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40)
- 2023(11538)
- 2022(10078)
- 2021(9417)
- 2020(8183)
- 2019(18938)
- 2018(18917)
- 2017(36126)
- 2016(19781)
- 2015(22488)
- 2014(22769)
- 2013(22303)
- 2012(20355)
- 2011(18222)
- 2010(18101)
- 2009(16483)
- 2008(16409)
- 2007(14696)
- 2006(12249)
- 2005(10700)
- 学科
- 济(80229)
- 经济(80149)
- 管理(57664)
- 业(55922)
- 企(45402)
- 企业(45402)
- 方法(42834)
- 数学(38457)
- 数学方法(37927)
- 财(23129)
- 农(21978)
- 中国(18428)
- 业经(16471)
- 学(16077)
- 务(15976)
- 财务(15928)
- 财务管理(15886)
- 企业财务(15027)
- 贸(14967)
- 贸易(14963)
- 农业(14761)
- 易(14544)
- 地方(14164)
- 制(13471)
- 理论(13222)
- 和(11868)
- 技术(11715)
- 环境(11497)
- 银(10979)
- 银行(10933)
- 机构
- 学院(282767)
- 大学(281524)
- 济(112188)
- 管理(110027)
- 经济(109811)
- 理学(95448)
- 理学院(94412)
- 管理学(92544)
- 管理学院(92016)
- 研究(87588)
- 中国(65882)
- 京(58128)
- 科学(56221)
- 财(51401)
- 农(50464)
- 业大(45342)
- 所(44445)
- 江(42697)
- 中心(42397)
- 财经(41749)
- 研究所(40453)
- 农业(40081)
- 经(37849)
- 北京(35484)
- 范(35434)
- 师范(35004)
- 经济学(34551)
- 州(33754)
- 经济学院(31512)
- 技术(31476)
- 基金
- 项目(192624)
- 科学(150589)
- 基金(139456)
- 研究(137250)
- 家(122203)
- 国家(121203)
- 科学基金(104225)
- 社会(85707)
- 社会科(81306)
- 社会科学(81281)
- 省(76659)
- 基金项目(74129)
- 自然(69511)
- 自然科(67948)
- 自然科学(67929)
- 自然科学基金(66732)
- 教育(65160)
- 划(64039)
- 资助(57994)
- 编号(56337)
- 成果(44558)
- 重点(43238)
- 部(42582)
- 发(40334)
- 创(40160)
- 课题(38119)
- 科研(37919)
- 创新(37586)
- 大学(36570)
- 教育部(36373)
- 期刊
- 济(114902)
- 经济(114902)
- 研究(74653)
- 中国(50424)
- 学报(47221)
- 农(44071)
- 财(42956)
- 科学(40769)
- 管理(37597)
- 大学(35351)
- 学学(33285)
- 农业(29964)
- 教育(28764)
- 技术(27364)
- 融(21237)
- 金融(21237)
- 财经(20280)
- 业经(19666)
- 经济研究(18378)
- 经(17371)
- 业(16484)
- 问题(15729)
- 统计(15105)
- 图书(14961)
- 技术经济(14755)
- 版(14626)
- 财会(14053)
- 策(13389)
- 理论(13361)
- 商业(12903)
共检索到399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伦闰琪 罗其友 杨亚东
[目的]根据2011—2016年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从物质资料投入、劳动力投入和技术投入等方面确定5个指标对全国16个省(区、市)的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含参数的索洛余值法,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拟我国马铃薯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各个生产要素对马铃薯生产的贡献大小和影响程度。[结果](1) 2012—2016年,我国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N"型,未来有上升趋势;(2)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条件下,广义的科技进步对马铃薯单产的贡献率高达57%,肥料和劳动力投入的弹性分别为0. 28和0. 15,广义的科技进步对马铃薯生产影响十分显著;(3)我国马铃薯TFP变化区域差异明显。[结论]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提高肥料的科技含量、加速马铃薯经营主体的人力资本积累、强化政策扶持与制度建设和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等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含悦 张润清 王哲
[目的]马铃薯主粮化已成为我国第四次主粮革命的新趋势,我国马铃薯产业具有良好的产能基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球第一,但单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产业发展面临诸如加工能力低、经营模式落后、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现实问题,为实现我国主粮多元化需要加快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方法]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度2011—2016年我国马铃薯16个主产区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利用Moran's I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动态变化。[结果]马铃薯产业整体技术效率偏低且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逐渐从技术进步转变到更加注重提高技术效率且主导因素存在区域性差异;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新区"、南北连通的"西区"和强强联手的"北区"三大集聚区。[结论]马铃薯产业区域性明显,打破地理界线跨地区发展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最后从技术效率提升、区域产业布局、市场对接等方面对我国马铃薯产业优化调整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澳雪 高明杰 罗其友 李国景
[目的]开展科技进步对马铃薯单产的影响,为提升单产水平提供路径借鉴。[方法]使用2011—2021年16个主产省份的马铃薯成本收益数据,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广义科技进步对马铃薯单产的贡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度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来源构成。[结果](1)2021年广义的技术进步对马铃薯单产的贡献份额为59.25%,处于较高水平。(2)2011—2021年我国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持续下降而后恢复上升并保持稳定的特征。其中,2011—2012年降幅最大,源于技术进步贡献率下降;2020—2021年的上升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双驱动。(3)五大产区分析显示,南部产区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现年均上升态势,年均涨幅2.1%,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其余四个产区呈现年均下降态势,其中西南产区年均降幅最大,为2.9%,技术进步的下降起到决定作用;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对东北产区下降都有作用,但仍以技术进步变化影响为主。(4)2011—2021年16个主产省份中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出现涨幅的省份有6个,按排名分别为新疆、四川、宁夏、湖北、黑龙江、山西,但增长来源不同,新疆和黑龙江以纯技术效率贡献为主,四川和山西以规模效率贡献为主,技术进步变化主导宁夏和湖北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其余11个主产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变化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下降来源存在差异,华北产区的河北和山东、西南产区的贵州和云南、西北产区的甘肃和青海马铃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主要源于技术进步,重庆和陕西则是受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双重拖累。[结论]加大优质脱毒种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精准控药,加快高产技术的研究和提高薯农的技术知识水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献士 陈礼丹
采用灰色关联法和索洛余值法,对河北省2000-2011年物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在此期间,河北省物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现出W型波动式变化;资本投入贡献率呈现出M型的波动式变化;劳动投入贡献率则基本呈现水平的态势。物流业科技进步平均贡献率在55%左右,资本投入平均贡献率为38%左右,劳动投入贡献率在7%左右。指出河北省物流业基本处于集约型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应加大物流科技的投入力度,以保持河北省物流业增长的质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建华 于戒严
文章运用状态空间模型推导出C-D生产函数的时变要素产出份额,并以此改进索洛残差法计算安徽省1992-2012年的TFP增长率,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省TFP增长率变动趋势与全省宏观经济运行高度吻合,其变化滞后于长三角地区大约2年时间,但近年来变化时差逐步趋同。计量结果显示:安徽省1992-2012年平均TFP增长率为1.13%,相对较高;TFP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安徽省经济增长属于资本投入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仅为7%,缺乏效率。最后得出促成技术进步的内生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学锋 徐伟
文章以广州市为例,运用农业总产值、耕地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数、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索洛余值(描述科技进步和制度等的结合效应)指标构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指标体系并进行因素分析。
关键词:
农业 综合 生产能力 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项歌德 朱平芳
本文结合卢卡斯(1988)的人力资本模型发展了一种基于人力资本的对偶法测度全要素生产率。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为研究对象,同时运用对偶法和传统测度方法测度上海市全要素生产率,验证了经济增长率的变动更多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而不是投入要素的变动,同时发现两种方法测度结果差异显著。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差异来源于直接资本价格与间接资本价格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不一致性。通过对两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讨论,可以认为对偶法是传统测度方法的一种有益补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辉 董晔
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考虑非期望产出CO2排放增加的约束问题。笔者估算出中国1978年~2008年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约束下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对索洛模型进行扩展,得到能源消费、CO2排放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及大小。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是高能耗和大量的资本投入,其代价是CO2的高排放;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整体正向作用不大;CO排放作为环境成本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新颖 刘骏
文章在对技术创新贡献率测算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应用改进的索洛余值法对我国1996—2017年22年间建筑业的技术创新贡献率进行测算。研究表明,我国建筑业自"九五"时期至"十三五"初期技术创新的贡献总体呈现平稳中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根据建筑业的发展历程及不同时期的战略变化对技术创新贡献率的波动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论为制定促进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措施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赖明勇 王文妮
OLS估计的索洛余值并没有考虑到生产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性。文章从Cobb-Douglas方程残差中分离出具有非观测性和特异性的全要素生产率,以Levinsohn-Petrin非参数方法对中国16省1980~2006年间的索洛余值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基于OLS估计的Cobb-Douglas方程,高估了劳动力对产出的贡献份额,低估了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的贡献份额;1980~2006年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非常明显的波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綦校海 马念
文章首先对1978至2008年北京和上海经济增长的索洛残差进行测算,然后根据Farrell思想,用HP滤波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并对两地经济增长的源泉做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经济增长中的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11%和60.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6.46%,而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89%和39.41%,大大高于全国23.54%的平均水平。说明了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洁 夏维力
在阐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概念与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索罗余值法对陕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针对陕西省耕地面积变动幅度较大的特点,在比较分析常用固定弹性法与变动弹性法后选择变动弹性法,结合SPSS 18.0软件测算出近年来陕西省物质费用弹性系数为0.353,劳动力弹性系数为0.636,耕地弹性系数为0.111;同时,对陕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结果首次表明,陕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周期为5年。最后,将测算结果与陕西省实况相结合,给出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董娅楠 缪东玲 程宝栋
文章在分析林业利用外资情况的基础上,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基于2006~2015年中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林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其分成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建立回归模型,研究林业利用外资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林业TFP在总体上平稳发展,个别地区出现上升;28个省(市、自治区)的年均TFP增长率约为16.7%,效率变化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更大。FDI对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但不显著,FDI滞后一期对林业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对外开放水平对林业生产率的影响是正向且不显著的;金融发展水平与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最后根据现实解释回归模型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业FDI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溢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岳会 于法稳
在农业大数据背景下,生产效率不仅反映农产品竞争力与资源配置效率,更是产业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结合中国棉花生产成本数据,对2004-2018年中国棉花生产率全要素变动和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TFP在2004-2013年间呈逐年下降趋势,在2013年我国实施棉花收储政策后开始上涨,在2015年达到最高点1.124,其后趋于稳定。技术效率(Efch)变化与规模效率指数(Sech)变化高度趋同,比较平稳。技术进步指数(Tech)与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高度趋同,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主要由技术进步指数(Tech)影响。基于上述理论与研究,提出了我国棉花生产适应农业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盛明泉 吴少敏 张娅楠
探索式创新作为技术进步的源头,对于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至关重要。利用2013—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拐点效应",且呈正"U"型,即当研发资源的投入处于低水平时,探索式创新对主营业务资源的占用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但随着研究的推进及成果的显现,探索式创新会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异质性会对企业的创新动机与内部资源配置造成影响。按照产权性质分组,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按照行业性质分组,相对于非研发企业,研发企业的探索式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U"型关系更加明显。(3)税收优惠与内部控制质量提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资源禀赋和创新效率,进而能够有效缓解探索式创新给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负面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