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9)
- 2023(11933)
- 2022(10165)
- 2021(9518)
- 2020(7901)
- 2019(18401)
- 2018(17957)
- 2017(35587)
- 2016(18919)
- 2015(20541)
- 2014(20242)
- 2013(19765)
- 2012(18100)
- 2011(15874)
- 2010(15284)
- 2009(13638)
- 2008(12594)
- 2007(10408)
- 2006(8883)
- 2005(7532)
- 学科
- 济(83597)
- 经济(83539)
- 管理(49353)
- 业(46462)
- 方法(37225)
- 企(36188)
- 企业(36188)
- 数学(34146)
- 数学方法(33702)
- 地方(23589)
- 农(22036)
- 财(19090)
- 中国(19078)
- 学(16258)
- 业经(15600)
- 农业(15196)
- 地方经济(12899)
- 制(12641)
- 环境(12296)
- 贸(12160)
- 贸易(12154)
- 务(11753)
- 财务(11705)
- 易(11693)
- 财务管理(11684)
- 企业财务(10997)
- 和(10609)
- 技术(10421)
- 土地(10304)
- 理论(10015)
- 机构
- 学院(246945)
- 大学(245713)
- 济(102872)
- 经济(100918)
- 管理(98628)
- 理学(86256)
- 理学院(85233)
- 管理学(83674)
- 管理学院(83201)
- 研究(80129)
- 中国(60056)
- 京(51170)
- 科学(49567)
- 财(44845)
- 江(39959)
- 中心(39284)
- 农(39036)
- 所(37717)
- 业大(37270)
- 财经(36796)
- 研究所(34775)
- 经(33706)
- 范(33275)
- 师范(32909)
- 经济学(32315)
- 院(30509)
- 农业(30436)
- 北京(30400)
- 经济学院(29458)
- 州(28840)
- 基金
- 项目(181822)
- 科学(145298)
- 基金(133914)
- 研究(131834)
- 家(116670)
- 国家(115758)
- 科学基金(101221)
- 社会(86022)
- 社会科(81665)
- 社会科学(81641)
- 基金项目(71895)
- 省(71860)
- 自然(66112)
- 自然科(64546)
- 自然科学(64535)
- 自然科学基金(63364)
- 教育(60598)
- 划(60183)
- 资助(53734)
- 编号(52458)
- 重点(41315)
- 发(40469)
- 部(40296)
- 成果(39917)
- 创(38072)
- 国家社会(36183)
- 课题(35805)
- 创新(35762)
- 科研(35318)
- 教育部(34695)
- 期刊
- 济(105989)
- 经济(105989)
- 研究(66526)
- 中国(46296)
- 学报(36306)
- 科学(35399)
- 财(35062)
- 管理(34321)
- 农(33600)
- 大学(28225)
- 学学(26708)
- 农业(23118)
- 技术(22987)
- 教育(22393)
- 融(19065)
- 金融(19065)
- 业经(18058)
- 财经(17321)
- 经济研究(16889)
- 资源(15019)
- 经(14970)
- 问题(14733)
- 业(11910)
- 统计(11777)
- 技术经济(11705)
- 版(11314)
- 图书(11002)
- 策(10961)
- 科技(10958)
- 理论(10687)
共检索到349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奎 周生路 张红富 廖富强 吴绍华
精明增长理念对于解决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是实现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此,本文尝试对精明增长指导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进行研究,旨在从土地利用角度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充实、完善乃至深化精明增长的一些研究理论与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首先明确了精明增长指导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内涵,构建了土地利用精明增长度测度体系;接着,构建了灰色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经运算求解可以得出几种备选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及主成分投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方案择优,以最终确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并以江苏宜兴为例,对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琼 欧名豪 彭晓英
依据昆山市1994至200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马尔柯夫方法对其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进行了模拟,并对未来10年其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利用马尔柯夫过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定量预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未来10年昆山的土地利用结构将保持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的趋势,但其变动幅度将逐渐趋向平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度的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马尔柯夫 转移概率 预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伟 周生路 姚鑫 郑群英
主体功能区划是协调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位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长江三角洲江苏宜兴市为例,在建立宜兴市主体功能分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分别计算资源环境约束、现有开发强度、未来发展潜力3个投影值并划分高、中、低3个等级;根据各镇资源环境-开发强度-发展潜力组合类型,利用三维魔方图分类法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将宜兴市划分为优化整合区、重点拓展区、适度发展区、农林优先区、生态保护区5个主体功能区,分区结果更加突出主体功能区从开发型到保护型逐步过渡的"主体功能"特性。此外,通过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计算出的评价样本投影值用模的...
关键词:
县域 主体功能区 分区 江苏宜兴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慧 黄贤金 赵荣钦 高珊 李颖
采用1996年-2008年相关统计资料,引入边际效应理论,构建了基于建设用地增长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边际效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持续度、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度、区域差异度3个方面,对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10年-2020年规划方案和零方案下,苏锡常、宁镇扬泰、通盐连、徐宿淮4个评价单元可持续度均有所下降,但规划方案可持续度分值高于零方案;②至2020年,规划方案与零方案相比,江苏省及各评价单元内部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协调度明显提高;③2020年规划方案下土地利用可持续度相对变化率的区域间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逸 陈志刚 周艳 黄贤金
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是中国目前乃至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文章以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为例,采用DEA模型计算了2005和2014年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总体略有下降,尤其是苏中和苏北地区平均分别下降了21.8%和14.7%。进一步对比建设用地指标实施进度,发现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实施进度过快而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却明显降低,两者之间明显不协调,苏中苏北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但是由于建设用地指标配置中对苏南地区的严重倾斜,苏南地区在维持土地高效利用的同时,过度集中的开发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压力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投入产出效率 优化配置 江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逸 陈志刚 周艳 黄贤金
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是中国目前乃至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文章以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为例,采用DEA模型计算了2005和2014年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总体略有下降,尤其是苏中和苏北地区平均分别下降了21.8%和14.7%。进一步对比建设用地指标实施进度,发现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实施进度过快而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却明显降低,两者之间明显不协调,苏中苏北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但是由于建设用地指标配置中对苏南地区的严重倾斜,苏南地区在维持土地高效利用的同时,过度集中的开发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压力。建设用地效率提高与区域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平衡,是中国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投入产出效率 优化配置 江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荣华 朱玉林
针对长江生态大保护需要构建有利于流域生态优化的土地利用方式这一战略需求,文章采用生态压力和生态效率表征国土空间生态优化,以土地利用与生态优化冲突较为突出的长江流域江苏省为例,基于2009—2017年该省13个地级以上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滞后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资源配置、利用方式对国土空间生态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耕地占比下降、建设用地占比上升,会显著提升生态效率,但也会显著加大生态压力;(2)林地占比上升,能同时显著降低生态压力和提升生态效率;(3)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能显著提升生态效率,且对生态压力的加剧效应较小;(4)耕地机械化显著提升了生态效率,但也加大了生态压力。总体而言,严格保护耕地和林地,通过土地整治、闲置建设用地复垦复林,严格控制建设占用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因地制宜、环境友好地推进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国土空间生态优化、促进长江生态大保护战略实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陆汝成 黄贤金 左天惠 肖思思 张兴榆 赵小风
基于1980年~2005年江苏省环太湖地区4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GI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4个时序单元的土地利用格局信息图谱、土地利用分类信息图谱和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谱。图谱构建结果表明,25年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既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又具有相似的转移图谱。复合应用CLUE-S和Markov模型对江苏省环太湖地区201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弥补原有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研究缺乏未来模拟的不足。从模拟结果得知,由于规划指标的控制且随着土地集约利用的深化,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在2015年建设用地增加和耕地减少的幅度将降低。苏锡常都市连绵区仍是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丽君 黄贤金 钟太洋 方鹏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阐述了区域土地市场发育以及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市场比较收益、农产品贸易和政府决策等因素的调控作用下,农村农地流转行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利用方式以及利用强度。为进一步从农户层次上以及微观经济机制尺度上揭示农地市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论文以泰州市兴化市的村庄及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建立了农户农地流转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计量模型。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农户拥有农地总面积、农地流转率、农产品销售率、粮食作物产值以及农业中非粮食作物产值等因素对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农地流转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最后,论文结合模型的...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土地利用变化 农户尺度 兴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姚 周生路 吴跃平 陈健 朱雁
基于我国目前规划体系庞杂、规划间沟通协调缺乏且矛盾冲突严重的现状,"多规合一"成为近年规划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梳理"多规合一"研究指导理论,以典型旅游小城镇宜兴市西渚镇为例,并以土地利用为视角,旅游规划为导向,开展了旅游小城镇"多规合一"实现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发现差异—量化差异—解决差异—促进协调"的技术思路,可有效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融合,研究成果对旅游小城镇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柯新利 杨柏寒 刘适 马才学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优化是建设用地区际优化配置的核心目标。针对这一目标,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的建设用地区际优化配置的思路: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越高的区域,在建设用地区际优化配置中拥有越高的优先度。构建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并根据此原则率定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异步演化速率,实现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区际优化配置。结果表明:(1)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可以根据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对不同的区域赋予不同的演化速率,因而可以实现基于土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的建设用地区际优化配置;(2)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因而各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记红
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关心的热点,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而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分析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有效增长、增加经济对就业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详实的数据,运用就业弹性系数指标,从总量上和三大产业结构发展上对南通市的经济增长和从业人员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关键点、动力源、新渠道、新手段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增长 就业弹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伟 马超
本文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并采用倍差法,以宜兴市和太仓市为例,讨论了农民失地后福利水平的变化及不同征地补偿模式对其福利状况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失地后的福利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总体状况仍然较差;土地换社保模式短期内在保障家庭经济状况方面不如土地换货币模式,但前者通过给予农民更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使农民获得相对较高的福利水平,因此更有利于失地农民长远生计保障。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福利水平 可行能力 模糊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江龙 曲福田 王启仿
结构决定功能,把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趋势,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以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江阴市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分析其变化特征,以此来研究经济发达地区近期内可能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着非农化趋势加快,农地数量减少加速的现象,如果为保证耕地的数量平衡,则可能导致农地内部结构极其不合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当释放农地,促进经济发展;运用经济杆杠,提高非农用地利用效率;重视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马尔柯夫链 转移矩阵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强培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江苏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土地利用 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