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48)
- 2023(8233)
- 2022(7079)
- 2021(6822)
- 2020(5847)
- 2019(13306)
- 2018(13200)
- 2017(25347)
- 2016(13451)
- 2015(15201)
- 2014(14827)
- 2013(14194)
- 2012(12957)
- 2011(11208)
- 2010(10825)
- 2009(9579)
- 2008(9056)
- 2007(7627)
- 2006(6170)
- 2005(4977)
- 学科
- 济(51199)
- 经济(51143)
- 管理(38603)
- 业(35903)
- 企(30248)
- 企业(30248)
- 方法(28869)
- 数学(26004)
- 数学方法(25519)
- 财(14115)
- 中国(12511)
- 农(12408)
- 制(10687)
- 业经(10417)
- 学(10147)
- 银(9518)
- 银行(9499)
- 务(9406)
- 财务(9366)
- 财务管理(9332)
- 贸(9238)
- 贸易(9231)
- 融(9076)
- 金融(9075)
- 行(9033)
- 易(9001)
- 企业财务(8855)
- 地方(8414)
- 理论(8399)
- 技术(8217)
- 机构
- 大学(178810)
- 学院(177931)
- 管理(72030)
- 济(70530)
- 经济(69179)
- 理学(63362)
- 理学院(62720)
- 管理学(61259)
- 管理学院(60923)
- 研究(54327)
- 中国(42382)
- 京(36405)
- 科学(34724)
- 财(32212)
- 农(28786)
- 业大(28490)
- 中心(27447)
- 财经(26599)
- 所(25846)
- 江(25260)
- 经(24443)
- 研究所(23845)
- 农业(22705)
- 经济学(22201)
- 北京(21651)
- 范(21518)
- 师范(21243)
- 院(20945)
- 财经大学(20263)
- 经济学院(20232)
- 基金
- 项目(131600)
- 科学(104207)
- 基金(97690)
- 研究(92712)
- 家(86127)
- 国家(85474)
- 科学基金(74442)
- 社会(59502)
- 社会科(56528)
- 社会科学(56514)
- 基金项目(52117)
- 省(50957)
- 自然(50034)
- 自然科(49015)
- 自然科学(49002)
- 自然科学基金(48089)
- 教育(43627)
- 划(42984)
- 资助(40031)
- 编号(36172)
- 重点(29523)
- 部(29439)
- 创(27779)
- 成果(27504)
- 发(27010)
- 科研(26299)
- 创新(26056)
- 教育部(25530)
- 国家社会(25339)
- 大学(25045)
共检索到245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以宁 刘文萍 骆有庆 宗世祥
【目的】将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的方法应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可智能监测无人机森林虫害图像中的枯死树,为森林有害生物的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以湖北省受松材线虫与辽宁省受红脂大小蠹侵害的松林无人机图像为试验数据,首先使用线性谱聚类超像素分割算法将图像划分为多个超像素;然后基于枯死树木的颜色特征,初步提取可能为枯死树的超像素区域;最后基于枯死树木与其他干扰地物具有不同的纹理特征,计算超像素的区域密度和缝隙量,利用支持向量机对初步提取的超像素进行分类,从而检测出图像中的枯死树。【结果】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和支持向量机的枯死树监测方法可有效排除与枯死树木颜色相近的其他干扰地物,较准确地提取出枯死树木。使用该方法与基于植被颜色指数的阈值分割方法、基于简单线性迭代聚类超像素和随机森林的方法,对35幅受灾松林无人机图像进行试验,并选用交并比、虚警率和漏检率3个评价指标对3种方法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的方法监测出的枯死树区域最精确,其监测结果与人工检测结果的交并比均值大于58%,且虚警率和漏检率均优于另外2种方法。【结论】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的枯死树监测方法能实现松林中枯死树的快速、准确检测及定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宝嘉 张桂娟 周国娜 张鸿军 于志勇 李利学 迟宝利
The dead surface combustibles of artificial coniferous forests in Chengde were focused in this paper.Predicting models between fuel loading and the stand and landform factors,as well as between water ratio of combustibles and weather factors were established with a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The mod...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希 黄金水 范弘达 洪宜聪 卓秋萍 丁珌 汤陈生 陈伟 郭久江
对分布在50多个小班的747株(份)的疑似松材线虫病死树的研究结果表明:取样数对松材线虫病检出率有一定影响,取样数偏少,会提高或降低松材线虫病检出率,取样数低于10株的,检出率出现0或100%两种情况,取样数大于或等于10株的,检出率处于20%~72.41%之间;从当年的11月中旬开始,松材线虫检出率逐渐提高,到12月中旬达到最高峰65.75%,一直维持到次年的1月中旬,此间松材线虫病发展迅速,4月中下旬检出率也较高达62.50%,与林间松墨天牛羽化高峰相吻合;纯松材线虫检出率平均为9.37%,样本相对比较新鲜、含水量比较高;疫区内拟松材线虫检出率较低,平均为1.74%,未发现与松材线虫共生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丹丹 徐奇刚 闫晓旺 李玉堂
【目的】贝叶斯统计法在提高模型参数稳定性上有较大的优势,研究贝叶斯方法在单木枯死模型中的应用,改进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为蒙古栎天然林林分生长收获与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蒙古栎天然异龄林为对象,基于202块固定样地数据,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构建基于经典概率统计法、贝叶斯法和分层贝叶斯法的蒙古栎单木枯死模型。随机抽取80%的数据用于建立模型,剩下的20%用于检验模型,利用经典概率统计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有先验信息的贝叶斯统计法和无先验信息的分层贝叶斯统计法进行参数估计,分析模型的表现和参数分布。模型的拟合效果通过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AUC(Under Curve)来判断,并利用Pearson-χ2检验来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1)贝叶斯法与传统极大似然法的估计值相近,且其估计参数的标准差小于传统方法。(2)贝叶斯法估计参数的可信区间最小,比传统极大似然法的置信区间小6.0%~31.8%。层次贝叶斯法估计参数的可信区间最大,比传统极大似然法的置信区间大11.2%~185.0%。(3)拟合效果最好的是层次贝叶斯法,其模型AUC值为0.83,贝叶斯法与传统极大似然法模型的AUC值均为0.73。【结论】层次贝叶斯法在拟合枯死模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拟合效果最好,模型预估精度最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好孟
地下钱庄的"对敲"模式掩盖了境内人民币交易与境外外币交割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发现和打击地下钱庄违法行为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以大数据聚类技术为工具,以地下钱庄内外轧差涉及的资金跨境支付为立足点,提出了"地下钱庄跨境支付交易社区理论",按照"动机—行为—特征分析框架"对地下钱庄的交易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对碰—循环式线索筛查框架"在监测分析和打击地下钱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地下钱庄 聚类算法 交易社区理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尔阜 吴卓 芦海花 付华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关注的热点地区,也是中国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其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土地覆被状况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线性光谱分离技术是利用遥感手段监测土地覆被变化的有效方法。本文选取西藏乃东县为研究区,利用1988、2000和2010年三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采用线性光谱分离技术,定量提取了研究区三期影像中单个像元的植被、裸土、裸岩覆被率比例,同时将植被分量与NDV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表破碎,混合像元比例高,线性光谱分离技术可以很好地处理复杂地物的土地覆被变化;21988-2010年间,研究区裸土面积下降幅度较大,植被覆盖率及裸岩覆盖率有所上升,说明本区植被得到一定的恢复,但同时石漠化也在进一步加剧;3通过对线性光谱分离的植被分量与NDVI结果比较,发现线性光谱分离技术对青藏高原土地覆被识别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家城 盛炜彤
杉木枯死枝、叶有在树上宿存多年的特性。江西分宜大岗山地区一立地指数 14 ,林龄 13a ,保留密度 2 60 0株·hm- 2 的 1代林 ,树上宿存枯死枝、叶总量达 4 10 8 0kg·hm- 2 ,相当枯枝落叶层生物量的 3 5 4 %。树上宿存枯死枝、叶在冠层的分解速度 ,与置于枯枝落叶层的分解速度的测定结果表明 ,后者比前者快得多。说明在杉木林生长急需养分的速生期和杆材期 ,将树上宿存枯死枝、叶适时地打落于地表 ,使其在枯枝落叶层分解 ,与挂在冠层上的分解相比 ,对林木营养作用不同 ,前者比后者能及时、更多地提供养分。树上宿存枯死枝、叶在林冠下部由低到高呈 4层分布。鉴于各层死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开山 张柏 刘殿伟 张渊志
采样分析了城市行道树与对比区相应树种的叶绿素变化,并对由叶绿素变化引起的高光谱响应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1)城市环境对行道树叶绿素有重要影响,其中,对针叶树种叶绿素的影响较小,对阔叶树种叶绿素的影响较大;(2)导数光谱与测试树种叶绿素含量关系密切,在740-760 nm附近相关系数达0.83以上;(3)PSSR植被指数与测试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关系密切,幂函数回归的确定性系数达80%左右。以上结论说明:高光谱遥感可以用来监测因城市环境引起的植被叶绿素变化。
关键词:
高光谱 反射率 导数光谱 叶绿素 行道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九庆 汤晓华 陈健 谢永华 蒋云飞
开发基于线阵CCD植物活体微根系图像监测分析系统,消除面阵CCD图像桶形畸变,实现微根系生长无损原形监测。环形微根系扫描结合纵向深度位移,系统实现微根管内微根系全景图像扫描。通过基于分形理论的计算机微根系图像处理系统完成所采集图像的分析,系统可自动完成基于像敏单元的定量化获取微根系生长关键特性值及其生长动态特性计算。本系统可应用于农林行业苗木培养、作物生长模型研究等领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培华 王远 袁政奇 孙青云 蔡善亚 陆喜瞻
[目的] 探索基于冬小麦冠层RGB图像的氮素营养指标实时监测方法,为实现简便、准确的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和推荐施肥奠定基础。[方法] 基于3年次的冬小麦大田氮肥梯度试验,采用数码相机在返青期和拔节期垂直拍摄冠层RGB图像。分析图像特征参数G/R、G-R、NRI、NGI、H和冠层覆盖度(CC)与植株氮素生理指标间的关系,筛选氮素营养监测指标的最优图像特征参数,构建氮素营养指标估算模型。[结果] CC与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氮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LAI)间的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87、0.85和0.84(P<0.01),其他特征参数与地上部生物量、氮积累量和LAI间的相关系数相对较低。采用CC作为冬小麦氮素营养指标估算模型的输入参数,并使用异速生长函数和指数函数建模。采用异速生长函数的模型R~(2)分别为0.82、0.76和0.82(P<0.01),采用指数函数的模型R~(2)分别为0.80、0.74和0.85(P<0.01)。利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异速生长函数模型预测值和观测值间的R~(2)平均为0.89(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伯钢 董明 祝晓坤 冯仲科
实时快速的监测北京市林地覆盖情况,可为北京"绿色奥运"的林地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及决策依据。该文应用遥感技术,基于3个年份TM数据,对北京市林地进行动态监测。在全市范围内,基于ERDAS平台对3个年份的TM数据进行分类,得到北京市林地变化动态监测数据,并基于ArcGIS平台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的林地覆盖率有所提高,增长速度加快,林地的建设正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动态监测 TM 数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晓冬 曹晏飞 滕光辉
针对种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饲养员无法靠人工方式实现鸡舍24h连续监测并及时发现舍内异常状况的问题,提出一种非接触式、24h连续、自动化的监测方法,采用Kinect设备同步采集图像和声音数据,基于LabVIEW软件分析并预警鸡舍内的异常事件。该方法将图像和声音技术相结合,获取种鸡群体日平均活动指数和声音能量,对禽舍内影响种鸡生产性能的异常事件进行预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预警异常事件的准确率为73.9%,漏诊率0,误诊率26.1%,相比于单一图像或声音监测手段,该方法能够较全面地监测影响种鸡生产性能的异常事件,为深入研究动物行为和动物福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考手段。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卫东 宋爽 田志刚 赵轩 李慧萱
传统设备监测方法缺乏智能化和实时性,在矿物加工实验室等特殊场合,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尤为重要。该文基于图像识别技术构建了一套面向矿物加工实验室的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系统可实时监测实验室设备运行状态,能有效识别异常情况并远程报警,协助实验室负责人管理实验室设备。该系统在测试中运行良好,能够满足实验室日常管理的需求,提升了高校管理人员对实验设备的管理效率,为我国高校实验室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珏 田海清 李哲 李斐 史树德
为定量研究利用数码图像进行甜菜冠层叶片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tent,LNC)时空变化监测的适宜性及准确性,以2014年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太平地镇田间试验为基础,在甜菜各生长阶段采集甜菜冠层数码图像,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分割并提取红光值(R)、绿光值(G)和蓝光值(B)。分析R/B、G/B等9个颜色参数与不同生育期冠层LNC的相关性,并研究冠层LNC随施氮量的变化规律,探寻适宜于甜菜氮素营养监测的关键生育时期及最佳颜色参数。分别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BP人工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建立甜菜冠层LNC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BP-ANN预测模型具有较高且较稳定的预测精度,其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74和2.35,与SVM模型相比,BP-ANN模型的决定系数R~2提高了12.12%,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8.09%。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于龙 周宇峰 丁丽霞 邹红玉
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针对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监测的需要,采用波谱角分类方法,通过选取不同图像子区域的同一地物不同变异端元来消除端元变异性对分类精度的影响,对1994年、2002年、2010年3个时相的专题绘图仪(TM)和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得到3期浙江省临安市市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空间分布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临安市区16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波谱角分类方法对山地城市用地分类具有较好的可应用性,3期影像的总体分类精度都在92%以上,Kappa系数在0.70以上。近10多年来,临安市区城市用地数量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临安市正处于人地矛盾凸显的快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