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32)
- 2023(11514)
- 2022(10066)
- 2021(9672)
- 2020(8359)
- 2019(19277)
- 2018(19412)
- 2017(36431)
- 2016(20369)
- 2015(23573)
- 2014(24146)
- 2013(23127)
- 2012(21386)
- 2011(19316)
- 2010(19395)
- 2009(17948)
- 2008(17916)
- 2007(16629)
- 2006(13945)
- 2005(12309)
- 学科
- 济(79662)
- 经济(79578)
- 管理(59032)
- 业(54571)
- 企(45684)
- 企业(45684)
- 方法(40911)
- 数学(35589)
- 数学方法(35079)
- 财(22255)
- 中国(21368)
- 农(21219)
- 学(17728)
- 业经(16574)
- 理论(16487)
- 制(14988)
- 地方(14762)
- 务(14631)
- 财务(14568)
- 财务管理(14521)
- 贸(14496)
- 贸易(14489)
- 易(14042)
- 农业(13861)
- 企业财务(13699)
- 和(13303)
- 教育(12705)
- 银(12321)
- 银行(12291)
- 技术(12008)
- 机构
- 大学(294673)
- 学院(291543)
- 济(111443)
- 管理(110594)
- 经济(108841)
- 理学(94847)
- 理学院(93782)
- 管理学(91821)
- 管理学院(91268)
- 研究(89846)
- 中国(67446)
- 京(61659)
- 科学(56859)
- 财(53353)
- 农(46383)
- 江(45468)
- 所(44947)
- 中心(43527)
- 业大(43522)
- 财经(42759)
- 范(40734)
- 研究所(40669)
- 师范(40333)
- 经(38495)
- 北京(38426)
- 州(36572)
- 农业(36504)
- 经济学(34062)
- 技术(32737)
- 院(32117)
- 基金
- 项目(190804)
- 科学(149160)
- 研究(141163)
- 基金(135677)
- 家(117069)
- 国家(116021)
- 科学基金(99869)
- 社会(86513)
- 社会科(81826)
- 社会科学(81801)
- 省(76983)
- 基金项目(71832)
- 教育(68862)
- 自然(65054)
- 划(64529)
- 自然科(63516)
- 自然科学(63499)
- 自然科学基金(62314)
- 编号(59732)
- 资助(56359)
- 成果(49461)
- 重点(43230)
- 部(42258)
- 课题(41645)
- 发(39891)
- 创(39845)
- 大学(38227)
- 科研(37037)
- 创新(37027)
- 教育部(36482)
- 期刊
- 济(120225)
- 经济(120225)
- 研究(84304)
- 中国(57437)
- 学报(47122)
- 财(45503)
- 教育(42934)
- 农(40847)
- 科学(40364)
- 管理(39160)
- 大学(36734)
- 学学(33103)
- 技术(29167)
- 农业(27437)
- 融(22900)
- 金融(22900)
- 财经(22140)
- 业经(20321)
- 经(19026)
- 经济研究(18293)
- 图书(18266)
- 问题(16533)
- 版(15042)
- 业(14777)
- 技术经济(14697)
- 统计(14671)
- 理论(13973)
- 财会(13887)
- 策(13361)
- 商业(13191)
共检索到427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孝锋 魏彤儒 文丽
多校区大学是我国现代大学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目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多校区大学也要实现自身的协调、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担负起"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历史使命。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来审视和谐多校区大学,阐述了多校区大学的系统论特性和系统论的规律启示,并对多校区大学的系统优化问题提出了建议思考。
关键词:
多校区大学 和谐 系统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伟
一、医院内部审计现状及问题卫生部颁布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规定,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良好的医院内部审计对加强经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秀英
心理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不和谐引起的。要坚持四个教育原则,实践四个有机结合方略,优化四个心理支持系统,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和谐教育体系和机制。
关键词:
大学生 弱势群体 心理和谐教育 实践方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雪峰
大学校园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影响到全社会的和谐。精心设计、科学管理、日益完善的大学校园,必将以自身的和谐促进和推动全社会的和谐,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形成双向互动的弹性共生机制,最终达到持久的共同和谐。
关键词:
大学 和谐校园 构建途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联合
本文在厘清高职文科专业内在教育价值问题研究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系统论的视角就高职文科专业的内在教育价值问题做了详尽的系统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文科专业内在教育价值问题的内涵界定。
关键词:
高职文科专业 内在教育价值 系统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忠江 王卫 梁彦庆
京津冀都市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经济地域系统,京津冀区域和谐的实质是系统和谐,包括内环境和谐、外环境和谐与系统总体和谐。文章选择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投资效果、公共教育投入、公共卫生投入、水资源量等6大指标,分析区域和谐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先进的特大城市和落后的腹地,是京津冀都市圈整体布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关键词:
系统论 京津冀都市圈 区域和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管德明、杨帆在《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11期中撰文,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了当下中、高职教育的困境,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过程及其专业设置等方面指出了符合职教培养目标的衔接途径与方法,剖析了我国职业教育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践与协作。在系统论视角下,我国中、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着如下困境:1.中职教育面临发展困境,中职生源萎缩、中职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偏小,使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运超
本文从美国多校园大学系统与中国多校区大学的管理比较研究的角度 ,着重讨论了我国多校区大学管理的理论研究问题。主要讨论了多校区大学管理研究的理论视角、多校区大学管理的多样性、多校区大学与校区之间的关系等理论问题。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管理 多校区大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运超 沈红
90年代以来 ,我国大学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质性合并 ,形成了一批由多个校区组成的新大学。本文在对我国多校区大学的形成过程作了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研究了多校区大学管理的特殊性 ,提出实施多校区大学管理的基本途径 ,即实施战略管理、正确地对校区功能定位、实行学院制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福军 王秀芳
本文认为省级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是一项复杂、开放的系统工程,应坚持系统的整体性、建设目标的层次性、建设内容的关联性和保障机制的动态性理念,进行建设方案设计,要通过系统同构、协同并举实施项目建设,从而实现系统优化,使特色名校建设取得扎实成果。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钱双逢 冷树青
中国社会系统的现代转型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推进和谐政治系统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立足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系统民主集中性、稳定性和复杂性的实际,社会主义和谐政治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稳中求变、突出重点和阶段推进,而其主要路径则是构建科学的整合机制、推动制度化建设和促进意识形态社会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夏凤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要落实于人,因为社会的发展首先依赖于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首先是健全平和的和谐人格的形成,这也是个体和谐发展的动力之源。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面貌、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方安
师生关系是一种多主体关系性存在。和谐师生关系既是教育资源又是教育质量。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责任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发挥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主导作用,积极转变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被动地位,营造立德树人的学校文化,重视家庭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协调作用,要弘扬尊师重道的教育传统。
关键词:
关系责任 师生关系 责任主体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余海波
文章阐述了民族认同的内涵,学校在少数民族学生认同构建中的作用以及影响,认为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认同,两者的构建应该是和谐的。和谐是指"合而不同",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上的、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之上的和谐。学校在引导青少年构建民族认同的过程中,应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树立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在学业和经济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关心。
关键词:
校园 和谐民族认同 制约因素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