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81)
2023(13226)
2022(10893)
2021(10473)
2020(8375)
2019(19422)
2018(19065)
2017(36199)
2016(19049)
2015(21592)
2014(21151)
2013(20516)
2012(18422)
2011(16513)
2010(15967)
2009(14357)
2008(13213)
2007(10967)
2006(9188)
2005(7897)
作者
(50607)
(42661)
(42198)
(40164)
(26767)
(20081)
(19060)
(16698)
(16072)
(14694)
(14381)
(14298)
(13251)
(13224)
(13017)
(12851)
(12670)
(12152)
(12053)
(12027)
(10238)
(10144)
(10078)
(9600)
(9599)
(9540)
(9026)
(8955)
(8248)
(8189)
学科
(81167)
经济(81098)
管理(54655)
(50800)
方法(40969)
(40256)
企业(40256)
数学(37283)
数学方法(36649)
中国(23711)
(22444)
(17877)
业经(16782)
(16440)
贸易(16429)
(16122)
环境(16037)
农业(15328)
(14360)
(12777)
地方(12294)
(12175)
理论(12057)
(11891)
技术(11699)
(11562)
银行(11551)
(11186)
财务(11124)
财务管理(11099)
机构
学院(262569)
大学(261977)
(115469)
经济(113613)
管理(106206)
理学(93216)
理学院(92312)
管理学(90560)
管理学院(90087)
研究(85624)
中国(66277)
(54223)
科学(50105)
(48567)
财经(40326)
中心(40037)
(39845)
(37186)
(37175)
业大(37082)
经济学(36797)
研究所(36755)
(34463)
北京(33914)
经济学院(33298)
(32272)
师范(31927)
(31870)
财经大学(30449)
农业(29057)
基金
项目(188508)
科学(151623)
基金(141298)
研究(138203)
(123169)
国家(122267)
科学基金(106844)
社会(90738)
社会科(86352)
社会科学(86336)
基金项目(73798)
(70737)
自然(68779)
自然科(67278)
自然科学(67264)
自然科学基金(66048)
教育(64485)
(60688)
资助(58172)
编号(54528)
(42942)
重点(42653)
成果(41678)
(40709)
(40177)
国家社会(39252)
创新(37649)
教育部(37616)
课题(36816)
科研(36515)
期刊
(113362)
经济(113362)
研究(71748)
中国(46171)
管理(39188)
科学(36933)
学报(36513)
(36404)
(33135)
大学(29621)
学学(28044)
技术(26253)
教育(25356)
农业(23572)
经济研究(20082)
(20009)
金融(20009)
财经(19375)
业经(18197)
(16780)
问题(14865)
统计(14443)
(13495)
技术经济(13482)
(13306)
(12935)
世界(12370)
资源(12148)
科技(11604)
决策(11578)
共检索到364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火根  肖丽香  廖冰  
通过分析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之间作用关系与碳减排的主要路径,构建二氧化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控供给侧经济增长速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要素,预测四种不同情景方案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部门减排贡献。结果表明:四种方案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增长趋势逐年变缓,在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到峰值后,调整经济增速、改善能源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继续为碳减排发挥积极作用,相比于经济增速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的减排贡献度更高。在综合调控经济增速、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方案下,中国二氧化碳净排放量2024年将达到高峰值104.45亿t,2058年实现碳中和,这与现实情况更加吻合。未来若能抓住经济、能源、产业低碳转型的良好机遇,并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减排努力,中国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有望2025年前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都泊桦  
在碳排放量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背景下,文章通过了解CGE模型的相关概念,构建模型结构,建立CGE碳排放减排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GAMS进行模拟分析,得到通过增加第三产业比率、提高煤炭利用率、合理征税等路径,减少碳排放量,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都泊桦  
在碳排放量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背景下,文章通过了解CGE模型的相关概念,构建模型结构,建立CGE碳排放减排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GAMS进行模拟分析,得到通过增加第三产业比率、提高煤炭利用率、合理征税等路径,减少碳排放量,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结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彩平  张斯倩  
结合东北国有林区的实际情况及特色资源,在分析低碳经济复杂系统结构及动态反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东北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调整三次产业比例、提高森林碳汇、增加非化石能源比例、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人口素质五次政策模拟,根据仿真模拟结果得出结论:东北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碳汇功能;优化能源结构,增加非石化能源比例;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林晓娜  张飞舟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排放因子法,对上海市 2000—2019 年的化石能源 CO_2排放进行定量核算,构建上海市化石能源 CO_2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模拟基础排放、低排放、高排放 3 种情景下的未来 CO_2排放变化。研究发现:(1)根据 2000—2019 年统计数据,上海市化石能源的 CO_2排放从 2003 年开始攀升,到 2010 年开始趋于平稳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阶段为 2004—2007 年,增长了 32.7%;(2)上海市生产总值(GDP)年增长,2050 年低排放情景较基础情景下降 25%,高排放情景较基础情景上升 33%;(3)2020—2050 年低排放情景的能源消费量呈下降趋势,基础情景与高排放情景的能源消费量呈先增后降趋势,分别在 2029 年、2037 年达到峰值,但能源强度从高到低为低排放情景、基础情景、高排放情景,主要是由于 GDP 增长问题导致;(4)基础情景与低排放情景的 CO_2排放在 2030 年达到峰值,低排放情景 CO_2排放较基础情景降低 4.4%,高排放情景的 CO_2在 2033 年达到峰值、较基础情景上涨 5.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军娟  燕振刚  李薇  李广  
【目的】根据民勤绿洲农业生产情况,对2004—2019年农业碳排放进行评估。为减少民勤绿洲农业生产碳排放量,以期为民勤绿洲农业生产引导低碳方式做出理论参考。【方法】利用农业碳排放核算系数法对农业碳排放进行估算,结合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与原理联结民勤绿洲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分别构建民勤绿洲耕地—农业生产与家畜生产碳排放模型,模拟民勤绿洲未来11年农业生产碳排放变化趋势。【结果】通过仿真和模拟,2004—2030年民勤绿洲耕地—农业和家畜碳排放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到2030年耕地—农业产生的碳排放和家畜产生的碳排放量分别达到3277.93万t、37.15万t,分别是2004年的0.4和2.7倍,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4%、5.2%。家畜碳排放增长速度比耕地—农资投入增长速度快。在影响耕地—农业碳排放的碳源中农业机械产生的碳排放量最高,到2019年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44.5%。家畜养殖数量是人为可控的,所以数量随着市场需求波动。通过调整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家畜羊的增加速率以减少农业碳排放量,到2030年耕地—农业和家畜的碳排放量分别为2930.56万t、23.33万t,比调整前碳排放量分别减少了347.37万t、13.82万t,减排效果显著。【结论】2004—2030年农业生产碳排放呈增加的趋势,耕地—农业农资投入使用量和家畜的年末存栏数直接影响着农业碳排放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靖烨  贺文慧  
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背景下,构建了包含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的碳排放动力学模型。验证模型有效性之后,进行系统模拟情景仿真,结果显示:既定情景下,单因素产业结构、科技投入与能源结构调整都能够有效促进碳减排,其中单因素能源结构调整减排效果最好;调控产业结构和科技投入的减排效果弱于同时调控能源结构和科技投入;综合调控下,符合设置模拟情景条件时可以完成2030年碳强度目标。最后为晋陕蒙宁地区提出了三个碳减排建议:一是提高传统能源效率,倡导低排放能源;二是第二产业转型提质,加大低碳科技投入;三是区域协作综合统筹,优势互补要素畅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靖烨  贺文慧  
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背景下,构建了包含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的碳排放动力学模型。验证模型有效性之后,进行系统模拟情景仿真,结果显示:既定情景下,单因素产业结构、科技投入与能源结构调整都能够有效促进碳减排,其中单因素能源结构调整减排效果最好;调控产业结构和科技投入的减排效果弱于同时调控能源结构和科技投入;综合调控下,符合设置模拟情景条件时可以完成2030年碳强度目标。最后为晋陕蒙宁地区提出了三个碳减排建议:一是提高传统能源效率,倡导低排放能源;二是第二产业转型提质,加大低碳科技投入;三是区域协作综合统筹,优势互补要素畅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艳丽  许龙  王建华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管理学和系统动力学多学科交叉的理论,构建了绿色创新视阈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外部驱动机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绿色创新受到政府规制、市场需求与竞争、绿色创新意愿、组织管理和技术因素等多种因素的驱动,其中政府规制、市场需求与竞争通过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意愿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产生正向影响;政府规制、市场需求与竞争水平的加强会影响企业产品绿色创新、技术绿色创新和管理绿色创新的积累速度,且这种增量随着企业在人员、技术和设备的持续投入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呈现出边际递增的特征。最后,本文从加强政策支撑、提高预期经济收益和增强环保意识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静芝  朱翔  李景保  郭辉东  
运用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湖南省水资源供需系统模型,仿真模拟传统发展型、发展经济型、节水型、协调型等4种不同方案条件下,2010~2030年湖南省水资源供需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趋紧张;(2)在协调型模式下,水资源供应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且用水效率最高,是湖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优方案;(3)为了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还需完善用水管理、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水利建设、加大循环利用和环境整治,提高节水技术水平和水资源保障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巩振兴  李淼淼  
文章旨在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将以往对宏观经济、事件进行模拟仿真的系统动力学方法引入到微观领域,通过建模、仿真,探讨情感交流、信息交流在创造性绩效演变中的作用,改变相关参数,发现提高领导、同事的分享意愿、个体创新前期消极情感以及选拔外倾性、开放性高的个体到需要创新的岗位可以提高创造性绩效。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冷  
本文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所开发的流域水文经济模拟模型MITSIM 为基础,结合系统动力学的特点和中小流域水资源分析、规划的实际需要,研究、设计了流域水资源模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成功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为流域水资源模拟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启庚  冯艳婷  余明阳  
工业作为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产业,同时也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产业。为探索用能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等环境规制政策对工业节能减排的影响作用,从系统动力学视角出发,通过构建资源型地区工业产业的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山西省为例动态直观地考察各项环境规制政策的节能减排效果,为资源型地区工业环境规制政策创新提供现实依据。仿真结果显示,各项环境规制政策均能降低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量,但政策力度要把握在合理的区间。据此提出在制定基于市场的环境规制政策时,要紧跟市场形势,确定有效的交易价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湘莲  朱文青  吴昊  
产学研合作联盟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创新模式,减小其内部信息粘滞将有助于发挥信息价值、提高产学研合作联盟整体效率。文章在分析产学研合作方式的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对产学研合作联盟内部信息粘滞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合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模型,追踪信息粘滞的运行及其动力源,并通过系统的模拟和仿真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施应玲  孙艺新  谭忠富  庞南生  
本文以高耗能企业中的电解铝企业为例,运用差别电价政策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模拟差别电价对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用电量等指标的影响以及其最终引起企业经营决策的变化。研究表明:差别电价对电解铝企业的"用电量增加"、"生产量"具有明显的降低效果,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影响的效果越来越显现,并且差别电价对高耗能企业的生产决策影响具有延迟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