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3)
- 2023(10378)
- 2022(8959)
- 2021(8444)
- 2020(7386)
- 2019(17171)
- 2018(17009)
- 2017(33311)
- 2016(17865)
- 2015(20802)
- 2014(20868)
- 2013(20584)
- 2012(18447)
- 2011(16240)
- 2010(15908)
- 2009(14679)
- 2008(14389)
- 2007(12697)
- 2006(10482)
- 2005(9004)
- 学科
- 济(75307)
- 经济(75229)
- 管理(53274)
- 业(52091)
- 企(43160)
- 企业(43160)
- 方法(40888)
- 数学(36886)
- 数学方法(36408)
- 财(20067)
- 农(20042)
- 中国(18091)
- 业经(15654)
- 贸(13868)
- 贸易(13866)
- 学(13674)
- 务(13619)
- 财务(13549)
- 财务管理(13516)
- 易(13502)
- 地方(13455)
- 农业(12963)
- 企业财务(12573)
- 制(11915)
- 理论(11606)
- 技术(11464)
- 和(11009)
- 环境(10550)
- 银(9741)
- 银行(9714)
- 机构
- 学院(255718)
- 大学(253005)
- 济(104845)
- 管理(103337)
- 经济(102787)
- 理学(90416)
- 理学院(89552)
- 管理学(87892)
- 管理学院(87440)
- 研究(76807)
- 中国(57553)
- 京(51480)
- 科学(47679)
- 财(46056)
- 农(42247)
- 业大(39719)
- 财经(37941)
- 所(37584)
- 中心(37580)
- 江(36634)
- 经(34508)
- 研究所(34437)
- 农业(33486)
- 经济学(32185)
- 北京(31416)
- 范(31081)
- 师范(30700)
- 经济学院(29367)
- 州(29004)
- 经济管理(28651)
- 基金
- 项目(177732)
- 科学(140213)
- 基金(129610)
- 研究(127687)
- 家(112685)
- 国家(111792)
- 科学基金(97119)
- 社会(80814)
- 社会科(76798)
- 社会科学(76776)
- 省(70692)
- 基金项目(69162)
- 自然(64424)
- 自然科(62975)
- 自然科学(62955)
- 自然科学基金(61829)
- 教育(60468)
- 划(59072)
- 资助(53628)
- 编号(51492)
- 部(39741)
- 成果(39708)
- 重点(39692)
- 发(37622)
- 创(37479)
- 创新(35049)
- 科研(35023)
- 课题(34976)
- 教育部(34322)
- 大学(33904)
- 期刊
- 济(104733)
- 经济(104733)
- 研究(65204)
- 中国(42150)
- 学报(38657)
- 财(37462)
- 农(36638)
- 管理(36055)
- 科学(35370)
- 大学(29785)
- 学学(28322)
- 技术(28063)
- 农业(25188)
- 教育(23141)
- 财经(18410)
- 融(18377)
- 金融(18377)
- 业经(18116)
- 经济研究(17110)
- 经(15755)
- 问题(14242)
- 技术经济(13916)
- 业(13888)
- 统计(13838)
- 策(12789)
- 版(12446)
- 商业(12191)
- 理论(11746)
- 财会(11667)
- 科技(11382)
共检索到349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高举红 陈思宇 刘晓宇
结合精益设计的思想并应用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生产流程精益设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仿真分析了系统的生产能力、车间布局和物流,以及整个系统的性能。根据仿真结果,可以选择其中最佳的方案使得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车间布局和物流得到优化,对车间空间需求减少。一个例子用来说明该方法的应用和效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蒲明 娄方舟
本文基于1991—2011年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粮食单产与劳动投入和种粮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粮食单产与劳动投入和种粮收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劳动投入和种粮收益是影响粮食单产的重要原因,粮食日劳动用工量每变化1%会引起粮食单产变化2.12%;粮食日纯现金收益每变化1%会引起粮食单产变化0.89%,但粮食生产的单位劳动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种粮的比较效益明显偏低。基于上述实证结论,本文提出增加种粮的比较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等提高粮食单产的建议。
关键词:
粮食单产 粮食日用工量 粮食日纯现金收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茂清 王雁飞
传统金融模式无法根治信息不对称,因此不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配给问题。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金融成为小微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本文基于信息生产能力视角对信贷配给问题展开理论分析,修正了经典S-W模型的“技术给定”假设,认为金融机构具备信息生产能力、能够区别不同风险水平的借款人,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金融机构信息生产能力越强,其最优贷款利率越高、预期收益越高。随后,将数字金融因素纳入修正的S-W模型,进一步证明了金融机构在使用数字金融技术后,贷款供给量会随着最优贷款利率的提高而增加,从而缓解因逆向选择而导致的小微企业信贷配给问题。本研究为数字金融的普惠机制和优化资源配置作用提供了一个解释,并深化了信贷配给理论的认识。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长辉 莫业勇 刘锐金
基于1977年至2018年种植面积数据,依据不同品种的生命周期产量分布并结合中国天然橡胶生产实际情况设置相关假设条件,对天然橡胶生产能力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中国天然橡胶生产能力测算值与实际产量的拟合效果很好,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是造成实际产量和生产能力差距的主要因素;从2014年开始,实际产量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差距明显拉大,2014年生产能力超过实际产量约0.96万t,到2018年这一差距扩大到21.46万t;2014年以来,橡胶林受低价影响,更新面积下降,可能对未来生产能力造成冲击,但由于2012年以前大规模种植的橡胶树将逐渐进入旺产期,短期内生产能力还会继续增大,预计2024年橡胶产量将到达峰值(116.70万t),然后进入下降阶段。因此,橡胶产业主管部门需要对未来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变化有充分的估计,加大对胶园更新的支持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升胶农橡胶收入,稳定种植规模和降低闲置产能。
关键词:
天然橡胶 生产能力 产量 预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海峰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又是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措施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将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和贡献率来分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最后得出结论及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燕枝 郭静利 王秀东
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核心。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不同时期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有所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对应分析,得出了四个不同阶段,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不同主导因素。
关键词:
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 因素 对应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印军 易小燕 方琳娜 李倩倩
论文对全国耕地面积、耕地复种指数、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比例关系、粮食作物单产等变化态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有望保住1.2亿hm2红线,但难度很大;粮食作物面积比重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粮食安全,全国粮食作物面积比重宜保持在66%~69%,到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7亿~6.5亿t。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汝荣
把千烟洲站内一个面积为14.2hm2的小流域作为案例,对第一性生产的生物量与光能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植物的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还有较大差距,该小流域的发展潜力很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一一 宋宇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分析了基于能力积累的与更复杂产品有关的生产能力提升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生产结构复杂性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运用中国各地区企业出口产品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基于现有能力积累,更复杂的产品生产能力提升过程总体有助于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更复杂的产品生产过程主要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影响专业化分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向着高复杂度产品跃进能力的有限性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志红 谢东辉
文章根据投入产出分析的相关理论,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影响气候旱区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数、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受灾面积、财政对粮食直接补贴资金额、年均降水量等。通过选取2000~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这些因素与气候旱区粮食总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财政对粮食直接补贴资金额、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及受灾面积与粮食产量高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较大;小麦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锐 李海鹏
本文以系统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四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技术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管理生产力因子是主要促进因素;政策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投入,选择良性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予新 李文琦
本文以"四化"同步发展的角度入手,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相关影响要素为基础,着重分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主要内涵对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作用机制,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四化”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作用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克强 鹿新华
本文基于新中国建国以来相关统计数据对财政支农投入与粮食生产能力之间关系展开协整分析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检验了二者之间短期因果关系状况。结果表明,从长期看,财政支农投入有助于推动粮食生产发展,其中除支援农村生产及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对于粮食生产具有负效应之外,其余财政支农投入对于粮食生产均具有较显著的正向效应;从短期看,财政支农投入的应急性特点和工具化倾向造成其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效果不佳,其中支援农村生产及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于粮食生产发展具有较明显的滞后正向效应,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粮食生产仅具有微弱的积极作用,农村救济费不是粮食增产的短期原因。基于此,提出了着力构建和健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樊闽 程锋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全国及各省40年来的粮食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状况,提出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措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支撑。研究方法:根据粮食生产的S型曲线,分4种类型分别对各省粮食生产能力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粮食生产能力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其中有部分省属于粮食主产区,应引起高度重视;而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或较低的省区,粮食生产能力仍在不断增加。研究结论: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是影响粮食生产能力变化的最直接的因素,但耕地面积减少导致粮食的减少是刚性的;要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可通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进一步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加大粮食生产的政策保...
关键词:
粮食 生产能力 粮食播种面积 耕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