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1)
- 2023(13938)
- 2022(11977)
- 2021(11241)
- 2020(9810)
- 2019(22164)
- 2018(22080)
- 2017(41867)
- 2016(22611)
- 2015(25626)
- 2014(25260)
- 2013(24708)
- 2012(22599)
- 2011(20364)
- 2010(20249)
- 2009(18796)
- 2008(18453)
- 2007(16722)
- 2006(14284)
- 2005(12575)
- 学科
- 济(89640)
- 经济(89546)
- 管理(69801)
- 业(69212)
- 企(57293)
- 企业(57293)
- 方法(44587)
- 数学(39275)
- 数学方法(38731)
- 农(26032)
- 财(23753)
- 中国(23593)
- 技术(21312)
- 业经(19993)
- 学(18544)
- 农业(17388)
- 地方(17348)
- 制(17054)
- 贸(16355)
- 贸易(16345)
- 易(15866)
- 理论(15219)
- 务(15154)
- 财务(15097)
- 财务管理(15060)
- 银(14854)
- 银行(14807)
- 企业财务(14247)
- 行(14068)
- 和(13670)
- 机构
- 学院(318102)
- 大学(317792)
- 济(128910)
- 管理(127539)
- 经济(126239)
- 理学(110297)
- 理学院(109164)
- 管理学(107202)
- 管理学院(106601)
- 研究(102306)
- 中国(78583)
- 京(66453)
- 科学(64313)
- 财(58099)
- 农(56625)
- 所(50789)
- 业大(50288)
- 中心(50162)
- 江(49299)
- 财经(46450)
- 研究所(46333)
- 农业(44653)
- 经(42102)
- 北京(40909)
- 范(40060)
- 师范(39585)
- 州(38811)
- 经济学(38796)
- 院(36729)
- 技术(35348)
- 基金
- 项目(217832)
- 科学(172707)
- 基金(158396)
- 研究(156670)
- 家(138865)
- 国家(137709)
- 科学基金(119133)
- 社会(99294)
- 社会科(94306)
- 社会科学(94280)
- 省(87314)
- 基金项目(84261)
- 自然(78674)
- 自然科(76954)
- 自然科学(76930)
- 自然科学基金(75625)
- 教育(73412)
- 划(73153)
- 资助(64320)
- 编号(62885)
- 创(50054)
- 成果(49955)
- 重点(48979)
- 部(47799)
- 发(46353)
- 创新(46115)
- 课题(43238)
- 科研(42279)
- 国家社会(41184)
- 教育部(40995)
- 期刊
- 济(135285)
- 经济(135285)
- 研究(86841)
- 中国(63829)
- 学报(50619)
- 农(49989)
- 管理(47614)
- 科学(46876)
- 财(46701)
- 大学(38555)
- 学学(36139)
- 教育(34863)
- 农业(34068)
- 技术(31508)
- 融(27625)
- 金融(27625)
- 业经(23031)
- 财经(22560)
- 经济研究(21195)
- 经(19426)
- 业(19293)
- 问题(18076)
- 科技(18017)
- 技术经济(17742)
- 图书(16800)
- 统计(16112)
- 策(15870)
- 版(15869)
- 理论(15105)
- 商业(14163)
共检索到464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炳军 张淑华
为进一步厘清科技创新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使用系统思考方法,结合"成长上限"基模,从社会市场经济、科技创新、政府制度三方面建立系统主体因素的因果反馈回路,探究粮食生产科技创新整体的内在机制,引入可持续发展策略、藏粮于技战略与动态协调机制促进系统均衡发展,并以科技创新环境为研究背景构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路径,得出科技研发基础条件、科技研发水平、创新人才数量、创新成果数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经费投入以及政策制度是粮食生产科技创新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提出健全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市场体系、加快发展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生产技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与运行动态协调机制等加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主体合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政府部门加强政策调控等提供思路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科技创新 系统思考 因果反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 孔祥斌 张安录 张雪靓 祁凌云
从耕地利用角度对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应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Lmdi)将影响1980—2010年我国省域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分为粮食单产、复种指数、耕地面积和粮作比例;对粮食生产及其分解因素的统计指标在省级层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22 592.3万t,粮食生产格局重心由南重北轻逐渐演变为北重南轻;4个因素中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变化起到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增产作用逐年降低,并被复种指数和粮作比例所替代;耕地面积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全国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军伟 张锦华 吴方卫
粮食生产中化肥施用量提高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要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首先要理清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利用空间Durbin模型(SDM),设置邻接空间、地理距离、经济空间三种权重矩阵,采用Spatial Regression ModelPartial Derivatives方法,以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我国化肥施用强度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依赖性;(2)劳动力投入、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化肥的销售价格对化肥投入存在抑制作用,粮食销售价格、各省经济发达程度、农民的文化水平对化肥投入存在促进作用;(3)未来我国化肥减量的压力比较大,压力主要在粮食主产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莹 穆月英
粮食生产既是产生能量物质,也是消耗能源的过程。在当今全球性能源紧缺、能源供求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从能源视角研究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能值核算出发,对主要投入的能源要素进行无量纲整合,在我国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框架,运用改进的随机前沿(SFA)模型对粮食生产的能源效率变化进行实证分解,并进一步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粮食生产能源效率变化进行解构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近2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能耗上升但相应能效却呈现周期式下降;劳动力产出弹性
关键词:
能源 粮食生产 生产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红宇 祝志勇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各省市粮食生产效率评价中国粮食生产综合绩效,并从支农政策、要素投入等维度考察其对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方法]基于2004—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DEA模型对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和分解,并运用面板Tobit随机效应模型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研究期内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总体达到DEA有效,且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特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改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作用偏低,"单引擎"驱动特征明显;化肥、农用机械、灌溉及支农政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化肥投入对技术效率作用不显著,各因素作用强度排序为"支农政策>化肥>农业机械>灌溉",且这些影响同样具有区域差异。[结论]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时要注重农业技术更要逐步提升农业技术效率,通过改革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和转变要素投入结构来提升中国粮食综合生产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东勋
粮食安全和粮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近年来国际粮价的不断攀升及其对中国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出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基础性地位问题重新受到重视。同时,城市化浪潮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对粮食生产产生着持续的冲击,在农业劳动力减少和耕地不断被城市化所蚕食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能否得以维持甚或有所增长?影响全国各地区粮食生产的因素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海清 王波
在现实的经济体制、政策和资源条件下,农户收入已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农户收入和粮食生产之间存在着市场本身不能解决的冲突;同时,现实粮食流通体制和农地制度束缚和制约了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易鹏 段豫川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相关因素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动态分析。同时通过建立粮食产量与大宗粮食种类各自产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大宗粮食种类的冲击对粮食总产量的传递效应及其分别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程度,从增加粮食总产量的角度为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提供一定的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琳凤 李孟刚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粮食贸易中的重要一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及生产能力增长较快,虽然在1959~1961年和2000~2003年间粮食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整体上仍呈上升趋势。长远来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并受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较大。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科技进步加快和农业投入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粮食播种面积 粮食单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四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惠兰 刘英杰 孙长平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战略后备区,粮食安全不仅是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区域内粮食生产安全程度较高,本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认为保护耕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保证一定规模的粮食播种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单产,是保障新疆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彤 郑春芳 李万峰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的粮食价格包括大米等都出现价格上涨的现象,文章希望通过对一些影响粮食产量的基本因素的分析,了解各因素的影响作用,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推断和经济意义上的检验。结论认为,当前状况下,我国粮食的成灾面积增长率和种植面积的增长率对粮食的产量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粮食 影响因素 产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旭 王善高
近年来,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而测算环境效率能直观反映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生产所付出的环境代价,进而推动中国农业生产向更具可持续性的方向转变。有鉴于此,本文基于2004-2012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环境效率,并用TobiT模型考察农户粮食生产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范围内农户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与环境效率均值分别为0.802和0.489,并且两种效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2)考虑环境效率后,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均值出现了略微的下降趋势,但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冰川 吴强 周曙东
在对江苏省13个市的粮食生产数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投入产出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土地是影响目前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面积的缩减,粮食产量有下降的趋势;此外,由于技术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在劳动力投入不断下降条件下的粮食产量上升,但是二者表面上的反向关系不应当被简单理解为劳动力对产出弹性的负作用;在农资投入方面,化肥与农业机械动力的投入对于江苏省粮食生产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粮食 影响因素 投入产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洪名勇 吴昭洋 何玉凤 王珊
能否有效提升单要素生产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以及提升全要素生产力的基础所在。本文以我国30个省区2003-2015年间粮食单要素生产力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描述性统计-泰尔指数(Theil Index)分解-空间回归模型"这一实证分析框架,较为全面地比较了粮食单产水平(yA)和劳动生产率(yL)两指标之间的关联与差异。结果表明:1)国内研究大都选择yA,而国际学界则更多采用yL作为测度指标。研究范式的差异是造成指标选取差异的根源所在,不同测度指标的选取也会深刻影响粮食政策制定与实施的一般性倾向;2)两指标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