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39)
- 2023(17182)
- 2022(14584)
- 2021(13534)
- 2020(11490)
- 2019(26159)
- 2018(25784)
- 2017(49971)
- 2016(26727)
- 2015(29939)
- 2014(29521)
- 2013(29059)
- 2012(26236)
- 2011(23161)
- 2010(22825)
- 2009(21054)
- 2008(20582)
- 2007(17718)
- 2006(15352)
- 2005(13368)
- 学科
- 济(111154)
- 经济(111034)
- 业(100858)
- 管理(91417)
- 企(90942)
- 企业(90942)
- 方法(53253)
- 数学(43490)
- 数学方法(42889)
- 业经(33738)
- 财(33479)
- 农(33249)
- 中国(26017)
- 务(24892)
- 财务(24815)
- 财务管理(24781)
- 企业财务(23501)
- 农业(23451)
- 技术(21718)
- 理论(20701)
- 地方(20498)
- 制(19971)
- 和(19715)
- 学(19551)
- 贸(18763)
- 贸易(18752)
- 划(18423)
- 易(18207)
- 策(17247)
- 环境(16828)
- 机构
- 学院(376172)
- 大学(372130)
- 管理(157546)
- 济(150684)
- 经济(147640)
- 理学(137051)
- 理学院(135705)
- 管理学(133408)
- 管理学院(132728)
- 研究(114913)
- 中国(88170)
- 京(77884)
- 科学(70997)
- 财(68955)
- 农(59229)
- 财经(56087)
- 业大(55956)
- 所(55313)
- 江(53857)
- 中心(53314)
- 经(51193)
- 研究所(50410)
- 北京(48276)
- 农业(46398)
- 范(46398)
- 师范(45948)
- 经济学(44599)
- 州(43682)
- 院(42563)
- 商学(41984)
- 基金
- 项目(261806)
- 科学(208208)
- 研究(192662)
- 基金(191686)
- 家(165628)
- 国家(164196)
- 科学基金(144114)
- 社会(122324)
- 社会科(116057)
- 社会科学(116028)
- 省(102983)
- 基金项目(102075)
- 自然(94381)
- 自然科(92281)
- 自然科学(92262)
- 自然科学基金(90606)
- 教育(88626)
- 划(85442)
- 编号(78610)
- 资助(78342)
- 成果(61292)
- 重点(57681)
- 部(57534)
- 创(56551)
- 发(55383)
- 课题(52812)
- 创新(52243)
- 国家社会(50310)
- 科研(50063)
- 教育部(49874)
- 期刊
- 济(161560)
- 经济(161560)
- 研究(104688)
- 中国(65597)
- 管理(61427)
- 财(55636)
- 学报(54552)
- 农(53876)
- 科学(52218)
- 大学(42742)
- 学学(40477)
- 教育(38071)
- 农业(37902)
- 技术(36384)
- 业经(29458)
- 融(28856)
- 金融(28856)
- 财经(26952)
- 经济研究(25038)
- 经(23166)
- 业(21786)
- 问题(21083)
- 技术经济(20327)
- 科技(18247)
- 现代(18125)
- 财会(17635)
- 商业(17522)
- 图书(17188)
- 理论(17165)
- 版(16960)
共检索到534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永杰
大型企业集团的兴衰已成为国家经济实力兴衰的表征,研究其动态能力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对于动态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般企业,少有扩展到作为中间组织的企业集团。文章基于系统协同的研究视角,分析了企业集团动态能力成长路径,进而从母公司层、子公司层和职能活动层三个不同层面构建了企业集团动态能力成长模型及实施机制,旨在深化动态能力理论研究,为我国企业集团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动态能力 系统协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邹志勇 武春友
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协同能力决定了企业集团的协同经济绩效。本文从集团企业的整体角度出发,运用协同理论,深入探究了集团企业管理协同能力的内涵与构成;通过实证研究,系统剖析了集团企业管理协同能力的构成层次以及各层次的支撑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了集团企业管理协同能力理论模型,以期对集团企业提升协同能力,提高集团整体运行绩效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协同能力 理论模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丁铭华
本文在分析企业集团管控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协同与管控的内在逻辑联系,指出新的经济条件下必须要有新的管控路径变革,并结合发展协同经济的要求,构建了"协同一集成一管控"的发展模型,对集团管控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协同经济 企业集团 管控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应可福 薛恒新
本文从协同学的角度,分析了企业集团管理中的协同效应,包括组织协同、财务协同、资产协同、信息协同、管理协同、业务协同、技术协同等。并进一步提出了充分发挥集团协同效应的途径,即从选择好成员企业、重构企业集团流程、重组企业集团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集团集成化协同信息管理系统及培植集团文化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协同 协同效应 供应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静 吴应宇
企业集团一直是学术界与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在分析企业集团资源概念与特点基础上,提出企业集团资源协同的概念及其内部有机构成,探讨企业集团资源协同对价值创造的作用,并剖析企业集团资源协同的价值创造实现过程。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资源协同 价值创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邹志勇 武春友
本文首先提出了企业集团协同能力的概念,然后利用SPSS(因子分析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给出了企业集团协同能力的理论模型和评价模型,并计算了企业集团协同能力指数。建立评价体系和模型的目的,是为企业集团评估自身的协同能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
协同能力 理论模型 评价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永杰 刘浩
动态能力演进模式主要有企业文化主导型、资源主导型、技术主导型、组织和管理流程主导型以及市场主导型五种。由于企业文化中路径依赖因素负向作用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模式的发展都将不可避免地遭遇成长上限。只有不断摆脱路径依赖,才能推动动态能力持续演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
动态能力 系统协同 演进模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宝强 罗翠华
一、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协同治理本质企业集团是以产权管理为纽带,由众多独立的企业法人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伴随着我国企业规模化和集团化的发展,以及企业集团生产经营多元化水平的提高,企业集团发展领域越来越壮大,产业结构越来越复杂,母子公司之间的管理层级越来越多。如何强化母子公司之间的协同管理,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一)协同与协同治理"协"是协调,"同"是一致,协同是指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自钦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集团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基于财务协同的企业集团控制机制问题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多数研究者虽然从不同角度对企业集团的协同效应、治理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基于财务协同视角的研究成果尚需深入。论文以财务协同为基础,分析了基于财务协同的企业集团控制关系、动因和能力,探讨了基于财务协同的企业集团控制系统的层次结构,研究了系统的协同耦合机理,并建立了系统的耦合度模型,研究结果有助于企业集团的协同管理和价值创造。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财务协同 协同耦合 企业管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丁铭华
论文提出的基于协同管理思想的企业集团资源跨组织资源共享与协同管理环状模型,涵盖了企业集团资源协同的形成机制、运行机制、进化机制和反馈机制。通过对四类机制的分析,详细讨论了环状模型的体系结构,并对各机制间的协同效应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机制 企业集团 协同管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傅元略
本文以集团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及其特性为基础 ,揭示了集团资产、负债和权益协同管理与集团现金流协同效应的关系 ,建立了度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协同效应的模型 ,分析了模型中效应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 ,提出了企业集团的投资现金流和融资现金流协同效应度量的命题。最后 ,对企业集团智力资产对经营活动现金流协同效应的贡献进行探讨。这些模型和命题的创立为企业集团度量和分析协同管理效应提供了一套便利的方法。
关键词:
协同管理效应 现金流 效应度量模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宝强
文章在研究协同效应理论及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盈利性、经营性、偿债性和成长性的财务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对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效应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而找出影响经营业绩的关键变量,为改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状况提供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自钦
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审视企业集团的价值创造因素、能力和水平,财务协同控制正是企业集团价值效应的动力和来源。结合企业集团的有关调查数据,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模型,并运用AMOS17.0软件对模型进行设定、估计和评价。实证分析表明:财务战略协同控制、财务资源协同控制和财务关系协同控制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协同控制耦合系统,对于企业集团的价值效应产生具有联动作用机制,企业集团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财务协同控制管理职能,保证这一系统的有效运行。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吕子剑 王志伟 贺金伟 辛华
动态竞争环境下,战略选择和组织适应力理论在分析企业持续成长时都存在着致命的硬伤。本文把企业如何持续成长的问题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如何持续的问题,系统剖析了这两大理论的各自优势与不足,认为这两大理论在企业与环境相互选择过程中是动态融合的,在根本上是协同演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企业竞争优势如何构建的问题及其驱动因素,并构建了动态环境下企业协同演化的成长模型,以揭示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战略选择 组织适应力 协同演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