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94)
2023(19034)
2022(15948)
2021(15069)
2020(12141)
2019(27775)
2018(27383)
2017(51727)
2016(27926)
2015(31389)
2014(31106)
2013(30353)
2012(28092)
2011(25359)
2010(25345)
2009(22962)
2008(22357)
2007(19616)
2006(17506)
2005(15886)
作者
(76041)
(63043)
(62958)
(59998)
(40310)
(30194)
(28595)
(24472)
(24199)
(22737)
(21654)
(21352)
(20136)
(19929)
(19741)
(19581)
(18806)
(18414)
(18253)
(18151)
(15762)
(15281)
(15234)
(14518)
(14207)
(14153)
(13950)
(13948)
(12635)
(12487)
学科
(114803)
经济(114682)
管理(79059)
(75038)
(60198)
企业(60198)
方法(44259)
数学(38289)
数学方法(37757)
中国(37203)
(34382)
(28113)
地方(27765)
业经(26900)
(23822)
贸易(23800)
(23151)
农业(22787)
(22586)
(20668)
环境(20318)
(20046)
银行(20027)
(19324)
(18715)
金融(18712)
(18256)
理论(18255)
技术(17822)
(17629)
机构
学院(383969)
大学(378768)
(162872)
经济(159547)
管理(146372)
研究(132746)
理学(124385)
理学院(123012)
管理学(121048)
管理学院(120309)
中国(104274)
(80806)
科学(76605)
(75726)
(64945)
中心(61581)
(59172)
财经(58829)
研究所(58283)
(57340)
(53557)
(52336)
师范(51857)
北京(51544)
业大(50789)
经济学(49762)
(48772)
(47176)
经济学院(44687)
农业(44115)
基金
项目(250963)
科学(199207)
研究(191603)
基金(180791)
(156082)
国家(154723)
科学基金(133543)
社会(121819)
社会科(115500)
社会科学(115474)
(97685)
基金项目(94198)
教育(89133)
自然(82910)
(82320)
自然科(81011)
自然科学(80994)
自然科学基金(79524)
编号(79265)
资助(73599)
成果(64801)
(58569)
重点(56991)
(56089)
课题(55767)
(53257)
国家社会(50614)
创新(49659)
教育部(48809)
(48191)
期刊
(186944)
经济(186944)
研究(118917)
中国(83745)
(58491)
管理(57842)
(53692)
学报(51459)
科学(51151)
教育(51042)
大学(40993)
(40836)
金融(40836)
学学(38092)
技术(37085)
农业(36892)
业经(31679)
经济研究(30160)
财经(28816)
(25010)
问题(24083)
(21237)
(20434)
图书(19012)
国际(18962)
世界(18507)
技术经济(18362)
(17551)
论坛(17551)
现代(17414)
共检索到595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秀莲  
以我国部分省市为案例样本,选取经济、人口规模与结构、产业结构和科技5个条件变量,探讨低碳发展路径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因果复杂机制。研究发现:三条路径可以实现低碳发展,且伴随着鲜明的先后次序特征。传统初期路径通过人口、经济和科技多方面限制来减排降碳,是经济效率最低的低碳策略;半现代化中期路径鼓励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是较为先进的低碳方案;现代化后期路径与提高人口素质、高城镇化水平和科技创新相匹配,对经济增速和产业结构不作限制,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共赢,是最为理想的低碳路径。此外,我国低碳发展面临区域不平衡的现状,东北、西部、中部和东部依次向好。对于如何降低碳排放,提出中国式降碳“三步走”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志雄  陈德敏  
建设低碳城市是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和路径选择。从低碳城市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入手,在立足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设计了低碳城市发展愿景。结合城市化快速推进预期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阶段提出了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从总体模式、指导理念、基本思路、主要领域等对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进行了构想。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实施步骤和行动策略。研究认为,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应选择"C"模式,以低碳发展为主导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为主要方法。按照控源、减碳、增汇的基本思路,依靠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胜男  
论述了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绿色物流的演化路径,分析了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于中琴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量化考察及难点探讨于中琴1979年末,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到本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千美元,算是一个小康水平”①的战略目标。1987年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三步走”...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殷建平  张孝童  
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大规模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过量、大气污染严重等一系列不可逆的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全世界联合起来共同行动。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主动承担起降碳减排的重任,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使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这方面,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相对国内起步较早,拥有更加成熟的低碳技术和经验,故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各石油公司的低碳策略,找出亮点与差异,从而探究国外经验对国内石油公司开展低碳行动是否有借鉴意义,推动国内石油公司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本土化的低碳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传俊  
后发展地区的低碳发展道路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所面临的现实而迫切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后发展地区低碳发展路径这一战略问题展开探索性研究。首先,综合各研究文献对地区发展水平界定的指标体系,选取经济总体水平、工业化、城镇化以及资源环境四大类综合指标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发展水平做出评分与界定。从综合指标分析结果来看,全国除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天津、上海6个省市以外,其他25个省市均处于后发展阶段,其中20个省市处于中后发展阶段,5个省市处于落后发展阶段。然后,结合2010年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情况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能源效率等方面对后发展地区的低碳发展现状作出分析,表明:我国各省区市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锐  王俊杰  
近年来罕见极端天气的不断增多,使人类深陷"碳排放"的困境之中。由于城市是碳排放的主体,低碳城市建设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途径。但"低碳"作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最热门词汇之一,其本质涵义在现实的喧嚣中显得面目模糊。事实上,关注"碳足迹"排放、切实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就是真正的"低碳",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是拥有低碳意识的城市居民。本文在辨析低碳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上海世博会周边某小区的景观设计为例,尝试从景观的角度对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提出思考,景观设计作品可以充当低碳理念推广的催化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小坤  
文章通过理论和经验分析考察了我国目前的税收和财政支出体系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背景下形成的传统税收体系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增加作用,而财政支出和作为特殊税种的资源税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非常有限。因此,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数量,推动传统的增长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从财税视角提出了"一体两翼"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延利  王玲玲  刘丹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工业化进程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对外引资的战略等决定了高碳经济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城市,碳汇减碳,节能减排,水力减碳减排,国际合作减排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献  詹玲  李宁辉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已使得我国碳排放量逐渐增加,气候问题严峻,对两型社会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发展以燃料乙醇与石油混合替代化石燃料,对节能减排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能源供给紧张和碳排放量增加背景下,认为当前中国燃料乙醇发展已从第一代生物燃料向第二代生物燃料转变,非粮燃料乙醇发展迅速。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认为发展燃料乙醇,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因地制宜、循环农业和技术进步的原则,着重从基地建设出发,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发展多元化原料,从而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兰  
碳金融是引导经济低碳转型、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有效工具,由此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加快发展成为未来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鉴于我国碳金融市场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碳金融市场构建面临碳排放权法律属性、碳排放数据测度、核心要素不足等难点,建议从碳达峰碳中和视角出发,从加强理论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解决碳市场核心问题、培育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政策协同角度,加快推进碳金融市场的构建和完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仲云云  
通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2020年中国各省份和三大地带的碳排放状况,并分析能否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结果表明:相对于2005年,2020年全国、各省份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碳排放总量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均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但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水平,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是可能的。另外,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未来碳排放情景的差异性明显,从而提出区域低碳发展的差异化路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廖茂临  
中国目前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如何实现金融体系和低碳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本文在总结中国现有碳金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潘小军  
针对我国碳金融实际发展与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我国不仅应积极构建由政府主导市场平台和由市场主导碳金融项目运作的"政府财政补贴,公司市场运作"的碳金融模式,而且应努力探索区域性碳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和交易模式,制定基于区域性环保融资额度及其衍生品的合理价格,以碳信贷、碳证券、碳保险等具体的碳金融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通过优化能源使用结构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姜伟  
审计报告作为审计项目的最后"演出",既是对前期审计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审计项目工作成果的最终展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结合具体实务操作从三个环节探讨如何写好一份高质量、高水平的内部审计报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