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4)
- 2023(10849)
- 2022(8906)
- 2021(8437)
- 2020(6942)
- 2019(15753)
- 2018(15686)
- 2017(30406)
- 2016(15896)
- 2015(17961)
- 2014(17689)
- 2013(16870)
- 2012(14933)
- 2011(13168)
- 2010(12575)
- 2009(11315)
- 2008(10315)
- 2007(8637)
- 2006(7253)
- 2005(6069)
- 学科
- 济(64593)
- 经济(64539)
- 管理(47783)
- 业(43115)
- 企(36133)
- 企业(36133)
- 方法(31005)
- 数学(27531)
- 数学方法(27117)
- 农(16439)
- 财(16077)
- 地方(15870)
- 中国(15093)
- 业经(14555)
- 学(11736)
- 理论(11416)
- 农业(11257)
- 务(11154)
- 财务(11095)
- 财务管理(11073)
- 环境(10536)
- 企业财务(10529)
- 技术(10485)
- 和(10263)
- 贸(9919)
- 贸易(9913)
- 制(9627)
- 易(9606)
- 地方经济(9161)
- 划(8723)
- 机构
- 学院(214481)
- 大学(212298)
- 管理(88968)
- 济(83006)
- 经济(81283)
- 理学(77685)
- 理学院(76926)
- 管理学(75511)
- 管理学院(75107)
- 研究(63070)
- 中国(47523)
- 京(42780)
- 科学(39243)
- 财(36777)
- 中心(31933)
- 业大(30797)
- 财经(30415)
- 江(29773)
- 农(28961)
- 所(28779)
- 范(28058)
- 经(27812)
- 师范(27733)
- 研究所(26576)
- 北京(25723)
- 经济学(25302)
- 州(24580)
- 院(23874)
- 技术(23631)
- 经济管理(23137)
- 基金
- 项目(157781)
- 科学(126400)
- 研究(116558)
- 基金(115455)
- 家(100268)
- 国家(99506)
- 科学基金(87709)
- 社会(74355)
- 社会科(70624)
- 社会科学(70607)
- 省(62737)
- 基金项目(61851)
- 自然(57111)
- 自然科(55817)
- 自然科学(55804)
- 自然科学基金(54765)
- 教育(54400)
- 划(52329)
- 编号(48291)
- 资助(45761)
- 成果(37132)
- 重点(35565)
- 部(34290)
- 发(34276)
- 创(33837)
- 课题(31726)
- 创新(31637)
- 国家社会(31286)
- 科研(30419)
- 项目编号(30036)
共检索到292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文凤 杨勤科 李静 郭伟玲 汪翠英
【目的】构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为水土保持数据管理提供信息平台和科学依据。【方法】探讨了组件式GIS的概念,基于ArcObjects的GIS组件式二次开发的方法、关键技术和开发方式,并结合面向对象的运行于.NET Framework之上的C#语言,开发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结果】该系统既实现了GIS的基本功能,又实现了图像、文档、表格的查询、显示以及一定的图形编辑操作和多种选择的图形输出等功能。【结论】开发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基本满足了水土保持工作对数据管理、分析的需求,为水土保持决策、规划、治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石伟 武志涛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物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和对地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土保持工作呈现出内容多、数据呈指数级增长、更新速度快等特点,迫切需要研发一套可全面展示区域水土保持成果的系统。该文在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数据特点的基础上,从模型与GIS集成、多源数据融合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建立区域水土保持成果可视化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功能模块。以内蒙古自治区1978—2018年的数据为例,研发了其水土保持成果可视化系统,并将该系统并入内蒙古自治区“智慧水利”大平台中,形成了基于GIS技术的典型区域水土保持成果可视化平台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法。该系统可为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成果的展示、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科技支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道峰,刘昌明
本文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学研究中的一般模式,应用GIS与水文模型松散结合的方式,采用MS-VisualBasic可视化开发语言,以ESRI-MapObject地理信息系统组件为基础,构建了黄河流域水循环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所涉及到的黄河流域水循环各类数据统一坐标、统一格式储存到平台中,为黄河流域水循环要素和水文过程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慧 陈绍俭 付咏
水土流失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采用水土保持技术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激励可能影响农户的水土保持技术采用决策。根据对陕西省622户农户进行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政策激励显著促进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这一促进作用通过提高农户对水土保持技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认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政策激励(技术培训、技术补贴、技术示范)均能显著促进农户采用水土保持技术,且政策激励对农户采用不同属性的水土保持技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激励对农户水土保持技术采用行为的促进作用在专业化程度高、受教育程度高、经营规模大、受灾程度高的农户中表现更为明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伟 杨吉华 张永涛
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对安口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指标的实地测定,科学地估算了该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得到了各树种水土保持效益指标。结果表明:经过了近几年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安口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正在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治理过程是比较成功的。
关键词:
GIS 安口小流域 水土保持效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仇亚琴 王水生 贾仰文 王浩 周祖昊 胡冬梅 严登华 李娟
应用具有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拟模型(W EP-L),模拟了不同下垫面条件情景下的水循环过程,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文水资源效应。通过对比分析2种不同情景下的水资源量,初步得出: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影响了局部水循环和水资源量及其构成,加强了水循环的垂向过程,引起地表截留量、土壤入渗量、土壤蒸发量以及补给地下水量增加;削弱了水循环的水平过程,引起地表径流量和河川基流量减少,壤中流微弱增加;地表水资源量衰减,而地下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增加,狭义水资源量减少,但有效蒸散(发)量增加,广义水资源量有一定幅度增加。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大尺度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文水资源效应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海 黄跃飞 林苗 王敏
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土保持能力对维持生态环境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IS技术,运用水土流失方程,估算了汉江流域3个时期的水土保持量,探讨了丹江口大坝上、下游水土保持量的时空变化特征。2001—2017年汉江流域水土保持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累计增加了392 649. 99 t/km~2,2017年水土保持量是2001年的2. 15倍。从分区看,2017年上、下游的水土保持量分别是2001年的2. 16倍和2. 09倍。汉江流域的水土保持量总体呈现山区高(增加),平原低(减少)的分布格局。水土保持量的低等级面积占比较大,总体处于低等级状态;低、较低、中等级的面积呈减少趋势;高、较高等级的面积呈增加趋势,除少量高等级区域的水土保持量向低等级转移外,其他等级均为低向高转移,近17年来,汉江流域水土保持趋于好转。
关键词:
水土保持量 时空变化 GIS 汉江流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永菊 冯德显 乔旭宁
从数据库的设计、功能模块的设计等方面介绍了基于GIS的河南省县域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流程。系统数据库以Access2003进行管理,在VB环境下开发前端应用平台,利用ADO动态数据连接引擎实现数据通信;利用MapObjects组件技术,采用嵌入式集成方式,实现县域经济信息查询统计、县域经济评价等专业应用与基本地理信息功能的有机集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丛林 刘千禧 张树静 郝亮
黄河流域源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劲,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仍处于低位,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完善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论文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梳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交易、税费途径、生态保护补偿三条主要途径,从补偿机制、特色产业、资源收益等方面明确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建立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同步推进黄河流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丛林 刘千禧 张树静 郝亮
黄河流域源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劲,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仍处于低位,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完善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论文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梳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交易、税费途径、生态保护补偿三条主要途径,从补偿机制、特色产业、资源收益等方面明确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建立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同步推进黄河流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二玲 崔之珍 李亚婷
找出推动文明演进的内在核心要素是大力推进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本文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的视角构建了一个"技术—组织—环境"的分析框架,探讨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演进过程与内在机理。研究表明:①农业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是农业文明演进的根本动力,它包括以人为主体的农业通用技术的革命,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以及农业地理环境的变迁;②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演进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可划分为新石器时代木石锄耕农业文明、青铜时代金属器锄耕农业文明、铁器时代精耕细作农业文明、机器时代工业化农业文明和计算机时代信息生态农业文明五个阶段;③农业文明的演进呈螺旋式上升,其形态的演变是农业技术经济范式三组分及其带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协同创新和协同演化的结果;④促进技术经济范式的绿色化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内核。建设以绿色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信息生态农业文明将是未来农业文明的发展方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岩,马晓微,王理达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奕淇 曹国良 李国平
文章从演化博弈视角出发,构建无中央政府约束和有中央政府约束两种情景,分析黄河流域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在两种情景中的环境治理行为选择,并通过数值仿真探究三方博弈主体的演化策略。结果表明:一是在参数取值确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策略演化速度会受到自身和其他两方主体策略选择概率的影响,但无论各主体选择概率的取值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博弈主体的最终行为策略选择,最终都会达到不同稳定性条件下的稳定策略点。二是在有中央政府的约束下,三方博弈主体能够达到(严格督查,达标排放,监督)的理想演化稳定均衡。三是相较于无中央政府约束的情景,中央政府约束可促使黄河流域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演化至严格督查、达标排放、监督的速度变快。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环境治理 演化博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勋贵 黄强 魏霞 李占斌 倪雄
针对遗传算法和BP网络在寻优过程中的不足,将改进的遗传算法(IGA)与遗传编程(GP)相结合,建立了有广泛搜索能力和很强局部精化能力的IGA-GP自动编程算法,将该算法应用于BP神经网络的优化,克服了BP网络寻优过程中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解决了新训练样本加入对网络稳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黄河流域需水预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