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1)
- 2023(10080)
- 2022(8590)
- 2021(8130)
- 2020(6925)
- 2019(15516)
- 2018(15258)
- 2017(29660)
- 2016(15698)
- 2015(17244)
- 2014(16984)
- 2013(16467)
- 2012(14840)
- 2011(13090)
- 2010(12525)
- 2009(11093)
- 2008(10417)
- 2007(8497)
- 2006(6941)
- 2005(5769)
- 学科
- 济(62268)
- 经济(62203)
- 管理(44831)
- 业(42403)
- 企(35535)
- 企业(35535)
- 方法(33794)
- 数学(30309)
- 数学方法(29789)
- 财(16735)
- 农(14578)
- 中国(14345)
- 学(13600)
- 业经(12233)
- 地方(11995)
- 务(11583)
- 财务(11540)
- 财务管理(11515)
- 企业财务(10994)
- 技术(10113)
- 农业(9939)
- 制(9934)
- 贸(9818)
- 贸易(9810)
- 易(9514)
- 环境(9514)
- 理论(9431)
- 和(8932)
- 划(8490)
- 银(8389)
- 机构
- 大学(212088)
- 学院(210699)
- 管理(84792)
- 济(83779)
- 经济(82043)
- 理学(74804)
- 理学院(73941)
- 管理学(72374)
- 管理学院(71984)
- 研究(68116)
- 中国(50024)
- 京(43748)
- 科学(43698)
- 财(37257)
- 农(34100)
- 业大(33473)
- 中心(32736)
- 所(32596)
- 财经(31107)
- 研究所(30256)
- 江(29642)
- 经(28603)
- 农业(27052)
- 范(26857)
- 师范(26515)
- 经济学(26236)
- 北京(26113)
- 院(26037)
- 经济学院(23897)
- 财经大学(23733)
- 基金
- 项目(157848)
- 科学(126580)
- 基金(118736)
- 研究(109685)
- 家(105244)
- 国家(104494)
- 科学基金(91299)
- 社会(71413)
- 社会科(67996)
- 社会科学(67982)
- 基金项目(63558)
- 自然(62123)
- 自然科(60817)
- 自然科学(60802)
- 省(60361)
- 自然科学基金(59679)
- 划(52498)
- 教育(51205)
- 资助(48388)
- 编号(41866)
- 重点(35813)
- 部(35150)
- 创(33233)
- 发(32645)
- 科研(31450)
- 成果(31356)
- 创新(31175)
- 国家社会(30746)
- 教育部(30259)
- 计划(30129)
共检索到287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戴伟 孙一民 韩·迈耶 塔聂·巴顷
我国40多年的城市化发展走过了西方国家1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三角洲规划和设计已进入了更加综合考虑城市和蓝绿系统之间韧性发展的新时代。针对未来发展中三角洲系统面临的复杂性、动态性、不确定性和高脆弱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韧性的三角洲空间规划方法。首先,分析了三角洲空间规划面临的焦点问题,提出对外部不确定性扰动的认识欠缺与对系统复杂性的理解不足是造成三角洲一些空间表象问题的本质原因。基于此,阐述了系统韧性视角下的三角洲空间规划应具有的特点。其次,提出了基于系统韧性的三角洲空间规划原则,重点阐述了基于系统韧性的三角洲空间规划方法。最后,例举了基于系统韧性的三角洲空间规划在荷兰莱茵河三角洲与我国珠江三角洲实践的案例,认为:基于系统韧性的空间规划方法可以为多尺度、多要素、多目标的三角洲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劲松 温莉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绿道网是维护区域生态、改善城乡环境、促进社会民生、带动经济发展的践行之道。以珠三角区域绿道为例,根据区域绿道"规划—建设—管理"的实现过程,系统总结了区域绿道网的规划方法、建设措施和管理运营手段,回顾了绿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期望能够拓宽绿道网的建设思路,为绿道网向更广泛地区的推广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绿道 绿道网 规划 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建平
空间规划已成为我国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基于对空间规划战略属性和行动属性的理解,结合珠三角全域空间规划的开展,对战略与行动相结合的空间规划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推进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四大战略和五项行动。
关键词:
空间规划 战略性 行动计划 珠三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子明 祁新华
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闽南三角洲的空间发展现状;运用MoranI’和LISA聚类图,探讨了闽南三角洲空间发展特征。研究表明:尽管总体上闽南三角洲的空间正相关效应不显著,但局部空间关联明显,存在较强的规律性,空间发展形态主要表现为点轴式初级阶段和阶梯状分布。最后,对结果进行讨论,并对闽南三角洲空间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长波 陈新庚 彭晓春 孙艳军
环境保护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先进理念的指导,应用循环经济理论框架来指导环境保护规划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及其层次性,并结合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分析得出,应用循环经济理念框架来指导环境保护规划是一种适宜的选择,与传统环境保护规划相比,基于循环经济理论框架指导下的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更强调污染废气物排放减量化、企业生产清洁化、工业生态化以及区域固体废物的循环再利用。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环境保护规划 珠江三角洲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春生 黄翀 刘高焕 刘庆生
土壤盐分对农业发展和土地生产力有很大影响,土壤盐碱化会降低耕地质量并造成土地退化,及时了解区域内土壤盐分含量及空间分布很有必要。地理加权回归是一种局部回归预测方法,其利用主变量与环境要素的相关关系,根据空间位置和距离特点,实现主变量的空间扩展。本研究目的即是探索地理加权回归在土壤盐分空间插值中的可用性,并与多元线性回归和协同克里格作对比来检验其精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所选择的环境变量包括NDVI,高程和距河流距离。研究结果显示,地理加权回归在土壤盐分空间扩展中效果较好,精度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均方根误差为0.305,相关系数为0.649,决定系数为0.421),该方法降低了协同克里格插值的平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阳力 陈天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国土空间治理向整体性治理转移,国土空间规划向整体性管理规划转变。有必要制定标准化的专项规划研究模式,确保专项规划研究成果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融合,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下,重构“标准化”水生态韧性研究模式。首先,回顾现有研究成果,总结水生态韧性评价、规划策略和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不足;其次,总结并分析全过程传导、全域全要素、全空间覆盖、全周期管理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再次,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重构“标准化”水生态韧性研究模式,包括全过程传导的水生态韧性研究步骤、全域全要素的水生态韧性评价体系、全空间覆盖的水生态韧性规划策略、全周期管理的水生态韧性规划实施保障等4部分;最后,提出“标准化”水生态韧性研究模式的技术路径。重构的研究模式为实证研究和其他生态韧性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薇 靳宇弯 孙立鑫 孙涛 邵冬冬
提出了一种基于生产可能性边界(PPF)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强度计算方法,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定量评估、权衡关系判定、PPF曲线绘制和权衡强度计算四个步骤。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对象,对保护情景、现状发展情景及开发情景三种土地利用发展模式下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定量化权衡分析。结果表明:各生态系统服务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R2≥0.9,P<0.01),各发展情景下,栖息地质量与碳储量之间均为协同关系;物质生产与栖息地质量间均为权衡关系,排序为保护情景<基期<现状发展情景<开发情景;而对于物质生产与碳储量之间,在保护及现状发展情景下存在协同关系;而开发情景下转变为权衡关系。该模型通过灵活比较不同生态服务间权衡关系分析进行系列管理规划的方案优选,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禹贡 蓝力民 胡丽芳
影响城市标志性形象空间配置的因子包括生态背景值、地域特色性、形象元素组合性、节点及节点等级性、区位指向性等。珠江三角洲地区标志性形象空间配置存在较多问题,如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现代标志性建筑较多而缺少岭南地域特色,可营销的标志性少等。鉴于该区域标志性形象空间配置现状,在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深挖岭南地域特色,系统开发标志性题材,配置多级、多层次的标志性形象,有计划建设标志性景观形象识别系统等对策,认为在标志性形象管理上应规划先行,实施政府主导的整合营销战略,把标志性形象作为一个城市的公共产品来经营管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连伟 刘展 宋冬梅 李东旭 胡利民 石学法
为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减灾防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构建了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脆弱性评价指标量化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GIS软件平台对黄河三角洲区域进行环境脆弱性评价与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性等级主要表现为轻度脆弱(42.7%)、中度脆弱(21%)和重度脆弱(24.9%)。其空间分布格局为海洋区域脆弱性较轻,陆地区域脆弱性较强;海洋区域内大部分属于轻度脆弱,河口区以北海洋区域属于微度脆弱;陆地区域脆弱性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轻的趋势,海岸带区域属于极度脆弱,沿海区域属于重度脆弱,黄河沿岸和内陆地区属于中度脆弱。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军 刘高焕 傅新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一种手段,其实质是依据土地类型本身的生态适宜性及其结构格局的差异性,运用人工技术调控的方法对有悖于自然生态结构的现状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与安排,从而达到土地利用系统功能趋优的目的。论文首先从生态学的角度,根据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划优化配置原则,对土地资源适宜方向与土地利用现状相匹配,甄别出需要调整的类型,构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其次基于该模型,利用GIS软件分析模块,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最后采用土地资源利用综合适宜度指数,对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说明了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原则进行土地资源优化效果很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晓梅 刘高焕 刘红光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黄河三角洲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掌握盐渍化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因地制宜地制定盐渍土改良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土壤盐渍化野外调查和对土壤样品含盐量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普通克里格和协同克里格两种方法对研究区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加入协变量的协同克里格模型可以普遍提高对含盐量估算的精度,而模型中主变量对各协变量的敏感度不一。从对含盐量计算精度提高的程度来说,各协变量依次为:Ph值>有机质>Cl-离子>高程值。通过插值得到的不同深度土壤含盐量分布图,为分析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以及当地的盐渍化土壤治理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琦,魏清泉
经济区是社会劳动地域分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每个经济区都是客观存在的拥有一定的由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地域范围和相对独立的生产地域单元。经济区划不是简单的划区分界,而是要明确各个经济区在全国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地位、专业化发展方向、区域经济结构、各个经济中心的规模及其生产力布局,因此,经济区的划分并不是可以任意的,而应遵循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红娟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程,总结了该地区乡村的二元性和低效性特征,研究了乡村转型的趋势,以及传统乡村空间的消亡、地域认同感的消失、村民发展前景的风险、村民自主性的缺失等危机,并提出了城乡规划的应对策略,包括:划定乡村控制线,编制乡村发展规划;构建"中心城市-新市镇-中心村-基层村"的城乡体系;引导乡村产业多元化和"三产化";通过建设"乡村文化绿道"将乡村整合进区域休闲网络;整合配置城乡公交网和乡村公共设施;构建两级互动的乡村规划建设体制。
关键词:
乡村转型 乡村规划 珠江三角洲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涛
从跨行政区城镇体系规划的内涵入手,剖析了我国当前的城镇体系规划制度,划分了当前制度下的跨行政区城镇体系规划的层次;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深入探讨了跨省域(省级)城镇体系发展与规划以及跨市域(地级)城镇体系发展与规划;提出了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滞后于各省区城镇体系规划,是导致跨省区城镇体系发展与规划不协调的直接原因的观点。
关键词:
跨行政区 城镇体系 区域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