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53)
- 2023(16257)
- 2022(13549)
- 2021(12454)
- 2020(10742)
- 2019(24232)
- 2018(23962)
- 2017(46606)
- 2016(24892)
- 2015(27436)
- 2014(27167)
- 2013(27035)
- 2012(24259)
- 2011(21651)
- 2010(21684)
- 2009(20205)
- 2008(20065)
- 2007(17736)
- 2006(15437)
- 2005(13979)
- 学科
- 济(104767)
- 经济(104614)
- 业(97696)
- 管理(91178)
- 企(87436)
- 企业(87436)
- 方法(48748)
- 数学(39412)
- 数学方法(38951)
- 财(35107)
- 农(32117)
- 业经(31584)
- 制(24900)
- 务(24775)
- 财务(24726)
- 财务管理(24691)
- 中国(24382)
- 企业财务(23507)
- 农业(22558)
- 学(21736)
- 技术(20482)
- 划(18801)
- 理论(18754)
- 和(18615)
- 体(18109)
- 环境(17859)
- 贸(17586)
- 贸易(17575)
- 易(17088)
- 策(16915)
- 机构
- 学院(354958)
- 大学(352815)
- 济(147986)
- 经济(145077)
- 管理(144669)
- 理学(124952)
- 理学院(123707)
- 管理学(121805)
- 管理学院(121118)
- 研究(110693)
- 中国(86910)
- 京(72179)
- 财(71700)
- 科学(66696)
- 农(59526)
- 财经(56956)
- 所(54302)
- 江(53579)
- 中心(52145)
- 经(51851)
- 业大(51818)
- 研究所(48986)
- 农业(46465)
- 经济学(45550)
- 北京(44276)
- 财经大学(42356)
- 范(42235)
- 州(42049)
- 师范(41778)
- 经济学院(40977)
- 基金
- 项目(239647)
- 科学(191807)
- 基金(177988)
- 研究(174695)
- 家(154313)
- 国家(153005)
- 科学基金(134073)
- 社会(114663)
- 社会科(108746)
- 社会科学(108725)
- 基金项目(94243)
- 省(93395)
- 自然(86891)
- 自然科(84901)
- 自然科学(84878)
- 自然科学基金(83432)
- 教育(79699)
- 划(77340)
- 资助(71685)
- 编号(69011)
- 成果(54983)
- 部(53613)
- 重点(53233)
- 创(52531)
- 发(50167)
- 创新(48450)
- 制(48315)
- 国家社会(48227)
- 业(46684)
- 教育部(46523)
- 期刊
- 济(163911)
- 经济(163911)
- 研究(98554)
- 中国(66224)
- 财(59880)
- 管理(57510)
- 农(54617)
- 学报(52532)
- 科学(49937)
- 大学(41109)
- 学学(38972)
- 农业(37317)
- 技术(31766)
- 融(31694)
- 金融(31694)
- 教育(30085)
- 财经(28955)
- 业经(28410)
- 经(24929)
- 经济研究(24877)
- 业(21994)
- 问题(21389)
- 技术经济(18778)
- 财会(17316)
- 现代(16902)
- 版(16873)
- 图书(16601)
- 商业(16119)
- 理论(16046)
- 科技(15831)
共检索到520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强荣 徐学军
基于组织生态学,利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创建率和种群密度上的数据,探索两个产业种群关联关系的特征与规律。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创建率和种群密度上存在显著的关联和不显著的协同演化。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关联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小平
文章提出了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着关联关系的理论假设,然后基于所采集到的天津市高技术服务企业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样本数据,根据组织生态学中的传染病模型、密度依赖模型和双密度依赖模型,从企业种群的角度论证了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创建率和种群密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关联关系和协同演化,高技术服务业的创建率和种群密度都随着制造业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我国各地方政府在制定鼓励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时,应把重点放在对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关联程度的维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胡国平 杨诗宇 景宏鑫
本文将从产业关联效应的视角研究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效率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FDI中的5个子行业、我国制造业中的15个子行业2003—2011年数据的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并不强。分行业看,金融业FDI通过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进而提升制造业效率的作用较大,且两种效应均呈上升趋势;租赁和商业服务业FDI的前、后向关联效应也较强,但两者均呈下降趋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的关联效应则不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志胜 金雪涛
实物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必然要与生产性服务业发生各种联系,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关联主要是通过服务业价值链向制造业的渗透或延伸来实现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将加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且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本文将主要应用美国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数据来分析这两个产业之间的融合关联趋势与特征,以期得到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梁红艳 王健
基于Venables(1996)的理论模型,本文建立了由生产成本、贸易成本及消费支出决定的产业区位模型,并采用中国大陆274个地级以上城市2004~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动力机制,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在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而制造业主要在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周边集聚,二者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具有挤出效应。接近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解释制造业的区位,但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并不以接近制造业为动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贸易成本的降低,促进了各自的集聚。制造业贸易成本的降低增强了周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吸引力,生产性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孔德洋 徐希燕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有多种观点,但二者相互依赖、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从专业分工与外包、生产价值链、生态群落的角度,可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机制,并总结出二者互动共生的模型:中心型互动共生模型、金字塔型互动共生模型、平行型互动共生模型以及嵌套型互动共生模型。一个重要的挑战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如何通过二者互动,使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选择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外包 战略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易莹莹 席艳乐
基于我国1986-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内生性;通过测算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且构建两者的联立方程模型得出的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更需提高。因此,我国必须要充分重视并利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机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良性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德超
目前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二者间的因果联系上,并形成了三种主流观点: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和互动论。文章利用中国分行业统计数据,借助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间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中,二者具有单向因果联系,从而证明了在长期中"需求遵从型"适用中国;而在短期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具有双向因果联系,证明了短期中"互动论"适用中国。文章的经验发现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封思贤 徐月
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时,现有文献集中在整体性分析上,分析的对象也大多是一个国家。本文尝试以一个区域为例,重点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进行结构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才流、资金流、知识和信息流、物流等不同类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程度也明显不同。因此,只有以制造业为基础并与制造业联动,有针对性地推行各种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才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结构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坦永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是动态演化的过程。交易成本与竞争力影响企业生产模式选择,而内部化和外部化程度影响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状态。市场竞争和利益诉求促使企业根据环境条件不断调整生产决策,力求充分利用外部化和内部化的正效应并试图规避负效应。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先后经历了外部化、内部化、泛内部化的过程。按照外部化和内部化程度,文章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系演变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和对应的五种关系,并分析了两者关系演变的内在机理。推动制造业外部化进程,关键是要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外部化 内部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中华
本文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关联分析和空间联立方程研究了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空间关联与协同定位,结果表明:1城市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这意味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区位选择上存在正向空间关联。2二者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这意味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存在协同定位关系。3二者与周围城市密切相关,周围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通过空间外溢作用于本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希 李锦飞
文章以《2002年江苏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带动制造业发展的能力相对较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互动不足,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互动不足。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关联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少智 李敏
本文基于广东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互动理论和二者的作用机理,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了两个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并且利用OLS回归对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分析的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有正向支持作用,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的拉动作用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效应相较而言比较薄弱。要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升级,必须要努力挖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广阔的贡献空间。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关联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丽娴
交通基础设施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服务贸易模式,本文探究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对制造业区域转移的影响效应,对于构建协调、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区域经济格局具有一定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行业-地区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显著促进了区域制造业迁出,且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发展均能够增强这一作用效果。异质性分析还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只对区域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迁出、东部地区制造业迁出发挥正向促进作用;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对区域制造业迁出的促进作用大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的作用。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视角出发,为加快制造业区域转移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放 成丹
本文以1990年、1995年和2000年亚洲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东亚各经济体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制造业服务投入比重相应提高;两产业之间融合度的变动方向是:制造业需求主导→对称性均衡→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主导;经济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强,发展水平越低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就越依赖于制造业。中国在各项指标的比较中,基本上都位于东亚地区最后一位,尤其是中国制造业表现出服务投入比重下降这一与演进规律相悖的现象。
关键词:
东亚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关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