群体文化均正向促进个体成员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组织制度和群体文化对个体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效果显著高...
关键词:
高校 科研团队 隐性知识共享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建红 蒋念 卢彦丞
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有助于提高联盟企业的创新绩效,日益成为学者和业界人士关注的热点。现有文献强调了联盟能力在战略联盟知识转移中的重要作用,但相关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由此,聚焦于联盟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在将联盟能力分成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联结能力的基础上,笔者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联盟能力影响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因果关系模型和系统流图。进一步地,笔者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所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分别调整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联结能力的数值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联盟能力影响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现实情形,联盟能力对联盟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有着重要影...
关键词:
联盟能力 战略联盟 知识转移 系统动力学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立睿 邓仲华
总结图书馆知识资本的要素及其关系。根据图书馆转型特点,构建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揭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用户资本之间的转移机制及其影响方式,据此探讨如何实现图书馆转型过程中知识资本效能最大化。
关键词:
图书馆 知识资本 系统动力学 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卫未 施琴芬
文章针对隐性知识的特征和隐性知识主体在交流共享中决策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理性选择的团队隐性知识共享长期性状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动态仿真,根据团队成员微观类型的改变,实现了对知识型团队长期合作过程中隐性知识共享性状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团队成员将会对团队长期发展产生影响,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中合理的控制和激励机制是保证团队长期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
隐性知识 共享 仿真 机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进澳 卢新元 孙冰悦 王一洲
[目的/意义]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知识组织与服务变革演化,人智协同知识创新逐渐成为推动知识生成式“涌现”的重要引擎。因此,识别人智协同知识创新机制的核心要素,挖掘其影响关系与作用规律,对进一步提高人智协同知识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计算机作为社会行动者”范式,构建了人智协同知识创新的研究框架,并尝试根据模拟实验的知识流动规律设置相关变量参数,对人智协同知识创新机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人智协同知识创新系统包括“人类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任务环境”三个子系统。其中,知识外部化水平和知识解释化水平是通过促进知识转化进一步驱动人智协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人智信任可以通过调节人智协同水平提高知识创新量,此外,知识创新阈值对人智协同知识创新也具有一定约束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