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7)
2023(16564)
2022(14442)
2021(13561)
2020(11430)
2019(26361)
2018(26169)
2017(50353)
2016(27306)
2015(31119)
2014(30894)
2013(30215)
2012(27585)
2011(24444)
2010(24234)
2009(22092)
2008(21097)
2007(17995)
2006(15309)
2005(12923)
作者
(76709)
(63723)
(63318)
(60284)
(40864)
(30906)
(28927)
(25209)
(24400)
(22710)
(21974)
(21249)
(20299)
(20014)
(19800)
(19421)
(19025)
(18959)
(18233)
(18183)
(15756)
(15526)
(15504)
(14628)
(14229)
(14176)
(14118)
(13957)
(12758)
(12748)
学科
(105527)
经济(105418)
管理(78230)
(72629)
(61761)
企业(61761)
方法(52892)
数学(45578)
数学方法(44770)
(28087)
中国(26447)
(25770)
业经(24145)
(23470)
地方(22611)
理论(20354)
农业(18966)
(18037)
贸易(18026)
(17773)
(17449)
技术(17240)
(17042)
环境(17006)
财务(16952)
财务管理(16916)
(16789)
企业财务(15943)
(14915)
教育(14139)
机构
学院(376759)
大学(376215)
管理(150466)
(140677)
经济(137434)
理学(131711)
理学院(130242)
管理学(127375)
管理学院(126705)
研究(119133)
中国(87260)
(79290)
科学(77470)
(63224)
(60001)
(58619)
业大(58573)
中心(55389)
研究所(53977)
(53529)
财经(51793)
(51148)
师范(50632)
北京(49348)
农业(47260)
(47144)
(44389)
(44189)
技术(41663)
经济学(41640)
基金
项目(269153)
科学(211218)
研究(195334)
基金(194049)
(169461)
国家(168035)
科学基金(144947)
社会(120823)
社会科(114312)
社会科学(114281)
(106746)
基金项目(103038)
自然(96514)
自然科(94242)
自然科学(94220)
自然科学基金(92462)
教育(91627)
(89509)
编号(80574)
资助(80454)
成果(64093)
重点(60098)
(58341)
(56753)
(56057)
课题(55365)
创新(52133)
科研(51614)
大学(50241)
教育部(50101)
期刊
(145960)
经济(145960)
研究(102821)
中国(68999)
学报(61635)
科学(55553)
管理(53972)
(53255)
(48568)
大学(46912)
教育(46071)
学学(43931)
农业(37417)
技术(35911)
(25725)
金融(25725)
业经(25439)
财经(23982)
经济研究(23045)
图书(21658)
(20432)
(19965)
问题(19420)
科技(18666)
(18562)
技术经济(17882)
资源(17697)
统计(17269)
理论(16936)
商业(16090)
共检索到528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炜  曹婷  
在系统协同理论的指导下,从科学价值、保护价值、经济价值、功能价值、旅游价值五个方面对文化线路进行价值评估,测算文化线路的协同价值量,构建文化线路定量价值评估模型(CREM),并以古南襄隘道遗产保护为具体案例进行评析与验证,以期对文化线路的保护、开发、管理提供依据,从而促进文化线路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郑治伟   罗兹柏   张晓燕  
文化遗产人员解说是文化遗产与游客联系的纽带,能够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促进文化遗产价值的活化、传承与创新,实现对文化遗产的功能重构和价值实现。文章以北京故宫为例,基于游客感知角度,运用LSTM-IPA混合分析法,对文化遗产人员解说服务质量各维度感知重要性与满意度排序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1)游客对故宫人员解说服务质量评估指标存在一定的感知差异;(2)游客对故宫解说线路和解说技巧满意度不高;(3)故宫人员解说服务亟需提升的因素包括讲解方式、讲解线路、讲解互动等。上述发现进一步厘清了人员解说服务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遗产景区人员解说服务质量提升的思路和策略,也为其他文化遗产目的地提高人员解说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文慧  王强  
洪涝灾害危害面广大,为预见城市文化遗产的洪涝风险,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抗灾力4个方面构建城市文化遗产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以广州市文化遗产为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文化遗产对灾害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遗产级别与综合风险系数成正相关,且以越秀、海珠中心城区及白云区遗产综合洪涝风险最大,花都区和白云区遗产致灾风险最高,越秀区、黄浦区和从化区遗产抗灾力最差。构建文化遗产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增加对未来遗产风险的掌握,提高对遗产的应急防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卉  占绍文  金青梅  
我国文化遗产是文化资源的精髓所在。由于文化遗产在价值构成方面具有特殊性,实践中往往出现遗产价值被低估的现象。鉴于此,本文对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构成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非使用价值在文化遗产总经济价值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并在对比不同价值评估方法的基础上,以唐大明宫文化遗产为例,采取意愿价值评估法对其进行经济价值的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合理制定我国文化遗产利用策略、促进文化遗产价值发挥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敏  潘怡辉  
价值评估是城市保护的基石,评估标准的缺失或不规范,直接影响到保护对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也直接影响到保护的成效。从建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综合视角,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文化遗产标准中有争议或易疏漏的方面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六方面的内容,即形态特征的原真性、功能类型的多样性、时间界定的灵活性、地域特征的普遍性、现状特征的完整性、价值演变的规律性,以期对城市遗产价值评估标准的制定有所帮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冉璇   李渊   郭宇龙   位贺杰  
探究近3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演变规律,衡量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为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基于InVEST模型对1990~202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水资源供给、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生境质量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展开评估,并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利用权衡协同度模型(ESTD)分析各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水资源供给服务由1990年的2.39×10~7m~3下降至2000年的1.92×10~7m~3,再到2020年上升至3.74×10~7m~3,土壤保持、固碳释氧与生境质量服务的物质量持续上升;(2)从空间格局来看,水资源供给服务的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其余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格局较稳定。园内生态系统服务的Ⅳ类热点区面积由1990年的7.78 km~2增加至2020年的12.75 km~2;(3)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关系以协同为主,协同关系主要出现于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生境质量三者之间,权衡关系则存在于水资源供给与其他三种服务之间;(4)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特定生态系统服务相关条件的改变、相关政策与专项规划的实施、人类活动的干扰是影响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及权衡协同关系的主要因素。近3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格局及权衡协同关系变化显著,主导的影响因素为土地覆盖变化,当前园区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呈西部高、东部低的空间格局,未来应重点关注园区的功能分区优化,逐步探索与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着力平衡生态资源保护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樊友猛  谢彦君  
社会变革的加速、文化思潮的演进和大众需求的转向使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呈现为当前迫切的问题。本文吸收文化记忆等理论,建立起乡村遗产的"文化记忆-展示-凝视"模型,认为,乡村文化记忆是文化展示的基础,乡村遗产的主题化展示为凝视确立了具体的视觉焦点,文化凝视又以获取文化记忆为旨归。继而,在城市与乡村的结构张力下,本文从主人与客人、实践与表征、历时与共时的双重维度考察了乡村遗产的主体、性质和构成。本文并以鲁西南3个典型村落为例,从记忆符号梳理、展示主题定位和凝视目标强化等方面,构建起乡村遗产保护利用的实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海龙  
绿道游径系统规划的核心工作是通过科学的线路规划来最大限度串联自然、人文及休闲资源,同时不破坏自然环境,实现投资效益最高。川西高原地区面积广袤、地形复杂、生态敏感,自然与文化资源丰富,但绿道建设限制性因子较多,在绿道游径系统规划方面技术难度较大。选择康定市为研究区域,探索利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绿道游径系统线路规划的技术方法,希望能为同类地区绿道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林贤彪  颜燕燕  闵庆文  王锦福  郑江闽  张永勋  王维奇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非使用价值进行初步研究。以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支付意愿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63份。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的支付意愿率与支付意愿值均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民与城镇居民支付意愿率分别为71.93%和60.06%,最大平均支付意愿值分别为25.67元/a和64.56元/a,最终估算出2013年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非使用价值约为1.51亿元。经Probit与Logit回归分析表明:有无捐赠历史行为与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民受访者是否有支付意愿和支付值的主要因素;而城镇居民不仅受有无捐...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孙佼佼  郭英之  
数字化转型是文化遗产地在新时代兼顾高质量旅游体验创造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选择。文章以“数字故宫”为研究案例,整合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TF)和技术接受模型(TAM),引入文化遗产责任量表,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探索用户对数字博物馆的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的多重影响因素,揭示了数字博物馆用户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对国民遗产责任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博物馆的任务特征和技术特征能够正向影响数字博物馆的任务-技术匹配度,数字博物馆的任务-技术匹配度正向影响用户对数字博物馆的使用意愿;第二,数字博物馆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趣味性正向影响其使用意愿;第三,数字博物馆用户的使用意愿正向影响其使用行为;第四,数字博物馆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正向影响其遗产责任。文章从使用者出发分析了文化遗产地的数字化转型现象,理论上建构和拓展了数字博物馆的用户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模型,验证了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对遗产责任的影响;实践上为遗产旅游地的数字技术建设优化提供对策建议,为基于数字化手段的国民遗产责任提升提供学术参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英  王尔大  韦建华  
利用条件评价法对大连凌水寺遗址恢复性重建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价,试图揭示这一特定文化遗址的经济价值,及影响居民意愿支付的主要因素。CVM评价过程采用二元选择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年长的居民对本地区古寺的修复有着浓厚的感情,居住20年及以上消费人群的WTP明显高于居住20年以下消费人群,居民平均支付意愿为115元,高于政府用于古寺修复的人均82元预算成本。此外,受访者对凌水寺熟悉程度、家庭收入、年龄、居住时间等变量对意愿支付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艳   李茜   叶子欣  
区域协调发展的框架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已经初步形成其规划建设纲要,但地区差异、各地优势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如何充分发挥各地文化遗产资源优势以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利用核密度和空间自相关方法明确黄河9省(区)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挖掘黄河各类型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区域和热点区域。其次,从文旅融合发展角度提出以“文化主题公园”模式、集中展示带与区域文化特色城镇相结合等方式促进旅游资源利用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选择从文化遗产的空间视角开展研究,旨在推动文物文化资源整合与优化,并针对不同区域和分布特点实行不同的利用模式和开发重点,以便有效发挥资源分布优势推动黄河流域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炜  黄碧宁  
从协同论视角辨析了广西北部湾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运用文献资料法、头脑风暴法以及问卷调查法遴选出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并借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主体、客体和介体三个角度分析了广西北部湾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协同发展的驱动路径,即主体拉动、客体推动、介体支持,建议激活主体驱动因素源动力作用、发挥客体驱动因素牵引力作用、强化中介驱动因素桥梁作用,为二者协同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萍  
一旦进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地旅游迅速升温,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矛盾随即凸显。如何协调保护与开发关系,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理论与实践不断探讨的主要问题。"数字九寨"是我国世界遗产地,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率先自主创新、通过数字化管理进行实践探索的典型个案。在数字化建设中,彰显出"协同"保护与开发的管理功效端倪。本文基于协同理论,分析了"数字九寨"的协同原理及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数字化协同功效的保障措施。拟从"保护—开发"视角,为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景区在数字化建设和管理中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雪萍  
明清时期由运盐河、大运河、长江、淮河及其支流构建的淮盐运输线路,是一条覆盖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6省广大区域的文化线路。作为淮盐文化遗产最为集中的江苏,应在文化线路的视域下,认证淮盐文化遗产价值,确定保护对象,制定专项规划,率先实行淮盐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以系统地展示江苏淮盐区域的文脉及网络肌理,彰显其文化特质和精神风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