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4)
2023(10911)
2022(9376)
2021(8753)
2020(7690)
2019(17730)
2018(17668)
2017(33859)
2016(18453)
2015(21083)
2014(21169)
2013(20711)
2012(18922)
2011(17169)
2010(16877)
2009(15732)
2008(15437)
2007(13973)
2006(11563)
2005(10130)
作者
(53194)
(44792)
(44755)
(42631)
(28305)
(21561)
(20400)
(17619)
(16841)
(15854)
(15268)
(14996)
(14084)
(14057)
(14036)
(13777)
(13745)
(13287)
(12876)
(12866)
(10965)
(10912)
(10862)
(10324)
(10205)
(10109)
(9889)
(9685)
(8965)
(8813)
学科
(78220)
经济(78138)
管理(54579)
(52013)
(43108)
企业(43108)
方法(41679)
数学(36917)
数学方法(36438)
(20789)
(19640)
中国(18951)
(16509)
业经(15684)
理论(14391)
(14320)
贸易(14315)
地方(13910)
(13897)
(13471)
财务(13416)
财务管理(13383)
(13124)
农业(13030)
企业财务(12688)
(11845)
技术(11841)
环境(11517)
(11205)
银行(11177)
机构
大学(271229)
学院(270018)
(109778)
经济(107594)
管理(105977)
理学(92245)
理学院(91290)
管理学(89574)
管理学院(89067)
研究(83264)
中国(61985)
(55631)
科学(52290)
(50201)
(43021)
(41260)
财经(41249)
业大(40677)
中心(40076)
(39615)
研究所(37795)
(37371)
(35138)
师范(34762)
经济学(34655)
农业(34100)
北京(33987)
经济学院(31603)
(31514)
财经大学(30706)
基金
项目(184534)
科学(145789)
基金(135132)
研究(132668)
(117689)
国家(116744)
科学基金(101109)
社会(84442)
社会科(80230)
社会科学(80208)
(72795)
基金项目(71998)
自然(66595)
自然科(65116)
自然科学(65098)
自然科学基金(63937)
教育(63201)
(61354)
资助(55713)
编号(53411)
成果(42433)
重点(41851)
(41454)
(38759)
(38713)
课题(36487)
创新(36229)
科研(36136)
教育部(35936)
国家社会(35204)
期刊
(111338)
经济(111338)
研究(73333)
中国(46050)
学报(43579)
(41181)
科学(38816)
(37096)
管理(37008)
大学(33265)
学学(31293)
教育(28114)
技术(26190)
农业(25122)
财经(21448)
(20296)
金融(20296)
(18446)
业经(18148)
经济研究(17769)
问题(15722)
技术经济(14208)
统计(14093)
(13772)
(13399)
图书(13205)
(12751)
理论(12745)
商业(12224)
(12132)
共检索到376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洪潮  牛冲槐  
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聚集现象在达到特定条件时的外部表现。人才聚集系统作为一个系统特例,不仅具备子系统、结构、层次等系统基本特性,并表现出整体性、综合性、有序性、动态性和最优化五个方面的个性特征。从系统科学新三论角度看,人才聚集系统存在着人才聚集耗散结构、子系统不断协同而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有序动态的的自组织结构、状态会跳跃式地变化到某一新的状态(稳态或非稳态)的突变现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林  刘兵  于树江  
本文通过对2006-2010年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524篇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首先提取出与区域人才聚集效应相关的367个分析单元;其次,结合已有研究,将区域人才聚集效应划分为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共识别归纳出5类16种效应,编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升级效应和带动效应分别是时空两个维度中最显著的聚集效应,反映出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共赢关系;最后,根据内容分析结果,得出了关于促进区域人才聚集正向效应、预防负向效应的结论与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洪潮  牛冲槐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结果,当人才聚集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产生人才聚集现象,形成人才聚集系统。人才聚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质量互换,其结果既可能出现人才聚集的积极效应,也可能出现人才聚集的消极效应。文章指出,为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本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才聚集环境,遵守人才聚集效应系统质量互换规律,不断优化系统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丽芳  牛冲槐  王忠奎  
区域人才聚集系统往往是地方政府与组织的演化博弈系统。通过研究组织和组织之间、地方政府和组织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区域人才聚集系统的演化博弈过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牛冲槐  
本文认为,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是科技型人才流动的产物,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发生质变时就会产生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聚集效应的一种特殊形式,除了具备人才聚集效应的诸多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文章提出,科技型人才流动的动因有引致性动因和驱致性动因两种,要形成人才聚集现象进而实现人才聚集效应必须同时提升这两个方面的水平。而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边界的存在则需要地区或企业严格控制好科技型人才聚集度,使之处于最优点以保障经济水平快速有效的增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卫明  陈晓红  肖光华  
产业集群的形成由产品运输成本、企业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函数、区域效应和聚集效应等因素决定 ,当运输成本高于一定数值时 ,聚集不能形成。当运输成本低于这一数值时 ,则存在产业聚集现象 ;聚集虽很可能发生于有区域效应的地区 ,但聚集效应足够大时 ,聚集也可以发生于缺乏区域效应的地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魏剑锋  
商业集群是商品流通领域中一个普遍而重要的经营组织形式。中小商业企业聚集经营能够产生聚集效应,具有竞争优势。本文建立了信息传导模型,分析了各种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商业集群特殊的信息传导机制对聚集效应的决定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兰芳  邓黎桥  董亮  
本文以2008-2014年我国31个省市为研究样本,构建金融人才区位熵系数测度各省市金融人才聚集程度,并实证考察了金融人才聚集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人才的省域分布不均衡,且金融人才聚集在区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邻接矩阵下,东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人才聚集会对关联地区的金融人才聚集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而中部地区更容易形成金融人才资源的争夺;经济距离矩阵下,东部地区各省份之间金融关联性比中、西部地区更强。基于此,建议我国在未来金融人才发展中,注重区域协调,在保证金融人才合理聚集的前提下,缓解金融人才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根据区域金融人才聚集空间溢出效应的不同制定差异化方案。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兰芳  邓黎桥  董亮  
本文以2008-2014年我国31个省市为研究样本,构建金融人才区位熵系数测度各省市金融人才聚集程度,并实证考察了金融人才聚集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人才的省域分布不均衡,且金融人才聚集在区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邻接矩阵下,东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人才聚集会对关联地区的金融人才聚集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而中部地区更容易形成金融人才资源的争夺;经济距离矩阵下,东部地区各省份之间金融关联性比中、西部地区更强。基于此,建议我国在未来金融人才发展中,注重区域协调,在保证金融人才合理聚集的前提下,缓解金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牛冲槐  王燕  刘涛  
科技型人才聚集是科技型人才流动的产物,它既可能出现1+1>2的积极作用(经济性效应),也可能出现组织冲突,增加内耗,产生1+1<2的消极作用(不经济性效应)。系统创新是实现科技型人才聚集经济性效应产生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应从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系统的内外部创新因素(制度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创新,以促使科技型人才聚集经济性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牛冲槐  杨玲  芮雪琴  
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有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可以内化为科技型人才本身的因子,影响着科技型人才的知识存量和知识积累。当他们的知识存量和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在科技型人才聚集区域内,有利于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可为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营造更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的分析,在论述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对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从科技型人才聚集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的正负影响,以便消减其负面影响,提升其正面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牛冲槐  杨彦超  杨玲  
科技环境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科技环境有利于促进科技型人才在一定区域聚集,形成人才集聚现象并产生一定的人才聚集效应。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中西方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正负面影响。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科技环境的相关措施,旨在以良好的科技环境促进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科技竞争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牛冲槐  接民  张敏  段治平  李刚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产物。当人才流动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产生人才聚集现象。若人才聚集内外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比较适宜,人才聚集就会出现加总作用,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本文在分析人才聚集现象后,提出了人才聚集现象和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以及知识溢出效应、创新效应等人才聚集效应的8个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人才聚集效应的具体特征进行了总排序,依次为:创新效应、区域效应、时间效应、规模效应、激励效应、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集体学习效应。为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提供了重点管理的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郭丽芳  牛冲槐  
全国31个省市区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呈东高、中中、西低格局;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与地理位置优越的沿海地区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显著。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强弱与地区经济实力呈现马太效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越能吸引高素质人才,进而产生较高的人才聚集效应,并反作用于该地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桢  
人才聚集环境效应表现导向效应、互动与条件制约效应、整体效应等特征。人才聚集环境是人才聚集的原始推动力,人才聚集效应突出反映了人才聚集对人才环境产生的反馈作用。二者存在相互催生和驱动的经济关系。基于人才聚集环境效应,中西部地区亟需优化人才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