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15)
2023(10481)
2022(8841)
2021(8445)
2020(7083)
2019(16209)
2018(15831)
2017(29544)
2016(16342)
2015(18847)
2014(18918)
2013(17501)
2012(15847)
2011(14021)
2010(13722)
2009(11797)
2008(10727)
2007(9195)
2006(7529)
2005(6188)
作者
(43674)
(36703)
(36438)
(34536)
(22983)
(17362)
(16559)
(14463)
(14103)
(12910)
(12596)
(12228)
(11667)
(11410)
(11289)
(11271)
(10981)
(10928)
(10566)
(10359)
(9046)
(8968)
(8852)
(8503)
(8261)
(8090)
(8045)
(8015)
(7477)
(7293)
学科
(55621)
经济(55547)
管理(44667)
(38968)
(32094)
企业(32094)
方法(28704)
数学(25585)
数学方法(25161)
中国(16907)
(15605)
(15132)
理论(13354)
(12329)
业经(11850)
(11140)
技术(10961)
地方(10702)
教学(10262)
农业(10123)
教育(9916)
(9509)
财务(9455)
财务管理(9430)
(9006)
(8982)
企业财务(8949)
(8794)
银行(8765)
环境(8732)
机构
学院(214408)
大学(207500)
管理(81562)
(78463)
经济(76685)
理学(70884)
理学院(70149)
管理学(68635)
管理学院(68263)
研究(66806)
中国(48336)
(43236)
科学(42810)
(35954)
(35489)
业大(33582)
中心(32333)
(32262)
(31985)
技术(31677)
研究所(29559)
财经(29172)
(28415)
师范(28022)
农业(27980)
(26754)
北京(25970)
职业(25554)
(25408)
(25397)
基金
项目(155632)
科学(122977)
研究(116556)
基金(109988)
(96233)
国家(95414)
科学基金(82579)
社会(70991)
社会科(67152)
社会科学(67136)
(64564)
基金项目(58363)
教育(58262)
(53905)
自然(53782)
自然科(52597)
自然科学(52579)
自然科学基金(51602)
编号(49584)
资助(44643)
成果(38608)
重点(35854)
课题(35363)
(33935)
(33731)
(33115)
创新(31321)
科研(30113)
项目编号(29976)
教育部(29454)
期刊
(77435)
经济(77435)
研究(55407)
中国(46805)
教育(37393)
学报(35029)
(30840)
科学(30719)
管理(29791)
(28745)
大学(27239)
技术(25671)
学学(25500)
农业(21409)
职业(15211)
(14637)
金融(14637)
财经(13918)
业经(13650)
经济研究(12341)
(12035)
(11548)
(10747)
论坛(10747)
图书(10669)
科技(10526)
(10504)
问题(10220)
技术教育(9927)
职业技术(9927)
共检索到302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邹吉权  刘晓梅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高职教育提出新要求,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新需求,学生成长成才对优质教育提出新诉求,所有这些,都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然而,人才培养体系至今没有明确的概念和准确的界定,尚未搭建出清晰的框架,人才培养体系的要素、结构以及运行机制尚不明确,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特点、功能尚不清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必须基于系统科学构建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明晰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要素和运行机制,强化人才培养过程的开放性和整体性,大力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创新职业能力清单化、课程模块化、教材活页化、团队结构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焦扬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各领域,最重要的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高水平育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方元春  王璜  
高职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首要前提,就是要转变高职教育教学评价观念,改革传统的以校内监控评价为主的教学导向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柳清  刘晨  
为适应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需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本文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转变出发,分析了医学类高职院校在为基层培养医学高职人才的过程中,应重点从三个方面分析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即: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重视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与态度;明确执业任务,建构与执业岗位任务对应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教学,强化基层医疗人员实践能力培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宇  
基于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指出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高职院校探索最优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便是当务之急,探讨了其物联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相关内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齐秀廷  
道桥专业职业人才应具备三种能力:一是专业能力,二是社会能力,三是方法能力,即应具备完善的三维能力体系。需要把上述人才的相关能力进行相应的专业层次定位,不仅可以进行纵向的层次定位,同时还可以进行横向的层次定位,如此一来,可实现对高职道桥专业职业人才具体培养目标的有效分解以及最终实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俊  田丽洁  劳文薇  
移动通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基于移动终端岗位能力需求,建立系统化的岗位课程体系,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要求,以及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资格考证内容融入课程,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获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以校企深度融合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基础,探索"2+1"、"2+0.5+0.5"等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曙芝  王庭之  
文章基于生态化课程的基本观点,结合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实践,阐述了高职院校应通过确立生态化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模型,建立生态化课程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步骤,构建基于生态化课程观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章熙春  
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教育改革发展、对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讲话明确指出,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并强调要抓好3项基础性工作,即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本文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实际,主要针对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一主题,谈谈我们的思考和做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长禄  
如何面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要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要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以加强党的领导把方向,以构建教育教学体系为核心,以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为互动支撑,以管理服务体系为保障,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珑  
基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以内涵式发展为导向,构建高职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针对目前专业评估中存在的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评价指标单一等方面的不足,以体现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为载体,构建由能够充分体现专业内涵式发展建设的因素与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以期实现高职专业质量评价实践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宋保维  崔景元  
学科是研究型大学凝聚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载体。在10余年的教改实践中,航海学院着力抓学科建设,促进师资、精品课程、教材、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等要素同步提高;促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相结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旗  
高职院校内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可认为是一种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功能。高职院校内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是人而不是物,不能等同于生产型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高职院校需要逐步形成制度完备、组织严密、运行有序、监控到位的内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并在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方面严格执行,切实保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应中  
构建高职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需要遵循达成评价主体认同、凸显专业特性、突出人才培养绩效评价、兼重定量与定性评价等基本准则,采取建构评价目标、协商评价方案、开放评价渠道、交流评价信息等行动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濮丽萍  吴丽荣  孙小娅  
我国高职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模式趋同、课程设置欠合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力度不大、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以及实验、实训软环境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应明确目标,制订高职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以改促教,实施卓越护理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紧贴岗位,优化实验实训基地;显隐结合,创新护理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科学设计,构建多元客观过程化质量控制体系;精心组织,保障卓越护理人才培养实施,推行医教协同、校院合作的体制机制,使卓越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向国际化拓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