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81)
2023(15401)
2022(13259)
2021(12546)
2020(10500)
2019(24588)
2018(24491)
2017(47511)
2016(25603)
2015(29080)
2014(28983)
2013(28304)
2012(25708)
2011(22856)
2010(22623)
2009(20437)
2008(19263)
2007(16535)
2006(14196)
2005(11889)
作者
(71198)
(59326)
(58914)
(56169)
(37978)
(28625)
(26896)
(23450)
(22626)
(20980)
(20492)
(19785)
(18870)
(18537)
(18523)
(17872)
(17695)
(17633)
(16973)
(16968)
(14547)
(14379)
(14296)
(13639)
(13225)
(13166)
(13069)
(12922)
(11820)
(11749)
学科
(100612)
经济(100506)
管理(72628)
(69408)
(57142)
企业(57142)
方法(50564)
数学(44560)
数学方法(43785)
(28241)
中国(25177)
(25067)
业经(22274)
地方(21829)
(21229)
农业(19400)
理论(17963)
(16513)
贸易(16503)
(16204)
技术(16085)
(15944)
(15821)
(15743)
财务(15654)
财务管理(15620)
环境(15469)
企业财务(14695)
(13694)
(12966)
机构
大学(352057)
学院(351553)
管理(143724)
(134163)
经济(131156)
理学(125917)
理学院(124556)
管理学(121923)
管理学院(121293)
研究(110194)
中国(81243)
(74716)
科学(70624)
(59594)
(54295)
业大(54180)
(53212)
中心(52012)
(49941)
研究所(49020)
财经(48926)
(47018)
北京(46590)
师范(46563)
(44569)
(42549)
农业(42443)
(41043)
经济学(39882)
技术(37971)
基金
项目(252302)
科学(198602)
研究(183307)
基金(182826)
(158966)
国家(157662)
科学基金(136933)
社会(113992)
社会科(107947)
社会科学(107919)
(98687)
基金项目(97545)
自然(91113)
自然科(89014)
自然科学(88992)
自然科学基金(87337)
教育(85540)
(83312)
资助(76017)
编号(75722)
成果(59411)
重点(55849)
(54943)
(52843)
(52372)
课题(51388)
创新(48783)
科研(48385)
教育部(47420)
大学(47363)
期刊
(139600)
经济(139600)
研究(96892)
中国(63043)
学报(55050)
管理(51465)
科学(51096)
(48284)
(45443)
大学(42492)
教育(40476)
学学(39795)
技术(34356)
农业(33902)
(25006)
金融(25006)
业经(24147)
财经(22518)
经济研究(22008)
图书(19844)
(19096)
问题(18346)
(17370)
科技(17215)
技术经济(17174)
资源(16742)
(16704)
理论(16607)
统计(16178)
实践(15363)
共检索到492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丁一  王红梅  陈学兄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实现旧城更新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最优为导向,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分配方案系统模型。以广州市旧城区为研究对象,情景模拟不同改造模式分配方案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影响,从而确定旧城区域改造模式的合理分配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合理分配方案以"退二进三"模式比例最高,为40%;基础改善模式和以旧换新模式比例相同,均为30%。各模式之间差距较小,该分配方案较为均衡合理,既可以保证通过加大第三产业投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  赵西君  彭茜  
旧城改造往往面临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城市快速更新的矛盾困惑。文章引入国外比较成功的解决城市中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文化规划概念,并以文化规划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文化规划的旧城改造模式。在此基础上,以开封市为例,将文化规划概念应用到开封市旧城改造中。最后,提出了基于文化规划的旧城改造模式成功实施的保障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永生  
分析了旅游成为当前旧城改造动力的原因以及旅游与旧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指出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应量体裁衣、整体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灿  
为推动广东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释放土地资源潜力,实现产业转型和城市空间重构,2009年"三旧"改造在广东正式推开。该项政策实施以来,有效提升了地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善了城市环境品质,产生了积极的政策效果。但随着城市发展转型与空间功能优化,以土地指标挖潜为指导的"三旧"改造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综合环境容量提升的需求,亟须在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基础上全方位推进城市更新。在此背景下,2015年2月广州市正式成立了国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朱锡平  陈英  
本文认为,产权明晰是旧城更新改造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产权失灵是过去制约城市规划干预效率的内在原因。根据当代产权制度多元化的趋势,今后我国旧城中应当鼓励公有、共有和私有产权的多样并存,而不应当片面地从一种制度极端(公有产权占绝大多数)骤然跃进到另一种制度极端(私有产权占绝大多数)。传统大规模更新的巨大惯性是在公有制转轨上形成的,要转向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方式,必须另外铺就一条合理的路径。私有产权的轨道上,只能容纳少部分受益者,而大量的弱势群体注定没有能力跟上这趟貌似充满效率的快车。只有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共有产权制度,才有可能为旧城朝向"有机更新"方式的顺利转轨,提供坚实的路基。包括公共产权形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建慧  雷星晖  李金良  
通过建立起城市低碳交通系统动力学模型,描述各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以郑州市为例对城市低碳交通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结果发现机动车保有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交通碳排放增加的重要驱动因素。加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实现城市低碳交通的重要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峰  彭建东  
本文通过运用生态城市理念下的的旧城更新理论,对"三旧"地区现状进行分析入手,进而深入了解"三旧"改造的定义和意义。从生态城市应有的内容,探讨如何利用"三旧"改造的技术管理手段、土地整合、经济发展的创新发展模式来构建生态城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涤湘  朱雪梅  
随着我国城市文化经济、遗产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多元化与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型,历史街区的更新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自上而下"、"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更新改造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新时期需要。本文以广州市恩宁路为例,探讨了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转型中的社会冲突和利益博弈,分析了各社会行动者在历史街区更新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指出因应"市民社会"的发展、城市治理的转型,历史街区的更新需要充分而有效的公众参与,以保障各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而公众参与的发展,也有利于"市民社会"的成熟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运迎霞  田健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存在着较为粗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发商和城市、社区各方利益不协调,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引入更新触媒将是解决问题、实现多方共赢的有效途径,衡水市旧城区更新项目就是城市触媒理论引导下的多方共赢模式及其应用流程付诸于实践的典型案例,从更新触媒选择到触媒空间系统设计,再到运用相关策略保证该理论的具体实施,为化解旧城更新中各方利益冲突、实现多方共赢和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奚江琳  黄平  钱汉成  
在城市发展过快,历史建筑遭到建设性破坏的阶段,"大单位"稳定而凝滞的发展性质却形成了城区历史建筑保护的平衡斑块。以南京为例,说明"大单位"为保护城市历史风貌做出的重要贡献,从而,进一步分析"大单位"对历史建筑本身的保护策略,以期为旧城更新改造过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成芳  周健莹  
以地铁为典型代表的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兼具"节点"和"场所"双重特征。以广州为例,将"节点—场所"理论结合旧城空间发展特征进行应用拓展,构建旧城地铁站点空间动态耦合评价模型,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测度站点地区与旧城空间耦合;选取9个样本站点前后10年空间动态耦合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将其划分为动态平衡、节点价值逐渐高于场所价值、场所价值逐渐高于节点价值、发展失衡4种类型,并结合模型各类指标特征对其发展动态进行阐释;研究发现广州旧城范围内多数站点处于动态平衡的空间耦合关系,结合时间维度解析旧城站点空间耦合动态变化发现其发展规律与传统的"节点—场所"模型有所区别,轻微"低节点—高场所"发展态势更为理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郑沃林  徐云飞  郑荣宝  
构建合理的旧村庄改造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是推动城市更新发展的路径。从目标实现、土地管理及开发效益三方面构建旧村庄改造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德尔菲法、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值,以综合评价法和TOPSIS模型评价法评价广州市白云汇项目、安华汇项目,以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法检验差异度。研究发现: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被验证,不同指标权重方法和评价方法计算的结果差异大;白云汇项目比安华汇项目综合得分更高,旧村改造效果更明显。建议建立旧村庄改造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定期对基层人员进行评价方法、结果解读等培训;开展绩效评价指标的弹性调整研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小亚  徐坚  肖志鹏  徐浩  曾泽伟  梁婷  席灏铖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老旧小区改造PPP项目收益的数学模型,对项目收益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充分考虑居民、社会资本方和政府利益诉求的情形下,项目特许经营期不宜低于8.08年;其他因素不变时使用者付费可下调区间为(0,90%),可行性缺口补贴可下调范围不超过10%。研究从政府角度提出老旧小区改造PPP项目收益的合调节范围,为政府及社会资本合作降低老旧小区改造PPP项目的运营管理风险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正茂  徐建刚  卢银桃  黄莹  景丹丹  
本文针对旧城住宅更新规划中忽略社会公平、漠视公众参与的现状,试图探索一种新的旧城住宅更新的模式——SR(self-renewal)模式,即自我更新模式,实现旧城住宅自下而上的改造,即由居民自己来改造自己的房屋,真正满足居民需求,实现社会公平,使改造后的住宅既保持传统风貌,又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实现现代化城市传统居住空间的复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冕  常江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用地更新正在改变着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也对不同的城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城市的旧工业区面临着主动或被动的更新。本文首先介绍了旧工业区更新改造的背景,提出了对旧工业区进行适应性更新发展的观点。通过介绍适应性评价的具体内容及方法,结合夏桥的适应性更新改造的具体实例探讨了旧工业区的适应性更新改造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