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41)
- 2023(18200)
- 2022(15553)
- 2021(14368)
- 2020(12254)
- 2019(27817)
- 2018(27427)
- 2017(53221)
- 2016(28488)
- 2015(32021)
- 2014(31107)
- 2013(30613)
- 2012(27860)
- 2011(24770)
- 2010(24653)
- 2009(22892)
- 2008(22559)
- 2007(19817)
- 2006(17263)
- 2005(15175)
- 学科
- 济(120068)
- 经济(119938)
- 业(104740)
- 管理(96501)
- 企(94164)
- 企业(94164)
- 方法(58001)
- 数学(47456)
- 数学方法(46852)
- 财(35762)
- 业经(34993)
- 农(34542)
- 中国(29102)
- 务(25849)
- 财务(25772)
- 财务管理(25733)
- 企业财务(24430)
- 农业(24249)
- 技术(23804)
- 理论(23513)
- 制(22198)
- 学(21989)
- 地方(21445)
- 和(20580)
- 贸(20022)
- 贸易(20010)
- 易(19366)
- 划(19151)
- 策(18180)
- 环境(17355)
- 机构
- 学院(403257)
- 大学(401056)
- 管理(167468)
- 济(164095)
- 经济(160797)
- 理学(145286)
- 理学院(143849)
- 管理学(141472)
- 管理学院(140739)
- 研究(123833)
- 中国(95662)
- 京(84239)
- 财(76399)
- 科学(75111)
- 财经(61705)
- 农(61649)
- 所(59592)
- 江(58725)
- 业大(58229)
- 中心(57350)
- 经(56263)
- 研究所(54033)
- 北京(52606)
- 范(50033)
- 师范(49556)
- 经济学(49444)
- 农业(48156)
- 州(47526)
- 财经大学(45916)
- 院(45505)
- 基金
- 项目(274800)
- 科学(218724)
- 研究(203227)
- 基金(201139)
- 家(173318)
- 国家(171813)
- 科学基金(150878)
- 社会(129696)
- 社会科(123061)
- 社会科学(123032)
- 省(107636)
- 基金项目(106427)
- 自然(97841)
- 自然科(95657)
- 自然科学(95637)
- 自然科学基金(93979)
- 教育(93671)
- 划(89312)
- 编号(82644)
- 资助(82560)
- 成果(65205)
- 部(60675)
- 重点(60603)
- 创(60476)
- 发(57895)
- 课题(55893)
- 创新(55791)
- 国家社会(53505)
- 教育部(52845)
- 科研(52183)
- 期刊
- 济(177022)
- 经济(177022)
- 研究(115344)
- 中国(72815)
- 管理(65885)
- 财(61833)
- 学报(57846)
- 农(55606)
- 科学(55217)
- 大学(45571)
- 教育(43161)
- 学学(42963)
- 技术(38791)
- 农业(38712)
- 融(33563)
- 金融(33563)
- 业经(30951)
- 财经(30703)
- 经济研究(27809)
- 经(26366)
- 问题(22892)
- 业(22338)
- 技术经济(21962)
- 科技(19585)
- 现代(19132)
- 商业(18974)
- 图书(18882)
- 理论(18798)
- 统计(18502)
- 财会(18360)
共检索到581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鄂湘 吴睿智
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规律,有针对性地研究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可以丰富企业创新能力研究体系,并更有效地提出对策和建议。本研究从系统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企业创新活动,构建基于系统理论的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以江浙沪中小LED照明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目前该区域内中小LED照明企业的创新能力现状。论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中小LED企业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反馈能力对创新产出能力产生的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创新反馈能力对创新协调能力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论文还运用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了具体变量间的关系,发现在中小LED企业中,企业战略支持程度和研发设备投资额对企业专利数呈现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罗兴武 张皓 刘洋 陈帅
本文基于事件系统理论,以钉钉数字化创新成长为纵向案例研究,深入探索平台企业数字创新能力塑造的过程机理,并揭示数字创新模式、合作意愿、迭代创新对该形成过程的作用及影响。研究发现:事件的相关属性会影响平台企业的数字创新模式支配地位,被动型事件迫使企业采取重组式创新扫描与吸收数字创新机会的同时,也促使企业采取分布式创新创造主动型事件提升数字资源利用和探索能力;网络效应下的合作意愿一定程度影响数字创新模式的选择,迭代创新能够强化主动型事件在数字创新能力塑造过程中的正向效应;主被动型事件的交互影响帮助平台实现“冷启动期→成长期→扩张期”的快速跃迁,表现为主动型事件增加,被动型事件减少,逐步形成数字创新能力的正向反馈。本文研究结论对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如何在动态事件环境中进行数字创新模式选择、塑造数字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乔德健 张国梁
后危机时代,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适应变化,依靠创新开创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局面,是当前我国民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约翰.霍兰(John Hol l and)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剖析了民营企业的主体适应性,构建了民营企业主体适应的过程模型。基于对民营企业主体适应性的分析,揭示了管理创新与企业适应性的内在一致性,最后提出了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陆园园 薛镭
文章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企业创新网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崭新视角探讨企业创新网络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并提出创新网络刺激—反应模型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在创新网络方面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振刚 刘子琪 尚钰
基于事件系统理论,应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以两家本土知名制造企业为纵向研究案例,揭示创新氛围、创新能力、创新开放度在创新质量提升中的作用,可为其它制造企业提供指导。研究发现:事件空间、事件强度影响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在被动性事件中通过利用性创新能力识别创新机会,在主动性事件中通过探索性创新能力获取创新机会和资源;创新氛围有助于促使利用性创新能力向探索性创新能力转变,创新开放度有助于提升主动性事件对创新质量的促进效果;在制造企业成长历程中,被动性事件和主动性事件的交互作用形成创新质量提升的正反馈,被动事件变少、主动事件变多,创新质量得以提升。研究结论对中国本土制造企业如何在复杂动态的事件环境中进行创新管理、促进创新质量提升具有一定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罗小芳 李柏洲
本文以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原始创新过程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国外经典创新过程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系统理论,构建了包含选择过程、运行过程、绩效评价过程和系统演化过程的创新过程模型(SOEE)。该模型描述了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原始创新过程的动态性、开放性及超循环系统性,适用于目前我国企业的原始创新及其持续性创新活动。SOEE模型的构建不仅完善了创新过程模型的完整性及系统性,而且能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原始创新活动提供实践指导和决策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武威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考察行业特征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1)在构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我国2006~2008年高技术产业数据,应用整体性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2)应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我国各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排序;(3)应用GM(0,N)模型量化分析了行业特征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D密集度、技术密集度、行业开放程度、外资企业规模比重等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相对显著,而国有企业规模比重、市场集中度、本土企业消化吸收能力等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霍明 胡继连 邵宏宇
本文利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企业IT能力的复杂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IT部门和业务部门三个CAS主体基于刺激---反应规则形成的执行系统决定了企业的IT能力水平,而三者之间以及三者与环境中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信用分派和规则发现两种机制影响企业的IT能力演化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IT交互惯例的概念,认为企业的IT交互惯例是影响企业IT能力演化的关键因素。同时,基于IT交互惯例对企业通过IT应用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并解释了"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现象,为企业构建卓越的IT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白冰 邓修权 高德华
基于复杂系统的企业能力研究是复杂性科学和企业能力理论自身发展共同推动的结果。这有助于深入认识企业能力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和正确理解企业竞争优势之源,从而丰富企业能力理论的内容。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之上,阐述了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企业能力研究现状,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华 付春 邓群钊
将高科技企业合作创新界面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借鉴系统理论中促进系统高效、有序、稳定的相关原理,提出了如何引入负"熵"流——管理机制促使高科技企业合作创新界面系统达到"满意状态",总结了系统原理对创新界面管理的诸多启示,分析了当前合作创新界面现状与"满意状态"存在的差距以及差距产生的原因,针对差距提出管理策略,并对"创新合作伙伴选择"、"合作创新界面中的位置选择"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
关键词:
高科技企业 合作创新 界面管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雅倩
学生创新行为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表现,研究性教学是提升学生创新行为的关键行动。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通过1752份高职学生调查数据发现: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能够正向影响学生创新行为,也能通过激发学生院校认同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提升创新行为,且间接效应高于直接效应。链式中介进一步表明学生院校认同感能够有效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但调研结果显示学生院校认同感较低。为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通过展现院校创新样态提高学生院校认同感;重新调整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健全研究性教学指导制度,为研究性教学提供积极的制度环境;构建与疏通学生学业情绪反馈渠道,提高院校对学生学业认知态度与学业参与情感的关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家霞 顾力刚
首先对企业生态系统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了企业生态系统的成员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然后,提出基于生态系统的企业战略,并分析不同类型企业在企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用A集团和B企业的实际案例对企业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和缝隙型企业的不同战略特点进行论证,并说明构建企业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升 刘泽 张楠
研究企业信息化、IT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者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IT人力资源水平不仅直接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正向影响,还通过IT业务应用水平和IT协同集成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影响;IT业务应用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不直接产生影响,但通过IT业务集成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影响;IT协同集成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正向影响。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调研情况对研究结果进行充分讨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升 刘泽 张楠
研究企业信息化、IT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者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IT人力资源水平不仅直接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正向影响,还通过IT业务应用水平和IT协同集成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影响;IT业务应用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不直接产生影响,但通过IT业务集成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影响;IT协同集成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存在正向影响。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调研情况对研究结果进行充分讨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丽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复杂适应性特征,从创新主体的适应性、区域创新主体之间的耦合性关联以及区域开放三个层面构建了区域创新驱动力模型。运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这些要素对区域创新的驱动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创新需求是区域创新的内生动力源;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区域创新的驱动作用非常显著;体现区内创新主体与外部环境互动的区域开放特征对区域创新的驱动作用尚未发挥出来。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省域层面上创新驱动力的形成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