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66)
2023(15998)
2022(14091)
2021(13141)
2020(11053)
2019(25565)
2018(25198)
2017(48704)
2016(26988)
2015(30467)
2014(30326)
2013(29331)
2012(26906)
2011(24201)
2010(24168)
2009(21377)
2008(20593)
2007(17757)
2006(15357)
2005(13183)
作者
(75046)
(62464)
(61872)
(59171)
(39764)
(29899)
(28268)
(24568)
(23877)
(22212)
(21254)
(20962)
(19801)
(19544)
(19368)
(19219)
(18937)
(18698)
(17911)
(17814)
(15467)
(15429)
(15124)
(14245)
(14046)
(13898)
(13721)
(13678)
(12544)
(12284)
学科
(99759)
经济(99653)
管理(75384)
(72509)
(60246)
企业(60246)
方法(48110)
数学(42099)
数学方法(41494)
(28848)
中国(28620)
(25853)
业经(22645)
(20654)
地方(20341)
理论(19454)
农业(19096)
(18417)
贸易(18411)
(18217)
(17902)
技术(17559)
(16541)
财务(16466)
财务管理(16432)
(16101)
环境(15816)
(15762)
企业财务(15559)
教育(15521)
机构
学院(369643)
大学(366871)
管理(146949)
(143238)
经济(139884)
理学(128129)
理学院(126718)
管理学(124357)
管理学院(123673)
研究(121236)
中国(86593)
(77060)
科学(75190)
(64713)
(59856)
(59698)
业大(56253)
中心(55234)
研究所(54815)
(54357)
财经(52368)
(50718)
师范(50257)
北京(48031)
(47782)
农业(46648)
(44671)
技术(43628)
(43476)
经济学(41905)
基金
项目(258126)
科学(203427)
研究(191373)
基金(185216)
(160923)
国家(159532)
科学基金(137556)
社会(117776)
社会科(111606)
社会科学(111575)
(102432)
基金项目(98310)
教育(91890)
自然(90244)
自然科(88143)
自然科学(88121)
自然科学基金(86514)
(86470)
编号(80050)
资助(76368)
成果(64052)
重点(58218)
(57381)
课题(56261)
(55306)
(53897)
创新(50120)
教育部(49489)
科研(49202)
项目编号(48662)
期刊
(152206)
经济(152206)
研究(104783)
中国(72000)
学报(57216)
教育(53408)
(53246)
管理(53142)
科学(52665)
(47968)
大学(44084)
学学(41348)
技术(38274)
农业(37319)
(28504)
金融(28504)
业经(25700)
财经(24441)
经济研究(23673)
(20855)
问题(19490)
(19006)
图书(18951)
职业(18482)
科技(17622)
技术经济(17376)
理论(16886)
(16843)
(16472)
论坛(16472)
共检索到528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兵营  
加强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企业对工匠精神的需要、提升职校生综合竞争力、丰富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基于素质本位的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从了解素质本位阶段的实际内容出发,以素质本位理论为依据,通过深入剖析当下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兆化  戴卫锋  
加强职校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是适应经济新常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进行整体设计,通过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目标向心力;进行课程渗透,形成系统整合力;搭建活动平台,形成培养牵引力;营造文化氛围,形成榜样感召力;完善实践体验,形成自身内驱力;改革评价机制,形成考核推动力,才能培养出企业认可、社会满意的优秀毕业生和合格职业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薛红  刘利平  
文章针对现行高职教育偏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忽略职业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以素质拓展课程为载体,以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等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将课程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打破教学单向传递知识和机械化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情景化教学形式,实现了课程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融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江颉  
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用人单位把人才的职业素养作为对一个合格人才评价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已经逐渐被企业单位重视起来。同时,好的职业素养也是从事每项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找到理想工作的基础。目前,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主要目标,也是增加学生就业竞争的重要部分。本文就学校对高职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培养的对策进行探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天顺  
作者从理论、需求、现实等三个层面论述了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内在规定性,重点阐述了研究生素质教育观的主要内容,并从直接指导、学位授予单位和政府等层面研究了在研究生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肖丽  谭永平  郑世珍  
文章阐述了职业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逻辑起点,分析了其内涵和意蕴,并从学校层面提出建立"二元三级"组织体系、打造"双高双强"教学团队、构建"四性五化"内容体系、搭建"四位一体"教学平台、创建"双师双线"教学模式等加强职业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建松  郭福春  
职业能力本位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根本要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行业为依托、以校友为纽带、以订单为载体、以岗位为出发点,在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世君  张嘉玮  
鉴于积极的心理素质是高职生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高职院校有必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即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和自觉调节情绪的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应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优化学习能力;掌握社交技巧,维护良好的同伴关系;建立正确的认知,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任雁敏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文章简述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意义,高等院校应该从科学创新能力、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奉献服从意识和职业技能素质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小兰  
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的保证。要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其次要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应努力培养自身的基本素质:一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素养,二是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三是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燕娟  
本文研究中国和荷兰导师如何培养硕士研究生关键素养,如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主发展能力等。调查以硕士论文指导过程为背景,对20位中国和荷兰研究型大学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数据采用Atlas-ti软件进行编码。通过对编码频次和导师策略共现矩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双方导师使用指导策略总体相似,都综合运用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指导策略,注重因材施教和营造相应学习氛围。结合文本内容和案例等材料进行质性分析发现:中国导师更倚重示范作用,对学习过程和质量严格把控,导师角色更偏向权威专家,多以引领学生为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吴连臣  王红琳  陈曦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重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培养不仅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积极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策略,已然成为高等院校21世纪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目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胜萍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教育重心就是对于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同时要积极推进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协调、均衡发展。在实施高职教育过程中,应加强教学理论内容的重塑与创新,必须围绕提升高职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精神为基本出发点,实施课程的科学设置与创新改革,以实现高职生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和加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秀娟  
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从带动就业到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再到被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各高校纷纷建立众创空间,并以此为载体,进行了大量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机制研究,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由项勇、黄佳祯、王唯洁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静宜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对其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却略显薄弱,文章从职业素质的构成、意义和养成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高职院校只有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特点,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