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61)
2023(16039)
2022(13982)
2021(13056)
2020(11140)
2019(24859)
2018(24407)
2017(46991)
2016(25428)
2015(28289)
2014(27951)
2013(27251)
2012(24608)
2011(22034)
2010(21423)
2009(19549)
2008(18538)
2007(15812)
2006(13405)
2005(11162)
作者
(74114)
(61721)
(61250)
(58175)
(38949)
(29792)
(27688)
(24453)
(23473)
(21496)
(20987)
(20662)
(19444)
(19170)
(19158)
(18884)
(18702)
(18482)
(17722)
(17518)
(15467)
(14933)
(14727)
(13972)
(13818)
(13636)
(13531)
(13440)
(12457)
(12337)
学科
(97386)
经济(97284)
管理(72724)
(70354)
(58171)
企业(58171)
方法(49771)
数学(43458)
数学方法(42888)
(26977)
中国(24500)
(24379)
业经(22481)
(22312)
(18805)
贸易(18795)
地方(18637)
农业(18594)
(18277)
理论(16598)
技术(16523)
(16058)
财务(15981)
财务管理(15953)
环境(15830)
(15544)
(15541)
企业财务(15096)
(13909)
(13337)
机构
大学(356935)
学院(355264)
管理(144080)
(136776)
经济(133944)
理学(127252)
理学院(125863)
管理学(123356)
管理学院(122744)
研究(114499)
中国(82026)
科学(75805)
(74480)
(63396)
业大(60025)
(58777)
(56706)
研究所(52861)
中心(52624)
农业(50368)
财经(49167)
(48675)
北京(45796)
(45587)
(45062)
师范(44990)
(42122)
经济学(40956)
(39835)
技术(37936)
基金
项目(261732)
科学(205155)
基金(191060)
研究(183113)
(169541)
国家(168200)
科学基金(144407)
社会(115564)
社会科(109601)
社会科学(109572)
(102439)
基金项目(102294)
自然(97607)
自然科(95395)
自然科学(95367)
自然科学基金(93639)
(86925)
教育(84257)
资助(78126)
编号(73144)
重点(58576)
(56427)
成果(56187)
(54819)
(54817)
创新(51164)
科研(51034)
计划(49710)
课题(49437)
大学(48173)
期刊
(135328)
经济(135328)
研究(92626)
学报(64793)
中国(58902)
科学(56315)
(55806)
管理(49999)
大学(48363)
学学(45931)
(43416)
农业(38911)
教育(34499)
技术(30556)
业经(23881)
(23551)
金融(23551)
财经(22744)
经济研究(22211)
(19879)
(19431)
科技(19033)
图书(18629)
(18291)
问题(18041)
业大(17736)
技术经济(16588)
资源(16287)
理论(16222)
商业(16022)
共检索到481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歌  张艺炜  丁宇  黄微  
在分析网民作用、传播媒介及政府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演进及网络舆情影响力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动力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网络舆情影响力,研究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并构建网络舆情演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探究了网民作用量子系统、传播媒介子系统及政府相关部门子系统对网络舆情演进及网络舆情影响力的作用。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洪亮  石立艳  李明  
【目的/意义】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促使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与演化,研究多方主体回应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对于探究网络舆情的形成机理、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网络舆情回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舆情事件、网民、传媒、网媒及政府这五个作用主体与网络舆情存在较强的互动关系,从事件危害程度及敏感度、网民情绪强度、媒体活跃度及政府信息公开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为网络舆情的应对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林芹  郭东强  
【目的/意义】企业网络舆情传播对企业、社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探究的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能够为管理部门和企业管控网络舆情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基于传播主体的特性,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通过建模和仿真对情感距离、信息风险感知、企业形象和企业舆情事件处理效果这4个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企业网络舆情传播的防控对策。【结果/结论】仿真结果表明,情感距离、信息风险感知、企业形象和企业舆情事件处理效果均对企业网络舆情传播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果  叶堃晖  
透视高铁网络对站点区域的影响机理,是科学引导站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系统的视角,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高铁网络对站点区域交通:人口、产业以及环境的影响机理模型。通过广州南站新城案例,对高铁网络影响站点区域发展进行动态仿真。研究发现:高铁网络对站点区域交通可达性、客流量影响显著;对常住人口、第三产业等高铁站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短期内影响不明显,负面的环境影响可阻碍高铁站点区域的发展。因此,高铁网络的多种影响要素的复合作用共同决定了高铁站点区域的发展,其中交通可达性是支撑其发展的基础,人口活力(客流量和常住人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汪明艳  陈梅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网络成为突发事件的主要传播平台,也使得网络舆情影响力得到更大范围的扩散和传播。【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力研究的现状,从研究着力点、研究方法、衡量因素及评价方法进行评述。然后,对影响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信息生态链、群体情绪研究进行分析。最后,从加强政府治理舆情治理的可控性角度,对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力的指标构建情况分析。【结果/结论】本文认为,为提高对网络舆情影响力的可控性,应从公众情绪、媒体责任、政府治理加强引导和治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高歌  张艺炜  黄微  
[目的/意义]研究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过程和演进机理,以准确掌握网络舆情演变规律,为相关部门增强网络舆情信息监管并引导网络舆情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搜集国内外多媒体网络舆情相关文献,结合传播学理论,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多媒体网络舆情的分类、特征为基础,研究其发展规律、演进要素,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剖析多媒体网络舆情演进机理,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揭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特点,阐释了多媒体网络舆情演进阶段、演进要素和演进机理,为大数据背景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深入研究及监管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赵剑华  万克文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已习惯在社交网络平台发表意见,进而形成所谓的网络舆情。准确建立舆情的传播模型,对于舆情的引导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帮助。【方法/过程】本文基于传统的SIR传染病模型,综合考虑用户的心理特征行为因素,搭建新型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动力学模型,并选用粒子群算法,以2016年内热点的微博舆情事件为例,求解模型参数的最优值,并进行实验数据验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用户的追根溯源心理、持续关注心理以及漠不关心心理等心理特征对舆情的传播特性有重要影响,同时本文给出的模型由于考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宁  赵胜洋  单晓红  
[目的/意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舆情预测和分级管理系统对提高政府网络监管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分时段记录网络舆情事件的新浪微指数、百度指数、头条指数作为事件热度的衡量指标,运用EGM(1.1)模型对舆情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在预测数据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网络舆情事件分级方案。综合运用上述两模型确立的舆情监管体系对"江歌案宣判""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案""莫焕晶案二审宣判"等事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结论]模型在处理舆情管理问题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精确性。结合舆情事件特点与分析结果,向政府及公司危机公关部门等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马香媛  李庆华  
本文从国内外有关互联网及系统动力学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分析入手,构建"五流"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把推进网络强国实施的"五流"融合看作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对网络强国的互联网"五流"融合模型中的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的必然性及系统动力学理论进行了阐述,通过研究在系统内部,各个主体和要素形成的复杂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信息流如何带动其他四流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机制,提出相应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的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坚  杜兰英  
在分析影响企业创新网络知识流动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知识流动的企业创新网络运行系统动力学(SD)模型。研究了企业知识整合吸收能力和网络关系能力对核心企业知识转移以及知识获取的影响,并验证了不同类型的创新市场结构对知识流动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转移知识量随着知识整合吸收能力的提高具有边际递增的特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转移知识量随着网络关系能力参数的提高不断递增,但呈现出边际递减的特性;平衡型的创新市场结构(知识源方和知识接收方创新率接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利于企业隐性知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兰月新  夏一雪  刘冰月  张鹏  连芷萱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舆情演化的多维度模型,从更高视角解读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丰富和完善网络舆情传播理论。[方法/过程]定量分析网络舆情趋势预测中信息增长率的变化问题,构建以增长率和时间为自变量,信息累计数量为因变量的多维函数模型,并通过MATLAB仿真研究各个参数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以及网络舆情传播路径分析,然后通过"成都女司机"微博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更加直观地诠释了高维模型研究网络舆情演化机理的优势。[结论/结果 ]经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得出,将logistic模型拓展到高维研究网络舆情演化机理是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李治  张潜  李小欢  
【目的/意义】针对基于地理坐标的社交网络(如微博)信息传播特征,研究复杂网络环境下网络节点影响力识别算法,为某些真实网络拓扑结构中衡量节点传播影响力的模拟仿真和实证分析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统计分析和计算机仿真方法,在传统的中心性变量基础上,考虑网络社区加权因素,引入LWCS算法;然后对该算法的排序结果以及度、紧密度、介数和k-shell之间的性能进行比较;最后,基于k-shell划分对LWCS算法加以改进并提出LWCS+算法,并通过实证分析对改进算法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识别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陈为东  王萍  王益成  
描述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要素组成并构建了概念模型,分析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从"实现、维持、恢复"3种机制一体化的视角归纳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平衡运行的驱动因子,利用系统动力学从整体上构建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模型。根据机理建立信息人行为规范化机制、利用本体描述不良信息、制定语义推理规则挖掘潜在不良信息、安装缺陷监测装置修复信息环境漏洞,优化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效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爱  毕硕本  王军  黄铜  万蕾  
本文利用社交网络分析法和GIS可视化,在地理学视角下,对微博中"山东毒疫苗事件"信息传播路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空间结构与社会经济具有相对一致性,表现为网络中节点的出入度与社会城市发展具有指向性,在个别中心城市间(北京、广东、上海)有所区别;(2)舆论微博传播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地域都形成中心节点城市,这些城市主导着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舆论方向;(3)相同时间段内的舆论信息传播路径数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对称性,东部地区要比中西部地区密集。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可嘉  陈琳琳  陈鹏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口碑传播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掌握网络口碑传播机制有助于企业制定更加有效的营销策略。鉴于网络口碑传播是一个多因素互动的过程,建立网络口碑传播系统动力学模型,从网络口碑传播主体和网络口碑传播动机两方面,仿真探究网络口碑传播机制。仿真结果表明,在整个网络口碑传播中,对于网络口碑接受者,其前半期信息接受量增长速度较快,后半期自主吸收信息量增长速度较快,而网络口碑传播者都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提高网络口碑传播者的专业性与可靠性、网络口碑接受者卷入度以及网络口碑传播动机,可以显著推动网络口碑传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