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10)
- 2023(19619)
- 2022(16308)
- 2021(14975)
- 2020(12318)
- 2019(28290)
- 2018(28093)
- 2017(53932)
- 2016(28783)
- 2015(32424)
- 2014(32515)
- 2013(31835)
- 2012(29280)
- 2011(26572)
- 2010(26740)
- 2009(24454)
- 2008(23509)
- 2007(20584)
- 2006(18173)
- 2005(16121)
- 学科
- 济(135670)
- 经济(135542)
- 管理(82397)
- 业(77940)
- 企(64000)
- 企业(64000)
- 方法(55104)
- 数学(47987)
- 数学方法(47214)
- 中国(35142)
- 农(32842)
- 地方(30891)
- 业经(30693)
- 财(27599)
- 学(26480)
- 农业(22465)
- 制(21126)
- 贸(21053)
- 贸易(21039)
- 理论(20952)
- 易(20301)
- 和(19295)
- 环境(19168)
- 技术(19119)
- 银(18982)
- 银行(18941)
- 融(18804)
- 金融(18801)
- 行(18199)
- 地方经济(17520)
- 机构
- 大学(412554)
- 学院(412547)
- 济(170955)
- 经济(167355)
- 管理(163119)
- 理学(141004)
- 研究(139798)
- 理学院(139448)
- 管理学(136745)
- 管理学院(136006)
- 中国(104410)
- 京(88076)
- 科学(85215)
- 财(75714)
- 所(69232)
- 农(63321)
- 中心(63272)
- 研究所(62967)
- 财经(60602)
- 江(60074)
- 业大(59376)
- 北京(55970)
- 范(55600)
- 师范(55087)
- 经(55074)
- 经济学(51748)
- 院(51120)
- 农业(49058)
- 州(49043)
- 经济学院(46245)
- 基金
- 项目(280345)
- 科学(221226)
- 研究(206343)
- 基金(202724)
- 家(175984)
- 国家(174520)
- 科学基金(150920)
- 社会(130682)
- 社会科(123938)
- 社会科学(123907)
- 省(109587)
- 基金项目(106583)
- 自然(97180)
- 教育(95481)
- 自然科(94958)
- 自然科学(94938)
- 自然科学基金(93187)
- 划(91798)
- 编号(84681)
- 资助(83960)
- 成果(67980)
- 重点(62624)
- 发(62466)
- 部(61313)
- 课题(58279)
- 创(58119)
- 创新(54207)
- 国家社会(53913)
- 教育部(53085)
- 科研(53067)
- 期刊
- 济(191891)
- 经济(191891)
- 研究(123438)
- 中国(79770)
- 管理(61924)
- 学报(61741)
- 科学(58066)
- 农(57499)
- 财(56732)
- 教育(48309)
- 大学(47789)
- 学学(44809)
- 农业(40038)
- 技术(39745)
- 融(35548)
- 金融(35548)
- 经济研究(31629)
- 业经(31403)
- 财经(29550)
- 经(25392)
- 问题(24083)
- 图书(22616)
- 技术经济(21685)
- 业(20543)
- 统计(20213)
- 科技(19226)
- 商业(19062)
- 理论(19009)
- 策(18382)
- 现代(18362)
共检索到611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晓曦 王彦杰 苗领
以中国31个省份为例,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剖析龙头企业、政策支持、产业结构、经济基础、人力资本和城镇化6个影响因素通过交互作用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归纳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模式,并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替代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单一因素不能构成数字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数字经济发展驱动模式可概括为龙头企业引领型、政府主导型、产业推动型、龙头企业引领下的产业推动型、政府主导下的龙头企业引领型、政府主导与龙头企业引领下的产业推动型6种驱动模式;在一定情形下,“经济基础”与“城镇化+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城镇化”“经济基础”与“产业结构+城镇化+人力资本”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果为揭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模式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发展 驱动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晓曦 王彦杰 苗领
以中国31个省份为例,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剖析龙头企业、政策支持、产业结构、经济基础、人力资本和城镇化6个影响因素通过交互作用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归纳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模式,并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替代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单一因素不能构成数字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数字经济发展驱动模式可概括为龙头企业引领型、政府主导型、产业推动型、龙头企业引领下的产业推动型、政府主导下的龙头企业引领型、政府主导与龙头企业引领下的产业推动型6种驱动模式;在一定情形下,“经济基础”与“城镇化+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城镇化”“经济基础”与“产业结构+城镇化+人力资本”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果为揭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模式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发展 驱动模式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郭金花 贾月琴 曹翠珍
当前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赋能效应日益突显,本文以30个省市为案例,基于组态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资源、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环境各维度条件变量均无法单独构成驱动区域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需要通过联动匹配才能发挥作用。导致区域高绿色创新水平的驱动模式有五类,分别为资源-产业-环境主导技术协同型、资源-产业主导技术-环境协同型、资源-产业-环境主导型、资源-产业主导型和技术-环境主导型绿色创新驱动模式;导致非高绿色创新水平的驱动模式包括资源-环境缺失型和资源-技术-环境缺失型两种。数字资源、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和数字环境的不同条件组合可通过等效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区域绿色创新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晓曦 葛扬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现阶段我国亟须从产业链“拉动”创新链转变为创新链“推动”产业链的融合模式,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选取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有效手段,并且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增强创新链“推力”,从而推动我国“双链”融合模式转变;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增强东部地区创新链“推力”和中部地区产业链“拉力”,展现出良好的促进“双链”融合作用,但是在西部地区由于资源挤占问题会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有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厘清产业演进发展规律,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链 产业链 “双链”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晓曦 葛扬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现阶段我国亟须从产业链“拉动”创新链转变为创新链“推动”产业链的融合模式,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选取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构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有效手段,并且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增强创新链“推力”,从而推动我国“双链”融合模式转变;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增强东部地区创新链“推力”和中部地区产业链“拉力”,展现出良好的促进“双链”融合作用,但是在西部地区由于资源挤占问题会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有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厘清产业演进发展规律,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链 产业链 “双链”融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古力 许奕 程静月
传统管理会计秉承“物”性理念,适用于标准化、大规模的工业经济发展需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在组织管理中的角色和地位更为突出,传统的“物”为中心要向“人”为中心转变,体现人本价值的实现。本文探讨了一种管理会计模式构造的新思维——人本经济发展观,基于人本导向构造管理会计的基础模式与应用模式,丰富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于人本视角下探讨管理会计的价值创造功能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玓 林珊 赵颖婕
相对于发达国家市场化的低碳经济发展,我国"命令—控制"模式下的低碳经济发展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出现了资金、技术和信息瓶颈,面临政策失效等诸多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碳基金模式。该模式以碳基金为关键种,发挥资金、技术、信息三大平台作用,形成低碳经济发展共生网络,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模式 碳基金 共生网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曾琰 方雯
该文在分析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和印度的历史生态足迹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资源系统的消耗程度,进而从一个侧面比较中印经济发展模式之可持续性。
关键词:
生态足迹 中印经济 增长模式 可持续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宋高歌 黄培清 帅萍
本文分析了产品服务化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的差异,指出传统商业模式内在的激励冲突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阻碍作用。在闭环供应链框架下,作者区分了“功能评价点”和“价值增值点”的概念,用以说明供应链上不同性质资源的功能实现位置,并识别不同性质的资源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的机会和潜力。最后,本文就产品服务化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产品服务化 资源生产力 功能评价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珊 黄贤金 赵荣钦 徐慧
推动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是转变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四大类型主体功能区为基础,根据各地方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归纳不同区域范围内循环经济发展的类型、动力、特点及未来方向,并针对经济水平、资源禀赋等差异进一步细分为8种循环经济模式,有助于循环经济生产方式与国家宏观空间格局的适应与融合。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循环经济 发展模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旸 黄季红 王丽萍
一、低碳经济和环境审计理论框架低碳经济是指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经营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提高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效率以及增加低碳或非碳燃料的生产和利用的比例、尽可能地减少对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同时积极探索碳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利用途径,从而实现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目标,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华茂
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我们必须对其有宏观上的认识,才能正确把握它的运行规律,从而更好地提高它的服务功能。本文试从系统学的视角把握系统学的内在规律,以使循环经济更好地实现它的功能。
关键词:
系统论 循环经济 发展模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华军
当前基于产业集聚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由于资源约束或者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其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借助品牌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文章构造了基于产业集聚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模型,从产业集聚强度、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品类分工程度、资源消耗三个维度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概括为8种类型。通过分析发现,只有基于高集聚强度、高品类分工程度和低资源消耗产业集聚基础上的区域经济才可以实现持续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巧龙 蔡雪雄
以数字化推动生产方式变革赋能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本文基于创新理论和创新驱动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阐述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和空气质量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能否改善空气质量。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将显著减少空气污染;在中部和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对改善空气质量的边际效应大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驱动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配置效应,有利于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据此,本文建议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因地制宜激发数字经济的环境福利效应以及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以期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胡颖 李倩男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域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数字经济驱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检验。实证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但数字经济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呈现地区异质性差异。最后,文章提出应建立数字经济驱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配套机制以及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区域合作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数字经济 城市化率 熵权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