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38)
2023(16856)
2022(14489)
2021(13686)
2020(11423)
2019(26415)
2018(25788)
2017(49803)
2016(26725)
2015(30023)
2014(29679)
2013(29345)
2012(26815)
2011(24210)
2010(23684)
2009(21508)
2008(20804)
2007(17728)
2006(15187)
2005(13172)
作者
(75349)
(62855)
(62012)
(59355)
(39738)
(30179)
(28469)
(24798)
(23861)
(22024)
(21395)
(21199)
(19750)
(19667)
(19501)
(19097)
(18755)
(18512)
(17848)
(17816)
(15444)
(15322)
(15071)
(14235)
(13982)
(13865)
(13632)
(13506)
(12501)
(12327)
学科
(115310)
经济(115204)
管理(74789)
(71545)
(59267)
企业(59267)
方法(53495)
数学(47228)
数学方法(46622)
中国(30243)
(29356)
(26152)
业经(24902)
地方(24121)
(22813)
(20760)
贸易(20752)
(20190)
农业(19479)
(19075)
技术(17600)
(17445)
环境(17336)
理论(17063)
(16476)
财务(16400)
财务管理(16363)
企业财务(15552)
(15163)
银行(15121)
机构
大学(378133)
学院(376339)
(157200)
经济(154219)
管理(151695)
理学(132885)
理学院(131451)
管理学(129145)
管理学院(128486)
研究(127885)
中国(94050)
(80199)
科学(78935)
(67166)
(62639)
(58060)
研究所(57809)
中心(57184)
业大(55550)
财经(55489)
(51252)
(50821)
北京(50531)
(49579)
师范(49090)
经济学(48121)
(47329)
农业(45482)
经济学院(43545)
(41764)
基金
项目(267992)
科学(212389)
基金(196353)
研究(195410)
(171423)
国家(170096)
科学基金(146745)
社会(124878)
社会科(118540)
社会科学(118510)
基金项目(104042)
(102774)
自然(95237)
自然科(93052)
自然科学(93031)
自然科学基金(91340)
教育(89571)
(87187)
资助(81176)
编号(78195)
成果(62000)
重点(60358)
(59898)
(57858)
(55744)
课题(53699)
国家社会(52190)
创新(52096)
教育部(51483)
科研(51258)
期刊
(162071)
经济(162071)
研究(107894)
中国(65570)
学报(58074)
科学(55235)
管理(54114)
(51302)
(49229)
大学(44672)
学学(42104)
教育(39382)
农业(36502)
技术(33669)
经济研究(27316)
(27252)
金融(27252)
财经(26561)
业经(26157)
(22878)
问题(21340)
(19433)
技术经济(18905)
科技(18309)
统计(17935)
图书(17875)
资源(17736)
理论(16874)
(16771)
(16673)
共检索到529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占国  高志刚  
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换是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也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构建了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来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对我国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组合评价。并通过组合评价得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实现产业结构转换的基础等一系列结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赐联  
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福建省产业结构转换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对福建省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转换速度和转换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市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差距较大,但基本上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产业转换速度层次明显,转换能力与转换速度的相关性不强;产业结构的转换方向正朝合理化方向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延玲  高志刚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转换是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也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转换的技术创新能力、需求能力、供给能力、对外贸易发展、经济政策等因素出发,从5个方面构建了由13个指标组成的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和均方差3种方法的组合评价法对新疆县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秉镰  刘勇  
经济全球化有力地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高级化都有重要影响,除此之外,社会需求结构、创新能力、供给因素、制度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能力也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对上述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能力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03年数据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省级范围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能力呈现一种“金字塔”结构,同时经济外向度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能力有较强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志刚  
与以往研究略有不同,本文从资源、经济、市场、科管文教(科技、管理与文教)、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六方面构建包括27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两种方法的组合评价法,进行了中国区域投资环境状况研究,通过计算中国30个省区市的投资环境组合指数,分析了中国区域投资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最后得出了一些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兵   冉启英  
文章提出一个考虑产业结构特征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选择资源型产业集聚作为影响碳排放效率的产业结构特征,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聚类分析将30个省份按照产业结构特征分组,运用ZSG-DEA模型分别对每组进行碳排放效率测度和碳排放权分配。结果显示,资源型产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将资源型产业集聚作为影响碳排放效率的产业结构特征,考虑到碳排放效率测算和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中是合理的;按照资源型产业集聚程度分组后分别测度碳排放效率,与传统DEA模型的测度结果相比,测度结果更能反映真实的碳减排潜力;考虑产业结构特征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与其他方案相比更具有可实施性,在公平性方面略低于原始ZSG-DEA模型,但是高于按历史排放量分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腊生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获得经济发展而具有的适时适宜地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速度,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愈强,产业结构演进的速度就快,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愈迅速;反之,产业结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龙晟  霍国庆  
区域产业结构可以通过激发科技需求来影响其科技发展潜力。根据本文的研究,一个区域的垄断竞争产业、高科技产业、高端全球化产业和非国有经济产业占比越高,该区域的科技发展潜力就越大。本文据此构建了测度区域科技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与模型,对于特定区域培育和持续提升科技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灿飞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将按一定的内在规律演进.这一规律的发现当归功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威廉·配第,他在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中,首先看到了产业间收入差异,并认为由于比较利益的存在,会驱动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入非农业部门,从而产业结构随劳动力的这种转移而转换;随后克拉克和费希尔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克拉克定理,西蒙·库兹涅茨根据各国的实际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再次证明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根据前人的研究,三次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趋势是:①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②三次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对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劳动力比重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在工业化初期趋于上升,工业化任务完成后,则趋向稳定,到经济走入工业化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最终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规模最大的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丽丽  何跃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然后采用GMDH方法来研究产业比重分布对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影响。文章对四川省1991~2008年间的产业结构转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工业化进行阶段,增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关键是提高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操之过急的发展第三产业会削弱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辉  陆道芬  
本文通过构建资源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整体较弱且内部差异明显;供给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及需求能力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政策调控力的作用尚不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成为西部各省份产业结构转换的共同瓶颈,其他方面的影响在各省份不尽相同。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资源环境约束下提升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春艳  李富强  
本文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以阐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更深层次地研究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一个参照平台,并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坤生  
一般地说,产业结构转换与社会生产能力的变动相联系。经济发展必然是产业结构由低度化向高度化转换的过程。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特别重视区域产业结构转换面临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本文拟从广西区域产业结构转换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这一问题的决策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广西区域产业结构转换面临的问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豫新  王睿哲  
以新疆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定了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采用Moore结构变化值测定区域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和方向;比较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速度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转换可分为4种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外向性是影响新疆地州产业转换的主要因子;技术创新能力、需求能力等因素与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产业转换速度与转换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典范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总结了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和各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分析,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大致的定位。揭示了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国产业结构“面”上的调整,对实施区域产业结构“点”上的调整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